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_第1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_第2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_第3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    黄睿摘要:農村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形成原因主要来自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几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用激励,少用告诫;用爱心感化,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产生成功体验等途径来转化后进生,把他们转变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一、引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后进生也就慢慢形成了,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也能

2、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如何使学困生转化为学习轻松的学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一)自身方面的原因:从某种层面上分析,学困生的学习障碍表现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二)学校方面的原因: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学校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促成学困生的罪人。被曲解的分层次教学。许多农村小学不能正确地看待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教育被简单化为教学、考试名次两步曲。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尖子学生的身上,放松甚至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三)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农村家庭没

3、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促进子女健康成长。有些家长则认为学习并不重要。还有许多农村家庭生活状况极其困难,不能为子女及时购买学习用品,更谈不上为孩子添置必要的学习资料,如字词典、课外读物等,有些学生就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总结如下:1、家庭缺陷型: 有些学生家庭有缺陷,因父母离异或突然变故,对子女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致使有些学生对前途失去信心,于是不想学习而学习成绩下降。2、管教不当型:有些父母对子女从小娇惯,养成子女骄横、懒散,有的家长望子成龙,过分赞许,导致子女眼高过顶,目空一切,有的父亲管教能力差,跟子女不能进行精神上沟通,导致子女思想不能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学

4、习生活。3、金钱至上型: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忙于社交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更有的家长将子女拉进赚钱的行列,致使学生养成了金钱至上的观念,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只要能挣钱就行。(四)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电视、舞厅、游戏、桌球等娱乐设施也从城市发展到农村,诱惑着广大小学生,分散了他们的学习精力。三、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

5、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何种地位,作为教师,正要像于永正老师所说,自己要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书籍是一种学校教师的教学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笑道溪流来滋养它。(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基础。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自信心的获取依靠成功体验,而成功体验又依靠“勤奋努力”。因此,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对后进生又是至关重要。中国有句古话“笨鸟先飞”,这句话应辩证地看,第一,从潜能上看,学

6、生无优劣之分,所谓的“笨”是潜能未发掘的表现;第二,“笨”而先行,先飞,先学,就可以治“笨”治“愚”;第三,“先飞”就是勤学苦练,就是早作准备,有意识地刻苦努力。(三)多用激励,少用告诫。成长需要激励。对学困生批评过多,会使他们产生屡遭失败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又极容易导致少年儿童的自我否定。因此,“失败是成功之母”不适合多数学生,“成功是成功之母”才更符合更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心理。合理期望,会产生一种很有效的暗示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四)用爱心感化。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

7、关怀,爱,使他们健康发育成长。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这种现实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事。四、结语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没有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无药可救了。要知道"一铁锹挖不出一口井,一口吃不出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塑造人的灵魂呢?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对那些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他们转变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作为老师,我们不只是欣赏它春天的蓬勃生机,也要接纳它秋季的残枝败叶。换一种心态把孩子的不足看成是必然的经历,犹如大树不同阶段的成长自有不同的反应,学会尊重孩子,顺应自然地因势利导,才可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参考文献1叶培珍, 王龄昌. 浅谈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j. 新课程学习:中学, 2009(5):7-7.2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