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数学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课本第18页,例1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求商的方法,教材选取的被除数不超过12,便于学生在数据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和推理探索求商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连加、连减和乘法做基础,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实物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是着重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自主探究找出求商的方法。教学目标:1、 探索求商的过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多种方法。2、 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 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

2、重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小棒20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1、背诵乘法口诀2、先填空,再说说你用的哪句口诀?(“开火车”游戏)2×( )=4 3×( )=64×( )=8 ( )×3 =12( )×4 =20 5×( )=15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故事引入,生成问题师:同学们真棒,不但乘法口诀背的好,还能准确的利用口诀解决问题,老师要奖励一下大家,给大家讲个故事。(课件出示:孙悟空大闹天宫回到花果山,带回了一些鲜美的桃子。)师:回到花

3、果山以后小猴子们看到桃子都想吃。孙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够分,怎么办?”它灵机一动说:“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奖励给它吃吧!出示问题:“有12个桃子,如果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二)呈现问题、分析题意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预设1:总共有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问题是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小猴。预设2:12是总数,3表示每份数,求份数!(三)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师:同学们说得很棒!那到底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你也来当一回猴王,用你手中的小棒来分一分吧?(课件出示)活动要求:1、分:请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2、写:根

4、据分的过程,列出算式,写下来;3、说: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真强,我要请一位座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上面摆一摆!请大家仔细观察,他是怎么分桃子的?(学生1,现场操作)师:你们同意吗?咱们给他掌声鼓励鼓励吧!2、小组合作,交流算法师:刚才我看到两个同学,摆的特别快,说得也很清楚,我们来听听他们是如何分的?预设1:采用不断连减的方法。第一只小猴分3个,12-3=9,剩余9个; 第二只小猴分3个,9-3=6,剩余6个;第三只小猴分3个,6-3=3,剩余3个; 剩余3个分给第4只小猴,3-3=0 正好分完。(12-3-3-3-3=0,一共拿了4

5、次,可以分给4只小猴)预设2:采用不断连加的方法。1只猴分了3个,2只猴就分了6个,3只猴又加3个就分了9个, 4只猴再加3个就分掉了12个,所以可以分给4只猴子。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预设3:用乘法口诀来算。12÷3=4三(四)十二,商是4。相当于12里面有4个3,所以能分给4只小猴。(四)优化算法,点名课题师:看来咱们班的猴王可真不少啊!大家分的都非常棒,我们来总结一下,这3位同学虽然列的算式不同,但是都从中找到了4,都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猴王,你会喜欢哪一种那?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吧!预设: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因为这样算起来很快、很方便。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

6、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三、巩固练习1、你能用乘法口诀求商吗?(1)16÷4 想:因为四( )十六, 所以商是( )。(2)30÷5= 想:因为五( )三十, 所以商是( )。(3)30÷6= 想:因为( )六三十, 所以商是(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课本18页,做一做)12÷6= 6÷2= 12÷4=8÷2= 9÷3= 10÷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3、(课件出示)课本20页,第1题:6÷3=? 怎样想?注意:计算后,鼓励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商的?4、课本20

7、页,第2题有( )棵黄瓜苗,( )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 )=( )5、拓展提升: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能发现什么?12÷3= 12÷4=6、拓展提升:根据算式12÷4=3 讲一个小故事。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又有哪些新的收获那?(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来求商。预设学生2:我喜欢直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很快,也很方便。五、课堂作业:1、练习四的第3题。2、练习四的第4题。6÷6= 2÷1=5÷5= 3÷1=4÷4= 6÷1=师:你能写出几

8、道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吗?六、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一:不断连减。12-3-3-3-3=0方法二:不断连加。3+3+3+3+3=12方法三:用乘法口诀求商(最优)12÷3=4三(四)十二,商是4。 用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

9、名称。.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学校为祝贺祖国的生日,要进行迎国庆歌咏比赛,要在校园里拉上彩旗,彩旗是按1面黄旗,2面绿旗3面红旗的顺序组成的。出示课件:猜一猜,第13面是什么颜色的?第35面呢?第98面呢?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

10、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有32个同学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

11、意思吗?余数2呢?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8=11(米)11÷2=5(根)1(米)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2、做56页第3题。画线段图分析,说一说。四、本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练习作业。1、教材p56第2、3题。2、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例4、32÷6=5(组)2(人)5632302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教学反思:本节课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的设计是以创设

12、开放性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口诀的知识。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 4×3= 2×5= 3×3=2填空。2×( )=4 3×( )=6 4×( )8( )×3=12 ( )×4=20 5×( )=15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二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对除法有了初步认识,

13、那么我们在解决哪两种类型问题可以用到除法?那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吗?(课件)过渡:这两名同学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说出商,那么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解决除法求商的问题。(板书课题)三、新课1引出除法算式12÷3。课件呈现例1放大图:猴妈妈从果园里摘回了12个桃子,它想给每只小猴分3个,猴妈妈这时想到了一个问题,谁能猜一猜猴妈妈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想到猴妈妈的问题,那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2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他不但列出算

14、式还说出结果,那他是用什么方法算出商的呢?我们动手来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看看他算得的商是否正确。汇报是怎样分的。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我们怎样算出结果呢?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这三种求商的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法方法?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求商的方法解决以下的问题。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2)与你的同桌交流怎样解决问题,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3)汇报: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过渡: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中找到了求商最快的方法就是用

15、乘法口诀求商,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求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三、练习1练习五的第1题。你能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吗?说说商几?你是怎样想的?我们求出商是2,如果是你来分气球,你觉得怎样分比较合适?2练习五的第2题。(1)你能说说从画面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独立填写除法算式吗?并说一说用哪句口诀想商。3练习五的第3题。师:接着我们来玩一个邮递员送信的游戏,根据图你能说说该如何玩这个游戏吗?生: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师:那我们看看哪个邮递员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

16、数相同,商是1。四、总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带进我们的生活。 用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用数学(1)教学目标:1、学会用7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课件一、引入秋天到了,小兔子要采蘑菇过冬了。

17、二、新授1、加法出示兔子采蘑菇图师:咱们一起来看,左边有几只兔子,右边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你能说说图意吗?分组说图意生回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求一共有几只小兔。师: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谁能列一个算式?生回答4+2=6,板书三、46页做一做四、减法图式小朋友们回答得真好,那老师还有一幅图,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出示青蛙图问:你能说出图意吗?求剩下几只,就是要从总的里面去掉走的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五、47页做一做 用数学教学设计5 活动要求:1让幼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做做、玩玩,让幼儿知道圆形的物体会滚动。2知道用轮子能省力。3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准备1室外:(1

18、)装有圆殂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2)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2室内: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幼儿人手一套;装有书籍的箱子一只,贺形的轮子两个,小推车一辆,大积木一块,每组一只盒子(装有橡皮泥、硬卡纸、彩色纸、剪刀、牙签、胶水、蜡笔。活动过程:一、第一次尝试:滚动圆形和其他形状构成的物体在室外供给幼儿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以及装着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教师:“这里有许多车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车子的轮子会滚动?”二、第二次尝试:圆形的东西会滚动1在室内供给每位幼儿各种形状的积木玩。(1)你们的桌子上有

19、什么形状的积木?(2)请你推动各种积木,你发现了什么?(3)为什么圆形的积木轻轻一推会滚,而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积木不会滚动呢?小结:圆珠笔形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2圆珠笔形轮子会滚动。师:“人是很聪明的,人们利用圆珠笔形的东西会滚动的道理,制造出许多圆形东西,你们见过吗?”出示圆形轮子问:(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2)“轻轻推它会怎样?”(会滚动)三、了解轮子的功用(第一次尝试:利用圆形轮做事,又快又省力)1请两名幼儿把一箱书从a处搬到b处,问:“你们搬得动吗?”(搬不动)2教师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万向界线财请两名幼儿推动。问:“现在能搬动吗?为什么?”

20、3请两名幼儿分别将两堆大积木从a处运到b处,一名幼儿用小推车搬,另一名幼儿用手搬,看一看,谁运得又快又省力?师小结:使用轮子做事,又快又省力。4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师问:“除了这些轮子外,你们在 和家里还看到过哪些地方有轮子?”(幼儿自由回答:汽车、飞机、火车有轮子,挂窗帘的轨道貌岸然有滑轮,升国旗的旗杆上有滑轮,沙发下也有轮子等等)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轮子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工盘里材料,请幼儿给汽车的车厢制作轮子(教师事先给幼儿每人准备一只盒了做车厢,并先在车厢下部打好穿牙答的洞),幼儿把两根牙签穿入洞内。2让幼儿利用硬纸、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轮子装在牙签上,即成一辆汽车,然后,拿着自制挑

21、战车到室外玩。 用数学教学设计6 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

22、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 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 教师指出: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

23、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4、学生练习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积累运用1、量一量,填

25、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l)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

26、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米?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 用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1、正确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

27、路。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新授1、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28、: 人教版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教学设计第一种:140012%=168(册)1400+168=1568(册)第二种:1400(1+12%)=1400112%=168(册)2、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3、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三、练习1、补充练习(1)出示练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2)分析理解: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29、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课后反思:本部分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只是相应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复习上,我安排了与例题较为相似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对题目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二者的联系。因为题型及解题方法几乎都相同,学生学起来也较为容易。 用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

30、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4、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1、填空并说明理由。(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 )比例。(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 )比例。(3)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成( )比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3、提出问题:老师请你用

31、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生1:把旗杆放下量。生2:爬上去量。生3:利用影子的长度量。(如果没有学生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1、小黑板出示例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1) 学生自己解答。(2) 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想法。算式是:12.8÷8×10=1.6

32、×10=16(元)。(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10÷8×12.8=1.25×12.8=16(元)【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3)小黑板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 )和( ) ,说说变化情况。2)( )一定,( )和( )成( )比例关系。3)

33、用关系式表示是( )(4)集体交流、反馈板书: 水费 用水吨数12.8元 8吨?元 10吨水费:用水吨数 = 每吨水的价钱(一定)师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反馈学生解题情况。812.810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12.8 :8 :10 或 =812.8×10 8= 12.8×10128÷8 128÷8 16 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

34、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交16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生交流,汇报。2、变式练习。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1)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3)集体订正,学生说

35、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概括总结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师总结: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2、判断他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4、最后解比例。5、检验作答。【设计意图: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1、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小明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集到了下面信息:在下午1时旗杆旁的一棵高2米的小树影长1.5米,旗杆影长9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求旗杆高吗师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36、学生读题后,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题中已知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你能列出等式吗?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解答过程。2、教科书p60“做一做”。生独立解答。【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3、5题。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水费 用水吨数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12.8元 8吨?元 10吨 12.8 :8 :108= 12.8×10水费:用水吨数 = 每吨水的价钱(一定)12

37、8÷8 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用数学教学设计9 “用数学”是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注意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数学活动,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这节课是巩固第47页、58页的教学内容,整合第107页的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在情境图中会找有用的信息,并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

38、题。同时巩固和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第一个环节是巩固第47页、58页的教学内容,出示带大括号和问号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图意。在大括号和问号这些符号的引导下,完整地认识了一个用数学的整体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问号的位置,重点引导:问号在哪?问题是什么呢?加强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第二环节是在没有了符号(?)的开放情境中。首先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观察,交流看到的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根据合适的信息,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根据你看到的左边有2个黄蘑菇,右边有1个黄蘑菇,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第三个环节是在此情境下,自己选择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同学们根据左边有2个黄蘑菇

39、,右边有1个黄蘑菇,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个黄蘑菇?真棒,再看图,根据其他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小组里先说说。然后汇报根据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蘑菇”的问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策略。比如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按左右来分,+或+。还可以怎么样计算?还可以按颜色分,+或+。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产生乐趣,锻炼能力。第四个环节出示109页游泳图,要求先仔细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相应的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信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感悟数学知

40、识,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用不同信息,提出不同问题的用数学的思想。通过汇报,引导学生体会同样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却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这是一个开放性提问,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互补学习,提高交往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 用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1-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3.使

4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学习“比一比”时,我们比较哪根跳绳长,哪根跳绳短,会用“”和“”的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样表示一目了然,比用文字表示更方便。因为符号具有这种简单明了的特点,所以我们数学上经常会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出示苹果图)师: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

42、题吗?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师:如果老师把刚才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几个字写下来,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小朋友们认字不多,写起来也会有困难,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这个问题。介绍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它的两头指着左右两边的苹果,就表示把两边的苹果合起来。(出示问号)括线下面的“?个”表示“多少个”的意思,括线连同问号就表示我们要求的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这样用符号来表示问题简单吗?你能说说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叙述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师:现在你能看着图用三句话连贯完整地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吗?学生同桌说,汇报。(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

4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你会列式解决这道问题吗?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2.试一试。师:你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括线和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意思?篮子外面有3个苹果,篮子上面的“?个”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交流。师:括线和下面的“10个”表示一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面有3个苹果,篮子上面的“?个”表示要求的问题,就是“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谁能完整地说说图的意思吗?学生说图意。(一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面有3个苹果,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师: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减法?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三、拓展提升。1.完成“想想做做”的

44、第1题。学生交流图意,说说每题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列式计算,指名汇报。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交流。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减法计算?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师: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缺少条件吗?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学生补充条件。(有3人下车)学生列式计算,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师:你能看出小鸡和小鸭哪个多吗?哪一部分是小鸡比小鸭多的?小鸡比小鸭多3只,还可以怎样说?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四、总结全课。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用数学教学设计11 教

45、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生:5片(板书:5)师:老师再来摆几朵!(2)师在第二行摆2朵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生:2朵。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生:10片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生:2倍师:为什么呢?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

46、(2倍,2个)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板书:10是5的2倍)(请34个学生回答)(3)学生摆花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生:3朵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生:3朵。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生:3个5片,就是15片。(板书:3个5)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生:15是5的3倍。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请个学生回答)(齐说)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4)练习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47、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5)学生摆花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生:4朵。师:你是怎么想的啊?预测1: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板书:4个5)预测2:师:还有别的想法吗?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5)教学除法算式20÷5=4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34个)师小结:求20是5

48、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写在草稿纸上)生:15÷5=3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2个人)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板书:10÷5=2)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5)小结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49、(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电脑出示运动图片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生:拔河,跑步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生:4倍师:怎么列算式呢?学生列式:16÷4=4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师:越说越好了!(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

50、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三、巩固练习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生:统计图师:这张统计图大家可能都认识,上学期学习统计的时候就出现过!当时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这些数学信息。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能发现什么新的数学信息呢?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师:根据

51、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学生涂色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四、拓展延伸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2、师:最后我再来考你们一道题目,小朋友今年6岁了,妈妈36岁了,你知道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吗?生:4倍。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生:7倍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

52、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用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1、判断: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