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资本论重点句子解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1页
(完整word版)资本论重点句子解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资本论选读重点句子试解第一版序言1.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 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 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第1版序言)1)一定社会形态中的人,其经济行为总是与一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因此 政治经济学分析资本家和地主,不带有任何的主观色彩。2)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客观的,因此,虽然某些个人可能在伦理道德上会有所 偏离某种价值取向,但他最终不可能完全

2、不受这种经济关系的制约。3)资本家和地主的各种经济行为是应该被唾弃的,但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不合理的经 济行为,必须变革资本家和地主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第 1 卷 第 1 章2.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 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此,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 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 (第1章第1节)1)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的。2)商品的价值是一种平均价值,与平均价值一致或相近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成为该种 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平均样品。3)等量劳

3、动在相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必然具有相等的社会价值量。3.更多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更多的物质财富,两件上衣比一件上衣多。两件上衣可以 两个人穿,一件上衣只能一个人穿,依此类推。然而随着物质财富的量的增长,它的价值 量可能同时下降。这种对立的运动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 (第1章第2节)1)社会物质财富由各种使用价值构成。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就 越多。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 生产率,因此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不影响同一抽象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3)当具体劳动生产率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总量增加时,更多的使用价

4、值体现 在不变的价值总量上,必然导致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下降。如劳动生产率提高前,1小时生产1件商品,单位商品价值为1小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1小时可以生产2件商品时,2件 商品体现在1小时价值总量中,使得单位商品价值下降为0.5小时。- 2 -4.可见,价值量的实际变化不能明确地,也不能完全地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 对价值量上。即使商品的价值不变,它的相对价值也可能发生变化。即使商品的价值发生 变化,它的相对价值也可能不变,最后,商品的价值量和这个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同时发生 的变化,完全不需要一致。 (第1章第3节)1)价值量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相对价值量指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交

5、换价值量。2)价值量的大小只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相对价值量的大小既要取决 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商品的价值量,又要取决于等价形式地位上商品的价值量。3)因此,即使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价值量不变,只要等价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价 值量发生变化, 相对价值量也会变化; 即使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价值量发生变化, 只 要等价形式地位上商品的价值量与之按同一方向、同一比例发生变化;相对价值量也会不变;即使商品的价值量和相对价值量同时发生变化,只要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价值量和等 价形式地位上商品的价值量变化的方向和程度不一致,两者的变化也不可能完全一致。5.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

6、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象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 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第1章第4节)1)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生产什么、生 产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 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也取决于个人生产技术条件; 同 时,由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因此, 交换只承认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价值量。 如果生产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生产者要么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适应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要么转而生产与自己有利的商品, 否 则就会破产

7、。2)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按价值量相等原则进 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调节生产和交换作用的必然结果。3)马克思把价值规律的客观调节作用比作自然界中的重力定律,说明价值规律在商品 生产和交换中的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强制性, 它造成了物支配人的 幻觉。第 1 卷 第 2 章6.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是同价值尺度的职能相矛盾的。 (第2章第1节)1)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是指金和银同时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使同一商品具有金价格和 银价格。2)价值尺度的职能是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种价格,而价值尺度的二重化使同一种商品具有两种价格。 由于生产金

8、和银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可能经常一致,因此, 同时用金和银来表现同一商品的价格就会出现价值表现上的混乱。7.可见,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 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 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 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2章第1节)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由于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共同决定的, 因此只要商品价值或货币价值一方发生变动, 商品的价格就会和价值不一致。 同时, 商品价 格的高低还要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 3 -响。

9、因此, 商品的价格很有可能与商品的价值, 或者货币 的价值不一致。2)商品的价格受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而与价值不一致,这是商品 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3)在商品经济中,由于商品生产者之间竞争的存在,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格有和价 值相一致的趋势只能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来体现。8.WG。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卖。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象我在别处说 过的,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第2章第2节)1)WG能否实现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 在市场交换过程中,WG是有困难的。表现在: 第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可能全部不为社会所需要; 第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需要的。但其数

10、量超过了社会需要的部分就会积压; 第三、因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个别价值不能全部实现;第四、因在该种商品生产中耗费的总劳动时间超过社会需要, 导致总价值不能全部实现。第 1 卷 第 4 章9.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 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第4章第2节)1) 从商品性质角度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是在生产过 程中由劳动二重性创造的,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2) 从价值性质角度看,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价值量是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3) 从货币性质角度看,货

11、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在流通中只是充当 商品交换的媒介,也不能使价值增值。4)从流通性质角度看, 商品和货币的交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是在等价原则下进行的, 也不能增殖价值。5)这里的矛盾是形式上的矛盾。10.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 中产生。(第4章第2节)1)这是从理论上分析资本总公式矛盾所必须遵循的条件。2)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中的等价交换,无论 是买卖的次序不同、交换的使用价值不同、价值的存在形式不同,都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的。 同样,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无论是高价出卖或低价购买、 不生产阶级高价

12、购买、 忍受高价, 不报复等设想,也都是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的。3)另一方面,剩余价值的产生也不能完全离开流通领域。因为流通领域是商品生产者 发生相互关系的领域, 同时剩余价值生产所需要的各种要素需要通过流通领域购买, 包含剩 余价值的商品,需要通过流通领域才能实现。- 4 -4)马克思通过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条件的设定,揭示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 资本的关键。第 1 卷 第 5 章11.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第5章第1节)1)生产关系直接决定不同经济时代的区别;

13、2)生产关系最终由生产力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必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3)劳动资料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第 1 卷 第 6 章12.在同一不可分割的过程中,劳动保存价值的属性和创造价值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不 同的。(第6章)1)在价值的形成过程中,把生产资料的旧价值保存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是具体 劳动的作用; 创造产品的新价值的劳动是指抽象劳动的作用, 它们是同一劳动在价值形成中 的两重作用。2)在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情况下,劳动两重作用在量上有不同的运动规律,表现在:第一、 在生产资料价值不变、 新产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时, 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旧价 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抽象劳动加入单位产品

14、的新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但抽象劳动 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第二、 在生产资料价值变化、 新产品劳动生产率不变时, 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旧价 值与生产资料价值本身的变化成正比; 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和加入单位产品的新价值都 不变;第三、 在生产资料价值和新产品劳动生产率都不变时,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和 抽象劳动创造产品新价值都与劳动时间成正比。13.因此,投机的规律是:在价值发生这种变动的情况下,要在加工最少的原料上进 行投机,就是说,棉布不如棉纱,棉纱不如棉花。 (第6章)1)不变资本组成部分如原料等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动;2)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会影响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的生产资料

15、旧价值量;3)在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投机的通常做法是直接把原来低价购买的原料按现在的 高价卖出以更快的获利。第 1 卷 第 9 章14.平均工作日(它天然总是小于24小时)的绝对界限,就是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 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或者说,就是受剥削的工人人数的减少可以由劳动 力受剥削的程度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 (第9章)1)决定剩余价值量大小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可变资本量的大小、雇佣工人 人数的多少等2)影响剩余价值量大小的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5 -3)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场合,劳动者的生理和道德因素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来提高剥削 程度不可逾越的界限。第 1 卷

16、 第 10 章15.因此,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 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第10章)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由于剩余价值是体现在更多的使用 价值中的,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资本家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会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儿下降,但是,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不 是为了降低商品的价值,而是为了通过商品价值的下降,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3)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 值。4)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因此,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

17、 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第 1 卷 第 14 章16.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 (第11章)1)生产工人的内涵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从生产力角度看,凡是生产使用 价值的工人都是生产工人;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凡是创造价值的工人都是生产工人。2)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工人的内涵从直 接劳动过程扩展到间接劳动过程, 生产关系的演变又使生产工人的内涵从创造价值的工人缩 小到创造剩余价值的工人。17.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

18、产品 的可能性,而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 (第14章)1)与自然条件相联系的一定程度的劳动生产率是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的自 然基础,但决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2)要使建立在自然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剩余劳动转化为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还必须 要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因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 雇佣劳动者才会在资本家的强 制下使他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资本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第 1 卷 第 17 章18.货币即物化劳动同活劳动的直接交换,也会或者消灭那个正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 基础上才自由展开的价值规律,或者消灭那种正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本身。 (第17

19、章)1)这段话的意思是讲,如果把劳动看作是商品,其结果就是要么违反价值规律,要么 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本身。2)因为如果说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即工人用自己的活劳动和资本家手上的货币即物化 的劳动直接交换,- 6 -那就必然会出现两种可能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者相 等,即工人12小时劳动创造新价值6先令,资本家也以货币工资形式付给工人6先先令, 这种情况符合价值规律,但却否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第二种情况是:活劳动大于物化劳动, 即工人12小时劳动创造6先令价值,资本家以货币工资形式付给工人的只有3先令,这种 情况使资本家可以获得剩余价值,但却违反了价值规律。3)马克思正确地区分了劳动

20、力和劳动,说明了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 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它本身的价值, 从而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科 学地论证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第 1 卷 第 22 章19.不论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好象同最初的商品生产规律如何矛盾,但这种占有方式的 产生决不是由于这些规律遭到违反,相反地,是由于这些规律得到应用。 (第22章第1节)1)从表面上看,剩余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似乎是矛盾的。因为:第一、在资本主义占 有方式下, 工资使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第二、 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 因此 不可能有剩余价值的产生。2)从实际上看,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因为:

21、第一、资本家购买 包括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资料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 第二、资本家销售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商 品也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3)剩余规律是对价值规律的应用。因为:第一、价值是在生产中创造的,同样,剩余 价值也只能在生产中通过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才能被创造; 第二、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 剩余劳动创造的, 资本家只有按价值规律要求等价购买劳动力取得其特殊使用价值后才能迫 使工人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第三、 剩余价值是包含在商品价值中的,资本家只有 按价值规律等价出售商品后,才能实现并占有剩余价值。第 1 卷 第 23 章20.资本可变部分比不变部分的相对减少,或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只是近似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