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件_第1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_第2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_第3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_第4页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复习数电 1.7 节:半导体器件1. 二极管、稳压管1)单导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2)va 特性分 3个区:正向区、 反向区、 反向击穿区(稳压管)。二极管方程式:)1(t/suueii式中: is反向饱和电流,与少子数量、环境温度有关;ut:温度电压当量,室温时ut26 mv。约定:硅管导通压降uon0.7 v,锗管 uon0.2 v。3)稳压管 vdz:工作在区,须串联合适的r;主要参数: uz、izmin和 izmax,稳压时:izminizizmax4)双向稳压管:原理与vdz同,但有正、反向稳定电压值: uz 。5)理想二极管:正偏导通压降为0,反偏时内阻。二极管应用:整流、钳

2、位、限幅保护等。2. 双极型晶体管(bjt)特性、原理、参数1)bjt:流控电流器件;有输入、输出特性;主要参数: , ;iceo;icm、pcm、u(br)ceo(后 3:极限参数)。2)输入、输出特性(1)输入特性 ibf1( ube,uce)|uce2 工程中以 uce1 v 的一条作为输入特性。(2)输出特性 icf2( ib,uce)|ib3 区:饱和、截止和放大区。放大器中 bjt 处放大区;bjt 处于放大区的外部条件:发射结(je)正偏,集电结( jc)反偏!约定:硅管 je正向导通压降 ubeq0.7 v,锗管 ubeq0.2 v。饱和管压降 uces0.1 0.3 v(小功

3、率管)。静态工作点 q:bjt 3 电极承受直流电压和相应的dc电流,决定了伏安特性上一点q,这点就是静态工作点,如图示输出特性上 q点, 此时 uceuceq, icicq, 记为 q( uce,ic) 。注意: q 点参数为 dc 量! 设置 q 点目的 :不失真放大交流信号!3. 场效应管( fet)特性、原理、参数结型 jfet、 耗尽型 mos 管、增强型 mos 管 (igfet )各类 fet 均有 n 和 p沟道。 其中增强型 mos 管用于 cmos数字 ic,而 jfet、耗尽型 mos 管用作放大器件 。fet :压控电流器件;有转移特性和漏极特性。fet 几乎无栅极电流

4、ig 无输入特性,但有转移特性(平方率关系) :2gs(off)gsdssd)1(uuii3 式中: idss饱和漏极电流, ugs(off)为夹断电压。转移特性体现 fet 的压控电流作用。漏极特性与 bjt 输出特性相似。主要参数: 跨导 gm( bjt 的 ) ,反映器件的放大能力;dc 输入电阻 rgs(dc):jfet 的 rgs(dc)109 ,igmos管的 rgs(dc)1013 。4、模拟 ic 简介模拟 ic:采用特殊生产工艺, 先把 bjt or fet、二极管、电阻、小电容、连接导线组成电路后,制作在一小块硅片上,再做出若干管脚,最后封装于一个管壳内,构成一个完整的、具

5、有一定功能的器件。 模拟 ic 元件密度高、连线短、体积小、功耗低 提高了模拟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灵活性。模拟 ic 含集成运算放大器(运放) 、 集成模拟乘法器(模乘) 、集成电压比较器、集成功率放大器(功放)、集成三端稳压器等,将在后续章节出现。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运放! 希望把握住 ic 的外部性能,特别是运放:开环电压增益 aod、rid和 ro等参数。注 意: 建议学习“模电”时,掌握器件和电路的外部性能;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模拟电路的方法。 通过预习、听课、做题;思考、讨论等几个环节,4 理解、掌握“模电”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平时多做题,勤于思考,多想为什么,从何下手解题,用到什么概念

6、、方法,努力学好“模电”!p47:第 2 章 基本放大电路2.1 组成原理一、组成线性放大低频微弱信号( mv)uiiiui(v)如图:直流电源 vcc:能源,它使电路建立起放大状态;us:信号源(典型输入信号:正弦波),rs为其内阻;经放大后,输出信号uo、io供给负载(扬声器)。此电路中,话筒送来微弱音频信号经放大后,推动扬声器音圈振动,发出清晰、悦耳的声音。扬声器所需能量系vcc提供,晶体管只起能量控制作用。工程中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多放),末级是功放。不管是电压放大级,还是功放输出级,均需满足:1、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bjt:je正偏、 jc反偏;fet:加合适的栅偏压ugs管子处放大区。

7、2、ui能输入、uo能输出。只有这样,微弱信号才经晶体管不失真地被放大!二、指标原理5 3 性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 (增益)iou/uuaauu;输入电压ui被放大au(1)倍,但实质: 晶体管的电流控制作用,输出较大能量来自vcc,而非晶体管!2、输入电阻iii/ iur:表示取用信号源电流之大小;3、输出电阻l,0orsuiur:表示带负载能力。三、共射单管放大电路如图: vcc是集电极回路的直流电源(一般:几伏十几伏) ,用习惯画法:电源“”极接射极(缺省), “”极经 rc、rb分别接集电极 c、基极 b,确保 je正、 jc反偏。电路输入电压 ui、输出电压 uo的共同端是 bj

8、t 的射极e,故共射( ce)电路,数电 1.7 讲过。电路中各元器件作用:1、集极电阻 rc:几 k十几 k,作用:将 ic的交变转换为集 -射电压 uce的变化;2、基偏电阻 rb:几十 k几百 k ,为 b 极提供合适的偏置电流ib(偏流)。这一偏流大小为 : bbeccbruvi(1)一般 vccube,故有:bccbrvi(2)可见: ib取决 vcc和 rb之大小, vcc、rb一旦确定, ib也6 就固定,故称为固定偏流电路。3、隔直耦合电容c1、c2:一般:几 f几十 f 的电解电容器,作用: 隔断直流,耦合交流。待放大 ac 输入电压 ui从左端输入, uo由右端取出。 ui

9、通过 c1加到 bjt b 极,引起 ib相应变化, ib变化使 ic随之变化。 ic在 rc上产生压降,而ucevccicrc。当 ic瞬时值增大时, uce就要减小, 故 uce变化恰与 ic相反。uce的变化量经 c2传至 rl上,成为 uo。如合适选取电路参数,uo幅度将比 ui的大许多倍, 这倍数就是电压放大倍数 (增益) ,故此电路有电压放大作用。例 1- 1 p82:判断题 2- 4 图 a、d 能否正常放大正弦 ac 信号?如不能,指出错处。p82:题 2- 2;2- 3;2- 4 b、c、e、g、h。2.2图解法(适用于大信号分析,如功放)2 法。另:微变 eq电路法(适合小

10、信号分析) 。预备知识: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特点:dc 与 ac 量共存; vt 非线性。以基本共射( ce)放为例:电路中 直、交流 混在一起为分析清楚起见,有必要区分2.2.1 直流( dc)通路与交流(ac)通路7 一、dc 通路由 vcc决定的 dc 电流流通路径对基本 ce 放,画出 dc 通路 ,已知 及电路参数 ,估算 ibq、icq、uceqq(uce,ic)二、ac 通路加 ui,ac 量传输路径用于求 3 ac 性能指标。画法:大电容ac 视为短路; vcc对 ac 不起作用,同样视为短路。如基本ce 放的 ac 通路。2.2.2图解法步骤(解题用) :1、由 dc 通路作 直

11、流负载线(icuce坐标系) ;2、由 dc 通路估算 ibq,并在直负线上确定q(uce,ic) ; (1、2 为静态分析 )3、先由 ac 通路求lrrcrl,再取截距 oauceqicqlr,最后连 aq 并延长之,得ab,ab 即为交负线;4、画 ui作用下 ic、uce的波形图,由图截取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uomm。 (3、4 属动态分析 )例 2- 2 已知基本 ce 放参数和 3dg6 的输出特性,用图解法 求:1)q (uce,ic) ; 2)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uomm;3)若 rb改为 600 k,q 点位置?问与2)同样大小的ui8 时, uo波形失真吗? 4)若 r

12、b改为 150 k呢?2.2.3q 点位置选择一、由 例 2- 2 知:为获 uomm,q 点应选在交负线中央位置。二、除非获得uomm,选 q 点常采取原则: 当信号幅度不大时,为降低vcc功耗,在不失真及保证电压增益前提下,将q 点选得略低一点。注意:q 点选得过低,且信号幅度较大时,npn bjt每一周期将有一段时间截止,导致截止失真 ;反之,若q点选得过高, 且信号幅度较大时, 又使动态工作点一段时间内移入饱和区,引发 饱和失真 。故在输入信号幅度较大时,q 点应选在交负线中央位置。 这靠选取合适的rb、 rc或 vcc达到。其中选取rb最为直接、方便,因而也是最实用之法。思考:为什么

13、?三、图解法特点: 直观、全面,能在特性曲线上合理安排 q 点,并大致估算放大器的动态工作范围。四、缺点 需在输出特性上作图,繁琐、工作量大; 对于其他性能指标,如分析ri、ro及负反馈放大电路等无能为力。9 故必须研究更简便之法,这正是下次课介绍的微变eq.电路法(适合小信号工况) 。习题 p83:题 2-5a、b;2-6,7,8 例 2- 3 画 p83:题 2- 5 c图的 dc 和 ac 通路。2.3 微变 eq 电路法2.3.1 bjt 的 h 参数模型一、建模二、简化 h 参数 eq电路2 个简化 h 参数中 已知,但 rbe需用下式估算:(ma)mv/26)1(eqbbbeirr

14、式中: rbb为 b 区内一个等效点,估算时取rbb300 (除非题目给出),而 rbe26 mv/ ieq( ma) 是折合到 b 极、与rbb相串联的电阻,须乘以(1 ) ,因 rbe、rbb流过的电流不同,两者差( 1 )倍。注 意:1)h 参数针对 ac 量,因此 h 参数模型只用来分析、求取各 ac 量。 正因为如此,pnp 和 npn 型 bjt有着相同的模型;2) bjt 特性非线性 4个 h 参数都与 q 点有关。只有小信号,估算误差才较小;3)适用范围: 0.1 maieq5 ma;4)体现bi控ci作用,其方向为:bi流入 b 极,ci流入10 c 极。思考: 对于 pnp

15、 管,bi、ci方向如何确定?2.3.2 用微变 eq电路法分析基本ce 放微变 eq电路画法:从输入端沿 ac 信号传递方向,将 bjt 用简化 h 参数模型画出, 其余部分按 ac 通路绘制,一直画至输出端,再标注有关相量,就画出微变eq电路。例 2- 4已知电路参数及bjt 的 rbe、 ,用微变 eq电 路 法分 析 基本ce 放, 导出iou/uua、iii/ iur、l,0orsuiur、ssuua/ou估算式。解:先画微变 eq电路图,由图写式。p84:题 2- 10,11,122.4 其它基本放大电路2.4.1 分压式 q点稳定的放大电路(射偏放)t icq,即 q 点上移;若

16、 t q 点下移,因而须设计:稳q 点电路 。例 2- 5分析图示放,已知电路参数如图,bjt 的 50,试问: 1)组态? 2)画 dc 通路,求 q(uce,ic) ;3) 画 微 变 eq 电路 图 ,由 图求iou/uua、iii/ iur、l,0orsuiur之值。解:1)b输入端, c输出端, e公共端ce 组态。2)画 dc 通路,设 i1ib,则:11 ubrb2 vcc/ (rb1rb2) 2.8 v 基本固定icqieq(2.8 v0.7 v)/ 1.5 k1.4 ma uceqvccicq3 ( rcre)5.3 vq( 5.3 v,1.4 ma) 3)射偏电路动态分析:

17、求iou/ uua、iii/ iur、l,0orsuiur之值 : 先rberbb( 1 ) 26 mv/ ieq ma 300 513 ( 26 mv/ 1.4 ma) 1.25 k画微变 eq电路图,由图写:ebelebeblbiou)1()1(rrrrririuua1.3 与基本 ce 放同, “”表:ou与iu反相。因此:只要是 ce 放,都有ou与iu反相 180。思考:au为何小?采取何措施,既使q 点稳定,又使au不致减小。再:求输入电阻ri ,由图:)1(ebebeebebirriririu故:ebebii)1(/rriur则:i2b1bi/rrrr7 k最后求输出电阻: 根据

18、定义, 将iu短路,因而有bi0,bi0,即受控源开路,同时断开rl,得:rorc3.3 k12 p65 下方:晶体管恒流源将射偏电路 dc 通路 rc断开,接入 rl,问: ic恒定吗? dc 电阻 rq、ac 电阻 ro的大小?1)icqiequb / re恒定2)rqucq / icq v/ ma k 小3)rorce 1 re/( rbererb) 几百 k,大。符号特点2.4.2 射极输出器 ( 射极跟随器or cc 放) 1、静态分析已知电路参数及 ,求 q(uce,ic) 。画 dc 通路,得:ibq( vcc0.7 v)/ rb( 1 ) re vcc/ rb( 1 ) rei

19、cq 3 ibquceqvccicq3 re2、求ua、ri、ro画微变 eq 电路图,由图写式:rberbb( 1 ) 26mv/ ieq( ma) p85:题 2- 14、2- 17、2- 18、2- 20 2.5.1 fet 放大电路静态分析2.5.2 fet 放动态分析1、fet 低频微变 eq电路2、分析例例 2- 7右图:分压式偏置fet 放的组态?已知电路13 参数及 gm,导出iou/uua、iii/ iur、l,0orsuiur式。解: 1)组态:共2)画微变 eq电路图,由图写式:lmgsgsmrguruguualiou“”表示ou与iu反相。可见:对 cs放,ou与iu相

20、位关系与 ce 放相同。输入电阻:iii/ iurrg( rg1rg2)输出电阻:根据定义,将iu短路,有gsu0, 因而 gmgsu0,即受控源开路,同时断开rl,向左看入,得:rord3、源极输出器例 2- 8改右图:组态?已知电路参数及管子的gm,导出iou/uua、iii/ iur、l,0orsuiur式。解: 1)组态:2)画微变 eq电路图,由图写式:lllliou1rgrgruguruguuammgsmgsgsm1rirg( rg1rg2)求l,0orsuiur,见黑板。14 p86:题 2- 21,22,24第 3 章多放与运放3.1 多级放大电路 (简称 多放 )多放:多个单

21、放采用合适的耦合方式,级连在一起。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 ) :做在一小块硅片上的 直接耦合多放。3.1.1 级间 耦合方式1、3 种耦合方式1)阻容耦合 :见 p89 图 3- 2 两级放:无论级与级之间,还是信号源与第一级之间、第二级与负载之间,均为电阻、电容耦合。2)变压器(t)耦合 :见 p90 图 3- 4:级与级(用t1) 、第二级与负载之间(用t2) ,均为 t 耦合。注意:t 有阻抗变换作用!3)直接耦合:见 p91 图 3- 7:级与级之间、信号源与第一级之间、第二级与负载之间,都用导线直耦 。二、 3 种耦合方式优缺点比较阻容耦合p89 图 3- 2直接耦合p91 图 3

22、- 7变压器耦合p90图 3- 415 优点1)各级q 点独立,互不影响;2) c 容量足够大,ac 压降小;3) 分 立 元 件 电路,便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pcb) 。1)既可放大 dc 信号,又可放大ac信号;2)无大电容或 t,便于制成 ic。1)各级 q 点独立(因 t 不传输 dc 信号) ;2)可电压、电流、阻抗变换。缺点1)不能放大dc信 号或 缓 慢 变 化 的信号(电容隔直)2)无法制作 ic,因 ic 中 c100 pf;3)不能阻抗匹配。1)各级 q点相互牵制,估算、调试均不方便;2) 有温度漂移 温漂 或 零 点漂移 (零漂) 。1)高、低频频 率 响 应 较 差(因

23、 t 有电感 l和匝间电容 c0) ;2)t 笨而大,无法集成。3、直耦多放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失真问题p91 图 3- 7 uce1ube20.7 v q1偏高 vt1易入饱和区饱和失真。解决办法 :(1)p92 图 3- 8a vt2射极串 re2uce1,q1下移;但接入 re2au2,与射偏放联系起来 ,思考为什么 ?(2)图 3- 8b vt2射极串稳压管vdz,r 为限流电阻。16 用 uz抬高了 uce1。 vdz动态电阻 rduz /izq2小( )au2不多;(3) 图 3- 8c npn 和 pnp 型 bjt 交替使用 : vt2仍为 je正偏、jc反偏; uce1,uc

24、e1vccueb2ure2,q1下移第一级动态幅度uo1m不受限。2)温漂(零漂)(1)若将图 3- 8 各电路的 ui短路,输出应为一直流电压,但用测量仪表观察 ,发现随着时间 t的推移 ,uo会作偏离零值、缓慢而随机的变化,这就是零点漂移(简称零漂 ) 。(2)产生零漂原因 :bjt 参数随温度之变而变 ,特别是第一级 vt1的 q 点的偏移引起 零漂尤其严重 (思考:为什么? ) ,故又将零漂称为 温漂。(3)衡量温漂大小的公式 :uist=uost/ (au t)mv/ 意义:将输出端的温漂折算到输入端,以便比较不同au多放的温漂之大小。电路抑制措施 :采用差放。4、多放分析17 1)

25、q 点2)n 级多放 ac 性能指标3.1.3 多放分析例1、q 点分析dc 通路,用电路课程中求dc 电路的方法分析。 各级 q 点相互牵连 联列方程式 or 找突破点求解2、 动态分析3性能指标用直接列写法。 对 n 级多放: 根据 2.6.1 cc- ce 组合单元:iou/uua1ua2ua推广至 n 级多放 :nkka1uriri1 ; roron题 p87:2- 27,28;p113:3- 3,5。例 3- 1 直耦 3级放,电路、器件参数如图标注, 求:1)q1(uce1,ic1) ;q2(uce2,ic2) ;2)设稳压管的 rd500 ,求ua、ri、ro之值。解:静态时iu

26、0,ou0,电路中只有 dc 量。则i1( 12 v0.7 v)/95 k0.12 ma i20.7 v/6.8 k 0.1 ma ib1i1i20.02 ma,ic11 ib11 ma,uce1uz0.7v4.7v 故 q1(4.7v,1 ma) ;求:q2(uce2,ic2) ;2)板书。18 3.2.13 射极耦合差放1)差模输入1iu2iu2)共模输入1iu2iuicu大小相等、 相位相同静态时 uc1quc2q,uoqc0 v。动态时ocu1ocu2ocu0 v 双端输出 。因此 :共模电压增益ucaocu/icu0 理想对称;uca1 2 半电路有点不对称。定义:共模抑制比 kcm

27、rraud / auc越大越好!注意:概念!1、 既然差放对icu无放大作用 , 那么为何还要讨论auc?t变化对2 差分对管影响相同 ,前知 uost折算到 2 输入端,折算后是一对共模信号。 若在这对共模信号作用下,竟 auc0,说明:差放抑制零漂能力极强。可用 auc校验差放抑零漂能力 。2、以下几个概念等价:auc小kcmrr大q 点稳定共模负反馈作用强零漂(温漂)小。补 1 差放对何种信号放大?对何信号抑制?它靠什么原理工作?为何:运放第1级毫不例外采用差放?题:3- 8,9;补 1;3- 10(1)选例 3- 2 射耦差放。已知2管全同 ,12 50,19 rl36 k,rbb10

28、0 ,其余参数见图。估算 :1)q1(uce1,ic1) 、q2(uce2,ic2) ;2)双端输出 (双出)的uda、rid、rod之值;3) 若仅改 rl18 k , 将 rl接至 c2与地之间 , 再求uda、rid和 rod之值(双入、 c2单出) ,问:q1、q2是否改变?4)若将 rl18 k,改由 c1与地之间单出呢?解:1)ib1qib2q( veeube)/r1( 1 ) 2re 6 a ic1qic2qib1q0.3 ma;uce1quce2qvccveeic1q( rc2re)6.84 v;q1( 6.84 v,0.3 ma) q2( 6.84 v,0.3 ma) ;2)

29、rbe100 513 26 mv/ 0.3 ma4.52 k双入双出 :bedrrra1lu97.4 式中lrrc( rl /2)双入:rid2( r1rbe) 9.04 k双出:rod2rc36 k3) 、4)见黑板。3.2.4带射极恒流源差放例 3- 3 差放参数如图标注 ,3 管全同 ,123 50,恒流源 ac eq.电阻 ro3. 8 k ,rp调在中央位置,rbb100 。分析 :1)rp作用 ?恒流源代替 re的作用 ?2)uc1、uc2之值;3)uda、rid和 rod之值;20 4)若将 端接地 ,iu自端与地端之间输入 ,即单端输入方式(单入) ,分析效果。解:1)当左、右

30、 2 半电路有点不对称时微调rp,可改变 2 半电路的对称性 ,故称 rp为调 0电位器 ; 射耦差放 re,抑制 0漂能力 ,但 re vcc,pre,很不经济 利用恒流源 ro(dc)小,不必 vcc,而 ro,共模负反馈作用 。2)4)见黑板。以射耦差放( r10)为例 ,归纳: p103 表 3- 1不同输入 / 输出方式差放的动态估算式i/ o 方式udaridrod双入双出 rc(rl/2) / rbe2rbe2rc双入单出 (c1) rcrl / 2rbe2rberc双入单出 (c2) rcrl / 2rbe2rberc注:单入与双入效果同 。题:p1143- 11,13,15

31、3.3 集成运放3.3.1 组成符号1、输入级带恒流源差放, 0 漂小、易补偿、 rid;2、中间级复合管 ce 放 or 多放,取得足够大auo;21 3、 输出级要求 ro小,故用 cc 放 or 互补对称功放;4、偏置电路统一提供,为各级提供稳定的偏流,故:由各种电流源担当。3.3.2 电流源(ic)恒流源(分立元件电路)1、电流源 作用有二:1)为多放提供合适的偏流;2)充当放大器件的有源负载。2、主要有 3 类电流源1)镜像电流源如图,2管全同, 12 ,ib1ib2ib (*)ube1ube2ube,基准电流:ir( vccube)/ r由图和式 (*) ,在 c1处:ic2ic1

32、ir2ibir2ic2 / 解得:ic2ir / 12/ 2 ic2ir( vccube)/ r vcc、r 稳定, 2je加 ube,亦稳定ic2恒流。又因 ic2、ir镜像,故名:镜像电流源。2)微电流源改: 镜像电流源 vt2 e 极接一电阻 re, 便成微电流源 。22 由图:ube1ube2ie2 reic2 re(1)icieis( eube/ ut1) is eube/ ut(2)ic2 ( ube1 ube2)/ re ( ut/ re) ln( ic1/ is) ln( ic2 / is) ( ut / re) ln( ic1 / ic2)(3)ic1、ic2随温度的同向变化

33、量,式( 3)中被抵消ic2( a)基本恒定, 故名: 微电流源。但:式( 3)是一超越方程,只能用试探法求解,即:用凑 ic1、ic2之法求 ic2。3)多路电流源为运放各级提供几路恒流!p108:图3- 253 路电流源共用同一基准电路vt2、r,产生 3 路恒流: ic1、ic3 微电流源; ic4 镜像电流源 ,为 3 级运放提供偏流。3.3.3 运放主要参数对于运放 ,用 6个主要参数 表示性能 :23 指标意义、大小理想运放开环 差模电压 增益aoduod/ uid实际运放aod几十万倍以上。 取分贝数 :20lg aod20lg( au1au2au3) 20lgau120lg a

34、u220lg au3,高达 140db差模输入电阻 ridrid ii,性能佳的 实际运放 :rid1 m 通频带 fbw (- 3 db带宽) fbwfhflfh 从幅频特性看, fbw为降低 3 db 所夹频带;高性能 实际运放 fbw1 mhz 输入失调电压 uio去掉 rp, 使 uoq0 v 应加补偿电压 。uio越小,运放输入级对称性越好0 输入失调电流 iioiio ib1- ib2,iio越小,表明运放输入级差分对管值的对称性越好0 输出电阻rodrod越小,表明运放带载能力越强。性能好的 实际运放 rod()0 3.3.4 典型运放 f007 第 2 代通用型运放1、四大块组

35、成: 1)输入级; 2)中间级; 3)输出级;4)偏置电路 。读图:p.110图 3- 271)输入级 vt1 vt7其中:24 vt1 vt4:cc- cb 组合差放, vt5vt7:改进型镜像电流源,差放的有源负载;2)中间级 vt16 、vt17复合管 ce 放, 163 17,达数千倍, au中;vt12、vt13:镜像电流源,充当中间级的有源负载。rberbe16( 116) rbe17ri中3)输出级 vt14( npn);vt18、vt19( eq. pnp)为改善性能,采取措施:(1)vt15、r7、r8:ube扩大电路ube15uce15 r8/( r7r8)代入数据,得:u

36、ce151.6 ube15 , 将 ube15扩大 1.6倍, 作为 vt14、 vt18、之偏压。(2)r9、vd1;r10、vd2 :一对过流保护电路原理( p.110 倒数: l.11) 。4)偏置电路(1)主偏置vt10、vt11、r425 ir:基准电流; 主偏置:微电流源, ic10小而恒定 。(2)镜像电流源vt8、vt9为输入级提供恒流ic8;ic9、ic10、i34构成共模负反馈,原理:p.110 倒 l.3(3)镜像电流源vt12、vt13既提供恒流 ic13,又是中间级的有源负载;(4)自举电容 c 输出交流电压幅值uom。总之, f007:开环电压增益 aod(分贝数:

37、 db) :20lgaod100 db,即 aod105;f007 的共模抑制比( db) :20lgkcmrr80 db,即 kcmrr104性能良好,通用性强,应用较广。2、f007 实用技术1)调 0问题调 0 电位器 rp接 e5、e6之间,活动端接负电源 :15 v,调输入级偏流 uoq0 v。2) 用瞬时极性法 , 校验反相“” 、 同相 “”瞬时(电位)极性法:设任一瞬间 t,输入端 瞬时电位极性 为“”,沿着 ac26 信号的传输方向, 标有关电极的 瞬时电位极性 ,一直标到输出端,最后校验入 / 出( i/ o)之间的相位关系。 要点 :瞬时电位极性!单端极性 注意:沿着 a

38、c 信号传输方向! 不要标到 地下去(零电位) ! 标电极瞬时极性时,利用题2- 20结论( 3 种组态及其相位关系)。例 3- 4 用瞬时极性法 ,校验: 射耦差放自 c2单出的uda式前的 “”号。例 3- 5 校验 f007 脚确为同相 : “”输入端 。题: 3- 7;补 2;4- 3;补 3。补 2 校验 f007 脚确为反相输入端 : “” 。补 3 影响高、低频区频响特性分别是哪些元器件?第 4 章放大电路 频率响应(频响)4.1 概念1、频区在频响特性上分:低、中、高频区;定义:把 aus降为 0.707ausm的高、低频率,分别称为上、下限截频fh、fl,由此界定通频带fbw

39、:fbwfhflfh 意义:fbw,放大器在较宽f 内无频率失真放大信27 号,适用性较强。2、频响中频源电压增益usmaosuuausm,与 f 无关。注意:此时, c1、c2、ce均视为短路, je、jc结电容看成开路。但低频段 : 1/( jc1) ,c1不能视为短路, ausl,且有附加相移u1;c1、c2等高频段 : 1/( jcbc) ,jc结电容 cbc(c、cob)不看成开路,电流经c,uoh,aush,有:附加相移u2。 c、cb e( c)等故全频区,有:usa( f) aus( f) ( f)式中:aus( f) 幅频特性; ( f) 相频特性。二者合一,就是频率特性(即

40、频响,或称:幅相图)。如:某 ce 放频响特性 (幅相图) 见黑板。3、波特( bode)图若:幅相图 横坐标取 10倍频,纵标用 20lg aus /db,则:20lg0.707ausm20lgausm3 db;半对数坐标相频特性 ( f)仍用原变量、单位bode图。4.2 基本 ce 放的高频频响28 1、bjt 混合参数 形 eq电路1)bjt 高频小信号模型 混参 形 eq电路图中:跨导 gmic/ ubeq ;rbb100 300 ,rb e26 mv/ icq; rc、re与结阻抗相比,可忽略;放大电路:jc反偏,rb c1/ ( cb c) ,故 rb c也可略去 可画:混参 形

41、 eq 电路图( ce) 。2)混参与 h 参数之关系条件:中频区得中频混参电路 ,将其与h 参数 eq电路相比,可导得:3 个混参:rb e ;rbb;gm式( 1) 式( 3) 3)化简混参 eq电路:c(cob)接在 b c之间无单向性用密勒定理(附录f)简化。ce 放:rcercrlrcrlrl放大系数 kceu/b eu gmb eurl /b eugm rl(4)据密勒定理(附录f) :将 c支路断开,折合到: b c间 eq电容:( 1k) c;ce间 eq 电容:( 1k) c/ kc,因而:画 简化混参 eq电路。 图中:输入端 eq电容: c ( 1k) cc(5)特点:单

42、向、简洁、易析。2、频响式(版书)题:p136:4- 4,7,829 4.3 基本 ce 放大电路的频响1、分频区法区分中、低、高 3 频区分别求频响式再合成作全频区bode图。例 4- 1 已知基本 ce 放的电路参数和参数,用分频区法分析频响(画bode图) 。解:作全频区微变 eq电路图( c :高频频响; c1、c2:低频频响)。将 c2归并下级考虑,则本级影响低频频响的只有c1。1)中频区flffhc1足够大,短路;c小,开路由图写出:ebuisirrrsubebe(1)rr式中rirb/ rbe中频源电压增益:ausmsuuo gmlrisirrrbebe(1)rr(1)取 db

43、数,频响式为:20lg ausm20lgisirrrbebe(1)rrgmlr 180o;2)低频区0 f fl30 f 比中频时xc更大,更可开路,但xc1须考虑 c1,则低频源电压增益:auslsuuo1isij/1crrrbebe(1)rrgmlrgmlrbebe(1)rrisirrr)(/j1111iscrr 令 l( rsri) c1,则下限截频:?ll21si112()rr causlausmll/j1/jffff(2)低频频响式:201gausl201gausm201g(?/ ?l) 10lg 1( ?/ ?l)2 180o90oarctg( ?/ ?l) 90oarctg(?/

44、 ?l)3)高频区 ?h?c不可开路,但 c1更可短路。用戴维南 eq定理于c以左部分, eq电路中:入端电阻r( rb / rs) rbb/(1 ) rbe开路电压sususiirrrbebe(1)rr(*)式( *)中:rirb / rbe高频源电压增益:31 aushsouuosss()uuuulmb eb eb eg uruujc rsiirrrbebe(1)rr ausm j11rc令 rch,则上限截频和源电压增益:?h1/( 2 h)21rcaushausmh/j11ff(3)频响式:201g aush20lg ausm10lg 1(?/ ?h)2 180oarctg(?/ ?h

45、) 。4)全频区频响式因 c1、c不同时起作用,故式 ( 1) 式( 3)合并:aus =ausm ll/j1/jffffh/j11ff若 f fh ,则ausausm ll/j1/jffff(2)若 f fh ,则ausausm h/j11ff(3)32 若 flffh ,则ausausm (1)据此:绘完整bode图,见 p129图 4- 19。由图可见:1)20lg aus / db bode图;2)折线化(理想曲线) ,便于工程绘制只要有:fl、fh ;上升、下降速率(分别为 20db/ 10倍频、 20db/ 10倍频, etc ) ,就可绘 bode图;3)由分频区法,得:分析频响

46、的另法写 法围绕 c1,写 l1(rsri)c1,而 fl11l21;本级考虑 c2,则围绕 c2,写 l2( rcrl) c2,fl22l21, 取 4 倍以上较大者作fl ;围绕c,写: hrc,则fhh21,式中: r为戴氏 eq电路的入端电阻。2、写 法例例 4- 2 基本 ce 放参数如图标注,已知 3dg8 参数:ccob4 pf,ft150 mhz,bbr300 ,rce470 k, 50,求ausm、fl和 fh之值(本级同时考虑c1、c2) 。解:1)ausmicqbbeccruv)(1 ma33 rbe300 513ma1mv261.6 k,rirbrbe1.6 kgmmv

47、26icq38.5 ms ,lrrcrl3.2 kb er26 mv/ icq26 ausmisirrrbebe(1)rrgmlr73 如用第 2 章公式,亦得ausm 73 2)fhcgm / 2 ft41 pf 放大系数kgmlr123 cc( 1k) c538 pf 入端电阻r( rsrb)bbr ebr0.53 k,故:fh h21cr210.55 mhz 3)flc1:fl11isc)rr(2172.3 hzc2:fl22clc)rr(211.08 hz 取 4 倍以上大者 fl1,作 fl,即 flfl172.3 hz。通频带: fbwfhfl fh 0.55 mhz。题:4- 1

48、 ( 1) ( 3) ;4- 9,10(下偏置电阻51 k)3、频响改善增益带宽积gbp1)要求输入信号ui中频率成分丰富,如音响设备中的图像信34 号、伴音信号等。而通频带fbwfh,放大电路只在fbw内,uaauu才有不变的幅值和相移, 也才能对不同频率信号作同样放大;而在fbw以外, au,且有u,uo与 ui不成线性关系,有 频率失真 ,包括 幅度失真 和相位失真 。为了频率失真 ,要求:flfi(min),fhfi(max),这样 fbw覆盖 ui的全频区,可全频区无频率失真地放大信号。2)改善据 fbw fh,而 fhcr21,故改善措施 :(1)由cc( 1k) c,cgm/ 2

49、 ft,知择 ft大、c小的 bjt,c小,fh;(2)引入交负拓宽fbw(详见 5.3.2) 。3)增益 - 带宽积( gbp)定义:gbpausmfbwausmfh它是描述 ausm与 fbw均提高之关系的参数。ce 放 rirbrberbe,由 ausm式、fh式:ausmisirrrbebe(1)rrgmlrsbeberrrbebe(1)rrgmlrsbeebrrrgmlr( 1 ) 由cc( 1k) clmrgc;rsrbrs,得fh1/ 2rc 2 ( rb / rs) rbb/( 1 )rbelmrgc135 2()sbbb ebesrrrrr( 1 ) gmlrc1故gbp a

50、usm3 fh)rr(c21bbs上式虽不严格,但却指出一个事实:若 bjt 和信号源一旦选定,则 c、bbr和 rs就随之确定, 那么 gbpconst ,欲把 fbw( fh)扩大几倍, ausm就必然相应地缩小几倍 。补 2设射随器( cc 放)与基本共射放在同一su作用下,且选用同一bjt:3dg8,但前者的 fbw却比后者宽得多,试说明个中原因。4.4 多放频响例 4- 3一个具有相同单放环节的两级放:20lgaum120lgaum220 db,fh1fh21 mhz,fl1 fl2100 hz。1)在同一坐标系统中绘出单放及2级放的幅频特性;2)两级放的 fbw变宽还是变窄?估算其

51、fl? fh?解:1)画幅图如黑板所示。2)由幅图知 fbw两fbw1fbw2。由此推知:多放的 fbw多比组成它的任一级单放的频带都窄,但窄了多少?(2)此两级放uha211/umkh kajff,现 fh1 fh21 mhz (相同单放环节),故幅值:36 auh 211(/)umhaff当 ffh时,21111(/)2uhumhhaaff即2)f/f (121hh解之,得m h z6 4 4.0f12f1hh。同理可求hz3.15512/ff1ll。可见两级放频带变窄为0.644 mhz。一般地, n 级多放 aum1aum2, aumn,fbw1fbw2, fbwn,但可证 n 级多放

52、上、下限频率fh、fl估算式:1/fh1.1n1k2hk)f (1fl1.1n1k2lk)f (题: p136 4- 9;4- 10;4- 1:( 4) ( 6)第 5 章反馈放大电路大凡电子线路都毫不例外地引入反馈。反馈极性有正、负之分 :正反馈:振荡器(或波形发生器) 中引入,它是无输入、也有输出的电子线路(即振荡电路) 。第 7章介绍。负反馈:多放的某一级或某几级或总体间引入,目的是37 改善放大器性能。本章主要讨论 ac 负反馈 !5.1 基本概念1、反馈如黑板方框图所示。反馈: 把输出量ox部分或全部地经反馈网络f馈送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ix比较,从而去正确影响 净输入量idx。具体

53、为:使idx削弱,为 负反馈,否则为 正反馈 。2、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对 ac 信号起反馈作用: ac 反馈,否则为dc 反馈。例 5- 1 射偏放(分压式q 点稳定电路)右图所示,引入 rb1、rb2、re和 ce后,ubq固定, icqubq/ re,icq相当稳定。ce对 ac 信号旁路re只对 dc 量有反馈作用dc 负反馈 。dc 负反馈目的唯一:稳q 点(联系 2.4 所学知识)!3、反馈例例 5- 2 射随器(射极输出器、cc 放)图示, re接在输入 -输出回路间, uf中的ufuo, 将uo全部馈送至输入端, ube中的ubeuiuf。故射随器引入 ac 负反馈(思考 :有无

54、 dc 负反馈 )?例 5- 3 判断交流反馈极性。38 方法 步骤:1)先判断有无反馈。依据 :看 i- o 回路间有无起联系作用的元器件“桥” ,若有则有,若无则无!2)再用瞬时极性法 判断反馈极性。3)写出分析结果。瞬时极性法:先设任一瞬间t1,输入端 瞬时电位极性 为“”,然后沿 ac 信号的正确传输方向 ,从输入端标有关电极的瞬时极性一直到输出端, 再沿反馈环路折回输入端,最后看xf是否削弱xid,若是,则为 负反馈 ,否则就是 正反馈 。判断 ac 反馈用什么方法?怎样判断?自拟:什么是整体反馈?又何为局部反馈?4、交流负反馈组态(类型 )区分输出取样: 若取自于uo,则为电压反馈

55、,否则就是电流反馈。取自uo,就稳 uo ;取自io,就稳 io 。区分输入连接: 若为电压相减,则为串联反馈,否则为习题:补 4;p137 4-1 2;4-1 3。p168 5- 2 a、c、d、e,判断反馈极性。向下预习。39 并联反馈。共有 4 种交负组态: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例 5- 4 分析运放电路中分别引入的交流反馈极性及组态。例 5- 5 判断交流反馈组态 。5.2 闭环增益fa的一般表达式习题:p169 5- 3,5,7,85.3 交负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以牺牲增益换来性能改善(?),但有哪些性能改进?1、提高fa的稳定性中频区a、f均为实数,式(

56、3)可写为:afa/( 1af) f( a)对 af求导,得:daf/ da1/( 1af)2(黑板)2、拓宽频带1)定性说明作同一放大电路开环和闭环时的幅图。由图显见: fbwffbw 。2)定量计算高频开环增益hama/( 1jf/ fh) 高频闭环增益hfaha/( 1haf)m fa/( 1jf/ fhf)(黑板)式中 fhf( 1amf) fhfh。同理可导 flffl/( 1amf)40 flfbwffhffbwfh可见频带展宽,展宽程度与( 1amf) 有关。3、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和噪声1)减小非线性失真由于晶体管非线性,当ui幅度较大时,即使ui正弦波,uo也为非正弦波放大

57、器产生非线性失真。任何周期性失真波形总可分解为dc 分量、基波和n 次谐波的叠加非线性失真的结果:输出量中产生新谐波成分。因此,仅考虑n 次谐波分量nx,把它看成是输出端的外界干扰, 如图所示:onxnxfaonx解得)1/(nonfaxx可见 n 次谐波幅值 xon到 xn/| 1fa| ,且程度与 | 1fa| 有关。结论:只要是 反馈环包围的量 ,负反馈就对它削弱。上述分析只在失真不太严重时才正确。若放大电路输出波型出现严重饱和or 截止失真,则 bjt 在正弦信号每一周期部分时间内已处饱和or 截止区,此时 |a| 0,负反馈也无能为力(反馈深度1) 。2)抑制干扰与噪声(1)放大电路

58、的 干扰、 噪声源:41 一是 vcc性能不佳,有交流纹波,影响 xo(电源干扰);二是 bjt 工作时, 内部载流子运动不规则, 产生热噪声、散粒噪声 、颤动噪声 ,从而影响 xo(噪声) 。为了衡量干扰、 噪声对有用信号的影响程度,工程上用信号-噪声比,简称信 - 噪比,取分贝数表示:信- 噪比( db)20lg(信号电压 s/ 噪声电压 n)常要求信 -噪比 20 db,就要 s10n,才不致淹没有用信号!(2)负反馈对干扰噪声的抑制干扰、噪声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可看成在输出端出现新的频率分量。 与减小非线性失真同理, 负反馈削弱这新的频率分量。4、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1)闭环输出电阻

59、rof(1) 压负稳定uo,使之接近恒压源,而恒压源内阻很小压负使 rof 。可证:rofro /( 1af) (1)式中: ro为开环输出电阻,(1af)反馈深度;反馈越深,rof越多。(2)流负稳定io,使之接近恒流源,而恒流源内阻很大42 流负使 rof。可证:rofro( 1af) (2)2)闭环输入电阻rif(1)串联负反馈削弱uid,故在同一 ui下, ii串负使 rif。可证:rifri( 1af) (3)式中 ri开环输入电阻;反馈越深,rif越多。(2) 并负削弱 iid,故在同一 ui下,ii并负使 rif。可证:rifri / ( 1af) (4)(1af)越大, rif

60、越多。例 5- 6 选证式( 1) :压负 rofro / ( 1af)证:以图示压负eq 电路为例,证明之。图中基放输出用受控电压源表示, ro: 开环输出电阻, 净输入电压:idx,a是开环增益,idxa为受控源电压。由图:oidofouirxairaxirafu解出rof/uiro /| 1a f| 小 结:1)压负恒使 rof降低;串负恒使rif增大。2)流负恒使 rof增大;并负恒使rif减小。3) (1af)越大,对 rif、rof影响程度越大。43 4)交负对放大电路4性能的影响。习题:p170 5- 15;5- 16;5- 17;补 5 补 5画出串负求 rif的 eq电路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