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 业 企 业 能 源 管 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郭江2010年5月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1.能源管理系统 2.管理承诺 3.能源方针 4.策划 5.实施与执行 6.检查与纠正 7.管理评审1.能源管理系统 1.1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企业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通过例行节能监测、审核和自我评价得到持续改进。 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2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管理承诺管理承诺策划策划实施与运行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管
2、理评审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能源方针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1.3过程控制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国际上通行的P-D-C-A循环作为过程运行模式。企业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lan-Do-Check-Act, PDCA)”的运行模式。通过P-D-C-A过程运行模式的实施,使各过程之间的输入、输出和控制要求明确,达到相互衔接,相互协调。过程过程策划策划实施实施检查检查处置处置1.能源管理系统2.管理承诺3.能源方针4.策划5.实施与执行6.检查与纠正7.管理评审2.管理承诺2.1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 a) 保证企业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
3、、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企业内贯彻实施; b) 制定和实施企业能源方针和目标; c) 保证进行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2.2为什么要做出承诺 最高管理者是指企业最高层领导和控制企业的一个或一组人(例如,董事会成员或者常务董事)。他或他们的承诺对于企业的能源战略能否取得长期的成功至关重要。承诺是实施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承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支持性声明,应该通过制定能源方针、确定职责权限、提供资源、评审实施运行等活动来证实和实现。2.管理承诺2.管理承诺 2.3企业承诺范例: 一是增强节能减排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落实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的规定,关停
4、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三是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按期完成污染减排项目;四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延伸产品链,淘汰落后高耗能产品;五是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节能产品的性价比,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六是强化能源管理,不断的总结和改进,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把节能减排和能源循环利用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1.能源管理系统2.管理承诺3.能源方针4.策划5.实施与执行6.检查与纠正7.管理评审3.能源方针3.1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
5、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1)能源方针必须由最高管理者以文件的形式正式签署批准发布;2)能源方针是一个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所追求的总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个总目标所遵循的发展方向和所选择的发展途径;3) 能源方针是企业经营管理总方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能源方针 中国的能源方针:即坚持立足国内,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产业的能源方针: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强能源科学管理、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企业的能源方针: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和持续改进达到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能源管理系统2.管理承诺3.能源方针4.策划5.实施与执行6.检查与纠正7.管理评审4.4.策划策划 4
6、.14.1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 4.24.2能源因素能源因素 4.34.3能源管理基准能源管理基准 4.44.4能源管理标杆能源管理标杆 4.54.5效绩指标效绩指标 4.64.6管理者权限管理者权限 4.74.7目标与指标目标与指标 4.84.8能源管理方案能源管理方案4.1.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应遵守的法律法规:由政府部门(包括国际、国家和地方)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并与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种文件和要求。4.1.1法律、法规 1)法规,包括条例和规章; 2)法令和指令; 3)许可、各种执照或其他形式的授权; 4)相关部门发布的规定/要求; 5)司法或
7、行政裁决; 6)条约、公约和议定书;4.1.2、标准 1)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4.14.1策划策划( (法规法规) )4.1.3、其他要求 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需求,自愿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外的,适合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的要求。通常这些要求包括:1) 与政府机构的协定;2) 与顾客的协议;3) 非法规性指南(如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能效标识制度、能源审计制度、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等);4) 自愿性原则和工作规范;5) 自愿性节能认证与产品承诺;6) 行业协会的要求; 7) 与非政府企业的协议;8) 企业或其上级企业对公众的承诺;9
8、) 本单位的要求。4.14.1策划策划( (法规法规) )4.2能源因素 能源管理体系中可以控制的,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目的的(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因素。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能源因素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是能源管理的一部分。能源方针、策划、目标指标、运行控制、监视测量与评价等都与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有关,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4.2策划(能源因素)4.2策划(能源因素)下面是一个企业在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时的部分做法:1)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时应考虑的重要技术问题有:消耗能源最多的因素、决定能源效率或能源要求的因素、最具节能潜力的能源因素。 2)在确定能源因素
9、时还应考虑的一般环节: 加工作业、现场、设备、卡具、零件、建筑和建筑设施、原材料、与能源相关的用水、运输及其他相关运作。3)在确定和评价出能源因素之后,通常通过制定目标和指标,例如降低能耗多少、能效提高多少等具体要求,然后制定并实施为达到或超过规定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在运行过程中,对实施的情况不断进行监测并持续地进行改进,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4.34.3策划(基准)策划(基准) 4.3能源基准 企业应选择一个基准年或能源消耗的基准数值作为评价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比较对象,核算能源管理的绩效。 a)企业的历史平均水平; b)行业平均水平; c)国家规定的水平(也可以用政府规定的2005年作为基准年)
10、。4.44.4策划(标杆)策划(标杆)4.4管理标杆4.4.1企业可以选择下列水平作为标杆 a)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 b) 行业先进(行业标杆)水平; c)国家或国际最高(追求卓越)水平。4.4.2、将建立的能源管理基准和能源管理标杆应形成文件,并适时进行更新。4.4策划(标杆) 4.4.3建立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之前,必须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初评。初评可使用调查表、过程流程图、面谈、技术专家讨论会、绩效评估、直接测量以及利用过去和现在的综合能耗计算、节能量计算、节能监测、节能产品评价、能量平衡统计等测量记录、能源统计和能源管理绩效的状况、以往审核结果等方法进行评审。此外,还可对照外部标准、竞争需
11、求、行业标杆、降低能源成本的考虑、相关方要求以及其他管理体系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影响等,为确立能源管理标杆提供依据。4.54.5策划(绩效指标)策划(绩效指标)4.5效绩指标(1)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重点用能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综合能耗和节能量等;(2)节能战略规划实施效果(如降低了单位GDP产值能耗、产品寿命周期成本);(3)节能技术和工艺改造的业绩(如降低了单台设备能耗,提高了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4)经营决策评价结果(因重大能源管理和节能决策的成功(失误)而带来的绩效(损失);(5)能源风险控制(包括节能投资风险、节能产品市场风险、节能技术风险、风险防范等);4.54.5策划(绩效
12、指标)策划(绩效指标)(6)能源基础管理评价(包括企业各项能源管理制度的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物流管理等);(7)人力资源评价(能力、节能意识、节能新技术的培训、节约文化氛围建设等);(8)核心竞争能力和影响评价(节能方面的创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效节能新技术的应用、低成本和无成本方法的使用等);(9)社会贡献程度评价(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遵守节能法律法规、兑现能源承诺建立社会诚信、提供节能产品和服务为节约型社会做贡献等)。 4.6最高管理者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明确企业内各部门和岗位的设置,规定各部门和岗位有关能源的职责和权限;企业内的职
13、责、权限应形成文件并得到沟通;2)最高管理者应在管理者中指定一人为企业的管理者代表,该代表无论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其作为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4.64.6策划(管理者权限和职责)策划(管理者权限和职责) 4.6.2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受最高管理者委托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负责。其职责为:1)确保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取得的业绩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3)管理者代表负责根据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企业提出改进建议,并报告最高管理者;4)负责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与联络。4.6策
14、划(管理者代表)4.7.1能源目标 能源目标是企业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也可以称作企业的能源总目标。如持续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国家规定的“十二五”目标并超过同行业能源利用先进水平。 部分目标: 1) 在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能源成本降低 %; 2) 在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能源效率提高 %; 3) 寿命周期能源成本降低 %;4.74.7策划(目标与指标)策划(目标与指标)4.74.7策划(目标与指标)策划(目标与指标) 4) 化石燃料消耗降低 %; 5) 清洁能源、新能源可再生和/或高效能源消耗提高 %; 6) 节能技术投资提高/降低 %; 7) 在计划
15、规定的时间内单位产量的能耗降低 %;单位产品能耗降低%; 8) 使用节能产品、节能原材料、低耗能设备的比率提高%。 9)节能率%。4.74.7策划(目标与指标)策划(目标与指标)4.7.2 能源指标: 是由能源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可适用于整个企业或其局部。总目标不可能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因为它是总体要求,必须制定一系列指标加以具体化,才具有可操作性。如发电煤耗达到300 g/(kWh)、设备消缺率95%、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检测合格率100等。4.74.7策划(目标与指标)策划(目标与指标) 4.7.3 能源目标和指标是作为评价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判据。因此应作好下
16、列工作: 1)在企业内部建立、实施的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在总目标和指标下分解分目标和分指标; 2)目标和指标应是可测量的,只有具备可测量的情况下才能判定能源方针是否落实,才能用于持续改进能源承诺和能源管理体系。 3)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能源目标和指标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并实施。4.8管理方案4.8.1针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具体要求,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就是能源管理方案。方案应规定作用、职责、过程、资源、时间表、优先顺序以及为实现能源目标与指标所需采取的措施等,这些措施可针对单个项目、过程、产品或设备。企业可将实现能源目标与指标的管理方案与其战略发展策划中的其他方案相结合
17、。4.8.2能源管理方案中应包括下列具体内容:1、实施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有关职能、职责和权限,最好落实到责任人的头上;2、落实技术方案、方法和资金以及其他条件;3、时间进度安排。 4.8策划(管理方案)4.8.3方案制定:1)能源管理方案应针对具体部门和层次。对于一项能源指标,可根据需要制定一项或多项管理方案: 1) 针对方针的每一项承诺,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每一项目标与指标; 2) 建立一个或多个方案实现每一项目标与指标; 3) 确定具体的绩效指标和实施措施以实现每一个方案;2)制定能源管理方案时,考虑的角度将随不同对象的性质而异,例如对于那些旧的流程设备和设施,重点放在改造和提高设备效率上。对于
18、新的项目和活动,重点放在策划、设计、采购、测试和运行上,因为可能有新的能源因素产生,甚至能源目标和指标也可能随时调整;3)制定能源管理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正常运行情况,还要考虑具有风险的异常情况;4)对能源管理方案实施过程及其实施结果应进行适时评价,求得不断改进和修正,以确保能源管理方案的有效性;5)应将能源管理方案形成文件。4.8策划(管理方案)1.能源管理系统2.管理承诺3.能源方针4.策划5.实施与执行6.检查与纠正7.管理评审5.实施与执行 5.1能源资源; 5.2人员培训; 5.3信息交流; 5.4建立文件; 5.5文件控制; 5.6文件记录; 5.7能源输入; 5.8能源转换; 5.
19、9能源分配和传输; 5.10能源使用(消耗); 5.11应急响应;5.1 能源管理体系所需五种资源5.1.1 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及管理团队;5.1.2 节能产品/设备、设施;5.1.3 配备所需能源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5.1.4 节能实践与技术、方法;5.1.5 资金支持。5.实施(资源)5.1.1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及组成的管理团队: 建立由企业能源管理人员或者能源管理师,企业能源负责人等组成的管理团队。依据能源管理体系岗位职责及工作量大小,确定各能源岗位所使用人员及应具备的能力,建立必要的人员能力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培训和教育考评等手段使各能源岗位的人员达到相应要求。5.1实施(资源)5.1.
20、2.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1、企业应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特点、性质及规模合理配置适宜的节能设备,包括选用高效节能型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如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各种电动机、风机、泵、压缩机、气体分离设备、电力变压器等。2、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使用的设备,应达到国家相关的节能与经济运行要求。3、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是降低设备能耗、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企业应对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的方法、要求作具体规定,对测点、部位、仪器、周期等进行具体规范。对列入淘汰范围的高耗能设备,不准转让使用。4、在使用过程中应有计划地维护设备,以使它们保持规定的运行能力。确保设备节能与正常运转,实现计划维修向状态维修的转
21、变,提高设备的经济运行指标。5.15.1实施(实施(资源) 5.实施(能源资源) 5.1.3计量器具 配备所需能源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 企业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备的计量监测装置,达到相应的配备率并实现规定的计量和监测功能,这是实现定量评价能源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的基础。对能源计量器具和监测装置进行维护和校准,制定和实施有关规范,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对作业人员应加强培训和考核,对用能过程及其他相关参数应加强监视和测量。5.实施(能源资源) 5.1.4节能技术与方法 为了更好的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并取得管理绩效,应采用适宜的节
22、能实践与技术、方法。识别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对过程进行优化;有效利用余热、余压及其他废弃物,按照提高能效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回收放散可燃气体,使整个加工过程耗能量最小。5.实施(能源资源) 5.1.5资金 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资金。用于人员能力培训、节能产品/设备、设施改造与采购,计量与监测装置配备、实施节能实践与技术、方法等。5.2资源(人员培训) 5.2.1能源管理员工培训 应明确员工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节能意识。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几个方面考察所聘用的员工,使他们能够胜任各自所承担的能源管理职责。 能源培训通常可包括:
23、 1)设计和制定培训计划; 2)进行专题培训; 3)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4)保留所有员工的教育、培训等相关记录5.2实施(人员培训)5.2.2对员工能源培训最基本的内容:a)提高节能认识的方面 1)认识能源紧张和节约的重要性; 2)涉及到的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 3)本企业的管理承诺、能源方针; 4)企业现阶段能源管理要求,以及与同行业的 差距等。b)提高节能技术方面 1)了解有关的能源因素及其影响; 2)掌握能源节约和改进的技能; 3)紧急状况应采取的措施等。c)、明确工作程序的内容 1)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及程序要求; 2)明确信息交流及报告路径; 3)明了违背工作程序的影响后果等。5.
24、2.3培训管理: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范围、培训层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时间进度、培训教材和教师等具体事项。培训的方式可以多样,还应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验证,可以通过考试、面试、实际操作等方式检查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培训计划所规定的目标等。 建立和保持员工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并保留如学历证明、工作经历、职称证书、岗位资格认可证明等资料。5.2实施(人员培训)5.3.1信息交流信息交流可分为内部信息交流和外部信息交流,其中:1)内部信息交流是在企业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对于协调行动、跟踪实施计划、改进能源管理体系都有重要作用,信息交流有多种方式,如会议纪要、
25、公告栏、论坛、内部通信简报、意见箱、网站、电子邮件、会议等。2)外部信息交流是与外部相关方进行的信息交流,是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应考虑是否与相关方就其能源因素及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外部信息交流,如果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应将其决定形成文件,规定交流方式并予以实施。外部信息交流可有多种交流方式。5.3实施(信息交流)5.3.2企业实施建议企业应建立并实施一个或多个信息沟通程序,此程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谁负有能源管理体系信息沟通的责任;2)能源管理体系的设立及运行相关的信息交流;3)信息交流手段;4)对能源管理改进建议的获取及处理办法;5)如何进行外部的信息交流,包括交流
26、的渠道、内容、频次等。5.3.3信息交流过程通常考虑以下步骤:a) 收集信息或向相关方征求意见;b) 确定交流对象以及对信息/对话的需求;c) 选择与交流对象相关的信息;d) 决定与交流对象进行交流的信息;e) 确定交流方式;f) 评价和定期检查信息交流过程的有效性。5.3资源(信息交流)5.2文件和文件控制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以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管理体系的所有程序和规定均可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2)有助于企业能源管理活动保持长期一致性和连贯性;3)有助于员工对管理体系要求的了解并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4)可以展示本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全貌及满足政府及上
27、级对管理的要求。5.2.1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数量和详略程度 企业的规模和能源消耗的类型,能源采购、贮存、加工转换和传输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教育培训程度等诸多因素。例如,能源使用的过程越复杂,则相应的文件应该越细化;员工的能力较强,则文件可以适当的简化。5.4实施(文件与控制)5.4.2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的类型有:a)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体系运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b)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标准以及相关方文件等)C)应用程序、软件等。f)内部标准;g)记录文件等; 文件可采用各种适用的载体(如纸张、电子、照片、张贴物等)保持电子版文件易于控制、更新以及确保有效版本
28、。5.4实施(文件与控制)5.4.3文件管理 企业应通过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对文件的编制、标识、审查、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废止和评审等各个环节都应规定明确的要求。若文件需要更改,则还需要对更改后的文件进行重新审查和批准,对外来文件要进行识别并控制其分发。文件控制程序的内容应包括:1)文件发布之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和适宜的;2)体系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有必要,应对文件进行评审,以随时发现需要修改或者更新之处,文件的重新发布应得到批准;3)确保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一般需要有文件控制清单或者受控文件一览表;4)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5)确保文件
29、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6)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和更新;7)及时收回作废文件等。5.4实施(文件与控制) 5.4.4企业实施建议 企业应进行适当的调查分析,确定本企业需要建立和控制哪些种类的文件,明确由哪些部门、人员进行编写。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以便对各类文件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企业可考虑将有关信息编制一个能源管理手册,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综合描述,为有效管理与优先控制能源因素的有关过程,提供依据、程序和方法。 企业建立多少程序文件,可根据企业自身规模、能源消耗类型、能源使用过程的复杂程度及相互作用,以及人员培训情况、企业以往的管理状况、同行业的水平和要求,以及有
30、关法律法规要求等因素来决定。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需要覆盖标准的全部要求,以确保所有的过程能够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5.4实施(文件与控制)5.4.5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的类型有:a) 有关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b) 能源管理体系范围;c) 能源管理方案和职责;d) 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e) 能源管理体系程序;f) 过程信息;g) 内部和外部标准;h) 记录等。文件可采用各种适用的载体(如纸张、电子、照片、张贴物等),保持电子版文件易于控制、更新以及确保有效版本。在文件控制要求方面,企业可将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与其他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进行整合,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整合的
31、体系要素。5.4实施(文件与控制)5.5.记录与控制 建立有效的记录控制程序,对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存期限、保护和处置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即所有记录应该易于辨认,并能够追根溯源。记录的形式应适合企业的运作方式。5.5.1要求1)记录是用来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管理绩效。这里强调除了证实能源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以外,还要证实能源管理绩效;2)未要求形成文件,因为企业已有很多管理体系文件,只要能与其他文件相互兼容、整合即可由企业决定;3)明确要求应具有可追溯性。5.5实施(记录与控制)5.5实施(记录与控制) 5.5.2记录控制程序应包括: 1)标识
32、:记录名称、编号、日期,规定编目、归档和检索方法; 2)保存:地点、环境、方式,防止损失、损坏,应提供记录保护资源,根据产品、法规及合同要求,确定保存期限; 3)处置:规定由授权人批准处置。5.6.1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 在新产品开发、工艺过程设计和调整、设备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一系列开发活动中,应确定能源节约的控制要求。在对耗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设备、车间、设施、或新产品重新设计或改进时,应考虑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包括改进的可行性。 在产品和(或)过程设计中,不仅应考虑产品和服务全过程中所使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能量平衡等因素,还应重点考虑耗能设备、耗能系统间的匹配,以及可借鉴的
33、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新能源的采用等,其中:1)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可获得性。主要应考虑企业的规模、能源需求量、能源价格、质量、运输供应便捷性、政策和经济支撑条件等因素。2)合理匹配各系统和设备/设施,优化用能,即用能需求和指标控制、改变运行方式、实施流程再造等,使用能过程达到整体优化的状态;5.65.6实施(产品过程控制)实施(产品过程控制)3)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节能技术应用是优化节能降耗的根本出路,应大力采用节能新技术和推广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可从工艺改造和运行状态、提高设备/设施效率、变革管理方式,考虑节能技术利用和节能实践的应用:4)利用新能源
34、和可再生能源。企业应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宣传力度,对相关部门、人员加以培训,让员工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在产品和(或)过程的开发中应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在新产品和(或)过程设计实施前得到有效的评审和(或)确认。5.65.6实施(产品过程控制)实施(产品过程控制)5.7.运行与控制 5.7.1能源输入; 5.7.2 能源转换; 5.7.3能源分配和传输; 5.7.4 能源使用(消耗);5.75.7能源的运行与控制图能源的运行与控制图 运行与控制 购入贮存购入贮存投入能源投入能源加工转换加工转换输送分配输送分配最终使用最终使用外供能源外供能源边界边界库存损失库存
35、损失转换损失转换损失输送损失输送损失产品单耗产品单耗产量产量回收利用5.7.1过程控制(能源输入管理) 企业应对能源输入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输入能源满足生产需要,准确掌握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合理使用能源和核算总的消耗量提供依据。应制定和实施文件并开展以下活动: a. 选择能源供方; b. 签订采购合同; c. 输入能源计量; d. 输入能源质量检测; e. 贮存。 选择能源供方除考虑价格、运输等因素外,还要对所供能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确认供方的供应能力,选定符合要求和稳定的能源供方。5.7.1过程控制(能源输入管理) 5.7.2与能源供方签订的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a. 输入能源的
36、数量和计量方法; b. 输入能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 c. 对数量和质量发生异议时的处理规则。 应按合同规定的方法对输入能源进行计量。明确规定相应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计量和计算方法、记录,以及发现问题时报告、裁定的程序。 应制定和执行能源贮存管理文件,规定贮存损耗限额,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减少贮存损耗。5.7.2过程控制(能源转换) 5.7.2企业所用能源需经转换时,应重点对转换设备的运行调度、维护监测、定期检修实施管理,以提高转换效率。 5.7.2.1 应制定转换设备调度规程,根据生产要求、设备状况和运行状况,确定最佳运行方案,各方面相互配合,使转换设备接近和保持最佳工况。5.7.2过程控制(
37、能源转换) 5.7.2.2 为使转换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运行操作人员要经培训后执证上岗。制定运行操作规程,对转换设备的操作方法、事故处理、日常维护、原始记录等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 5.7.2.3 应定期测定转换设备的效率,确定其转换效率允许最低基限,作为安排检修的依据。为保证检修质量,掌握设备状况,应制定并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验收技术条件。5.7.3过程控制(分配和传输) 5.7.3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安全连续供给,降低损耗。企业应制定和执行文件,对内部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热、供油管道实施管理。 5.7.3.1 应明确界定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的范围,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管
38、理职责和权限,以及有关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5.7.3过程控制(分配和传输) 5.7.3.2 要合理布局设置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合理调度,优化分配,适时调整,减少传输损耗。 5.7.3.3 对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油、供热管道,要定期巡查,测定其损耗,根据运行状况,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检修。 5.7.3.4 要建立能源领用制度,制定用能计划。对各单位用能准确计量,建立台帐,定期统计。5.7.4运行控制 (使用管理) 5.7.4能源使用管理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要通过优化工艺、耗能设备经济运行和实施定额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5.7.4.1 优化工艺 1 ) 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调
39、整,应把能源消耗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合理安排工艺过程,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回收放散可燃气体,使整个加工过程耗能量最小。 2) 对各工序,特别是主要耗能工序,要优选工艺参数,加强监测调控,改进产品加工方法,降低能源消耗。5.7.4运行控制 (使用管理) 5.7.4.2 耗能设备经济运行 1) 选择生产设备,应以有利环保、节能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原则,选用节能型设备,淘汰高耗能设备。 2) 应根据设备特性和生产加工需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使耗能设备在最佳状况运行。 3) 要严格贯彻执行操作规程,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使耗能设备正常运行。5.7.4运行控制 (使用管理
40、) 5.7.4.3 能源消耗定额 1) 企业应制定能源消耗定额,作为判断能耗状况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并考核完成情况。应制定管理文件,对以下活动作出明确规定。 a. 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 b. 定额的下达和责任; c. 实际用能量的计量和核算;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 GB 12723、GB 2589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分别制定各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能源消耗定额。5.7.4运行控制 (使用管理) 3) 能源消耗定额应按规定的程序逐级下达,并明确规定完成各项定额的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 4) 要落实有关人员的职责,按规定的方法,对各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
41、计和核算,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5) 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选定适当的方法对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当实际用能量超出定额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6) 应根据生产条件变化和完成情况,及时修定能源消耗定额。5.7.5应急准备和响应 要求提高全体员工对能源管理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能源损失。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其内容包括:1)确定在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潜在的与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并分析结果;2)能源管理应急准备应考虑应急服务部门(如消防、维修部门)及相应职责;3)制定重大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42、4)能源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事故调查与处理。 5.7.5过程控制(应急和响应)5.7.5.2应急响应的实施1、分析发生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原因;2、建立能源紧急情况和事故处理程序;3、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4、应急准备与响应体系有企业机构、资源支持与保障系统、响应机制和响应程序构成;5、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实施,在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程序中,应规定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预防措施,责任部门应作出的应急反应,以及在处理后,对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的评审和修订。5.7.5.3特点1、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这里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是指能源传输管路破裂、耗能设备
43、故障导致能源的大量泄露,发生火灾及爆炸等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的;2、要求企业对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和(或)减少随之产生的影响;3、要求企业定期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5.7.5过程控制(应急和响应)1.能源管理系统2.管理承诺3.能源方针4.策划5.实施与执行6.检查与纠正7.管理评审6.检查与纠正 6.1监视、测量与评价 6.2合规性评价 6.3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6.4内部审核6.1.1监视、测量与评价1)企业应建立一套例行的监视和测量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的系统方法,对能源采购、贮存、生
44、产、使用、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相关耗能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不间断地收集、测量和监测,这些信息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但应是可测量的。2)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绩效定期评价程序,其内容应包括评价基准、对比标杆、评价方法和频次等,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能耗指标。3)企业应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定期的遵法性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法性评价主要包括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合同/协议、相关方要求、有关承诺等,评价其符合程度。4)企业应监视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的变化,适当时作出应急准备和响应。为实现上述目的,企业应确定监视和测量对象、地点、时间、频次和所采用的方法。6.1监
45、视、测量与评价6.1.2需要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四类: 1)对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的日常运行情况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信息; 2)对照能源管理基准和(或)标杆对比评价的数据和信息; 3)对能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数据和信息; 4)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的变化,包括紧急情况的应变数据和信息。6.1.监视、测量与评价6.2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定期对适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6.3.1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企业应以适宜的方法确定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当能源管理体系未满
46、足规定要求,或未达到能源管理绩效要求时,即被视为不符合。不符合的情况包括: 1) 体系不符合标准要求 2) 绩效未达到规定要求 a)未实现节约能源的承诺,综合能耗和节能量未达到目标; b)未能达到运行效率指标; c)工序和其他系统能耗不符合要求。6.3.2实施建议1).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特点,制定和保持不符合控制程序,并按照程序认真实施。通常,该程序包括识别、评审和处置三个步骤。首先,企业应根据其能源管理体系监视、测量和评价活动及时发现不符合的有关信息,对不符合情况进行识别和隔离。之后,由授权人员对不符合情况进行判断和评审,根据不符合的具体状况决定所需采取的消除、纠正措施,此过
47、程应充分考虑评审不符合的能力和适宜的资源支持。最后,实施所决定的措施,消除或纠正不符合,并进行后续验证;6.3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2).企业应保证进行评审工作的人员有能力做出是否让步接收、降级报废等的正确决定,并保留所有关于不符合控制的记录; 3).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关于纠正措施的程序,规定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步骤。纠正措施完成之后,企业还应对其效果进行评审,以确保不符合真正得以解决。将纠正措施的信息输入管理评审并保留所有纠正措施结果及其验证记录。4).企业在采取预防措施前,应全面收集有关影响能耗的信息,充分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诸如:风险评估、趋势分析、统计过程控制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48、等,发现潜在的不符合。然后,评价不符合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针对任何要求采取预防措施的过程,确定所需的处理步骤,施实施控制以确保其有效性。6.3.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6.4.1内部审核1).内部审核是能源管理体系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2).审核方案应覆盖能源管理体系的全部要求,确保企业的所有职能、层次和体系要素以及整个能源管理体系都能得到定期审核。对于运行状况问题较多、重要的区域,还应加大审核力度。注意保持审核活动的独立性、公正性要求。3).审核包括对能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其内容包括,能源基准是否适合,对比的标杆是否适宜,能源目标和指标是否实现,用能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否符
49、合要求,综合能耗和节能量等。评价应采用适当技术方法和工具,企业应对评价人员作出严格规定和要求。4).重点用能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效率可参考相关设备和系统的经济运行标准来进行评价,用能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应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企业应确定评价的对象,依据原则,评价方法,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评价人员资质,企业应保证评价方法科学客观。6.4.内部审核5).综合能耗的评价可依据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包括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和产品单位产量可比综合能耗。计算综合能耗时,各种能源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使用规定的统一单位为t(吨)(标准煤)。 企业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
50、量应以实测为准,主要包括: (1)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它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及本单位机电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及建筑物等大修理消费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及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6).企业应确定综合能耗的基准,对照基准进行评价。6.4.内部审核7).节能量的计算和评价可依据GB/T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节能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调整生产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所节约的能源数量,它综合反映企业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的总成果。
51、通常包括企业产值总节能量、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企业产品结构节能量、企业单项能源节能量。为提供审核工作的参考,下面列出与“节能量”有关的规定和计算方法: a)企业产值总节能量 根据单位产值(产量)综合能耗计算的节能量。计算公式为: 综合节能量(基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单位产值(可比价)综合能耗)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 或(基期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报告期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报告期产品产量6.4.内部审核b)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 通过比较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前后工序或设备等的各种能源消耗来确定其减少量,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节能量=基准年的能耗量改造后的能耗量+调整量 计算公式中的调
52、整量则是把节能技改措施实施前后工序或设备运行工况等参数(通常指天气、产品规格、负荷、人员操作及设备维护状态),修正为相同条件的能源消耗量。因此调整量可正可负。c)企业产品结构节能量 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比重发生变化所形成的能源消耗减少量d)企业单项能源节能量 企业按能源品种计算的实物节约量。6.4.内部审核6.4.2建议1)企业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内部审核程序,其内容通常包括:内部审核方案(明确内审的目标、范围、步骤、持续时间、频次、准则、抽样方案以及所需资源和方法)、内部审核计划(现场审核日程安排、受审区域和分工协作事宜)、需使用的各种表格(如:检查记录表、内审报告、不符合报告和纠正措施报告)等,企业应严格按照内审程序和计划执行,使内部审核工作制度化、经常化。2).企业应对评价内容和方法作出明确规定,其内容包括:评价的区域(能源基准、能源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效率等)、评价方法(标准、技术路线、工具)、评价结论(绩效水平、节能潜力等)。6.4.内部审核1.能源管理系统2.管理承诺3.能源方针4.策划5.实施与执行6.检查与纠正7.管理评审7.1.1管理评审1)管理评审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承办宴席合同范例
- 专利设计代理合同范例
- 画展展厅布置合同范例
- 眼科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 深圳劳务纠纷合同范例
- 用电促销合同范例
- 房屋合同范例每涨
- 2025年宁夏货运上岗证考试题答案
- 沙采购合同合同范例
- 党员活动策划合同范例
- PPT基础教程完整版
- 2023年地下室基础换填专项施工方案
- 高中语文词汇表5000
-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手册
- LTE高负荷小区的优化解决方案
-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 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泛海三江JB-QGL-9100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使用手册
-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30张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 6077三菱帕杰罗v86v93v98w维修手册原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