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用能力测试评述_第1页
中介语用能力测试评述_第2页
中介语用能力测试评述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介语用能力测试评述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得到巩固的大背景下, 语言交际能力较 之以往显得更为重要。 在英语交际功能凸显的情形下, 交际主题 更加侧重交际任务的顺利达成 滕延江, 2015,交际教学法等意 念大纲也应运而生( Cohen & Olshtain , 1981 )。交际教学法 自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不同的教育背景下被倡导, 但如何校验教 学效果相对比较滞后, 仍停留在语法与词汇分项测量的结构测量 方法之下(王永亮, 2012)。目前虽有部分研究关注课堂语用能 力的习得,但如何有效地测量学习者的中介语用能力相对较少 (Kasper& Dahl , 1991 )。本文将首先论

2、述在交际能力的测试 框架下, 简要介绍目前的语用测量方法, 接下来探讨目前国内外 有关语用测量的实证研究, 最后就目前的语用测试方法给出相应 的批评与建议, 希冀这一研究能为我国在语用能力测量方面迈上 一个新台阶。一、中介语用能力测评方法实证研究遵循了一个提出问题 / 假设、搜集数据与解读数据 的一个过程(王永亮, 2015),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方法的本体论 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现阶段的语料搜集方法, 我们习惯性地 把中介语用测评方法分为自然语料与诱发式语料的测评。 所谓自 然语料是指研究被试出于真实的交际意愿驱动, 测试场景要尽可 能地真实, 通常是利用语料建库与实录语料, 而诱发式语料是

3、指研究被试未参与到真实的言语交际行为之中, 是被研究者诱导的 情形下产出话语。以下将结合这两种语料的搜集方法予以展开。(一)语料库与实录语料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使得大规模地获取语言材料成为了可 能,语料库的使用对学生的错误类型标记与所产生的语言进行比 照(如平行语料库)成为可能,但有些学者(王永亮, 2015)对 这一语料的搜集方式提出质疑, 他指出在语用能力测试的实际情 形下,我们无法得到一个可供使用的口语语料库, 基于此研究者 将无法得到涵盖多种语体特征的语言范本。 对于语用能力测试的 真实性原则而言, 实录语料似乎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 研 究人员可对自然发生的真实交际行为进行录像获

4、得受试者的语 言材料, 进而对所获材料进行转写, 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到受试 者的语用表现能力的真实情形, 但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而言这种测 评体系显然违背了大规模测评的效度问题。(二)诱发式语料采集方式 诱发式语料是在研究人员的刺激下, 被试放入相应的语境中 并按照研究人员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常见的语料搜集形式含 有语篇完形、 角色扮演以及有声思维 (即被试说出自己的心理过 程)。语篇完形( 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 DCT ),是语 用测试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例如,王永亮 &韩雯婧( 2016) 就 利用DCT的测试形式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了测量。在使用这

5、种 测试形式时, 他们先给出被试某种情景下的语境, 给受试设定一 定的语用身份,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相应的选项。 这一语用测量方 式虽然与真实的语言情景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从大规模地测试形 式上来讲大大提高了语用能力测试的有效性, 使得大规模地语用 能力测试成为了可能。 值得指出的是, 这种测试形式无法完全测 试出被试的语用策略, 如在真实的交际中所使用的澄清话语或修 正话语以及非言语行为(王永亮 &李思涵, 2014)。诱发式语料 的第二种常见方式是角色扮演, 研究者给被试设定角色 (如师生 关系、医患关系、领导与下属关系等),要求被试在给定的情景 与角色中实现言语行为(王永亮 &am

6、p; 韩雯婧, 2016)。根据他们 的观点,角色扮演又可以细分为封闭式以及开放式的测量方式, 前者是单话轮,后者不限数量,不预设交际双方 / 多方的话轮数 量。这一测量形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角色扮演克服了语 篇完形的固定答案模式, 使被试能够在更为复杂的语境下进行意 义协商, 更具动态性与互动性。 最后一种常见的形式时有声思维 法( think-aloud protocols )。被试者进行完相应的言语行为, 研究者及时让他们报告被试者的心理过程。 这一研究方法是借用 心理学的测量方法,但是往往需要对被试进行一定的策略培训。 根据以上论述,这些研究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正如王永亮 (

7、2015)所指出的那样, 研究者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往往使用混合的研究范式。二、国外语用测试的相关研究 语用能力测试既要测试受试者的理解能力, 又要测试他们的 语言生成能力( Cook & Liddiciat , 2002 )。 理解能力主要是 语言参与者如何来阐释会话含意的能力, 而语言生成能力主要是 语言使用者是否能在某种语境下产出恰当的日常惯例语, 以及相 应的语言行为(拒绝,道歉,询问等)( Garcia , 2004 )。基 于此,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语用理解和生成两个维度进行考 察。本部分将从小规模的课堂测试到相对大规模的语用测试展 开。目前在外语课堂中教授语

8、用知识已经得到了一致认可, 然而 大规模的语用测试还停留在试验阶段。 Ishihara (2010: 286 ) 认为,“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可以让语言教师了解学生已经学到或 者欠缺的内容”, 同时课堂测试还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量 度,从而语言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对于这一问题,一 些语用学者们设计出了一系列的评估材料去测试日本学习者的 语用能力。 他们认为, 语用知识的测试语料应真实地反映语言使 用,同时所提供的测量方法应尽可能地贴近学习者的日常生活 (如和导师预约,拒绝朋友等)。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搜集这样 真实的语料费时费力。以上的测试模式主要是基于课堂的观察, 没有提供一般性的统计

9、学指标。 9 Garcia , P.Pragmatic comprehension of high and low level of language learners J.TESOL-EJ ,2004, 8( 2): 1-10.10 Ishihara , N.Assessment of pragmatics in the classroomA. In Ishihara ,N.& Cohen,A.D.(Eds. ).Teachingand learning pragmatics: Where language and culturemeetM.England : Pearson Edu

10、cation Limited,2010.11 Cohen , A.& E.Olshtain.Developing a measure of socioculturalcompetence :The case of apologyJ.LanguageLearning ,1981(31): 113-134.12 Blum-Kulka ,S. ,J.House.& G.Kasper.(eds. )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s andApologiesM.Norwood NJ : Ablex , 1989.13 Austin , J.L.H

11、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London : Clarendon Press , 1962.14 Cohen,A.D.& Shively ,R.L.Acquisitionof requestsand apologies in Spanish and French :Impact of study abroad and strategy-building interven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7,91(2): 189-212.15 Hudson, T. ,E.Detmer.& J.D.Brown.

12、A framework for testing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J.Honolulu:Universityof Hawai ' i ,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Center , 1992.16 ? 13.U ?.语用能力测试:现状,问题与启示J.外语研 究, 2008(4) : 52-58.17 刘建达 . 语用能力测试的评卷对比研究 J. 现代外语, 2007(4) : 395-404.18 Thomas , J.A.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91-112.19 Davies , A.Three heresies of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J. Language Testing,2003,20(4): 355-368.20 方秀才.外语语用测试: 问题与对策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