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本册总目标: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 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 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 禾 U U 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的测量; 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或图表,找出变 化的规律; 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现象的有关资料,并尝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日常生活入手, 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 并有兴趣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愿意与同学进行 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 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 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

2、动,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 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 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 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 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 不可逆; 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不会产生新物质, 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的变化,还会产生新 物质; 能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变 化的现象和问题,如热胀冷缩、去锈

3、、去污; 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1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1、 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 2、 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 3、 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 5、 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 6、 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 7、 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 8、 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

4、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 学习新课: 1 1、 活动 1 1:我知道的变化。 (1) 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 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 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 小组讨论: 你喜欢观

5、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 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 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 讨论、汇报。 (7) 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 教师小结: 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 2、 活动 2 2:记录物体的变化。 (1 1) 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 (2 2) 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3 3) 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

6、后的记录。记录 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表格统计的方法、统计图表记录的 方法、图画、照片、录象等形象记录的方法。要根据所观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 (4 4)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记录。 (5 5) 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1 1 变化的世界 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教学反思: 2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 1、 能用文学词语 (包括诗歌) 描述各种天气现象 (如蓝天、 白云、 雪景等。 ) 2 2、 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7、 3 3、 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 4、 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 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 课时安排:1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二) 学习新课: 1 1、 活动 1 1。 (1 1)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你知道

8、哪些与天 气有关的诗歌? (2 2) 学生思考,汇报。 (3 3) (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 4) 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好吗? (5 5) 学生绘画,展示。 (6 6) 教师评价,总结。 2 2、 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 1) 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 2) 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 3) 学生汇报。 (4 4) 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利用这些谚语 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 5) 学生汇报。 (6 6) 教师

9、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 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 7) 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 8) 学生讨论汇报。 (9 9) 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 科学。 (1010) 师: 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11) 学生设计。 (1212) 师: 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 学在线。 (三)巩固

10、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2 2 多样的天气 古代 谚语 现代 天气预报(科学、便利、准确) 教学反思: 3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1 1、 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 2、 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 3、 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 4、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

11、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 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 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 吧!(板书课题) (二) 学习新课: 1 1、 制定观测计划。 (1 1) 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 2) 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 3) 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 4) 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

12、 2、 制作简易观测仪。 (1 1) 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 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一一风向仪。制作方法看书上 9 9 页的图。 (2 2) 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 3) 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 4) 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 5)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 8 8 个方向。 3 3、 建立小小气象站。 (1 1) 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 2) 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 3) 讨论:观测仪

13、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 4) 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4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目标: 1 1、 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 2、 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 3、 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4 4、 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重点: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 难点: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 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课时安排:1 1 课时。

14、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 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 书课题) (二) 学习新课: 1 1、 天气消息发布会。 (1 1) 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 2) 学生谈想法。 (3 3) 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 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 4) 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 (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 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5 5)

15、 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 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 2 2、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 1) 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2 2) 学生汇报。 (3 3)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 (4 4) 学生汇报。 (5 5) 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吗? (6 6) 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 第一阶段: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 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

16、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8 8) 师: 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 9) 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 (1010)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 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 巩固拓展: 1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2、 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天气消息发布会 教学反思: 5 5、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1. 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2. 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

17、的影响。 3.3. 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4. 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1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力。 (二) 活动 1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 1) 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 2)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 3) 结合课件全班

18、交流。 (4 4) 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2 2、 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 1) 谈话: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了天气的变化, 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 2) 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 3 3 月 2828 日对这两地 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 3) 学生回答。 (4 4) 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 5) 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 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6 6) 拓展:

19、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 7) 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板书设计: 5 5 天气与生活 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 教学反思: 6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1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 2、 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 3、 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 4、 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

20、、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 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 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 学习新课: 1 1、 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 1) 师: 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

21、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 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 2) 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 3)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 4) 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 5) 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 6) 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 7) 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 2、 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 1) 师: 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 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 2) 学生研究,教

22、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 3)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 4) 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 5) 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 6) 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 7) 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 3、 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 1) 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2)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 3) 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 4) 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 巩固拓展: 1 1、

23、 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 了解了哪些知识? 2 2、 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 3、 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板书设计: 6 6、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 体积 液体 形状 气体 易流动 易被压缩 教学反思: 7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1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 2、 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 3、 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4 4、 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 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 通过实验观测水的

24、三态变化, 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课时安排:1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 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 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 (二) 学习新课: 1 1、 化冰实验。 (1 1) 师: 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 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 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 每两分钟观测一次, 记录在 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5、 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 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 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 沸 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 2)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 3) 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 4) 讨论:A 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B 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 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 C 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 D D 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 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

26、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5 5)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 6) 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 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 7) 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 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 2、 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 1) 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 2) 学生汇报交流。 (3 3) 教师小结。 (三) 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7 7

27、 冰、水和水蒸气 100100C 0 0C 冰 水 水蒸 教学反思: 8 8、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 1、 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 2、 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 3、 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 4、 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清水、温水、玻璃黑板、湿布。 课时安排:1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1、 师:你能举个

28、水变没的例子吗? 2 2、 学生汇报。 3 3、 师:这些水都到哪里去了?谁来猜一猜?(板书课题) (二) 学习新课: 1 1、 写字游戏。 (1 1) 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水到哪里去了,老师在这块玻璃黑板上写一个大大“水”字,你们猜,它 会怎样?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做一做, 3030 秒后观察它有什么变化,1 1 分钟后有什么变化? (2 2) 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3 3)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 4)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觉?你发现了什么? (5 5) 学生实验,汇报感觉,交流体会。 (6 6) 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

29、小实验,我们发现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2 2、 蒸发的快慢。 (1 1) 师:要想让一件衣服干得快,怎样做?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 2) 学生猜想,汇报交流。 (3 3) 师: 你怎样去验证?需要那些实验器材?本实验留在课下进行验证。 (三) 巩固提高: 老师给每组 1010 毫升水,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液体蒸发的最快? 板书设计: 8 8 水到那里去了 蒸发 水 吸热 水蒸气 沸腾 教学反思: 9 9、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1 1、 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

30、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 2、 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 3、 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4 4、 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铁架台、烧瓶、胶塞、玻璃管。 课时安排:2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你们见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 师:这些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吗? (二) 学习新课: 1 1、 小水珠从哪里来? (1 1) 师: 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

31、现小水珠? (2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3 3) 学生填写解释。 (4 4) 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 玻璃片,你们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 (5 5) 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 (6 6) 汇报实验结论。 (7 7) 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2 2、 雨的形成。 (1 1) 师: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与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比较相似? (2 2) 师: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3 3) 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 (4 4)

32、 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5 5) 汇报研究计划。 (6 6) 师:根据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吧! (7 7) 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8 8) 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并小结。 (三) 巩固练习: (1 1) 阅读科学在线,进一步指导学生对雨的形成的认识。 (2 2) 教师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科学童话, 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能体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板书设计: 9 9 雨的形成 水蒸气 遇冷 水 凝 结 教学反思: 课堂是孩子的,应该还给孩子,教师只

33、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与点拨和指导。 1010、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1 1、 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 2、 能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3 3、 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 4、 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 5、 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重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生物与非生物图片、记录纸、笔、画笔。 课时安排:1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

34、怎样变化来的吗?你知道 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 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 学习新课: 1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 1) 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 2) 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 3) 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 4) 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 5) 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 6) 交流观察到的生物, 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 7) 讨论: 我们

35、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8 8)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 9) 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10) 师:判断 3838 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11) 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 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010 周围的生物 生物 自然界 非生物 教学反思: 1111、种茄子

36、教学目标: 1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 2、 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 3、 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 4、 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1、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 2、 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

37、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 学习新课: 1 1、 种茄子。 (1 1) 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看来, 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 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 2) 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 3) 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 4) 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 2、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 1) 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 2) 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 3) 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 4) 学生汇报测定。 3 3、 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

38、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板书设计: 1111 种茄子 种子发芽总数 种子发芽率 = = 播下的种子总数 x 100%100% 教学反思: 1212、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 1、 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 2、 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 3、 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 4、 能

39、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重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 使植物长得更好。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 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课时安排:2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 起分享吧! (二) 学习新课: 1 1、 描述植物的一生。 (1 1) 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 2)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 3) 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 4) 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 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 2、 怎样使植物生长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