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 大连工业_第1页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 大连工业_第2页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 大连工业_第3页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 大连工业_第4页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 大连工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大连工业大学所 属 学 校 大连工业大学 是否部属课 程 名 称 纺织材料学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轻工纺织食品类 课 程 负 责 人 吴 坚 申 报 日 期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一年三月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根本信息姓名吴 坚性别 女出生年月1956.8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 教 授电 位学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E-mail Dlwj01163 通信地址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116034研究方向纺织

2、材料及功能纺织品设计1-2教学情况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纺织材料学,专业根底课,周学时2,五届,学生人数610人 服装材料与鉴别,公共课,周学时2,三届,学生总人数310人 纺织物理,研究生学位课,周学时2,五届,学生总人数80人 织物性能与鉴别,研究生学位课,周学时2,五届,学生总人数20人2. 承当的实践性教学: 纺织材料学实验,专业根底课,五届,学生总人数610人 专业实习,专业课,五届,学生总人数150人 毕业设计,专业课,五届,学生总人数35人 课程设计,专业课,三届,学生总人数90人3. 教学研究课题: 纺织材料综合实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参加者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体系

3、与内容的整合与提升主要参加者4. 教学研究论文: 纺织材料综合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中国教育导刊 2007.4第1作者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融合及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 高校教育研究 2021.10第1作者5. 教学表彰: 主编教材?纺织品功能性设计? 2021辽宁省精品教材 2021大连工业大学优秀教材 主讲课程?纺织材料学? 2007 学校优秀课程 课程负责人 2021 学校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纺织材料学?多媒体课件获大连工业大学软件大赛二等奖, 第2作者,2021年 2005年度大连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6. 主编的规划教材 国家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纺织品功能性设计?主编 国家十五重

4、点规划教材?纺织材料学?参编 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纺织材料学?参编 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纤维材料改性?参编1-3学术研究1. 学术研究课题: 2021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工程“紫甘薯色素染色及植物染料抗菌性研究辽宁省教育厅;两年;课题负责人 2006辽宁省教委A类工程“生态纺织品染色技术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两年;课题负责人 2021辽宁省创新团队工程“超声波法天然染料染色性提升技术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两年;主要参加者2. 学术论文: 柞蚕丝织物柔软整理方法分析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核心 2021.3 第1作者 腈纶及腈毛交织物起毛起球性研究 毛纺科技 核心 2006.11. 第1作者 天

5、然染料上染改性纤维素针织物的染色性机理 毛纺科技核心 2006.9.第1作者 改性竹原纤维织物的苏木染料染色性 印染 核心 2007.23. 第1作者 天然植物染料的抗菌性研究 针织工业 核心 2021.2. 第2作者3. 学术研究表彰:?家用纺织品检测手册?获2021辽宁省科技成果著作二等奖 主编 “利用天然植物染料开发生态平安型婴幼儿面料工程获2021年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位。“天然植物染料用于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染色机理研究论文 第1作者获2021大连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稀土在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媒染中作用 论文 第1作者获2006大连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天然植物染料上染改性纤维素纤维

6、织物的染色机理 论文 第1作者获2021年 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成果三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根底课、专业根底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根本信息姓名魏菊性别女出生年月1971年7月最终学历博士职 称副教授电 话86323722学 位博士职 务教师传 真86323438所在院系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E-mailWeiju423yahoo 通信地址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116034研究方向纺织材料及纺织材料的改性研究2-2教学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纺织材料学,专业根底课,周学时4,五届,学生总人数约610人 助剂化学,专业课,周学时4,五届

7、,学生总人数约280人 纺织专业外语,专业课,周学时2,五届,学生总人数约300人 纺织品功能性设计,专业课,周学时2,一届,学生总人数约30人 外表活性剂化学 研究生专业课,周学时2,三届,学生总人数15人2承当的实践性教学: 纺织材料学实验,五届,学生总人数150人 助剂化学实验,三届,学生总人数150人 毕业设计,四届;学生总人数22人3教学研究课题: 纺织材料综合实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参加 2021年大连工业大学纺织材料学网络课堂建设负责4. 教学研究论文: 纺织材料综合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中国教育导刊 2007.4 第三作者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融合及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 高校教育研

8、究 2021.10 第四作者5. 教学表彰 主讲课程?纺织材料学?2007 学校优秀课程; 2021 学校精品课程 第二参加者?纺织材料学?多媒体课件获大连工业大学软件大赛二等奖, 第一作者,2021年6.主编的规划教材: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纤维材料改性?参编?纺织工程专业外语?校内教材主编?纺织助剂外表活性剂的功能?校内教材主编2-3学术研究1学术研究课题: 2007辽宁省教育厅A类工程“无甲醛阻燃汽车内饰材料的开发 辽宁省教育厅;两年;负责人 2021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工程“紫甘薯色素染色及植物染料抗菌性研究辽宁省教育厅;两年;主要参加者 2021辽宁省创新团队工程“超声波法天然染料

9、染色性提升技术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两年;主要参加者 2006辽宁省教委A类工程“生态纺织品染色技术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两年;主要参加者2学术论文: Influence of polymer structure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composite membran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SCI, EI ), 2005.5 第1作者 单体结构对聚酰胺类复合膜别离性能的影响 高分子学报SCI2006.2第1作者 聚醚砜酮合金超滤膜的制备及表征 膜科学与技术核心,2007.2第1作者 纯棉织物的多聚磷酸铵整理 印染核心,2021.

10、12 第2作者 纯棉织物芳香微胶囊整理的探讨 染整技术 2021.7 第1作者3学术研究表彰: 论文“Influence of polymer structure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composite membranes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署名第一,2006年, 证书编号:2006-LNL0422 论文?单体结构对聚酰胺类复合膜别离性能的影响?获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署名第一,2006年, 证书编号:2006-191 论文?聚乙二醇类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制?健龙杯2021中国家用纺织品论坛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署名第一,202

11、1年课程类别:公共课、根底课、专业根底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根本信息姓名吕丽华性别女出生年月1978年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话86323722学 位博士职 务传 真86323438所在院系纺织轻工学院纺织工程系E-maildllvlh1978163 通信地址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116034研究方向纺织材料及纺织材料的改性研究2-2教学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纺织材料学,专业根底课,周学时4,一届,学生总人数90人 织物结构学,专业根底课,周学时4,一届,学生总人数90人 纺织标准与检测,专业课,周学时4,一届,学生总人数30人 复合材料制备与测试,研究生专业课,

12、周学时4,二届,学生总人数19人 服装材料与鉴别,专业课,周学时4,二届,学生总人数460人2承当的实践性教学: 纺织材料学实验,二届,学生总人数60人 专业实习,二届,学生总人数60人 毕业设计,二届,学生总人数9人 课程设计,二届,学生总人数9人3教学研究课题: 2021年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材料学网络课程建设参加 2021年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国际贸易网络课程建设 参加4. 教学表彰: 1主讲课程?纺织材料学?2007 校优秀课程; 2021 校精品课程,第四参加者2主讲课程?织物结构学?2021 辽宁省精品课程,第五参加者2-3学术研究1. 学术研究: 紫甘薯色素染色及植物染料抗菌性研究

13、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工程 09-11年 第三完成者 生态纺织品染整技术的研究 省教育厅工程 04-06年 第三完成者 高冲击损伤容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设计和低本钱制造技术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方案工程 05-07年 第三完成者 校级研究所“绿色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 于2021年成立,第二负责人2学术论文:1.Lv LH,Sun BZ, Qiu YP, Gu BH. Energy Absorptions and Failure Modes of 3D Orthogonal Hybrid Woven Composite Struck by Flat-Ended Rod, Polymer comp

14、osites,27(4):410-416;2006 SCI2. Lv LH, Gu B H. Transverse impact damage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3-D orthogonal hybrid woven composite: Experimental and FEM simulation,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42:1763-1786;200SCI3. Lv LH, Sun B Z, Gu B H. A unit-cell approach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tr

15、ansverse impact damage of 3-D biaxial spacer weft knitted composite, Strain, (2021) doi: 10.1111/j.1475-1305.2021.00501.xSCI4. Liu YW,  Lv LH,  Sun BZ,  Hu H,  Gu BH. Dynamic Response of 3D Biaxial Spacer Weft Knitted Composite under Transverse Impact, 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

16、ics and composites,2515:1629-1641;2006 SCI5. Luo YS, Lv LH, Sun BZ, Qiu YP, Gu BH. Transverse impact behavior of 3D orthogonal hybrid woven composite, Composite structures, 81:202-209; 2007SCI3学术研究表彰: ?天然植物染料上染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机理?第一作者2005“汽巴精化杯荣获优秀论文奖 ?天然植物染料用于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机理?第一作者 2005“汽巴精化杯荣获优秀论文奖 ?天然植物染

17、料用于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第一作者 2005“汽巴精化杯荣获优秀论文奖 ?天然植物染料-大黄用于改性亚麻的染色性能研究?第二作者2005年首届辽宁省服装纺织技术与应用评选中获优秀论文二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根底课、专业根底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2-1根本信息姓名赵玉萍性别女出生年月1963.3最终学历研究生班职 称副教授电 位工学学士职 务系副主任传 真86323438所在院系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E- 通信地址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116034研究方向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2-2教学情况1讲授的主要课程:

18、纺织标准与检测,专业课,周学时2/4,四届,学生总人数200人 服装材料与鉴别,公共课,周学时2,一届,学生总人数110人 纺织品商品学,专业课,周学时2/4,5届,学生总人数310人 非织造布,专业根底课,周学时2/4,五届,学生总人数350人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检测技术,研究生专业课,周学时2/4,四届,学生总人数50人2承当的实践性教学: 纺织材料学实验,二届,学生总人数60人 专业实习,五届,学生总人数140人 毕业设计,二届,学生总人数21人 纺织产品课程设计,五届,学生总人数140人 非织造布实验, 五届,学生总人数350人 纺织标准与检测实验,五届,学生总人数200人 服装材料与鉴

19、别实验,五届,学生总人数110人3教学研究课题: 2004年2006年 校教改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体系与内容的整合与提升 课题负责人 该课题2007年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2021年2021年 校教改工程“基于纺织高等教育未来走向的我省纺织工程学科定位和培养体系的研究第四参加者4. 教学研究论文:纺织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融合及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 高校教育研究 2021.10第三作者5. 教学表彰: 主讲课程?纺织材料学?2007 校优秀课程; 2021 校精品课程,第三参加者 主讲课程?织物结构学?2021 辽宁省精品课程,第四参加者6主编的规划教材:?纺织品功能性设计?“十一五部委级规划

20、教材 参编3.3万字2-3学术研究1学术研究课题: 2021年 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工程“麻纤维/纳米碳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16万元 负责人 20042006年 省教育厅B类工程“改善免烫亚麻织物防污性能的研究 1万元 负责人 2005年 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工程 “青海省纺织工业十一五开展规划10万元 第二名 20042006年 省教育厅A类工程“生态纺织品染整技术的研究 2万元 第二名 20042006年 横向工程 “汉麻纤维开发工程20万元 参加者2学术论文: 抗静电中长纤维色纺纱仿毛织物的开发 毛纺科技核心2007.6 第1作者 亚麻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核心 2007.

21、4 第1作者 防污亚麻织物的开发 上海纺织科技核心 2021.1 第1作者 亚麻/涤纶交织物的抗皱性能研究 纺织学报核心2006.10 第2作者 腈纶及腈/毛交织物的起毛起球性研究 毛纺科技核心2006.11 第2作者3学术研究表彰: 2005年 “麻类韧皮纤维生物酶一浴法脱胶改性工艺技术 科研工程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第三完成人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年 论文“亚麻织物的过氧化氢和过醋酸漂白 辽宁省服装纺织技术与应用优秀论文二等奖 第一名课程类别:公共课、根底课、专业根底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当的工

22、作魏菊女1970.7副教授纺织工程主讲纺织材料学-1吕丽华女1978.10讲师纺织工程主讲纺织材料学局部课程和实验赵玉萍女1963.3副教授纺织工程主讲实验课程邓丽丽女1955.3高级工程师纺织工程主讲实验课程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知识结构:本课程教学队伍的根底为纺织工程,四位主讲教师本科均为纺织工程专业,吴坚侧重天然染料的应用与开发,魏菊侧重纺织材料改性,赵玉萍侧重纺织品检测,吕丽华测重纺织复合材料。年龄结构:四位主讲教师的年龄为53:45:39:31,呈老中青梯队配置。学缘结构:四位主讲教师本科均在大连工业

23、大学纺织工程系完成,魏菊、吕丽华在大连工业大学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赵玉萍在天津工业大学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魏菊在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获博士学位,吕丽华在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获博士学位。师资配置:四位主讲教师和一位高级实验教师,每届学生人数为90人3个班120人4个班。师生比为1:181:24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完成两个教改工程:1.纺织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体系与内容的整合与提升 校级三等奖 2.纺材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校级教改 发表两篇教改论文:1“纺织材料综合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中国教育导刊 2004.7 吴坚、邓丽丽、魏菊2.“纺织工

24、程专业实践环节的融合及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 高校教育研究.2021.12 吴坚、赵玉萍、邓丽丽、魏菊建成校精品课程2007年?纺织材料学?成为学校优秀课程,2021年?纺织材料学?成为学校精品课程学生科技创新工程获奖赵玉萍指导的学生获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完成实验课改革2005年进行实验课考核方法改革,2021年进行设计性实验课程改革建设网络课程2007年开始网络课程建设,2021年获校网络课程建设立项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来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措施:1鼓励和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教学研究讨论会2007年魏菊参加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研讨会2021年赵玉萍老师去日本信州大学进修

25、2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家重点教材的编写2021年魏菊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纤维材料改性?3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课件大赛 2021年魏菊参加校软件大赛,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获“二等奖4. 在教学方法和实验课改革中屡次进行研讨 每学期课程组都会进行23次的教学研讨会5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近年来教学队伍稳定,2007年末又从东华大学引进吕丽华博士,使师资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开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大连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得纺织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

26、科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4年经国家学位办和辽宁省学位办评定,获得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是东北地区唯一具有纺织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该硕士点涵盖了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经不断建设,已成为辽宁省“151重点学科工程。 2006年纺织材料绿色加工技术团队被评为“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 2007年纺织工程综合实验室被辽宁省批准为高校重点实验室。 纺织工程学科是我校建校时的四个根底学科之一,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根底课程。由邵礼宏上海纺织工学院毕业、耿正玲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许镇和等老教授讲授纺织材

27、料学,为本课程打下了坚实的根底。1986年-1990年前后,老教师相继退休。纺织材料学的授课任务主要由77级毕业留校的吴坚老师担任,随后留校的83届和89届蔵英明老师和杜崇敏老师都承当过纺织材料学的授课任务。魏菊老师1997年研究生毕业后,与吴坚老师共同成为纺织材料学课程的主讲教师,邓丽丽老师为实验课主讲老师。纺织材料学实验室由原来的两个房间80m2,只能开出4-5个实验,开展到现在800 m2,可以开出本科生所有课程实验和研究生论文相关实验,凝聚着三代纺织材料学教师的心血和不懈的努力。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变革,由原来的专业根底课程,变成现在的专业平台课程;课程学时由原来的120学时精简为现在的1

28、04学时。在教学内容上调整:适当压缩理论局部的内容,减少内部结构、动态力学性质和纱线加工局部,缩减织物结构局部等。使课程整体骨架清晰和系统,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强化专业根底知识。授课学期由原来大三开课改为大二下学期开课,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由浅入深的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纺织专业的认识和喜爱。实验课程设置由一个综合性实验七个验证性实验,改为三个设计性实验、一个综合性实验、四个操作性实验,增加了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参与性和自学性。纺织材料学教学团队“治学严谨、关爱学生的传统被很好的传承下来,历届教师勤恳工作,严以律己,以最好的状态走上讲台。讲台下、实验室里对学生耐心指导,与学生有良

29、好的交流。因此,纺织材料学成为历届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授课教师也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经过历届纺织材料学教师的共同努力,纺织材料学成为纺织工程系首批被学校确立的优秀课程,20072021年度再次被学校确定为校级优秀课程,2021年被学校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大连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东北地区唯一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肩负着为国家特别是东北地区培养纺织服装领域高级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任,承载着振兴和引领东北纺织服装产业的历史责任,目前大

30、连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经教育部批准已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正在努力进行学科建设,以按期通过验收。?纺织材料学?课程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根底课,是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生打好专业根底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根底性、纲领性课程,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用技术性。同时也是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国家统考的专业课程。纺织材料对纺织品的外观、形态、性能、加工、保养和本钱核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将提供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性能和测试方面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纺织纤维及其制品的根本结构特征和使用性能、科学命名和客观表达,明确纺织材料结构、

31、性能、成形三者间的关系,掌握纺织材料常见结构和性能的检测方法,了解纺织材料的先进测试技术与开展趋势,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必要根底,并且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原材料,设计出合理的纺织工艺和产品结构,研制出性能优良的纺织品。实验课由多位教师指导,以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先进行一定量的操作型实验,等学生掌握了根本的操作方法后,逐渐进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实行实验室开放,有兴趣的同学经申请后可进入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获得了纤维结构的宏观、微观感性认识;掌握了纤维、纱线、织物性能检测的根本方法与操作要领,学会了各种纺织材料的鉴别方法。4-2-2 知识模块

32、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理论教学:绪论 1学时第一章 纤维结构根底知识6学时第二章 植物纤维4学时第三章 动物纤维3学时第四章 纺织纤维的形态及根本性质10学时第五章 化学纤维及无机纤维8学时第六章 纺织材料的根本力学性质6学时第七章 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6学时第八章 纱线10学时第九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10学时第十章 纺织品的服用性能8学时实践教学:1纤维的长度测定 操作型,4学时2棉纤维成熟度,化纤长、细度,纤维回潮率测试 操作型,4学时3纤维细度测试 设计型,4学时4纺织纤维鉴别 设计型,4学时5纱线分析 操作型,4学时6纱线、织物的分等分级 操作型,4学时7织物服用性能分析设

33、计型,4学时8混纺织物混比分析 综合型,4学时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随着新型纤维、差异化纤维的不断涌现,纺纱技术、织造技术、纤维制造技术、非织造布、纤维复合材料的飞速开展,纺织材料的内容、对象也在逐渐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近几年教学重点依据其本质特征有所转移,着重讲解纺织材料的“形特征,即广义形形尺度、形态、结构及相互间作用;纺织材料的科学命名与分类;拓展性质的认知;讲授表征方法与原理;补充新观点、新概念和新知识。由于既要保存经典教学内容,又要增加完善纺织材料学中的根本知识,所以主要难点在于学时数有限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本课程组采取课堂精讲、重点内容深化讨论、分段考试及时点评等措

34、施,完成扩充的纺织材料学讲授。并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辅助教学上投入大量精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实验在实验室现场进行。各班按实验方案统一安排时间轮流分别来实验室做实验。平均2人一个小组,一台仪器。每次实验开始,指导教师先进行统一讲解,介绍实验原理、背景知识及操作标准,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工程并撰写实验报告。设计型实验由学生在网络课堂的辅助下,广泛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检查合格后在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根本的纺织材料学理论与概念;实验教学主要进行纺织材料的认知与检测

35、,理论课对实验课提出要求,而实验课那么依赖于理论课的铺垫。纺织材料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路为通过三种实验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种是根底性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规定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根本实验技能。第二种是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第三种综合型实验,学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动手完成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实验考核由三方面成绩综合评定1实验操作情况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报告撰写的标准性3实验结束后随机抽签,就某个实验操作计时考核, 由教师现场打分。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6、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1. 教材:课程教材均为全国统编教材。05级以前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姚穆院士主编的?纺织材料学?是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优秀教材。06、07级学生使用的是国家十五重点高校规划教材,东华大学于伟东教授主编吴坚参编。08级学生使用国家十一五重点高校规划教材,姚穆院士主编吴坚参编。采用国家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纺织品功能性设计?吴坚主编、校内教材?纺织英语?魏菊主编为辅助教学用书。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纺织工程是校重点学科,图书馆近年来加大了对纺织类图书的购置,并定期就新出版的有价值的专业书目向教师征询购置意见

37、。另外,二级学院也抽出专项资金,购置了一万多册纺织类专业图书和专业杂志,向教师和学生开放。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配套实验教材为“十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纺织材料实验技术?余序芬主编,2004年出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实践性教学环境:近年来纺织实验室购置的纺织材料学教学及科研实验仪器如下:仪器名称型号价格元产地甲醛含量测试仪X75244231英国标准缩水率试验机M223/5/729538英国锥形线密度光栅M005A14315英国水洗/干洗色牢度测试仪从228B134553英国耐磨性及起球性测试仪M235134110英国45度燃烧性测试仪M223G65255英国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仪G209A

38、35066英国耐熨烫/升华牢度测试仪M247B56984英国起球及勾丝性测试仪M227A67951英国录像显微成像系统G208B170000英国电子纱线支数检测仪Y00630000英国微型电子计算机AMD/96M/20G8008英国电子天平RS2324699英国摩擦色牢度测试仪M238A21010英国电热枯燥箱202-F-11420上海申光数显单列八孔水浴锅HH-6870上海申光可见分光光度计722S3300上海菁华立式恒温振荡培养箱H2Q-X1005900哈尔滨东明双层空气恒温振荡器HZQ-C5300哈尔滨东明生化培养箱SPX-100B-Z4800上海博迅手提式不锈钢蒸汽消毒器YX280A9

39、00上海三申电子分析天平TD2001700上海恒平标准净化台S.SW-CJ-1F4510上海博泰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KQ-C500巩义市英峪峪华仪器厂循环水真空泵SHZ-D()900巩义市英峪峪华仪器厂旋转蒸发器RE-52C3100巩义市英峪峪华仪器厂电子单纱强力仪YG061F/PC54000山东莱州电子仪器5.网络教学环境从2007年开始,?纺织材料学?即开始建设网络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多方面搜集素材,努力提高网络课堂对?纺织材料学?的辅助教学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网络课堂的建设: 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课后及时上传多媒体教学课件,便于学生复习课堂讲授内容。图片库帮助学生对纤维微观结构获得

40、感性认识。 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供新纤维、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的资料及链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最新的资料,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成对学生的日常考核 学生在网络课堂完成习题的情况是平时成绩给定的依据之一。 辅助实验教学 实验录像等资料对实验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提供师生间讨论的平台 定期布置一些讨论题目,在网络课堂发起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联合方式

41、,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同步安排实验,使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采用课件和板书联合的教学方式,并在网络上参加课程相关知识的介绍。教学方法遵循因材施教、育人为本的准那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方法有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启发式教学法;增强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推理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发散式教学法,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和互动等。各种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确保了优良的教学效果。2. 上课学生规模 : 纺织材料学是3-4个班合班上课。3.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Flash 动画:演示抽像原理,使无法实际观测的现象变得易于接受生产录像:反映纺

42、织大生产的实际情况实验录像:向学生演示实验操作具体过程各种纤维、织物的图片:增加学生对种类繁多的纺织材料的感性认识网络课堂:多方面辅助理论与实验教学4.作业:每一章都要留一次作业4-8题不等,老师要批改学生的全部作业,以便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点评。5.课程考核:纺织材料学课程分两个学期授课,第一学期为考试课程,期末闭卷考核,同时参考学生的平时成绩;第二学期为考查课程,课程成绩由期末闭卷考核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闭卷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在平时成绩中包括实验课成绩和作业及实验报告成绩。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

43、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校内教学督导组对本门课程组织屡次校内专家听课,普遍认为任课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风格突出,课堂节奏把握较好,课程内容体系明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好。通过各届学生授课后的教学信息反应,学生对本课程评价较好,老师授课态度认真、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并且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对学生严格要求,批改作业认真负责。任课教师也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都说“纺织材料学是他们最喜欢的专业课。很多同学都提出能否将课程实验学时再延长一些?并且希望老师继续开新的相关课程。 学校教务处统计的学生网上评教的结果,对纺织材料学的任课教师评价都为优秀。 4-6课堂录像课程教

44、学录像资料要点1. 吴坚老师:绪论局部 纺织纤维的开展过程2. 魏菊老师:第一章纤维结构根底知识 第一节纤维大分子结构3吕丽华老师:第二章植物纤维 第一节种子纤维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课程特色:纺织材料学的教学立足于纺织又具有材料学科的特色;以结构和性能为主,强调结构特征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关注使用性能与加工行为的描述,强化形、性、能的表征与相互关系讨论。创新点:我校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率先进行了纺织材料学课程大作业的教学改革尝试,学生在学习完纺织材料学理论与实验课程后,自主选择开发一种纺织面料,通过市场调研、资料检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撰写设计报告等

45、多个环节,提交作品给指导教师。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可以了解市场面料流行趋势,培养新产品开发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参加工作打好了根底。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纺织材料学?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知识根底和理论根底,也是学生本科毕业后进入研究生课程学习的重要根底?纺织材料学?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本校纺织材料学的授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讲课效果与国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居中上,这由本校毕业生考取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入学专业课程纺织材料学成绩就可以进行评价,近几年学生考取东华大学等校研究生的专业成绩为130-120分总分值150分。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国内纺织材料教学研讨会,主编、参编国家级、部委级规划教材,课程水平在不断提高。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缺乏1.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需要加强教改研究和高等级教改工程的申报。2.网络课堂建设还不够完善,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开放性。3.需要增加实验工程投资,完善实验条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