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共3页)_第1页
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共3页)_第2页
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共3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 从职业守则来讲,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从业人员必须烙守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要烙守不做假账”的底线却很难。 一些地方统计掺水”,财务数据失真,无一不是假账惹祸。做假账固然是会计人员的错,是不守诚信的表现,是职业道德问题,但假账的背后却隐藏着比较复杂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它和官员的仕途、政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账首先是个经济利益问题,一些位的领导为了谋取小集体利益,指使会计人员涂改账目,甚至无中生有编造财务报表,损害国家利益。其次,假账有时也牵系政治问题。C字升官,官生数字”使一些官员尝到了做

2、假账的甜头,于是便肆无忌惮地授意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上玩弄数字游戏,实现其政治生命”中的步步高”。 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一个坚持诚信”不动摇的会计人员,面对假账,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面对单位领导的授意指使,可以不去理会甚至坚决予以制止。但现在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不讲诚信者为数不少,会计人员要寻求一方不做假账的净土不很容易。你不做假账,就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你不做假账,就要面临下岗。凡此种种。作为会计工作者,他们也要生存,要养家糊口,如果因为不愿做假而频丢饭碗,如果连生计都要成为问题,他们在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面前能不仿徨?因此,可以说,要求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屈从任何压力,不提供任何

3、虚假会计信息,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只有在全社会营造起了诚实守信”的大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会计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证,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又尽职尽责,使迫使会计造假的人受到严惩,才能说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大致表现为:(1)经济交易失真。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异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等,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失真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2)会计核算失真。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这是会计核算的过程失真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隐瞒应披露

4、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这是会计核算的结果朱真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锁定在两方面:(1) 主观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会计法规的严肃性降低,法规执行不力;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一,迫使企业会计人员对领导的意图惟命是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导致账面信息失实: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导致会计确认及计量混乱。我国当前还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计划经济遗留的问题还很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正是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使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5、,利用准则和制度规定的不严谨、不明确进行会计利润操纵,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在会计核算中,有些经济业务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都允许会计人员运用大量的估计和专业判断,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偏离事实。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就是一个需要估计的事项,尽管国家在相关的财务制度和所得税法规中对固定资产按大类规定了一个折旧年限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会计人员结合本单位特定情况进行专业分析后判断确定。利用这种主观判断计算的成本费用和利润就很可能无法反映其真实的损益情况:又比如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其计提方法和比例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并无强行规定,只是原则上规定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计提,这样

6、就给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留下了较大的空间。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较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制度规定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又很强,因而经过会计人员的估计和判断后,很难反映事实的客观情况。需要进行专业估计和判断的事项越多,主观成份越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越难保证。如果上市公司为一了达到自己特定的目的,存在会计舞弊的动机,就会使这些估计方法成为其利润操纵的工具。 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均规定了可供选择的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使会计信息在反映同一经济事项时显现不同结果的特征。如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就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对于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净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可供选择。可供选择的方法越多,上市公司就越倾向于选择对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有利的方法,而不论该方法能不能最客观、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健全的立法是对上市公司实施监督并打击虚假信息披露的制度保障,但是我国与此相关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尤其是规范证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