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其功能,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人体轮廓图、文字图片资料、人体消化器官图放在信封里,课前发放。教师准备:模拟胃的蠕动实验用的塑料袋、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小黑板上已画好人体轮廓图,一套人体消化器官图、淀粉、碘酒、试管、滴管、水槽。 【教学

2、准备】一、调查导入,引出课题1.调查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2.质疑:我们每天都会吃下这么多的食物,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底到哪里去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3.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探究我们吃下的食物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同学们刚才都说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被消化了,那究竟被我们身体内的哪些器官消化掉了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汇报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各种消化器官的图片,并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做以简单的总结。)三、猜测食物的消化过程1.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我们身体内的各种消化器官,现在我们来猜一猜食物在我们身体内的消化过程

3、,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经过哪些主要的消化器官呢?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取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身体轮廓图,分发给组内的同学,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受在身体轮廓图中标出食物可能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可以图文结合)。2.学生自主猜测,画出食物消化的过程图。3.交流猜测结果。四、小组合作学习食物被如何消化的相关资料1.刚才同学们对食物可能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路线做了推测。那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现在,请小组长打开2号信封,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食物消化过程的相关资料,请同学们小组内认真阅读资料,在资料中划出关键字,看看自己哪些猜想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4、。2.相信大家在学习完了这份资料后,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经过了哪些主要的消化器官?(学生汇报。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贴出相应的图片。)3.拼图游戏。(1)看来同学们对我们体内的各种消化器官都了解了,接下来,我们来个消化器官拼图比赛怎么样?请看游戏规则:        听到老师喊开始之后,小组长快速的打开3号信封,取出将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的器官卡片,将它们统一贴在其中一个同学身体的大概位置。我们来比比哪个小组贴的既快又准确。粘贴完毕后,被贴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粘贴的结果。准备好了吗?(2

5、)学生进行游戏。(3)游戏小结,宣布比赛结果,优胜小组讲解成功之处。五、模拟实验,探究消化器官的形状和功能1.刚才我们通过自主猜测、学习相关资料,小组讨论,了解了食物在我们身体内的旅行路线后,有些同学刚才在讨论的时候,还对这些消化器官究竟是怎么把食物消化掉的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实验来研究研究。2.食物被消化的第一关要经过哪里?对,是口腔。在口腔中被咬碎的食物除了形状、颗粒的变化外还会不会有其他变化?你们认为馒头会变成其他的物质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唾液)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咀嚼馒头,不要咽下去,仔细体会馒头在口腔里发生里什么变化?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淀粉液来代替馒头,

6、看看桌上的材料,你能设计个实验证明唾液与馒头(淀粉)之间到底有没有变化吗?(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2)教师演示实验。(3)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正是因为我们的口腔里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而唾液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所以我们在吃馒头的时候会尝到甜甜的味道。3.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1)教师演示: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将馒头和蔬菜撕成小块放进袋中。如果我们反复捏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2)学生观察。(3)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那你能试着说说胃是怎么消化的吗?(4)学生根据观察自主总结:食物是通过食道被运输到胃里的,食物进到胃里被进一步的

7、磨碎和分解,胃应该会蠕动,胃壁应该很发达,应该还有胃液帮助消化。4.食物在胃里被充分的消化后,营养物质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它又需要具有什么特征?(1)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食物营养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小肠应该足够长,食物的营养才会被充分地吸收,大肠较短、较粗,以便食物的残渣从这里排出体外。六、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啊?2.我们体内的消化器官具有着这样强大的功能,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呢?3.教师小结。七、课外拓展病人在重病期间无法进食,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是怎样摄取需要的营养的?2 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呼吸的过程,

8、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教学准备】保鲜袋(一样大)、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瓶上要有石灰水的标签)、气球、钟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游戏: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长,由此导入。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取出保鲜袋罩住口和鼻,不要留缝隙。这时你的呼吸有什么感觉?过一会儿又有什么感觉?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时,抓紧袋口,不能漏气,左手把保鲜袋取下来,并扎紧袋口备用。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师生小结: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

9、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谈话:开始时保鲜袋里是什么气体?现在保鲜袋里还有气体吗?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气可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我们可将燃烧的火柴棒放进袋中,火柴马上熄灭了,说明缺氧;再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3)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小结: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

10、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源源不断地供应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2指导学生测量每分呼吸的次数,认识静坐时、活动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不同的。(1)测量静坐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讲述: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你1分钟呼吸多少次吗?每人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默数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作记录。学生活动:学生实验(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并填写测量结果。(2)测量做操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谈话:我们做操以后,每分钟

11、呼吸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的一样呢?学生活动:做室内操。提问:请同学们用手摸胸部,与活动前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学生随即测每分呼吸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填写测量结果。师生小结:静坐时,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比较稳,儿童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在每分2025次左右。运动时,因为需要用力,呼吸肌加快收缩,胸腔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呼吸深度急剧增加,呼吸次数同时急剧增加。3指导学生认识人在呼吸中有最大的通气能力(肺活量),但各人不同。(1)谈话: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吹气球,轻轻吸一口气,然后全吹进一个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深深吸一口气,再全吹进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这说明什么?(2)学生实验,汇报

12、。(3)师生小结:深吸气比轻吸气吹的气球大。因为深呼吸时,能使胸腔进一步扩大,身体内气体的容量随呼吸的加深而增大。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是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4)提问 . 2)学生实验,汇报。(3)师生小结:深吸气比轻吸气吹的气球大。因为深呼吸时,能使胸腔进一步扩大,身体内气体的容量随呼吸的加深而增大。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是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4)提问:全班同学都用最大的力气吸一口气吹气球,比一比,每个人吹起的气球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5)学生讨论。(6)师生小结:人吹的气球有的大,有的小。说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各人身体内呼吸气体的容量就不一样。那么是哪些

13、器官能够容纳气体呢?现在我们一道研究人的呼吸器官。4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的过程(1)认识人的呼吸器官。谈话:人时刻都在呼吸,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呼吸器官课件、挂图后再讨论、汇报。师生小结: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可以容纳气体,与小支气管相通,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各

14、个呼吸器官所在的部位。(2)认识呼吸的过程。讲述:观看空气在呼吸器官中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自身呼吸的情况,说说人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归纳、汇报。师生小结:空气首先进入鼻腔。鼻腔里有鼻毛和潮湿的黏膜,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腔还能使干冷的空气变得湿润暖和。空气由鼻腔经喉进入气管。气管的下端分成左右两根支气管,分别进人左肺和右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进的氧气能从这里进人血管,再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血液送到肺泡里释放,再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5向学生进行呼吸的卫生教育。(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就一定要留意保护呼

15、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否则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请你们思索:呼吸器官轻易得哪些病?得这些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备呼吸器官的疾病?(2)学生讨论并回答。(3)师生小结: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到:一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二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三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3 心脏和血管【教学目标】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

16、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重点难点】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案例背景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和血管测量心跳等到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是心脏和血管组成了人体奇妙高效的“运输线路”,从而把养分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因素,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导入时老师到中医院看病时中医把脉的情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脉搏的跳动时分别让学生静止、读书、运动时测量自己的脉搏,进行比较。在探究心脏和血管是怎样配合完成任务的,再一次让学生进行猜想、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在展示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在最后结束时让学生如何保护心脏,

17、血液循环不畅通会怎么、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血液循环畅通?教学过程描述:一 提出问题导入: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生病了,就到中医院去看中医,你们有没有看过中医?师:那,你们知道中医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吗?(停顿)生:(生示范)(引出摸脉)师:好了,同学们说的很对,中医就是靠把脉(切脉)来给病人查找病因。师:中医在给老师看病的时候,老师仔细观察了,他们是这样做的,大家一起来做一做。伸出左臂平放在桌上,左手微微攥拳,右手中间三个手指并拢,用指肚压在左手手腕横纹外侧。(师示范)仔细感觉,体会体会,你摸到了什么呢?生:一跳一跳的(心脏跳动)师:你摸到的“一跳一跳”的是由谁引起的?生:心脏跳动(脉搏,为什么会

18、有脉搏,是由谁引起的)板书:心脏师:这“一跳一跳的”,在医学上叫做脉搏,它是由于心脏的收缩,舒张引起的。中医通过感觉脉搏来判断病人的病情。也就是说,脉搏就是心脏的跳动。二、猜想假设、实施探究(测心跳)1、听课时脉搏的跳动师:那,你知道你自己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吗?自己猜一猜?生:60、70等师:想不想亲自来测一测?那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测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当老师喊开始时,在心里从一开始记数,当老师喊停时,你就停止记数,然后将你测得的数据填在记录单的第一栏里。注意在测时,一定要认真严肃,保持安静,还可以闭上眼睛,就当休息一会,在心里默数。师:记住了吗?师:准备-开始(一分钟)师:停!把

19、你数据记录下来。(停顿一会)师:谁来说一说,刚才在1分钟内你的心脏跳动了多少次?(慢说)生:答 (师板书 )2、读书时师:一个人,在一天甚至一生中,他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一样的吗?自己猜一猜?生:不一样师:同学们每天在学校里都要读书,写字,做运动,在这些活动中,你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又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你们认为在读书时的心跳次数比刚才快还是慢?生:师:究竟是快还是慢,想不想知道?(调动积极性),等一会我们就用手打着节拍,放声朗读,因为时间关系,现在我们来测半分钟。当老师喊停之后,你把你数据乘以2就可以了,然后把这个数字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朗诵春晓,老师先来起个头:春眠不觉晓,一二-师:

20、再读一遍师:停!准备-(等学生作好准备后),开始!生:自己测半分钟后师:好,停!把数字乘以2后记录下来!谁来说一说,刚才一分钟内你的心跳是多少?生汇报,师板书3、运动师:如果我们的运动再剧烈些,心脏的跳动又会怎样呢?生:自由回答师:好,等一会咱们大家就来跳个兔子舞,会跳吗?要注意,我们跳完之后就要测脉搏。所以,当老师喊停时,你们要停在原地不动,并且要做好测脉搏的准备,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请同学们离开座位以小组为单位,咱们来跳兔子舞。师: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比一比,看哪个组跳的好,跳的整齐。师生共同跳舞跳一分钟师:好,半分钟到,把数字乘以2,回到你的座位,记录下来!刚才你的心跳是多少?(小声,休

21、息一下)生汇报,师板书4、比较师:现在我们将三次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大家有什么发现?生: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与运动有关师:大家都是这种情况吗?师:看来啊,心脏跳动的次数确实与运动有关,那除了运动之外,你在什么情况下还感到过心跳与平时不一样?生:自由回答(激动,批评。)(找57个学生)师:是啊,心脏跳动的快慢还与(疾病)、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生病时心跳也和平时不一样,比如:发烧时,心跳就会加快,体温每上升1度,心跳每分钟就会增加20-30次。另外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不同,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也不同。像同学们这个年龄心跳每分钟在60-100次都属于正常的状态。师:那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脏停止

22、了跳动,会怎么样?生:死亡师:是呀,心脏一旦停止跳动,生命也就终止了。心脏是人体中最为辛苦的器官,一个人在胚胎的第一个月时,心脏就开始工作了,从此一刻也不能停歇,直到生命终止。所以人们把心脏如作身体的发动机。三、揭示心脏血管1、猜想组合师:(停顿)心脏对人来说如此的重要,它的主要作用究竟是什么呢?生:血液循环(心脏就是负责让血液在全身各处循环流动。)师:心脏靠什么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呢?(是谁承担了血液循环的管道呢?)生:血管 板书:血管师:心脏和血管是怎样完成血液循环的?(板书“和”,完成板书)1、提出问题:师: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它的大小,形状是怎么样的?2、猜想假设师:哪位同学起来

23、说一说?(用12个学生说)生:自己比画(师出示一个梨)师:心脏就象一个倒放的梨,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同学们伸出拳头来比一比。(课件)生:(伸出手在胸前模拟比画)师:(设想组合)心脏要通过血管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心脏和血管是怎样配合完成任务的?同学们来猜一猜。生:猜想回答(至少5个个学生,多鼓励)其他的同学还有不同的猜想吗?3、实施探究师:下面,我们用这个(举模板给学生看)代表心脏,用纸条和毛线表示血管,小组的同学一起把你们的想法摆一摆。生:做实验(学生上台展示,揭密血液循环)师:好,停下。心脏和血管是怎样组合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猜想。生: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

24、23个)师:实际上,心脏的构造以及血液循环是非常复杂的,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已经很不简单了。(你们知道吗?随着血液在人体内流动,人体要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比如氧气,还要将一部分废物排除体外,你们想一想,这些营养物质、废物所走的路线是一样的吗?)生:自由说(你们认为得有几种?那么连在一起的是什么?)师:揭示图:人的血管有三种。把血送出心脏的是动脉。把血送回心脏的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动脉血管作用是将含氧量多、颜色鲜红的血传送出去。一般用红色表示。静脉血管,作用是将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送回心脏。一般用蓝色表示。师:血液究竟是怎样循环的,和大家猜想的是不是一样呢?我们来看一看:(放课件

25、)师:心脏的构造又是什么样呢?有哪个同学知道?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师:那么心脏的构造究竟是什么样呢?它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大屏幕。(课件:心脏构造,血液循环)师:现在你知道心脏的构造是怎么样的了吗?哪个同学能起来说一说?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心脏,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生:心脏分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板书,说一个贴一个,贴一个,写一个。)师:原来血液 就是这样在人体内循环的。(师讲解)生:现在,对与血液循环的问题,同学们明白了吗?请各个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比划着说一说自己的血液循环情况。4、展示交流开知识讲座师:以上关于心脏和血管的知识我们了解了这些,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

26、阅了一些有关心脏和血管的资料,同学们查了吗?师:关于心脏和血管你还了解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开一个关于心脏和血管的知识讲座,哪位小专家先上来?(5分钟)师:看到你们的积极性这么高,老师也想当一次小医师,老师要将得是肺循环-师:看来,我们的心脏和血管知识讲座开的比较成功。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们觉得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和血管呢?生: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要吸烟喝酒,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我们也有义务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周围的人,让他们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听诊器:师:这节课,大家通过测脉搏感知了心脏的跳动,你有没有听过自己的心跳?你知道怎样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吗?这是一个老师自制的听诊器

27、,是用一个胶皮管连接了两个漏斗,你可以。5、总结师:关于心脏还有好多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可以咨询一些中医,也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说不定,在咱们班会成长出一批心血管病专家呢!师: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血液是这样在人体内循环的,你们知道吗,心脏就像一个泵,它每分钟搏出的血液有8-10斤,能装这么一大桶。一昼夜搏出的血液,需要一辆大卡车来装!全身的大小血管加起来的总长度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可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周的时间仅仅需要25秒!由此可见,心脏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心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婴儿时期的心脏只有这么大,大约一岁时,心脏就增长一倍,怎么大。同学们现在的心脏这么大。18岁之后就不再增大了。

28、3、血液循环不畅通会怎么样?师: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是由心脏和血管来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心脏和血管是人的血液循环器官。血液循环畅通,身体就是健康。如果不畅通呢?生:就会生病师:哪些情况下会造成血液循环不畅通呢?生:血管堵塞,心脏出毛病。师:这样就会引发了心血管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属于心血管病。4、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血液循环畅通?师: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血液循环畅通?师:这就要保护好心脏。参加体育锻炼,但要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千万不能吸烟饮酒。否则会引发心血管病。4脑与神经【教学目标】1在了解大脑中各神经中枢的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

29、应;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及各项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进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2让学生学会通过搜索各种信息源进行探究学习;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够亲身体验要研究的问题,在实践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3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事物;培养学生愿意交流与合作的习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教科书没有显示出活动准备的指向,但是教科书设计的探究活动需要的探究材料,仍然需要认真准备,如硬币、铅笔、白纸和尺子等。本课有两个活动,活动一:做几个小实验,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教科书中提供了几个测试神经协调性、快速反应能力的小

30、实验。一是摆放硬币实验;二是测试反应小游戏;三是测试反应速度实验。三个实验之后,教科书提出一个任务:“说说自己的体会。”这个任务既是环节结束时的总结,也是每个小实验活动,提示学生要在活动中多思考,多体会,理解、感悟神经系统与全身器官之间的协调统一。活动二:认识脑与神经。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认识脑与神经的组成;二是了解人的各种神经中枢的“职责”。教学过程描述:一、以游戏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1.游戏导入同学们,以前玩过两人打手游戏吗?怎样玩?哪两个同学愿意上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来这两个同学。其他同学比一比谁看的清楚,听得认真。哎,打着了怎么办?就继续打,如果打不着呢,就要反过来被他打。同学们听明白了

31、吗?(学生玩游戏)停,看来这个游戏的确很有意思。但咱们不能光动手啊,还要动脑,通过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想?(学生汇报)是的,这个游戏主要看谁的反应快,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的反应能力?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游戏:抓尺子。单人游戏:一手在上,与眼睛持平,捏住尺子的一端,另一只手在下,大拇指、食指与尺子的另一端持平,准备捏尺子,上面的手松开尺子,下面两根手指捏住尺子,要记录你捏住了几次。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谁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生交流:一个人做成功的次数比两人合作成功的次数要多,一个人的反应速度比两人合作的反应速度要快。)这是为什么呢?(一人做的时候,什么时候松手,自己的心里已经有准备了,两人

32、合作时,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松开尺子,没有心理准备。)2.揭示课题说得好,你刚才说的心理准备究竟是身体的哪个器官在做准备?(大脑。)那么你觉得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什么来支配的呢?(大脑。)大脑离你的手脚等器官那么远,它是通过什么来支配你的行动呢?(可能是神经吧。)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脑与神经。请看屏幕。二、活动过程1.认识脑与神经(屏幕动画伴音出示脑与神经的作用)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发言)既然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那脑的构造和职能又是怎样的呢?(出示脑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讨论交流)师总结: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各部分的分工不同。例如有的部分管运动踢球、跑步;有的部分管感觉痛觉、触觉

33、、温觉等;有的部分管听觉听声音;有的部分管视觉看东西;但大脑的分工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2.认识脑与神经的作用你能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前面“抓尺子游戏”中神经系统所起的作用吗?先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回答:当我们的眼睛看到尺子掉下来的时候,视神经马上就报告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的运动中枢指挥运动神经控制手去抓尺子。当抓住的时候,感觉神经又把信息传递到感觉中枢。大脑经过分析知道抓住了尺子。)(出示儿童活动的图片)说说人在这些活动中神经系统是怎样协同工作,完成任务的。友情提示:在某个过程中身体的哪些部位感受到了信息的变化?它通过什么把这些信息传递?谁接受这些

34、信息并下达指令?谁又传达这些指令?传达到哪些部位?这些部位接着产生什么反应?3.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脑、脊髓、神经就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就是在神经系统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传递的。那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整理有关“从古到今人们怎样传递信息”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共享?(学生汇报交流)三、自由活动:盲人和聋哑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传递信息,神经系统必须协同工作,那如果人的某种神经失去了作用,会是什么样子呢?(视神经失去作用就成了盲人,听神经失去作用就成了聋哑人等。)盲人和聋哑人真的很不容易,那他们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获取信息资料的呢?(盲文、

35、哑语手势)(屏幕出示盲文和哑语手势的图片)让学生用耳塞和眼罩,组内相互扮演盲人和聋哑人,体验残疾人在获取信息时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学生模仿,交流体会:残疾人的生活真不容易。)比起他们,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所以我们要关心帮助他们,同时我们也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四、拓展活动:科学用脑经常动脑筋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你发现没有,连续几个小时看书、写作业,就会感到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了。如果在这几个小时里穿插一些别的活动感觉就会好得多,这是怎么回事?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各部分管的工作不同。如果一次看书时间过长,主管语言的区域就会感到疲劳,而其他区域却没

36、有疲劳,此时如果做点其他的活动,比如:散步、听音乐,大脑就会轮流得到休息,始终使大脑保持清醒、灵活的状态。怎样劳逸结合,保护大脑?生交流:每天必须保证 910 小时的睡眠;不连续很长时间做一件事情,而交替地进行各种工作,使大脑各部分轮流得到休息,减轻疲劳;加强体育锻炼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会科学用脑,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5、凸透镜 【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凸透镜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能与他人交换意见,懂得交流与探讨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和

37、想法。2、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的作用。【本科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放大镜的使用,激光灯的使用。案例背景分析:教科书以文字形式提示了本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凸透镜有些什么秘密?”并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中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玻璃瓶、激光灯。活动可分成三个环节展开,探究凸透镜的作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规律,交流总结。拓展活动中提出了指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给人们带来哪些便利?”让学生了解到透镜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特点。目的是把课堂探

38、究延伸到课后,体验到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探究学习的主题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水吧,这节科学课我们一开始先用水做个有趣的小游戏。游戏方法:在写有字的挂历纸上滴一滴水珠,透过水珠观察挂历纸上字的变化,或是透过盛水的玻璃杯(塑料瓶)观察物体的变化。2、学生交流看到的现象,并回忆生活中类似的现象。3、教师小结:透过水观察到的物体发生了变大,变形现象。4、启发学生针对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么有趣、奇特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孩子都有玩水的天性,生活中圆形的水珠、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塑料瓶)、凸起的弧形水面都可以具有与凸透镜相同的作用,因此在课始安排学生与水亲密接

39、触的环节,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引入本课要研究的内容。“是否见过类似现象及对此类现象有什么疑问”的几组提问,既利于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生活的习惯和提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求知欲望。】二、观察放大镜,认识凸透镜1、学生采用看、摸、比较的方法研究放大镜。汇报:放大镜是什么样子的?镜片有什么特点?2、认识不同种类的放大镜(单面、双面、可折叠放大镜)3、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凸透镜的概念,引出课题。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不同种类的放大镜,它们都有同一个特点:镜片中间厚、边缘薄、透明,这样的透镜我们统称为凸透镜(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凸透镜的奥秘。【由于放大镜学生很熟悉,

40、因此采用自主观察的方式,同时可以让学生用摸一摸,与常见的平面玻璃相比较的方法,加深对放大镜的体验。教师的总结,能帮学生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确立起学生的凸透镜概念,从而引出本课的研究课题。】三、动手实践,分组探究凸透镜的作用1、学生提问:凸透镜都有什么作用?2、学生猜想汇报,思考验证方法。3、过渡语:同学们说得这些是否正确呢?凸透镜是否仅仅具有这些作用呢?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亲自动手做做看,下面我们就来制定方案,分组实验,以便进行验证和发现新的有趣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探究计划,增强整个实验过程的目的性,体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4、分组实验,验证猜想或发现新现象。(1)实验前教师特别强调注

41、意事项: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不要用激光照射眼睛,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伤害。(2)教师深入小组中帮扶。5、归纳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结果。(1)小组内派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实验结果,其他同学补充。(2)提问:实验中发现或验证的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具有什么作用?(3)学生组内思考、讨论后回答。6、教师梳理小结。凸透镜分别具有折射光线、聚集光线和成像的作用(包括放大物体)。【汇报环节既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效果检验,也能让学生经历充分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合作意识等多种品质的发展。】四、自主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1、大家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作用,现在你们又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从学生提

42、出的各种问题中,引导学生研究凸透镜的成像作用)2、学生实验(1)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实验成功的条件。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凸透镜成像实验成功的关键,一是凸透镜必须在蜡烛和纸屏之间,纸屏、凸透镜、蜡烛要呈一线,中心高度大致相等,二是注意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3)改变凸透镜与蜡烛、纸屏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3、汇报实验中发现的现象。纸屏上出现的蜡烛像有什么特点?(纸屏上呈现倒立的像,调整凸透镜与蜡烛的距离时,有时能看到像,有时不能看到,像有时大有时小)请学生汇报演示怎样才能出现放大和缩小的像。4、总结: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讲解是因为光的偏折使透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发

43、生了变化。补充说明凸透镜成的像有实有虚。五、联系生活,探寻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问:生活中,你发现在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六、布置作业1、留意生活中还有哪些凸透镜成像现象。2、通过询问或广泛查阅资料,了解照相机、眼睛与凸透镜的关系。6、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本科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认识眼球模型。案例背景分析:教科书从学生

44、的生活经验入手,提供了几幅胶片,目的是借助胶片提示学生进行课前研究,为课堂探究照相机结构及原理、眼睛的结构及视觉形成奠定基础和做好心理准备。以文字的形式提示了主要材料有: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拓展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展示一组照片)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留下这美丽的瞬间的吗?2、(出示照相机)照相机为我们缤纷的世界留下多姿多彩的相片,关于照相机你有哪些了解呢?你有什么问题呢?二、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活动一:1、了解一下照相机构造。2、(课件或资料)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3、制作简易的照相机模型。

45、(根据情况可以课后制作)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哪一部分?它有什么作用?暗盒中的底片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哪一部分?它有什么作用?怎样使所照景物的图像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小结: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通过设计制作照相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认识到照相机就是应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活动二:1、谈话: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你有什么问题吗?2、出示眼睛模型。3、讨论:晶状体、视网膜、瞳孔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部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4、师生小结:眼睛的主要构造。5、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眼睛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是什么原因?6

46、、出示眼球模型演示视觉形成过程。7、小结: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各种物体,一是必须有光,二是眼球内可以成像的构造。当我们睁开眼睛,从周围物体发射或反射而来的光,穿过瞳孔和晶状体,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图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所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物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对眼睛的构造及视觉原理有科学的认识。】 三、拓展活动1、谈话:瞳孔在眼睛中的晶状体前,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在较暗的室内和明亮的室外,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看一看瞳孔有什么变化。2、学生实验、汇报。3、讨论:为什么瞳孔的大小会变化?4、小结

47、:在较暗的光线下,瞳孔会变大,是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中,而在明亮有光线下,瞳孔变得很小,是为了防止过多的光线射入眼中损坏视网膜。【这个环节可以拓宽学生的认识和研究深度。】四、展示交流交流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7.保护眼睛【教学目的】1.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2.知道近视形成的原因。3.知道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习惯。2.难点:近视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课前安排学生做眼睛常患疾病调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幻灯片,眼睛成像的实验仪器(光聚座、两个凸度不一样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教学课时】1

48、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播放一组关于近视眼带来不便的视频。(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眼睛保护的知识。(板书课题)(3)学习新课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安排的眼睛常患疾病调查。(4)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并完善我的调查记录。(5)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周围有很多人眼睛不健康,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眼睛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是哪些疾病影响了我们的眼睛,造成它的原因又都是什么呢?2.猜想与假设(1)我们一出生的时候眼睛都是健健康康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眼睛慢慢的发生了疾病,你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班里眼睛没有疾病的同学可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一猜。学生汇报(2)我们班里有些

49、同学戴眼镜,眼睛近视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汇报(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那结合这个原理,眼睛近视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学生汇报(4)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我们分组把想法收集起来,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预测对不对。3.制定探究方案同学们,首先我们先来回忆凸透镜成像这个实验的规律。学生回答现在我们分组设计方案来做近视眼模拟实验。分组汇报实验方案4.实施探究活动现在,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带回,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公正的评价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5.展示交流(1)现在各小组来

50、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小组的同学要把他们发言的要点记录下来,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对照。通过实验,同学分发现了现象。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在结合其他小组的实验,分析实验信息。(2)通过讨论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分组讨论(3)小结:近视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同学们长时间近距离写字,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近视。6.拓展创新(1)对照一下自己的实验,你们还有什么想法?(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3)眼睛对我们这么重要,

51、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4)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8. 潜望镜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2.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教师准备: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自制简易潜望镜。【教学重点与难点】潜望镜的原理和制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

52、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那我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交流(2)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演示(3)师讲解: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2.猜想与假设(1)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汇报(2)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个原理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3)课前我们都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知识,哪个同学来汇报一下。生汇报(4)师补充: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还有在陆地上用的潜望镜,还有夜视功能,士兵

53、可以利用它侦察敌人阵地上的情况。这个潜望镜还有夜视功能,可以在漆黑的晚上使用,而且非常轻便,利于携带。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敌人阵地上的一些情况。3.制定探索方案(1)那么,潜望镜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课前老师做了几个潜望镜,现在发给每个小组,你们先来研究一下它的结构,揭开潜望镜的秘密。学生观察思考生汇报:发现潜望镜里有两块玻璃镜片,这两块镜片是这样放置的是平行的放置,并且反光的面是相对的,镜片与水平线成45度角。师补充: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也准备好了制作工具,都准备的很充分,请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制定一个制

54、作潜望镜的方案。(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方案(4)用牙膏盒做潜望镜的身子,在盒子边上开槽,将玻璃镜片插进去。用胶带粘好。镜片成45度角放置。师生评价方案:同学们的这些方案都很好,制作时要注意潜望镜时竖着的部分,横着的部分不能太长,长了影响观看的范围。4.实施制作活动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老师这也有一个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实物投影展示)。现在我们就来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来制作自己的潜望镜。小组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小刀时要小心,别割伤手。插玻璃片时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纸打磨一下,或边缘粘上胶布。(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5

55、.展示交流(1)分组利用实物投影将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师生共评。(2)同学门他做的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生评论6.拓展创新(1)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潜望镜的秘密谈谈你的收获吧!生汇报(我知道了潜望镜是根据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还自己制作了一个潜望镜。)(2)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你们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另外,布置两个课后研究专题可任选一个进行研究,有能力的也可全选。(a)你们还能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的潜望镜的原理?(b)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3)总结:通过对潜望镜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认真观察身边,发现更多更精彩的潜望镜的用处。9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2、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3、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了解新型观察仪器的种类和主要用途。案例背景及分析: 活动准备的实验材料:凸透镜、凹透镜、硬纸板、纸筒、胶带纸、放大镜、显微镜等。此外,本课的探究活动还需要丰富的观察材料等。 本课有两个活动,一是“我们看到了什么”,重点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 构造以及学会显微镜观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