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和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 70亿人口日” (2010/10/31 );中国13亿人口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一, 刖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 慢生产力水平低,死 亡率局农业革命期 问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 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 医疗条件改善,寿 命提高工业革命开 始后世界人口土外长速度明显 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 不断改善,死亡率 逐渐降低(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 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 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 人口自然增长率 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 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率 水平人口增长特 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 势典型国家举 例发达 国家保持较低水 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 全,生育观念的转 变等比较稳定, 一些国家的 人口数量还 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 国、日本发展 中国 家水平较局人口增长很 快,世界新 增人口
3、中, 发展中国家占至ij 80%Z 上政治上的独立,民 族经济的发展,医 疗卫生事业的进 步,人口死亡率卜 降人口增长开 始趋于缓 慢,很多国 家实施人口 控制措施中国、印 度、巴基斯 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 式)“三低”模式特出生率高高高低占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 林等地区的 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 展中国家或
4、地区亚、非、拉等洲的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豕(如私入 禾1、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 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人口增长快速增长极为缓慢零增长或负增长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死1±*乩死亡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 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 好先“过渡”1.2 人口
5、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 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北w:太抨州W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迁移、国内迁移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 刖1 .殖民主义扩张 和资本主义发展2 .地理大发现和 新航线开辟1 .从旧大陆到新大 陆2 .从已知开发国家 到未开发地区1 .洲人到美洲、非洲2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 美洲3 .东业、南北人被招 到美洲二战 后各国经济发展/、平 衡1 .从发展中国家到 发达国家2 .定居"移民减少, 流动工人增加(外 籍工人)1 .
6、拉丁美洲人到北美 打上2 .南北、南欧、非洲 人到四亚打H3,南欧、非洲人到西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记忆/ 俩;P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 .计划经济体制2 .严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有计划、有 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 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 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1 .内地到沿海2 .山区到平原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 潮”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
7、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 差异。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 等。近几
8、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 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 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 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 比)。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9、的前提 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分区明 显;小7b_ 芋, NT »<7 T- I>E-4-F 4一 工F 母区办公K 一3、功能区比较理解
10、记忆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 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 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 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 强Bre ABmmm"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
11、变化 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 吸引工业聚集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 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05 0: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s a拒贪RWM.UMLI一侬仓档 址位宜住十IX,与百卓旦夫.M 总 115 +,矢 H RR ftF!, 工丑化鼻口 UJJB电分 化-m上*纽伍G住 重 15cgsA+k.1.w W同妲JK .<T*EXM市打* *9向W、33r加E也暮(昨 维 住省区E壬内Wtr H.业 ix. mi Vi ,山帙 m HdkHWt 朋*KE 业 IX占她QS窃Mj
12、r. 城 点状依造吠.访炳通Wk* 人 口*甘钮堂浏入. 睢制* X大内 OF ,网M.附处廿一母中心、 锭jili两可便1isftni 用 MB 口 虻-业IX* WTrtt"不tbr雨rtj外维比土田.蜴分布.姓于EK外及 文坦*线刑(»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13、理解记忆(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 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 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 级系统。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赢利)服务人口
14、二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 (亏本)(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 高,门槛人口相对较 大,为高级商品2.3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人口的城市化4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L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J 土地的城市化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4、城市化的意义:(1)城
15、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出现的同效处于城市化 低水平时 期,同题少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环境恶化中心城区衰落、 市中心空洞化发展趋势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特征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加速阶段后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眼快增长缓慢或停滞出现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郊区城市化初期阶段:两低(
16、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 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源危害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上"' 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 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后煤烟、粉尘、一氧化硫、 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 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 化学污染、酸雨)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 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 等)固体废弁物 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17、白色污染、 废旧电池等)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广、建筑施 工、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 康8、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建立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 品。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的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
18、、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市场因素。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 (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 (交通因素)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 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
19、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 专业化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 (墨累-达令盆地)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 术先进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一牧羊)经营方式:家
20、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优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灵活的生产选择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分布)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2)单产高,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口诀:”一大一小
21、一高三低”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交通运输便利 (3) 市场广阔(4)地广人稀 (5) 机械化程度高 (6) 农业科技先进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 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人均耕地:人多地少地广人稀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生产规模小大机械化程度低高
22、科技水平一低高冏品率低高经营方式家庭经营,规模很小豕庭经宫的大农场主要分布地区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 气候区,所在国多为发展 中国家温带大陆性气候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产对象:牛、羊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2) 地广人稀,地价低(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1)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如修建铁路)(2)合理利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23、)(3)种植饲料(4)开辟水源(如打机井)(5)培养良种牛、防病害地域类型药膏业大牧场放牧业气候气候温和湿耦半干旱、干旱气候草场以人工草场为主以天然草场为主分布城市人口宙集地区地广人稀的地区产品牛奶及奶制品为主肉、皮、毛为主机械化程度高较高市场以本地市场为主以外地市场为主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五种农业
24、地域对比表农业地域类型地域分布生产特点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 业)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北 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 林区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 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 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 廷、南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草 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 优势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 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 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 源;种植饲料。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 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 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 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 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
25、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 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 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启效地 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 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 适应性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 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 门。(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按产品性质: 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2、主要的区位因素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
26、交 通。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工业类型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指向型工业钢铁厂、甜菜 制糖厂、甘蔗制糖厂、 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接近消费市场 百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一一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区别:鞍钢一一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宝钢一一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工生生产机植化.自汕化水平找南原料.燃料的影响减弱劳动力
27、数量和体力影响减工足产业对信包的依H拉鼠戏:%弱,质量影响增强对市场的作用增强(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化工厂一炼油1空气设在静疔肉的下同 同或重直方向、雷 年风向不定的钵在 最小想频泊上兴再固体废拜 物污染j沅离居民区和我m发电厂胡铁厂水泥厂窿造厂印染厂 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水措放口沅K水源FK两就t游NW | N(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石油加工厂、棉布厂动力指向型工业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
28、、精密仪表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4. 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一一工业集聚一一工业地域1 .工业联系(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一一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一一织布一一印染一一服装制造。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 水线。(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布的生产过程 八一H一一口一汽挈的生产过提汽车百厂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2、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
29、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分类:专业化生产的工业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 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2)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一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 的。(3)工业地域的性质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
30、为两类: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 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 “石油城” “汽车城”。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 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 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T j航空, 后铁跖 水运一小一航空 景十产路II大*fI水运1运高一铁路 睛低水运方式
31、投债运量运费灵活性运具就路最少最好公跖品好河运X慢*运岫少最人般怅航空最大最小员岛最快五种主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5.1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量大,快速,连续性 好。造价高,占地广。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公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运量小,成本高,运费 贵。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量*,投资少,成本 低。速度慢,连续性差。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图航空速度快,效率图。运量小,能耗大,运费 Mi。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管道连续性强,安全,运量 大。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 物。、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特点交通方式的选择:贵重,急需、数
32、量不大的货物 空运短途,量小、容易死亡、变质的鲜活货物一公路远程、量大、容易死亡、变质的蟀活货教铁路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优物4水运近一公路一取徂最化经侪软煤为晚则、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 亚欧大陆桥(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连云港一一鹿特丹)、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1 .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南
33、昆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科学 技术作保证;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有稳定的客货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 国统一2 .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 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3 .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 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秋季学期小学安全工作计划
-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课件
- 2024志愿者个人工作计划
- 元旦文艺晚会计划方案
- 关于办公室文秘工作计划
- 2024年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计划
- 推动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规定
- 有关骨干教师工作计划锦集
- 8住房保障工作总结和某年工作计划
- 学校行政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 车辆租赁审批单(模板)
- 结案委托书4篇(法院结案委托书)
- 消防设施设备清单
- 安全生产培训课件ppt
- T∕CSAE 183-2021 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 EDU-联想硬盘保护系统安装说明(完整)71873
- 地基土承载力检测报告(共7页)
- 地下水八大离子-阴阳离子平衡计算公式
- 桥架支架计算表格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 10kv高压送电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