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知识讲座_0_第1页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_0_第2页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_0_第3页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_0_第4页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中医四季养生 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 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 正、二月间,乍寒乍热, 宿 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1. 春天犯困怎么办呢? 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 一定要克服 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 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 适当穿着宽松衣服, 以舒缓形体, 使气血流畅, 以适应春季阳气 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 做到心胸开阔、 轻松愉快,乐观向上, 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2. 春天饮食注意什么? 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 因早春仍 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 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 香菜

2、、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 如酸奶、山楂、金 橘等。3. 俗话说春捂秋冻, 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阳气初升, 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 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 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 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4. 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春天气温上升, 细菌、病 毒(中医称邪气) 也随之繁殖生长, 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 容易引起流感、 麻疹、流腮、 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 令病)的发生

3、,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 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 拥挤的公共场所,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 可根据自己年龄、 体质,宜选取公 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 选择慢 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 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防御春季传染病。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 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 是万物生长繁荣、 茂盛的季节; 且阴气 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 ?苦夏要注意什么? 人们称夏 季为苦夏(疰夏),是因

4、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 会出现睡不好、 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 而使心神得养。夏季的饮食, 应以清淡爽口、 具有清热祛暑、 健脾益气功 效的食物为主, 如鲜藕、丝瓜、 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 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 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 汗液大泄, 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 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 过久。应晚睡早起, 适当午睡, 以恢复疲劳, 保持精力充沛; 衣 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应勤洗勤换,勿穿湿衣、汗衣。2 .夏天如何防中暑?

5、常言说:盛夏时节防暑邪,长夏注意防湿邪。盛夏在室外或高温环境工作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 并注意补充淡盐水。可服绿豆汤或中药解暑汤(藿香、金银花、紫苏、薄荷、连翘、芦根、淡竹叶等),以防止中暑伤津。夏季三伏时节, 由于湿气太重, 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 出 汗后不易被蒸发掉, 因而会使人烦躁、 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发 生胃肠炎、 痢疾等疾病, 所以在长夏要保持居室干燥卫生、 个人 勤换衣物,平时多吃薏苡仁、 莲子、红小豆、绿豆等清热利湿的 食物。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以防暑湿伤身。3. 炎热夏天能锻炼吗? 夏季可以锻炼, 但时间应避开烈 日炽热之时, 以早晚凉爽之时为宜, 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

6、边、 公 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 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 不宜做过 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4 .夏天空调病 是怎么回事? 炎热夏季,用空调温度过低, (应注意室内温度不宜低于 26C,室内外温差不超过 6C),会使腠理闭塞、 暑热郁闭, 可能出现头痛、 腰痛、下肢酸痛, 容易 患感冒、胃肠病、 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即空调病。入睡时最好关上空调, 或室温保持在28 C为宜。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 要站起来适当活动, 以加速血液循环。5 .为什么在夏天能治疗冬天疾病?中医冬病夏治 三伏

7、贴,是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进行的外治法。在夏季伏天,人体阳气旺、腠理开,通过穴位敷贴中药刺激,可有效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 以达到内病外治, 冬病夏治的功效。对一些多在冬天发作的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关节病变、慢性脾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连续敷贴数年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秋 中医认为秋属金, 主于肃杀,肺气旺。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气候寒热多变。处于阳消阴长 之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的特点。秋天干燥吃什么?秋宜食补防秋燥。秋天宜进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来防止干燥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如百合、蜂蜜、牛奶、梨、

8、莲子、苹果、菠萝、香蕉、银耳、芝麻等等清补柔润之品。,也可食用沙参、 麦冬、百合、川贝、杏仁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中医认为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秋季早餐食粥, 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胡桃粥润肺防燥,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为什么要秋冻? 人们常说的秋冻,就是说虽然天气逐渐转 凉,但衣物的增加要适当, 不要一遇寒流就穿得太多、 捂得太严。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这样可顺应自然界秋季收敛之气,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逐渐适应冬季寒冷气候。3 .秋天为什么要闻鸡而起 ? 秋天应早睡早起, 以养气敛 神。正如

9、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中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 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经历了炎夏的闷热后, 秋季的凉爽 让人们感觉格外舒适,正是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我国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传统,在北京,很多人秋天爱去香山看红叶也是户外活动的很好得选择。也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瑜珈等运动, 以微出汗为度, 达 到保肺健身之效。冬 中医认为冬属水, 主于敛藏,肾气旺。冬时,自然界草木凋零, 冷冻虫伏, 气候寒冷。阳藏阴盛,万物闭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点和规律, 以静养、藏精为主。1 .

10、为什么要冬令进补? 冬季阳藏阴盛, 万物闭藏, 是进补的好时节。以保阴潜阳、藏精御寒为原则,选用温补的食物进行调养,可 以温养全身组织, 增强体质, 提高人体防寒的能力。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进补方法和种类。如阳虚质宜食牛羊肉、 狗肉、鸡肉、 韭菜等温热之品。既要少食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伤及阳气, 也应注意不要因天冷,过食辛辣、 燥热等食品, 而耗伤阴气。平时宜多食白菜、萝卜、豆芽、山药、核桃、桂圆、大枣 温甘食物。冬季除加强饮食调补外, 还可适当施以药补, 如选用黄芪、 党参、枸杞子、阿胶、乌枣或六味地黄丸等益气养血补肾之品,但必须注意不要自己随意乱用补品,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 可根据不

11、同体质制做膏剂调养。冬天静养 就是安静不活动吗?冬季寒冷阴盛, 应静养。即宜早睡晚起, 早睡以养阳气, 晚起以固阴精。女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虽冷,但仍要坚持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 少闹一场病; 冬天懒一懒, 多喝药一碗。冬季锻炼应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在大风、 大雪、大寒及空气污染的地方健身。运动项目宜以缓和、 运动量不大的为主,如太极拳,慢走、慢 跑、健身操等。锻炼时间不宜太早, 以太阳初升为宜, 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 为度。尤其是在市区里,清晨的空气中往往污染物尚未散去, 过早外 出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人生病, 如果本身就有慢性病, 这 一习惯还可能导致病

12、情加重。中医饮食摄养篇1、为什么食物有五性之分、五味之别?全面膳食,五字为要黄帝内经 中记载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就是说谷、 肉、果、菜分别有温、 热、寒、 凉、平之五 性之分,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别, 所以饮食要因时因 人而异。四季饮食辨五性: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生温的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他季节都可食用;性凉的食物夏季可经常食用,其他季节如要食用须配合性温的食物起吃;性寒的食物尽量少吃,如要食用,可加入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温热的食物作为佐料,以减轻食物的寒性。五味食物入五脏: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食药同

13、源, 合理摄入五味食物, 可达到调养五腑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2 、老人饮食注意什么? 老年人尤当饮食有节, 忌暴饮暴 食;食物要多样化, 不可偏食;饮食宜软烂, 冷热相宜; 进食 速度宜慢勿快; 饮食宜清淡, 多吃果菜助消化, 防便秘。3 、饮食也有禁忌吗?饮食与病证有相忌:脾胃虚寒腹泻, 便稀畏寒者忌生冷, 如冷饮、 冷食、 大量 的生蔬菜和水果等; 脾胃虚弱胃胀不适或外感初起者忌黏滑,如大量食用糯米、 大麦、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等; 脾湿或痰湿,胃 部胀满,痰多苔腻者忌油腻, 如荤油、 肥肉、油煎炸食品、 奶 酥、奶酪等;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者忌腥膻,如海鱼、 无鳞鱼(平鱼、 巴鱼

14、、 带鱼、 比目鱼等)、虾、 蟹、 海味(干 贝、淡菜等)、羊肉;内热证目赤、 口苦、便秘者忌辛辣, 葱、 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等;哮喘、皮肤病者忌发物:如腥膻、辛辣等食物。饮食与药物有相忌:在服用中药时, 有些食物对所服之药有不良的影响应忌服,即忌口如人参忌萝卜, 常山忌大葱, 地黄、 何首乌忌食葱、 蒜和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等合理膳食 饮食戒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法宝合理膳食中有四句话,即:有粗有细、 不甜不咸、 三四五顿、 七八分饱。有粗有细、 不甜不咸 为维持全面均衡的营养, 应粗细粮 搭配,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都不能维持全面的营养。粗细粮搭配, 一个礼拜吃三四次粗粮, 如棒子面、 老玉米、 红薯等,粗细粮搭配营养最合适, 有明显的蛋白质互补作用, 能 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还有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的互补效益。食盐过多 是高血压的首要因素. 三四五顿、 七八分饱 三四9 / 10五顿 是指每天吃饭的次数, 即在总量控制下, 少食多餐。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