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全章教案)_第1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全章教案)_第2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全章教案)_第3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全章教案)_第4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全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1节 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2、.通过景观图转换成平面图等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三)、德育目标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二、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三、教学难点1

2、、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四、教学方法以读图、训练为主进行教学。五、教具准备1、地球仪、投影仪。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 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第2课时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板书

3、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1节 大洲和大洋讲授新课一、地球?水球?1.提出问题 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2.学生辩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3.印证观点 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4、)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4.总结过渡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

5、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5.观察比较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6.读图对比 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

6、分布不均)7.小结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见板书设计)8.指导阅读 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阅读课本P26“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并结合自己对此了解的内容作介绍,谈感想。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教室,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9.承转过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陆分布的大势是三分陆地,七分

7、海洋。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七大洲和四大洋)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提出问题 投影展示课本P28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去掉说明文字)说明这是一幅关于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立体景观图。然后提出:你能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结合学过的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吗?图上这些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何识别它们呢?2.地图转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3.读图识别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

8、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列问题。(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平洋)4.设置悬念 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5.引导发现 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教师先指图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

9、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6.提出问题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叫澳洲?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7.评价说明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8.读图回答 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四大洋面积比较(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9.评价

10、点拨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10.读图回答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个洋?(北冰洋)知道这些大洋名称的由来吗?11.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绍如下。(1)太平洋 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天气格外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

11、天。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2)大西洋 “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3)印度洋 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4)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概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强调读图识别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板书设计一、地球?水球?陆地占29%1.海陆的面积比例 海洋占71%陆地主要在北半球2.海陆的分布特点不均海洋大多在南半球二、七大洲和四大洋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1.有关概念海洋:海、洋、海峡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四大洋“太大印

12、北,西洋贯通”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1节 大洲和大洋(第2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会用英语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共同来试试看,老师说中文,大家用英语翻译,如果老师说英文,大家用中文回答。亚洲、(Asia)Africa、(非洲)Europe、(欧洲)北美洲、(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南美洲)大洋洲、(Oceania) Antarctica、(南极洲)太平洋、(Pacific Ocean) Atlantic Ocean、(大西洋)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大家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

13、识。板书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讲授新课1.辨认界线 让学生查阅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回答投影展示的下列问题。(1)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用的是什么样的图例符号?(2)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3)以运河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4)以海峡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5)投影展示课本P27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去掉说明文字)。让23名学生上来边指图边说出每条分界线。然后教师告诉大家亚欧界线很长,可以简写为“乌乌大土”来记,并启发学生在受了很大委屈时会怎么样:“呜(

14、乌)呜(乌)大哭(土)”,用谐音记。(6)小结板书,强调三条重要大洲界线。亚欧:乌乌大土板书 1.主要大洲界线亚非:苏伊士运河北南:巴拿马运河2.读图回答 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指定两名学生上讲台,一名学生指图,一名学生手拿地球仪,两人分别在图上和地球仪上逐个指给学生看,学生边看、边思考、边回答)。(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2)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3)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4)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15、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陆。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该问题与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区别)(6)七大洲分别濒临哪些大洋?(亚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欧洲濒临大西洋、北冰洋;非洲濒临大西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南美洲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大洋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抱)3.列表归纳 让学生列出表格(见板书设计),再将上述问题,边看图,边填表,独立完成。4.读图回答 教师先将投影片上的问题换成下列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再让各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指图回答。(1)太平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6、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2)大西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3)印度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4)北冰洋被哪几个大洲环抱?(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抱)5.列表归纳 同样让学生列出表格(见板书设计),将上述问题,独立填表归纳。6.读图讨论 让学生阅读课本P31图2.8“各大洲轮廓和分布特点”,分成学习小组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除南极洲外,亚洲和大洋洲、欧洲和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成对且一北一南的分布特点。以及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倒三角形,南极洲像一个大问号的轮廓特征。对以上现象目前尚无合理的解释,不要作过多的讨论,

17、但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7.辨认轮廓 教师课前将七大洲的轮廓用硬塑纸剪下来(每洲剪两个),采用两种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东半球、西半球的大洲,并在背面注明名称。请7名学生在讲台上举起各洲轮廓图,让学生观察辨认。或者以学生的座位每行为一组,教师出示轮廓图,每组学生依次辨认,对一个记一分,看哪个组得分高。8.拼图游戏 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每组出15名同学进行接力赛。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根据所剪轮廓图的大小画),并用红粉笔标出赤道,把轮廓图分成两组(顺序任意)放在讲桌两边。然后告诉学生游戏方法,以粉笔为接力棒,在指定的长方形内拼图。两组同时开始,各组的第一名同学先上来拿图贴

18、在长方形内该洲的相应位置上,并用粉笔把轮廓描出来,放了图后下去把粉笔交给第二名同学上来填出该洲的名称,下去再把粉笔交给第三名同学上来拿图描轮廓,第四名同学填名称第15名同学上来填出四大洋的名称。看哪个组的图位置准、名称对、完成快,落后的一方表演一个节目。9.绘图比赛 在拼图游戏的基础上,再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绘图比赛。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幅拼图,再次对照“世界地形图”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观察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这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看课本P31活动4的要求,准备好铅笔,开始绘图,看谁绘的准确而且速度快。10.对照校正 教师巡视查阅后可选几幅绘的比较好的图,

19、让学生传阅,给予鼓励。(有实物投仪更好)然后投影展示下图,让学生对照找出自己图中的问题进行校正。课堂小结投影展示板书设计,强调学生逐步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的空间概念。板书设计4.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亚洲欧洲:乌乌大土(1)主要大洲界线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2)七大洲的位置大洲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濒临海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西半球东半球北半球南半球(3)四大洋的位置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

20、和南北美洲之间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绕活动与探究 用硬塑纸等材料,将七大洲的轮廓剪下来,并注明名称。进行拼图练习,或以小组组织拼图游戏比赛,逐步建立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的空间概念。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并能运用其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事物。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尝试运用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假说来分析、判断其他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研态度和勇于

21、创新的科研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创设问题情境法等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播放电影2012片断)师:电影2012是一部科幻片,在电影中运用电脑特技制作了一系列自然灾难,如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等。从刚才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北美大陆的沉没到海洋中,那么现实生活中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新课(一)海陆是变迁的师生活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课本33页图2.10、图2.11和图2.12:喜马拉雅山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底的古河流的

22、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1.为什么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山上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底会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3.荷兰人围海造陆说明了什么?(过渡)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师:由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确实存在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了这一点,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师:那么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二)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师小结: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师:刚才几个例子说明了在

23、一些局部地区,海陆是变迁的,那么,从全球看,现在的海陆分布是自古就有的还是不断运动的呢?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多媒体展示图片:两学者有关“固定论”与“活动论”的争论)师:很好!我们同学的想法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想法是一样的。请同学们看课本34页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多媒体展示图片:看思考中的魏格纳图。)教师讲述魏格纳的故事。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图片:大西洋两岸的大洲简图)师:请同学们观察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魏格纳也很早以前就注意到这个有趣的

24、现象: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师提问: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如果我们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成一个整体。(展示动画。)(多媒体展示图片: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分布图。)师提问:2.为什么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相似性很高?师继续提问:3.为什么非洲和南美洲大西洋东西两侧都有海牛和鸵鸟?师:还有没有能够证明大陆是漂移的事例?师:播放视频文件:“大陆漂移的证据”。(多媒体展示图片:世界大陆拼合图。)播放视频文件:“大陆漂移的证据”。师:讲解大陆漂移的过程。(多媒体Flash动画:大陆漂移模拟动画)师:动画

25、中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与积极评价,并归纳。师: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次一个躺在病床上的青年气象学家偶然的发现,建立了伟大的假说。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承转)师: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大陆漂移说正确的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地理事物。魏格纳为地理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大陆漂移学说提出后当时受到了来自主流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强烈反对,在魏格纳生前没有得到广泛接受。师:为什么魏格纳生前假说没有得到广泛接受?师总结: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

26、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给予适当肯定。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科学家“炼”成之路。多媒体展示“2010年部分地区地震分布图”,“印尼2010年10月25日地震图”及“ 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等。师:通过读图你能否看出地震分布的规律,为什么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印尼为什么地震频繁?汶川地震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疼,我们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如何提高中国防灾减灾能力,在地震等灾难中我们又应该怎样逃生呢,我们大家课后收集有关材料,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讨论这些问题。第二

27、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2通过地震、火山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

28、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学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绘画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听说过台湾与大陆有过亲密接触、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的地理事实吗?日前,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考古人员,从水下考古地挖掘到了

29、100多件与台湾有关的哺乳类动物化石。近些年来,台湾渔民先后在台湾海峡捕捞作业时拖网拖上来的有3000多件陆生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哺乳动物化石有剑齿象、亚洲象、古菱齿象、熊、中国犀、马、猪、四不象鹿、斑鹿、山羊等。至此,近年来在台湾海峡已通过海底考古挖掘、收集了哺乳类动物化石达3100多件。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的地理事实,就说明了地球自形成以来,海陆变迁就一直在不断的发生,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一、沧海桑田(实例展示,动画演示,实验探究)(一)展示图片 (二)提出问题谁能解释这些现象?你能推断出什么变化?(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

30、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课件动画演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喜马拉雅山脉为什么由海变成陆地?而东部陆地为什么会变成了海洋?(三)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学生探讨并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展示荷兰的围海造田图片,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海陆变迁,然后通过模拟实验二进行验证。让学生再举几个人类活动的例子。以上是地表形态的缓慢变化,那么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有哪些呢?学生猜测,教师适时展示课件:火山和地震。承转: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问题

31、导引,动画展示,寻找证据)(一)走南闯北,问题导引南极洲大陆地处极地,被称为“冰雪大陆”,但科学家在南极厚厚的冰层下面发现很多种矿产资源,其中最丰富的是铁和煤。对于南极洲上发现大量煤的事实,你想到了什么?(二)动画展示,体验假说教师简介“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及其内容”。你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展示Flash动画“穿越时空”:现在的海陆分布是这样的,2亿年前的大陆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时光倒流,追溯到两亿年前的地球吧。(三)观察预测,寻觅证据学生先预测,然后分组寻找证据证实大陆是否会漂移。动手把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看看是否能

32、拼合成一个整体,小组代表用剪好的南美洲和非洲地图,演示并分析,教师点评指导。三、板块的运动(大胆预测,探寻证据,分析验证)(一)猜一猜: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小组长负责分工安排,并协调探究过程: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搜集资料的组员适时向大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然后大家交流发言,记录员记录主要的发言,组长整理答案,达成一致,得出相关结论。(二)板块运动会形成哪些地形呢?火山、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呢?实验演示:既然板块能运动,那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那么力的方向有几种呢?学生用书本作为实验材料,演示板块运动以及所受力的方向。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导致什么结果?大胆预测:当板块发

33、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探寻证据:在板块碰撞处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分析验证:用书本演示板块运动和山系的形成,并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和东亚岛屿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得出结论: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过渡: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除了形成山脉,预测一下还会发生什么情况?大胆预测:在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会震动,可能会引发地震、火山。探寻证据:通过观察下图寻找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证实预测。(教师出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学生观察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位置)得出结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

34、完成下列问题。1热点聚焦:阅读下列的图文资料,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发现四川雅安地震的成因。雅安与汶川同处“龙门山断裂带”,在科学家看来,从汶川到雅安,龙门山地震带上的城市接连被摧毁,绝非偶然。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知名地质专家栾锡武表示,青藏和成都两个板块活跃的地区不仅是龙门山断裂带这300千米,从甘肃陇南到云南昆明,沿线十几个城市都位于两个板块之间的活跃带上。青藏板块与成都板块之间的“角力”从汶川地震后从未停止。2013年4月2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分析雅安地震成因时说,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北面破开了一个100多千米的“口子”,释放了能量,但南边没有释放出来。而这次正是龙门山的南

35、边发生地震,是汶川地震未释放能量的一次爆发。栾锡武这样描述青藏板块与成都板块这些年的运动:“青藏高原一直在往上走,成都板块一直在顶着它,一个动,一个不动,两个板块的对立关系长期存在,这个地震活跃带的能量也一直在积聚,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成都板块顶不住青藏高原板块,它就会释放能量,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地震。虽然雅安地震只是汶川地震破坏强度的十分之一。但可怕的是,过一段时间,两个板块之间的能量会再这样积聚,周而复始,产生新的能量和新的地震。2视野拓展:小组成员合作,从前面学过的板块位置图进一步探究世界地震的主要分布,比如说为什么日本、印尼多火山地震,而同为岛国的英国却很少发生地震?3防震图解:小组成员合

36、作,探究防震措施,了解地震后应如何学会自我保护?用类似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另一个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张裂时,又会导致什么结果”。大胆预测:当板块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探寻证据: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透露,红海正在发生分裂,数百万年之后可能将产生一个新的海洋,而非洲大陆也将分成两部分。由于板块的张裂运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得出结论:当板块张裂时,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问题。1预测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将会怎样变化?2猜想几百万年后,地球上海陆分

37、布状况会有怎样的变化?知识梳理,实战演练学生整理,说出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课后作业1走进身边的地理:请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和网络资源查找以下问题的相关资料,并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地理日记。(1)地震前常出现哪些异常现象?(2)你家乡的城市有专用地震应急避险场所吗?教学反思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

38、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复习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2、 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复习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1.

39、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

40、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2.七大洲 (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3.四大洋(1)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2)四大洋的面积比较:4.海陆变迁的实例告诉我们: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

41、迹-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5.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1)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6.板块运动(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读图复习 (2)证据: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复习小结:1.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知识点:(1)海陆分布七分海洋: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最小的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为亚洲大陆,最小的为澳大利亚大陆。(2)大洲、大陆和大洲的分布 六块大陆七大洲四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北美大陆、亚欧大陆欧洲、北美洲北冰洋全部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南美大陆、非洲大陆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印度洋全部位于西半球北美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