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下教案全集第一单元 电 第一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 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
2、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 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 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 年 6 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 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 在天空划了一个"之&
3、quot;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 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 "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 "爸爸,快看! " 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 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 "天电引来了! "他一边 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 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 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
4、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 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 富兰克林于 1706 年 4 月 17 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 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 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独立宣言 他是 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 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 英国皇家学会上宣
5、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 愚昧和无知,1756 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 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D,关与电的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 三,总结.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
6、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 根导线,1 个电池,1 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说电线的特点;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7、说说小灯泡的特点.(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 分别试着连一连.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3,交流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的: 1,
8、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小灯泡 2 个,小灯座 2 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 4 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 样流的.(1)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 1 根导线,1 个电池,点亮小灯泡. (2) 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 (3) 有没有
9、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 (4) 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提供材料:小灯泡 2 个,小灯座 2 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 4 根.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要让两个灯泡
10、亮起来怎么研究?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开展研究活动. 三,小结. 四,拓展研究. 在能不能使 10 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 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 2-3 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 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
11、文件夹. 教学过程: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 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
12、接是否好.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 220V 的电路. 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教学后记:第五课时导体与绝缘体教
13、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 理与分析,提出问题. 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 25 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 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 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 18 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quo
14、t;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 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突出:在检测之前先预测;需检测两次;注意检测的顺序. (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 作性. )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
15、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 18 种物体和自找 7 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 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 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 25 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 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 25 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 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 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 导体和绝缘体. 2,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
16、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 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 (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 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 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 避免 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 切; 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 "心理距离 "很近, 孩子对它
17、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八,板书.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 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 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 1 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 1 个,开 关 1 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 1 个,干电池 2 个,电线若
18、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 (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 缘体. (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4)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
19、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 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 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1.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 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2. 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七课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的:
20、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4 接线盒子的过程; 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准备: 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 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 游戏用:四跟导线; 演示用:6 接口的黑箱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盒子上面有 4 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 是连通的吗? (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
21、? 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 检测要求: A,组装检测器; 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 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 (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运用检测器检测. 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 4 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 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 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 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 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 2,研究的延续. (1)测试 4 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 6 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 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 (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
22、通的, 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 连接的吗?试试.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小组讨论. (2)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八课时 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节电池,1 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2,经历 1 节电池,2 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 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 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
23、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 开关各 2 个,长电线 4 根,短电线 6 根,胶带纸 1 卷,小剪刀 1 把,白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 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 2 节电池,2 个电池盒,1 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把 1 节电池,2 个小灯座,2 个小灯泡,几根电
24、线,让灯泡亮起来, 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 2,分组讨论,总结.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 法最好? 二,探究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 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 (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 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 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4)讨论交流
25、后,把我们组想好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电路图画下来. 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 (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 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 (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 (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新的生命 油菜花开了教学目的: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 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 过程,并用画
26、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 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 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 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
27、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 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 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
28、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 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 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 究成果. 2,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 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 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
29、单性花和两性花. 教学重点: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方案.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 念的花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 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
30、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 "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 ,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 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
3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课后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的: 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 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 观察的过程. 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 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
32、种子. 教学准备: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 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 . 2,显微镜 2 台. 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 ,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 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 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 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 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
33、己的解释. 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 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 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 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 思
34、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 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研讨.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 件. (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 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 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 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 (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
35、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 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 (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 3,思考: (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 (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 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 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 三,作业:我来做一朵"油菜花" ,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 四,板
36、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豌豆荚里的豌豆 教学目的: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 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 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 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37、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 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 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 的相似之处.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
38、果实;油菜与豌豆 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 但它们都有荚, 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
39、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 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五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的: 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 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2,认识几种常见
40、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 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 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 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教学准备: 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 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 与栗子树接近. (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 ) 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 . 教学过程
41、: 一,引入 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 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 让种子散落在附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观察油菜的果实. 请你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 汇报验证推测的方法.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观察栗子树的图片,认识栗子的果实. 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落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你能想出一个在我们课堂上进行验证的方法吗? 到校园里分组进行测量. 测量提示:负责抛落栗子的同学不能将栗子往下扔
42、,而让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测 量的起点应该是栗子的垂直落点. 汇报测量结果:跳得最远的是多少距离?在测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 新的发现?怎样的栗子跳,滚得最远? 得出结论.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 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六课时 萌发的种子 教学目的: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
43、;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 10 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 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
44、途之后,如果找到 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 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 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
45、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 33 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七课时 动物的卵 教学目的: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 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
46、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 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 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 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 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 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
47、动? (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 (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 (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
48、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单元 食物 第一课时 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的: 1,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事先对几位学生的一天食物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四年级孩子所吃食物的情况. 2,设计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供
49、学生小组活动用. 3,设计一张大的统计表,供记录汇总学生食物情况. 4,准备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供学生分类时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小时侯,我 们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现在人越长越高,活动也越来越多,光吃母乳一种食物已经不够了,我们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
50、食是否要记录? 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给食物分类 (1)图片分类: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根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怎 样进行分类? (2)汇报: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3)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师:食物中蕴藏着许多学问,比如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吃哪些食物好,等等. 请同学
51、们课外去搜集一些资料,我们将作深入的研究.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我们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教学目的: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 的重要作用.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 趣.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能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1,事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进行汇报. 2,让学生带一些食物. 3,准备作业纸. 4,碘酒,小刀,白纸,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食物中的营养 成
52、分主要有哪些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按组进行汇报交流 (1)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例举; (2)糖类组: 就是白糖吗? 淀粉也是糖类; 变成热量,力气的食物; (3)脂肪组: 你认为脂肪是什么? 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 (4)维生素组: 你知道哪些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看图说说哪些食物有较多的维生素? (5)矿物质组: 矿物质是什么? 缺钙会得软骨病; 含有矿物质的食物. 小组活动:将带来的食物进行分类(作业纸)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53、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2,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我们 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 了.(2)找找糖类. 复习: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糖类,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滴碘酒) 滴碘酒该怎么做呢?(一小片食物,几小滴,用滴管要稍离开食物) 学生操作;汇报. (3)找找脂肪. 尝一粒花生米和一粒蚕豆,说说有什么不同? 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检验脂肪?(在纸上捻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油迹. ) 学生操作;汇报. (4)找找蛋白质. 你有办法吗?(可以看看标签) 学生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找找不同食物的蛋
54、白质含量. 用蜡烛烧头发,指甲,闻闻发出的气味.这是蛋白质燃烧时产生的. 烧一块瘦肉,继续检验.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吃什么还吃什么 教学目的: 1,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2,通过探究理解食物的"金字塔结构" 3,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 教学难点:了解怎样使营养均衡. 教学准备: 1,根据上节课的研究,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一份较科学的食物营养成分表.
55、 2,食物的"金字塔结构"图. 3,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与食堂联系,请他们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天中,我们要吃很多食物(出示食物营养成分表) ,哪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 的食物?哪些是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怎样使营养均衡 (1)出示青菜,米饭和肥肉图片:说说哪种食物最有营养? (2)出示一位孩子的一天食谱:说说发现什么? (3)口头回答:为了使我们均衡地获得各种营养,我们每天应吃什么?还应吃 些什么?(板书课题)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 方法指导,如细嚼慢咽; 卫生指导,如饭前洗手. 2,
56、搭配膳食营养(1)小组活动:怎样搭配我们的食物? 小组设计; 汇报(35 人) :构建"饮食结构图" . (2)观察"金字塔结构" ,理解食物搭配的原则. 荤素搭配; 粗细粮搭配; 多种搭配; 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喝一些水; (3)根据以上原则,请你为自己配制一份营养晚餐. 学生配制; 35 人汇报; 学生评价:这顿饭,富含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吗?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的: 1,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 2,能用酒精灯烧熟食
57、物. 3,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 2,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铁匙,玉米等器材. 3,设计一张观察记录纸,以记录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 4,准备爆玉米花图片,玉米饼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 平时喜欢吃生的肉片还是熟的肉片?有些食物经过烹饪之后更好吃, 而有的食物生吃味道更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看谁发现得多? 二,探究过程 1,生食和熟食 (1)出示一些食物图片:说说哪些可以生吃?
58、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看看马铃薯的大小变化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把马铃薯切开,观察里面的变化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 (1)预测:玉米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2)说说玉米变熟的方法,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出多种办法. (3)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 置于火上烤.手拿在塑料柄上,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4)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
59、和记录. (5)分组选择实验,并操作. (6)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巩固延伸 1,图片出示其他烧熟玉米的方法:玉米饼,爆玉米花等 2,尝尝爆玉米花. 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五课时 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的: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 2,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 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 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小组:发霉的面包,新鲜的面包若干,放大镜,载玻片,牙签,水,滴管,塑料 袋等,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若干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新鲜的和发霉的两块面包,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发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 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3)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4)你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 (5)观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讨论: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