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八 写作 23 明确任务,驱动有向-提升任务驱动作文立意力课件 (20)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八 写作 23 明确任务,驱动有向-提升任务驱动作文立意力课件 (20)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八 写作 23 明确任务,驱动有向-提升任务驱动作文立意力课件 (20)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八 写作 23 明确任务,驱动有向-提升任务驱动作文立意力课件 (20)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八 写作 23 明确任务,驱动有向-提升任务驱动作文立意力课件 (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增分专题六增分专题六 论语解读论语解读增分点增分点2121经典探究经典探究, ,评析有法评析有法 提升论语解读力提升论语解读力-3-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 -4-5-(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假使。(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6-(1)参考答案 “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孔子把年老和没有梦见周公

2、相提并论,表明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进而叹息恢复周礼、振兴文化的重任还远未完成,反映了他时不我待的责任感。(2)参考答案 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周公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尊为“元圣”。但在孔子眼里,即便有周公之才之美,若为人骄横、悭吝,也不值一提。这里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德行的重要。-7-8-(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

3、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9-(1)答案 德行言语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德行”指能实行忠恕仁爱孝悌的道德。“言语”指长于应对辞令、办理外交。“政事”指管理国家,从事政务。“文学”指博学文章。第一段文字中的“回”即第二段文字中

4、的“颜渊”,从他在孔子和子贡心目中的地位可以看出,颜渊德行高。从第一段文字看,子贡善辞令,善知人,应属“言语”一类。-10-(2)参考答案 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全面理解两段文字的含意,特别注意第一段文字中“吾与女”和第二段文字中的“我与尔”,作为老师,孔子把自己和弟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承认自己的不足,用以教化弟子;说弟子和自己修养一

5、样高,用以勉励弟子。-11-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1.通晓指定的十篇论语课文,做到每章会读能解,熟知文句意思,进而深入文句内涵。2.对十篇论语课文中涉及的文化名人、隐士名人、孔子代表性学生都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3.对十篇论语课文的重点和核心进行梳理,勾画出孔子儒家思想的框架体系,并能做到融会贯通。4.查阅资料,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进行整理,并能与儒家思想文化进行比较,以此作为知识储备。5.保持一定的刷题量,通过量变引起质变,并注意总结、反思。-12-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典例(2017浙江温州联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

6、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义,利也。(墨子经上)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2)结合材料,简评儒家之“义”和墨家之“义”的当代意义。-13-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答案(1)儒家:君臣之义和孝悌之义。伦理道德规范(或礼法),用以维系社会的纲常秩序。墨家:义即利。(2)示例 我认为,作为君臣、父子、兄弟、长幼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儒家之“义”可以维系社会

7、的纲常秩序,有助于建设尊老爱幼、文明和谐的社会,因此,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墨家认为“义”即利,只有让人民得到了利益,才能使社会基础稳固,才能使国家安定。这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目的是一致的,同样具有现实意义。-14-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解题有法解题有法1.审题目要点题干主体(1)儒家与墨家对“义”的不同理解;(2)简评儒家之“义”和墨家之“义”的当代意义。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材料(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答题方法筛选法,评析法。2.找答题依据-15-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即时突破即时突破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夏问曰: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孔子“绘事后素”的字面意思与言外之意各是什么?字面意思: 言外之意: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起予者商也”?-16-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参考答案 (1)字面意思:再美的图画也必须先有洁白的底子。言外之意: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得先有美好的德行,切勿舍本逐末。(2)孔子以“绘事后素”启发子夏做人要朴实,以仁为本,子夏立刻明白,并且能举一反三,类比联想到仁先礼后,出乎孔子意外,也让孔子得到教益,可谓“教学相长”。所以孔子情不自禁地说“启予者商也

9、”。解析 这则材料是出自课文诲人不倦中的两段连贯文字,突出的是孔子的教育风范。首先须从字面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来探究重要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而领悟其思想或文化意义。“素以为绚”是先有洁白的底子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孔子解释为“绘事后素”,子夏马上联想到孔子倡导的“仁”,说先有仁才有礼,这出乎孔子的意料,让孔子也得到了启发,真可谓师生“教学相长”。-17-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1.对所给材料坚持局部研读与整体理解相结合的原则,准确理解材料的思想与文化内涵。2.仔细揣摩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分析评价。结合现实社会谈看法,作评价。3.评述题必须遵循以下答题基本格式:我的观点或态度理由现实意义

10、结论。4.表述时力求语言啰唆,精练,言简意赅。-18-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材料一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材料二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19-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材料三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

11、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注路:辛苦劳碌。(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小人”?(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谈谈儒家对“稼穑”的态度。-20-突破攻略典题突破提升攻略即时提升参考答案 (1)樊迟问的是种稻种菜的事,而这些事是“小人”(农民、农耕者)才做的。(2)儒家重视“稼穑”,对“稼穑”积极肯定;儒家强调社会分工不同,应各司其职:“小人”从事“稼穑”,“君子”则宜“为政”;治理国家,当务之急不在于当政者从事“稼穑”,而在于“好礼”“好义”“好信”,在于为政以德。解析

12、 材料一孔子肯定了“躬稼”的巨大作用,材料二孔子批判樊迟目光短浅,不事正业,不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学要做。材料三中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指出了人人亲为的不可能与不足取,社会本来就有“劳心”与“劳力”之分。解读三则材料,要注意疏通句意,把握每则材料的重点及其彼此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评价思想与文化意义。-21-1234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

13、之。”(1)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完全不同,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如果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为什么?(2)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你有什么评价?-22-1234答案(1)因材施教。闻斯行之。因为孔子认为子贡为人“不退”也不“兼人”,为人处世中庸稳健适中,能够把握好做事的度。(2)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能促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23-1234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

14、文会友,以友辅仁。”(1)同为儒家,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2)试评价孔子的交友之道。答案(1)孔子的交友之道重在朋友相处之道注意交往的度,曾子的交友之道重在交友的方式和意义。(2)孔子的交友之道非常正确。对朋友要忠告、善导,体现了对朋友的忠诚;“不可则止,毋自辱”则强调了交往要有度,突出了独立自主、平等自尊的人格。孔子的这种主张非常正确地阐述了交友之道,值得我们发扬光大。-24-1234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子路篇)子曰:“人而不仁,

15、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正名”的最终目的是,其实质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孔子“仁”与“礼乐”关系的理解。-25-1234答案(1)使民有所错手足(或使老百姓各守本分)克己复礼(2)仁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道德根本,礼乐只不过是其外在形式。礼乐追根溯源也是发自人心的内在情感,因此失去了仁这个内在核心,礼乐就不成其为礼乐。在孔子看来,礼乐的真正目的就是仁爱,即正人心,塑造充满仁爱的完美人格。-26-1234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1)最后两句,子路和孔子的言外之意各是什么?(2)“舍之则藏”中,有人把“藏”解释为“退隐全身”;也有人解释为“珍藏于心”,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要分析说明。-27-1234答案(1)子路:颜渊的德行胜过我,但勇猛却远不如我。孔子:你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