2019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_第1页
2019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19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崇德修身”教学设计修身正己,净化心灵 【编写意图】第四单元四课计五篇文章, 篇篇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是中 华民族灿烂文化星海中的一粟,文质兼美。选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语言具有“写话”风格:“平易自 然, 鲜明简介,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在享受语言美的同 时,又得到思想的净化。选文陋室铭,它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大的佳作,传诵 不衰,脍炙人口。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 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在写作上的 特点是巧妙地使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 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 言

2、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 文学的两大理想, 最 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使用了排 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 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 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 奏感强。文章还使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选文爱莲说,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写莲 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 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

3、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 实让人叹 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 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 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 长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是流传后世的传世佳品。选文 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 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 不可多得的精品。编者有意把这四篇经典之文, 攒成一个单元, 让学生咀嚼,欣赏 中华文化之浩瀚,之深邃,之美丽,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又陶冶了 心灵,为学生生命奠定了一个牢靠的基础。【教学设想】七

4、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架构有二:一是略读,二是写作,在 选文中都有内在的联系,有例可循,学生既可学得,又可习得。1 1、本单元强调重点学习略读,在单元提示中,有对略读的要求: “略 读侧重观其大略, 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能够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 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能够快速阅读” 。在本单元第 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还规定了时间要求:“这篇散文 2102100 0多字, 尽量在 5 5 分钟读完。”单元目标与选文目标有相关,学生对略读很明 确,在试教中, 感觉到学生能很快学到略读之法,这对提升阅读效率 大有好处,将使学生终身受用。2 2、写作教学贯穿在整个单元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

5、习得有很强的指 导作用。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 没有明确的中心, 同时对表现中心 的材料不善取舍,无详略之分。而本单元的“怎样选材”写作专题与 单元课文阅读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写作习惯。 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围绕中心,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组 材。待人厚主要从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三个材料写 ; ; 律己严主要从 写话是话、重视语文两个事件来写。在怎样选材中,又以 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判断详略,并 思考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 紧接着,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新颖性, 且在“写作实践”三道作文题中,各有相关的写作提示,学生通过选 文学习,作文指导,写作起来有方向。【学习内容】

6、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张中行的叶圣 陶先生二三事 (教读课文 ) ,第十四课驿路梨花 (教读课文 ),第 十五课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 ,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其中有刘禹 锡的陋室铭 (教读课文 )和周敦颐的爱莲说 (教读课文 )。有写 作指导课怎样选材,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还有助 词(一) 、助词(二) 。“修身正己”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是从为人处事方面来赞颂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 ; ; 陋室铭是从生活条件差来表现刘禹锡不慕荣利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 ; ; 爱莲说是从名利方面来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 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 ; ; 综合性 学

7、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则是从“孝”和“敬”方面来谈修身养性的。 “修身正己”以选文为载体,辅以综合性学习,有机 结合,自然渗透,正如单元提示所说: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 角度体现了中华美德以即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让学生在学习语 言文字的过程中,净化心灵, 逐步树立准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 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单元设计说明】2 课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 +文学常识 +浏览单元文章 总起、定向2 课时 群文阅读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丛书三篇文章 学习略读 , 感悟人物品格2 课时 精读拓展课 驿路梨花 +丛书两篇文章 赏析精彩语段, 培养社会公德心1 课

8、时 情感意蕴课 最苦与最乐 +丛书多篇文章 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 树立准确的价值取向2 课时 自主阅读课 自由选择阅读崇德修身其他文章 保证自由阅读的时 间,提升品德修养2 课时 古文赏读课 短文两篇 朗读 赏析 背诵2 课时 写作训练课 单元写作训练怎样选材 内容前置,任务驱动【主题划分及课时安排】单元导读课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2 2 课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 + +文学常识 + +浏览单元文章1 1、通过比较,初步感受语言风格;积累本单元重要字词。引导学生通读课文, 读准字音,勾画出重点生字词并掌握其音、 形、义。借助课下注释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内容,掌握 本单元作者

9、、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结合课前“预习提示” 和课后“研讨与练习” , 反复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小组内互助学习。一、识记字音、字形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自学指导: 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先独立完成注音并写会以上字词, 1010 分钟后由小组长负责检测, 检测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 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个人复备二、理解词义 说说下列词语的含义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能够利用工具书来完成,组内由 组长负责给组员安排学习任务, 1010 分钟后检测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 上汇报展示,教师对重点词语的含义做讲解。三、积累使用词语

10、1 1、词语接龙 对下列四个词语实行接龙活动,2 2、连词成句使用下列四组词语分别写一段完整的话学习指导: 1 1、词语接龙可在小组内展开比赛活动,接龙不局限于成 语,词语也能够。2 2、 连词成句要根据表达需要恰当的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也能够使 用关联词语。以上两项活动首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给予指 导,1010 分钟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展示。四、阅读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圈点勾划 关键词、句、段。做好读书笔记。第二课时一、听写大赛:各组抽签听写生字。二、名人趣事(作家作品回顾) 分小组交流,相关于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出处及相关的故事。三、课文内容概括

11、,并分组交流群文阅读课主题二:诲人不倦 躬行君子课型:1+X1+X( 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教科书分析:1.1.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 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 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2.2. 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使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要求:“有自己的 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主 要内容, 又要引导协助学生实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体会作者在文

12、 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生发出 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3.3.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 除了掌 握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 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 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 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 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借鉴本文写 法实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 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4.4. 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领会本文以 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 引领学神在学

13、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 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 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 另一方面也逐步开始有了自主 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 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升。所以应该着 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 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 感悟。教学目标:1.1. 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2.2.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3.3. 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

14、法。4.4. 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5.5.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教学难点: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学习内容: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悼沈从文先生 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采用阅读指导法和关键词赏读法,重点指导学生基于“一定目的或重点”略读, 再对需要深刻理解的问 题实行精读学习略读的方法:1.1.默读 , , 使用意群视读。2.2.注意首段和尾段的内容。3.3.抓段意,找出各段的中心句。4 4 . . 扩大“视野” , , 增

15、大扫视范围。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1. 导语: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 “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 ? ? 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 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 , , 让我们一起跟随张 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二、阅读文章,速读感知1 1、略读两篇文章,尽量在六分钟内读完。2 2、读完后,思考哪个情节你印象最深,回读批注。3 3、从这个情节中你感悟到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格。三、品读感悟,追思敬仰1.1. 叶圣陶在作者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2 2作者通过那些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 ?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 生的

16、几方面的内容?3.3.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分 别用了哪些事例来体现?那批阅修改的痕迹,是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体现改动的是标点,传递的是态度_的, 先生_的体现。_是_四、主题阅读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悼沈从文先生1 1、选择一篇文章略读 2 2、读完后,思考哪个情节你印象最深,回读批注3 3、从这个情节中你感悟到先生怎样的品格小组内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点评、小结。4.4. 用句式写真情学生自主阅读主题丛书那_的_ ,是_ 先生_的体现。_ 是_,小组合作,班级展示那批阅修改的痕迹,是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体现。改动的是标点,传递的是

17、态度。那铿锵而出的话语,是蔡元培先生英勇无畏的体现。维护的是学校,宣扬的是民主。那陋室门外的花圃,是沈从文先生乐观从容的体现。种下的是花草,流露的是豁达。过渡语:通过大家对叶圣陶精神品质地5.5.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小组合作说说它们的意思并 实行交流。(1)(1)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 做到。(2)(2)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 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3)(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 站得住 ; ; 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诲人不倦 躬行君子

18、五、推荐阅读 作业设计:1.1. 找出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 注和摘抄。2.2. 那些难忘的人中四篇文章精读拓展课主题三: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课型:1+X1+X( 一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教科书分析:1.1. 小说驿路梨花写于 19771977 年 5 5 月。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 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 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生动地体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 开花、持续传扬的动人 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小屋”和“梨花”是 文章的两个线索物,贯穿了整篇文章。

19、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 所见所闻为序,围绕“小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设计了两次误会、三 个悬念,分两个层次, 刻画了一组人物, 体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 品格。3.3. 作者彭荆风用质朴的语言, 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 娘和她的小妹妹在十几年中相继照料一间路旁小屋, 为过往行人提供 方便的故事。 不过,作品并没有停止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过往旅客做 好事的这种生活现象的描述上, 随着情节的展开, 作品进一步表现出 梨花姑娘精心照料这间小屋的思想动因。 原来这小屋是十几年前路过 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建造的, 修建这间小屋是为了给行人遮风 避雨。文章相当生动地体现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

20、的青少年一代学习和 发扬雷锋精神, 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精神风貌, 将他们的心灵的真 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作品的主题思想。4.4. 七年级学段,学生基本能读懂小说类的文章。 并能够在通读文章的 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要在读 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本文新颖巧妙的构思, 同时抓住关键词语 “梨花”, 说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 对学习记叙文的 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是分析本文记叙的巧妙构思时还需要教师 引导。所以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 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协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

21、破。 “雷锋精神”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主动协助他人的意 识,缺少关心他人的举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紧密联系生活实 际, 了解当代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与其产生共鸣之处, 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 获得精神上的洗礼, 将内在的精神转化为 实际的行动,提升自我的公德意识。教学目标:1.1. 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2.2. 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3. 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 “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教学重点:1.1. 理请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

22、表达效果。2.2. 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驿路梨花” 做标题的妙处。教学难点:1.1. 学习文章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设疑的构思方法。2.2. 理解“梨花”的多层含义及作用。主题学习目标:1.1.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相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 特点。2.2.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 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学习使用插叙表明原委 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3.3. 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自觉为人民服务, 多做实事做好事。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学习使用插 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内容: 1.1.

23、驿路梨花2.2. 语文主题丛书:滴水之恩指路小孩方法指导 ; ; 采用阅读指导法和关键词赏读法教学用时: 2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赏析精彩语段,培养社会公德心一、图片导入,切入主题。导语: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1.1.出示任务(PPT(PPT 显示) ):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 句呢? ?(1)(1)学生浏览图片,回忆诗句。(2)(2)预设:柳絮风轻,梨花细雨。一一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梦回人远很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一一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 春光住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3.

24、 总结过渡: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小说 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 开”。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 的含义呢 ? ?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解释题目:“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诗的最后两句是: “悬知寒食朝陵使, 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课文 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出示任务: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可借助文章标题,首尾,文 中反复提及的人、事、物。 )( ( 一 ) )

25、 概括课文,一个故事1.1. 出示任务:(1)(1) 思考:A.A. 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 ?B.B.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 ?C.C. 按小茅屋修改、 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 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 的故事。D.D. 按“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E.E. 比较两种记叙书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2)(2) 学生活动:快速圈点勾画,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并列出表格。2.2. 反馈指导(1)(1) 学生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地点。(2)(2) 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3)(3) 学生勾画出文中的时间点并列表。(4)(4) 补充并完善课堂笔记。提示:一个

26、故事: 小说通过发生在袁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 生动地展 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 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 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歌颂了互 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按小茅屋修改、 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 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 故事。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3.3. 总结过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 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 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采用的是顺叙, 其中瑶族 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 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三、

27、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 一 ) ) 两次误会、三个悬念1.1. 出示任务:(1)(1) 思考:A.A.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 ?”发生了 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 ? ?B.B. 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 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 ?(2)(2) 学生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3)(3) 学生自主学习并简要概括。2.2. 反馈指导:(3)(3) 关键词句:“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 “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 ?”“老余说: 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 人。 ”“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

28、呢 ! ! ”“主人家是谁 ? ?“原来对门山头 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她一定是梨花。”“不要谢我们 ! ! 不要谢我们 ! !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梨花呢 ? ?” 提示: 两次误会 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不过又不是。 三个悬念: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 ?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 ? 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 神态、动作、心理等

29、描写实行细致的品读赏析, 感知“我”和老余的激动与疑惑,瑶族老人的善良与见到梨花姑娘的 妹妹时的激动心情。3.3. 总结过渡: 三个悬念、 两次误会,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从“我” 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 ? ( (二) )追根溯源,寻找主人1.1. 出示任务:(1)(1) 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 ?是瑶族老人吗 ? ?是梨花吗 ? ? 是梨花的妹妹吗 ? ?是解放军叔叔吗 ? ?(2)(2) 学生分小组实行讨论、交流。2.2. 反馈指导: 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终于知道了事情的

30、原委:解放军 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 ; ; 梨花姑娘深受感 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协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 ; ;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 ; ; 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 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 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1)(1) 通过寻找小茅屋的建造者是谁,进一步明确文章的线索,推动学 生对文中人物内心善良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3.3. 总结过渡:驿路上的行人得到了照顾,在孤独的旅途中,在漆黑的 夜晚,在饥饿的疲惫里,是这间小茅屋给予了他们希望与温暖,这不 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感恩在路上。那

31、么,课文题目是“驿路梨花” , “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 ?又有何含义呢 ? ?四、聚焦“梨花”,体悟情感( ( 一 ) ) 五写梨花,各有不同1.1.出示任务(PPT(PPT 显示) ):(1)(1)思考:文中几次写到“梨花” ? ?将其语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2)(2)学生勾画相关的语句,讨论、交流。2.2. 反馈指导: 五写梨花: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锋 精神。(1)(1)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 ! ”“山间的夜风 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一是写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

32、 洁 白,美丽。二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协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三是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2)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 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 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3)(3)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 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 的梨花啊! !” 这是写人。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4)(4)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

33、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赞美 了给人们提供协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5)(5)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 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 “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 锋精神。(1)(1) 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实行分析、理解。(2)(2) 把握文本主旨内容。(3)(3) 补充完善课堂笔记。3.3. 总结过渡:作者描写“梨花”贯穿了全文,也是文章的线索,在理 解了不同“梨花”的含义之后,我们知道了“梨花”不但指是自然界 的景物和人名, 还象征着“雷锋精神” 。那么,你能在课

34、文中寻找到 对“雷锋精神”传承的事例吗 ? ?( (二) )梨花绽放,处处花香1.1.出示任务(PPT(PPT 显示) ):(1)(1) 思考:文章中哪些事件是“梨花”绽放的体现呢 ? ?(2)(2) 学生圈点勾画,总结概括。2.2. 反馈指导:A.A. “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B.B. 瑶族老人,送米、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的人。C.C. 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D.D.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的人。E.E.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1)(1)学生要抓住文章的人物及事件实行总结。(2

35、)(2) 引导学生明确文中人物做好事的目的,以此来更明确地把握文章 主题。3.3. 总结过渡:“驿路梨花”处处生香,我们看到了在边陲之地的淳朴 民风和不计回报的助人为乐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弘 扬。在学习了文本之后,我们再回到文章的标题上,文章以“驿路梨 花”为标题,有何妙处呢 ? ?( (三) )驿路梨花,品味妙处1.1. 出示任务(PPT(PPT 显示) ):(1)(1) 思考:课文用“驿路梨花”作为标题,有何妙处呢 ? ?(2)(2) 学生自由交流。2.2. 反馈指导: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 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

36、证。(1)(1) “驿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香气四溢。又指梨花姑 娘:助人为乐,朝气蓬勃,淳朴热情。还指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 为人民服务。也指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淳朴热情,知恩图报, 从善如流。更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2)(2) “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 的心灵美,巧妙联系。(3)(3)“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3.3. 总结过渡: 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不幸, 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 点爱,那么这个社会便会充满真、善、美。本篇标题为“驿路梨花” ;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 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

37、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 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 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协助路人。驿路梨花 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山峦层叠日暮 作好铺垫 山陡人稀天晚 担心露宿 意外看到梨花 产生希望 小屋无灯无人 设出悬念 第二课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课时目标:赏析精彩语段,培养社会公德心一、导入新课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 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能够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二、主题阅读,提升感悟1 1、阅读篇目:美丽的微笑与爱心 滴水之恩指路小孩2 2、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 强调略读方法:不能指读,必须默读,能够扫读,能够跳

38、读。哪个人物打动了你?因为他做的哪些事?“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从“小人物”身上汲取营养,看看哪些是值得学习的?3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从阅读的篇目中任选两篇,分别写一段很多于 100100 字的读后感。(参考格式:读了,我被触动了。由此联想到。 这篇文章让我获得了这样的启示:)(或者读完后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品读心得。班级展示,各组选代表与其他 组代表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小结。学生充分阅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交流后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适时评价,适当鼓励 点拨。三、拓展延伸,洗涤心灵1.1. 出示任务(PPTPPT 显示):在

39、与文本、与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 己的情感体验呢?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这个驿站, 你想为 她或者这个驿站做点什么呢?2.2. 反馈指导:我想帮她再种一些梨花。我想给驿站取一个名字:梨花思缘。我想给驿站前后修建一排路灯,以方便路人的行走。我想写一篇关于驿站的文章,把这个驿站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种精神。(1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文本中的精神转变为实际的行动(2 2) 用关爱的情感去协助他人, 这也是对文本个性化理解的一种体现, 也是对文本主旨的升华。四、布置作业 本文构思精巧,使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相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

40、, 续写一段文字,很多于 300300 字。情感意蕴课主题四: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课型:1+X1+X( 一篇课内精讲篇目带多篇丛书篇目)教科书分析:1.1. 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 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 ; 尽小的责 任,就得小快乐 ; ; 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 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 ? ?作者否定了“贫”、“老”、 “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 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 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

41、真乐的结论, 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理解, 使论题更加凸显, 观点更加鲜明。2.2.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 (7 79 9 年级) ,相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 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培养独立的阅读水平。 在新课标下, 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 中,我们发现, 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 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 ; 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 ,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 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3.3. 培养略读水平。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

42、大意。 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 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 脉,在对重点词句实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理 解。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协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从而形成对 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水平。指导研读文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的基本精神, 以及 7 79 9 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 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以这样一篇论点鲜 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 了解议论文的一

43、般特点, 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 为 培养严密的思维水平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4.4. 阅读理解水准与阅读速度是略读中的一对矛盾,所以,对略读水平 的培养必须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阅读速度两者结合起来。 本文 乃梁任公经典演讲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 使略读与精读 水平均得以提升。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应在掌握相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明确作者 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又简洁的语言。因为七年级的起 始阶段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 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 结构,采用谈话、讨

44、论、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水平,锻炼学 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 仿写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经验很少或没有, 对梁启超先生了解较少。所以, 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 少年中国说 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片 断,协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 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对自己、 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目标:1.使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2.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使用,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3.本文语言流畅而又

45、凝练,指导学生实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 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水平。4.“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 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 握作者观点。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主题学习目标:巩固略读方法的应用,树立准确的价值取向学习内容:最苦与最乐语文主题丛书:幸福的真意敬业与乐业幸福的人方法指导: 先略读了解大意,再自读勾画,合作探讨,对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有引读之法教学

46、过程: 1.1. 略读课文,把握观点方法引路:1.1. 以题目为抓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2. 针对从题目中产生的疑问,略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作者的观点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填在下面横线上。(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2. 默读思考,明白说理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3.3. 归纳总结,明确思路:4.4. 举一反三,学会分析 默读第四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说明尽责任后是最快乐的?5.5. 总结全文,明确目的默读课文第 4 4、 5 5 段,结合全文,说说面对责任是我们应该逃避还是 承担?为什么?五、归

47、纳总结 综合观点:(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 乐第二课时: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默读课文 2 2、3 3 自然段,思考完成以下问题用文中词语来回答). .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苦源自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主题阅读,提升感悟1 1、 阅 读 篇 目 : 幸 福 的 真 意 敬 业 与 乐业 幸 福 的人 学问与智慧最先与最后2 2、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 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一、导入最苦与最乐 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 作者提 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 ,这个立意不

48、同凡响,高尚、深刻、朴 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尽自己 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一个世纪过去了, 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 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 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 (pptppt 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 则 国雄于地球 ! !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二、拓展阅读自主阅读丛书四 117117 页敬业与乐业、 13513

49、5 页学问与智慧 139139 页最先与最后幸福的真意、幸福的人划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说说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 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写在书上。思考、批注:1幸福的真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2如何敬业,如何乐业?梳理心得,交流展示三、水平迁移: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 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 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 生活实例 ),然后实行小组交流。 (pptppt 显示)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 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一一

50、牛-丁忧患、死丁安乐 孙中山一一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曾子:任重而道远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 “无私的爱”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 ?和朋 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 后,才觉快乐。举例:大禹治水很多爱国的仁人志士三、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理解。在

51、人生旅途上,即使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 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 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 上看确实辛苦,不过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 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赠送寄语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能够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能够体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能够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能够事事尽力。古文赏读课主题五: 陋室可铭,德者居之 出淤泥不染,持一身傲骨 学习篇目:短文两篇 方法指导: 朗读 赏析 背诵一、整体把握1.1. 陋室铭 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

52、,文辞精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 1010 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 有 8181 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任 和州(今安徽和县 )刺史期间在当地居住的简易房子。本文通过对居室 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能够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 ) :文章开篇四句,简洁有力。山能够 不在高低,水能够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能够出名,那么陋室 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有当然也能芬芳馥郁。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 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

53、(“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 生活。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再以“谈笑” 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 “无丝竹”二句则含有对比的意味,突 出了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 种既像隐士,又居于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 凡夫俗子们向往的, 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情趣。第三层 (“南阳诸葛庐”至“何陋之有” ) :使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 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扬雄的屋 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 也表明 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

54、楷模, 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何陋之有”一句,语 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 “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 “惟 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即本文开头所 说的“惟吾德馨” 。2.2. 爱莲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 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 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 人品 高尚, 胸怀洒落。 任南康军( 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 区的名称

55、 ) 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 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 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 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文章分为两绝大部分, 前一部分是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 后一部 分则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作者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 这是为下文将要说到的 “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 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入题, 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做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 道出自己心意。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的心态, 与陶渊明独

56、自避世和众 人皆羡富贵 (牡丹) 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的区别的。 接下来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 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至“亭亭净植” 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 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最后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高度 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第二部分, 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实行了比较和品评。 “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在 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莲花近于菊,却不像 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 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

57、的君子。 到篇末,作者进而对“爱”做出评价: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使用感叹的方式含蓄 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 又不愿像 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 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永远保持清白 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素养提升 理解托物言志的文章, 要引导学生从物象的特征入手, 抓住理解“物” 的特点,也就类比出作者的感受或思想了。 这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陋室铭的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 他笔下的陋室, 是“苔 痕上阶绿”,读者从淡雅

58、之色中能够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是“草色 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 的鲜活生活状态;而“素琴” “金经”则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自 然环境、生活情境,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陋室” ,也就突显 了一个鲜明生动的“吾” (作者) ,从而使“德馨”的含义变得具体可 感了。爱莲说的作者则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具体地说, “出淤 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 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的庄重、 质朴,不哗众取宠, 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59、理解本文的主旨,关键在 于要引导学生把握莲的整体形象, 然后借助丰富的联想仔细寻味, 这 样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才会鲜明生动起来。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自读课文 1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熟了文章,才能更好的理解文 章。2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谁来说说在朗读课文时也没有不会读的 字啊?)3 3谁来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的效果。 4 4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三、疏通文意(1 1) 词语理解(2 2)重点句子四、探究道理 陋室铭陋室可铭,德者居之1.1. 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2. 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个主旨句的? 用“山、水”来比“室” ; 用“不在

60、高”和“不在深”比“陋” ;用“仙、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 。3.3. 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 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4.4.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 法?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5.5. 拓展延伸(1.)(1.) 阅读主题丛书 4 4(221221 页)新陋室铭 (2.)(2.) 仿写:以“ ”铭为题提示:学习铭,劳动铭.师抛砖引玉:为师铭路不怕远,坚持就行;厄不怕近,拼搏就成。 桃李不言,润物无声。 春夏送笑颜,秋冬迎新容。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