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与有创血压的差异及无创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_第1页
无创与有创血压的差异及无创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_第2页
无创与有创血压的差异及无创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_第3页
无创与有创血压的差异及无创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_第4页
无创与有创血压的差异及无创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综述 无创与有创血压的差异及无创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陈业群 (综述 , 谭学瑞 (审校 收稿日期 :2008209220基金项目 :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编号 :A2008440 , 广东省自然科 学基金 (编号 :8151503102000017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 广东 汕头 515031通信作者 :谭学瑞 , 电话 :86275428611690, 传真 :86275428259850,E 2mail :tanxueruivip.sina. com 血压测量方法包括有创方法和无创方法 。 通过动 脉 插 管 , 直 接 获 得 的 动 脉 内 血 压 称

2、 为 有 创 血 压 (INBP , 也叫直接血压 (Direct blood pressure , 是 “ 金标准” 1。 优点是能及时 、 准确反映真实血压情况 , 但 其有创性 、 致外周动脉腔闭塞 、 假性动脉瘤形成 、 穿刺 部位血肿形成等缺点 , 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目前主要 用于危重病人及心外科手术病人 。 无创方法有柯氏音 法 、 示波振荡法 , 是以间接方法来反映动脉内压力 , 所 测得血压称为无创血压 (N IB P , 优点是操作方便 , 仪器简单 ; 缺点是影响因素较多 , 前 , , 些情况下 ,N IB P 与 影响疾 病诊断 及治疗 , 因 此 , N P 更

3、 加 准 确 反 映 INB P , 逐 渐 成 为 学 者 关 注 热 点 。下 文 就 N IB P 与 INB P 差异及影响 N IB P 准确性的因素加以综述 。 1 NI BP 与 I NBP 的差异 1. 1 收缩压 无创测量的收缩压常低于有创测量值 。 Fagher 2对比正常血压 、 原发性高血压服药 、 原发性高血压安慰 剂病人 N IB P 、 INBP 后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安慰剂组和 服药组无创收缩压 (N ISBP 比有创收缩压 (INSB P 分别低 8、 7mm Hg ; 正常血压组 , 两者无明显差异 ; 3组病人 N ISB P 与 INSB P 差异随血压升高

4、而增大 。 Manios 等 3将 51名脑血管意外病人按收缩压水平分 为重度 ( 180mm Hg 、 中度 (160180mm Hg 及轻 度原发性高血压 (<160mm Hg 3组 , 同步测量 N IB P 及 INB P , 结果显示 , 与 INSBP 相比 ,3组病人 N ISB P 分别低了 1918、 815及 519mm Hg , 平均血压水平越 高 ,N ISBP 与 INSB P 差异越显著 。对比 47名志愿者 N ISBP 与 INSBP , 禤 婉 玲 等 4研 究 结 果 同 样 显 示N ISBP 低 估 INSBP , 受 试 者 平 均 N ISB

5、P 为 (11713±1216 mmHg ,INSBP 为 (12719±1917 mmHg ,提出 应 介 入 其 他 无 创 指 标 对 INSB P 进 行 预 测 。 Brown 、 宋林 萍等 5, 6也分 别报 道孕妇 及 休 克 病 人 N ISBP 与 INSB P 之间存在差异 , 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 , 宋林萍研究显示 N 高估了 INSB P 。 1. 2 。 Brown 5孕 张 压 (N IDB P 与 有 创 舒 张 压 (, 听诊法测量血压时 , 以 K orotkoff (柯氏音 、 K orot koff (柯氏音 相为判断标准 , N I

6、DB P 分别比 INDB P 高出 9、 4mm Hg , 两种判断标准相比较 , 以柯氏音 相为舒张期判断标准时 ,N ID 2B P 与 INDB P 差值明显增大 。 Ali 等 7将重症成年病人分为体质量指数 (BMI >30及 <30kg/m 2两组 , 以 示波法及听诊法测量 N IB P , 同步监测 INB P 。统计学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 听 诊 法 NIDBP 高 估 INDBP 11(BMI >30kg/m 2 、 10mm Hg (BM I <30kg/m 2 ; 示波 法 N IDB P 与 INDBP 的差异与 BM I 有关 ,

7、低 BM I 组 N IDB P 高估 INDB P 113mm Hg , 高 BM I 组低估 IND 2B P 1617mm Hg , 差异 均有 统计学 意义 (P <0105 。文章最后分析 , 当袖带加压后 , 静脉回流被阻断 , 肢体 末梢静水压升高 , 从而引起 N IDB P 高估 INDBP , 但研 究者未阐明 BM I 高组低估 INDB P 的原因 。 Manio s 、 Fagher 等 2,3也分别报道脑血管意外病人及血压正常组 N IDBP 高于 INDB P , 脑血管意外病人 N IDBP 比 INDB P 高 出 516mm Hg , 血压 正常 组

8、N IDB P 高 出 INDB P 11mm Hg 。也 有 研 究 者 持 不 同 意 见 , Saul等 8对冠脉造影病人行上臂 N IBP 与主动脉 INBP 同步 监测后分析 , 上臂 N IDB P 比动 脉内 INDBP 低 913mm Hg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105 , N IDB P 低估 INDB P 。2 NI BP 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211 受检者因素 2. 1. 1 血管硬化N IB P 与 INB P 差异和动脉硬化增厚相关 。 Rosner 802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年 3月第 17卷第 3期 Chin J Hypertens , Mar

9、ch 2009, Vol. 17No. 3等 9报道一名血管弥漫性硬化硬皮病患者 N IBP 为 240/135mm Hg , INB P 为 107/52mm Hg , N IBP 明显 高估 INB P 。 Narasiman 等 10对一名 Williams 综合征 儿童进行 INB P 测量后发现 N IBP 较 INBP 显著升高 , 病理显示动脉壁增厚硬化 , 推测动脉壁弥漫增厚硬化 是两者差异主要原因 。 Messerli 等 11通过比较假性 高血 压 病 人 (N IB P 比 INBP 高 出 10mm Hg 以 上 N IB P 、 INB P 以及动脉顺应性后发现 N

10、IBP 与 INBP 之 间差异与动脉顺应性呈负相关 , 动脉硬化程度越高 、 顺 应性越差 ,N IB P 与 INB P 差异越显著 。当动脉硬化增 厚均匀地累及肢体动脉时 , 这种差异非常明显 , 其机制 可能是血管硬化时 , 袖带加压后 , 动脉无法完全压闭 , 导致 N IB P 不 能 准 确 反 映 真 实 血 压 12, 13。 Ochiai 等 14同样分析了 34例 1873岁住院病人 N IB P 、 INB P 及颈动脉厚度后报道 , 颈动脉增厚硬化程度较低 组 N ISBP 与 INSB P 差别小 , 颈动脉增厚硬化程度较 高组两者差别大 ,N ISBP 与 INS

11、B P 差别随颈动脉增 厚硬化程度增加而增大 , 与上述研究不同的是 ,发现 N ISB P 低估 INSB P 。2. 1. 2 血流动力学原因 。 徐道妙等 15对 63岁非心脏手术病 人同步测量 N IB P 和 INB P , 发现正常血压组收缩压 、 舒张 压 、 平 均 动 脉 压 N IBP 均 低 于 INBP , N IB P 与 INB P 差异较固定 , 相关性好 r >0182,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101 ; 而原发性高血压组 N IB P 与 INBP 差 异不固定 , 随 INBP 增加而增大 , 且收缩压的差异更大 , 相 关 性 较 差

12、r =0171,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101 。 其原因可能是 INB P 包括血液静水压和 血流动能转化的动压力 , 而 N IBP 不包括动压力 , 所以 小于 INB P , 血压越高 , 动压力越大 , 两者差别也越大 。 该研究还显示 , 低于正常血压时 , 两种方法收缩压 、 舒 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值均随 INB P 降低而减少 , 低于一 定界限时 (收缩压 <160mm Hg , 舒张压 <70mm Hg , 平均压 <70mm Hg ,N IBP 高于 INBP , 但文章未对这 种现象进一步分析 。一项研究通过对比 97名休克病

13、 人 NI BP 及 INBP , 发现平均 NI BP 高于 INBP ,NIS BP 、 NID 2 BP 分别为 (92±19 、 (64±15 mmHg , 平均 INSB P 、 IND 2 B P 分别为 (75±17 、 (50±15 mm Hg , 推测这种差异 可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 6:休克时 , 有效循环血容 量不足 , 外周阻力增加 , 血压下降 。 N IB P 测压时 , 袖 带充气加压将血管压闭 , 此时压闭血管近心端血容量 逐渐增多 , 血液静水压逐渐增加 ; 放气时 , 外加压力逐 渐降低 , 当降低至内 、 外压力相

14、等时 , 积聚血液在心脏 收缩时冲过受压闭血管 , 产生较高 N IB P 值 , 使 N IB P 高于 INB P 。 2. 1. 3 生理因素血压 、 年龄 、 体位也是影响 N IBP 与 INB P 差异的 因素 。 研究显示收缩压的差异与血压水平有关 , 血压 越高 , 两者差异越明显 2, 3。 另一项研究对比 50岁以 上及 50岁以下病人 N ISB P 与 INSB P 后发现 N ISB P 低估 INSB P ,50岁以上病人 N ISB P 与 INSB P 差别明 显增大 , 年龄可能是 N ISB P 与 INSB P 差异的影响因 素 14。 此外 , 文献 1

15、6报道 , 不同体位下 , 两者差异并 不相同 , 坐位 、 平卧位及站位两者收缩压差值分别为 410、 315及 413mm Hg , 舒张压差值分别为 -210、 017及 -413mm Hg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105 。 目前 , 受检者因素对两者差异的影响仍待进一步 研究 。 在众多因素中 , 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硬化程 度是影响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 而年龄 、 体位及血压水 (或 血管硬化程度间 接起作用2.N IB P 和 INB P 差异的另一个重 要因素 。 目前关于适当袖带宽度大小的意见不一致 。 1993年美国心脏协会 (A HA 的 “血压测量建议”

16、 提出 袖带宽度应为上臂围的 40%。 2005年更新建议认为 , 袖带宽度为上臂围 46%时误差最小 17。英国高血压 协会 (B HS 推荐 :标准袖带 (12cm ×26cm 适于大部 分人 ; 大袖带 (12cm ×40cm 适于肥胖手臂 ; 小袖带 (12cm ×18cm 适于瘦的成人和儿童 18。国内研究 者则认为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 80%上臂 , 大多数人的 上臂围为 2535cm , 应使用长 35cm 、 宽 1213cm 规格气囊的袖带 ; 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 带 ; 儿童使用小规格袖带 19。 目前对于合适袖带宽度 未有定论 ,

17、最佳的袖带和上臂围的匹配关系需要进一 步研究 。212. 2 影响听诊法准确性的因素 测量者是影响听诊法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 测 量者进行 N IBP 测量时认真程度 、 主观偏向 、 读数习惯 以及对听诊音的分辨能力 , 都会影响 N IB P 准确性 。 因此 , 应对测量者进行规范化培训 20。房颤时心室每 搏量不同导致每搏血压不稳定 , 测量者难以确定何时 将所闻及 K orot koff 音对应的水银柱高度定为客观血 压值也影响了听诊法的准确性 21。 总之 , 舒张压以柯氏音 还是柯氏音 相为标准 尚有争议 。 一直以来 ,N IDBP 都是以柯氏音 相为判 断标准 。 但最近

18、有文献提出 , 儿童 、 孕妇 、 老年人 、 贫血 等人群 , 柯 氏 音 相 比 柯 氏 音 相 更 能 代 表 机 体 INB P , 认为以上人群 , 应该以柯氏音 相为舒张压测 量标准 20。 导致 N IBP 与 INB P 差异的因素众多 , 袖带宽度 、 血流动力学个体差异 、 血管硬化 、 不同血压计等均可使 两者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 。选择适当血压计 、 袖 带宽度 , 加强对测量者的培训 , 可以明显提高 N IB P 准 确性 , 而如何减少血流动力学 、 生理因素及血管硬化等 因素对 N IB P 的影响 , 提高 N IB P 准确性 , 目前仍无有 效方法 ,

19、但已有学者尝试通过介入血流动力学及血管 参数 , 建立预测有创血压的回归方程 , 并取得了初步成 果 , 这为准确预测有创血压开拓了新的道路 , 将是值得 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1Bur A , Herkner H , Vlcek M ,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 he accu 2 racy of oscillometric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 sJ.Crit Care Med. 2003,31:7932799.2Fagher B , Magn ússon J ,

20、Thulin T. Direct and indirect blood pressure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subject s J.J Intern Med ,1994,236:85290.3Manios E , Vemmos K , Tsivgoulis Get , al. Comparison of 2 vasive oscillometric and intra 2arterial blood 2 ment s in hyperacute strokeJ.Blood ,12156.4禤婉玲、 程明华 、 谭学瑞 J.中国综合临 床 ,200

21、8, 24:8512854.5Brown Ma , Reiter L , Smit h B , et al.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in pregnant women :a compaison of direct and indirect met hods J.Am J Obstet Gynecol ,1994,171:6612667.6宋林萍 , 张星火 , 顾秀丽 , 等 . 97例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 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3022303.7Ali Araghi , Joseph JB , Jorge A G. Arter

22、ial blood pressure moni 2 toring in overweight critically ill patient s :invasiveor noninvasive J.Critical Care ,2006,10:R64.8Saul F , Aristidou Y , K laus D , et al. Comparison of 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t he aorta wit h indirect oscillomet 2 ric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t t he wr

23、ist and forearm J .Z Kardiol ,1995,84:6752685.9Rosner M H , Okusa MD. Pseudohypertension in a patient wit hdiffuse sclerodermaJ.Am J K idney Dis ,2001,37:32.10Narasimhan C , Alexander T , Krishnaswami S. Pseudohyperten 2 sion in a child wit h Williams syndromeJ.Pediatr Cardiol ,1993, 14:1242126.11Me

24、sserli F H , Ventura HO , Amodeo C. Osler s maneuver and pseudohypertensionJ.N Engl J Med ,1985,312:154821551. 12何秉贤 , 苗文风 . 对假性高血压的研究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1994,22:93295.13刘丽 , 王文 . 假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6,14: 6952698.14Ochiai H , Miyazaki N , Miyata T , et al. Assessment of t he accu 2 racy of indirect b

25、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s J.J pn Heart J , 1997,8:3932407.15徐道妙 , 蔡宏伟 . 非心脏手术中直接和间接测量动脉血压在不同 血压水平的比较研究 J.中国循环杂志 ,1997,12:1732175. 16Turjanmaa V. Determination of blood pressure level and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situations :comparisonof t he standard cuff met hod wit h direct intra 2arterial .Clin

26、 Physiol ,1989,9:3732 387.T G , , , et al. A HA Scientific state 2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hu 2 experimental animals :Part 1:Bloodpressure measure 2 ment in humans :Astatement for professionals from t he subcom 2 mittee of pressional and public education of t he american heart as 2 sociation council on high blood pressure research J.Hyperten 2 sion ,2005,45:1422161.18Williams B , Poulter NR , Brown MJ , et al. Guidelines for man 2 agement of hypertension :repor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