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复习资料_第1页
诊断学复习资料_第2页
诊断学复习资料_第3页
诊断学复习资料_第4页
诊断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诊断学生命征: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体温:人体正常体温为口测法为36.337.2,腋测法低0.5,肛测法高0.5,且24小时内波动幅度<1/天。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或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则41。发热可临床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即产热大于散热阶段;高热期,即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此时体温已达到或者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下降期,即由于病因消除,致热原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调定点降至正常水平,产热

2、相对减少,使其少于散热,体温下降。热型(fever type):是指发热患者在一定间隔时间进行的体温检测结果记录在体温单上,并连接成线即体温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常见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等。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 ,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3、。脉搏:正常成人脉率为6090次/分。呼吸: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618次/分,呼吸脉搏比为1:4。呼吸超过24次/分为呼吸过速,体温每升高1,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而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则为呼吸过缓。血压:正常成人理想血压为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正常为30<40mmHg。体型:可分为瘦长型(腹上角小于90°);矮胖型(腹上角大于90°);匀称型(腹上角约等于90°)。正力型(ortho-sthenic type):为

4、临床体型中一种,又称为匀称型,身高和体重比例适中,躯干、四肢及身体各部分匀称,正常人多为此型,腹上角约等于90°。体重指数(BMI):是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我国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4,超过为肥胖,偏低则为消瘦。意识状态: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和谵妄5型。嗜睡(somolence):即轻度意识障碍,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可回答问题,配合体格检查,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意识模糊(confusion):是一种较嗜睡严重的意识障碍,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判断能力下降,定向占该,常有错觉或幻觉。昏睡(stupor):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须强烈刺激才能

5、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非所问,生理反射存在。昏迷(coma):患者意识丧失,可根据昏迷程度分为浅昏迷,即不能唤醒,浅反射消失而深反射存在;中度昏迷,则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深昏迷,则对一切刺激无反应。谵妄(delirium):是一种兴奋性增高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烦躁不安,言语絮乱。扁桃体肿大(Tonsil enlargement):可分为三度,肿大不超过咽腭弓者为I度,超过咽腭弓者为II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III度。斑疹(maculae):指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鉴于斑疹伤寒等。玫瑰疹(ros

6、eola):为常发于胸腹部的一种鲜红色、小的圆形斑疹,受压后可以退色,为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丘疹(papules):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高出皮肤、有充血、按压可退色。鉴于药物疹、麻疹等。斑丘疹(maculopapulae):为斑疹的地盘上出现丘疹,即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等。荨麻疹(urticaria):又称为风团,为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为苍白色或淡红,消退后无痕迹,为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等。水肿(edema):是指人体组织间隙内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其发

7、生在于毛细血管内径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隙机械压力及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发生异常,使组织液生成大于会吸收。水肿主要是由于水钠潴留、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淋巴回流受阻所致。轻度水肿仅发生于局部;中度水肿则可见于全身,但指压后有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重度水肿则发生于全身内外,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心源性水肿:主要由心衰竭的表现,开始部位: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快慢:缓慢;水肿性质:比较坚实,凹陷性较少;伴随症状: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大、静脉压升高。肾源性水肿:主要为各型肾炎和肾病所致,开始部位:从眼睑、颜面开始延及全身;发展快慢:迅速;水肿性质

8、:软、凹陷性明显;伴随症状: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异常。肝源性水肿: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开始部位:首先出现于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但头面部和上肢常无水肿;伴随症状:门静脉高、黄疸、肝掌、蜘蛛痣等。营养不良性水肿:主要是由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局部性水肿: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头颈部淋巴结检查顺序: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眼部表现:除眼球突出外,还包括1、stellwag征:即瞬目减少;2、graefe征:即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3、mobius征:即集合运动减少,不能对眼;4、joffroy

9、征:上视时无抬头纹。眼球振颤(nystagmus):指双侧眼球发生一系列不规则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颈静脉怒张:正常情况下,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是塌陷的,如看到颈静脉鼓出段超过颈静脉长度的2/3,即为颈静脉怒张,多见于右心衰竭等疾病。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毛细血管血液的脱氧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5g/dl)时,即可出现发绀。甲状腺肿大(goiter):可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III度。常见于甲亢、单纯性甲肿、甲状腺癌等。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

10、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有发绀,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是指由于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导致吸气时吸气肌季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使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各肋间隙明显凹陷。多提示为喉、气管与大支气管的狭窄或阻塞。端坐呼吸(orthopnea):常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其肺部淤血,呼吸困难。坐位时,机体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程度减轻,且同时坐位时膈肌下移,活动度大,使肺活量增大,呼吸改善。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指由于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淤血导致呼吸困难,表现为发作时,高度气喘

11、、有哮鸣声,面色青紫、大汗,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部大量湿性啰音,心率增快,奔马律。常见于高心、冠心、风心、心肌炎和心肌病等。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咯血、便血、休克。黄疸(jaundice):是指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至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umol/L(1mg/dl),当胆红素在17.134.2umol/L时,为隐性黄疸,临床不易察觉,当胆红素超过34.2umol/L时,即可出现明显症状。血尿(haematuria):是指尿中的红细胞数目超过正常范围,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尿色正常,但尿液离心后沉渣检查,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3个,则为镜下血尿

12、,而尿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红色,即为肉眼血尿。血尿的临床表现有:包括初血尿,终末血尿及全程血尿。即排尿时将尿分别盛于三个量杯内,如血尿出现于排尿的初始阶段,即为初血尿,为尿道病变所致;如排尿终末阶段出现血尿,则为终末血尿,见于膀胱颈、三角区或后尿道的病变;如排尿全程均有血尿,称为全程血尿,鉴于上尿路或膀胱疾病。叩诊音的分类:1、清音:为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2、浊音:为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为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3、鼓音:音响比清音更强,振动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时出现,也可见于肺内空

13、洞,气胸,气腹等。4、实音:音调较浊音高,音响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的一种非乐音,在叩击心和肝等实质性脏器时所产生。5、过清音:介于鼓音和清音之间,正常人不出现,鉴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胸骨角(sternal angle):又称Louis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前胸部肋骨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4胸椎下缘水平。腹上角:又称为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为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会合所形成的夹角。正常为70110°,体型瘦长者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呼气时增宽,其后有

14、肝脏左叶,胃及胰脏。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直立位,双侧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平对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肺尖:在近锁骨的胸骨端达到第1胸椎的水平,在锁骨上约3cm。肺下界:前胸部的肺下界始于第6肋骨,向两侧斜行向下,于锁骨中线处达到第6肋间隙,至腋中线处达到第8肋间隙,于肩胛线处位于第10肋间隙水平。叶间隙:为肺叶之间由脏胸膜分开,包括水平裂和斜裂。胸壁检查静脉:检查显露或扩张的静脉血流方向。1、胸侧壁静脉扩张,血流方向脐以上者向上,脐以下者向下,可能为门静脉高压,如均向上,则为下腔静脉阻塞。2、胸前壁静脉扩张,双侧均有,血流向下,则为上腔静脉阻塞,如为单侧,则为

15、头臂静脉阻塞。3、胸骨柄前小静脉扩张,可能为胸骨后甲状腺肿大。胸壁压痛:见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组织炎及骨折,患部有局部压痛,骨髓异常增生者,常有胸骨压痛和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肋间隙:吸气时肋间隙回缩见于呼吸道阻塞使气体不能顺利进入肺内,常见有三凹征。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肿。胸廓检查:正常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相比为1:1.5左右。扁平胸: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1/2.见于瘦长体型者,亦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桶状胸(barrel chest):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可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或甚至超过。多见于呼气性呼吸困难,也可见于广泛性阻塞

16、性肺气肿或哮喘发作期。佝偻病胸(rachitic chest):为佝偻病所致的改变,前胸部各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常有隆起,形成串珠状,即佝偻病串珠,前面肋骨多外翻。鸡胸(pigeon chest):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向内凹陷,形如鸡的胸廓,称为鸡胸。漏斗胸(funnel chest):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胸廓一侧变形:一侧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或一侧严重代偿肺气肿。一侧平坦或凹陷: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胸廓局部隆起:可谓胸壁局部肿块或胸内病变所致,包括心脏明显肿大、心包大量积液、主动脉瘤及胸内或胸壁肿

17、瘤。乳房检查:正常乳房乳头平第4肋间隙或第5肋骨水平。视诊:对称性:正常乳房两侧基本对称,如有一侧明显增大,见于先天畸形、囊肿、炎症、肿瘤;皮肤发红,可有炎症或乳癌。乳房肿瘤时常因血供增加,皮肤浅表血管可见,且可阻塞皮肤淋巴管引起淋巴水肿。毛囊及毛晕孔下陷,皮肤变厚,皮肤外观呈“桔皮”或“猪皮”样;乳头如有近期回缩,则可能为癌变或炎症。触诊:自外上象限开始,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进行触诊。先健侧后患侧。硬度和弹性:当有硬度增加或弹性消失时,可为炎症或癌肿;压痛:乳癌一般无压痛;包块: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初步标准,良性表面多光滑规整,硬度柔软或囊性,炎性病变有压痛,多数活动度较大;恶性表面多凹凸不

18、平,边缘多固定,硬度较坚硬,多无压痛,早期可有一定活动度,晚期由于侵犯周围组织而多为固定。乳腺肿瘤良恶性区别:良性表面多光滑规整,硬度柔软或囊性,炎性病变有压痛,多数活动度较大;恶性表面多凹凸不平,边缘多固定,硬度较坚硬,多无压痛,早期可有一定活动度,晚期由于侵犯周围组织而多为固定。肺和胸膜检查视诊:呼吸频率:正常人1618次/分,超过24次/分为呼吸火速,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缓。呼吸深度:呼吸变浅,见于呼吸中枢抑制或呼吸肌无力;呼吸变深,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并立性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运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女性呼吸已肋间肌的运动为主,呼吸时胸廓扩张明显,形成胸式呼吸,男

19、性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上腹部隆起较为明显,形成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减弱,见于肺或胸膜疾病如肺炎、胸膜炎等,或胸壁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等。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妊娠晚期时。胸腹矛盾呼吸(paradoxical breathing):是指正常人吸气时胸廓扩张伴有腹壁膨隆,而胸腹矛盾呼吸时吸气相胸廓扩张而腹壁反而塌陷,见于膈肌麻痹或疲劳时,吸气向胸腔负压增加,膈肌收缩无力,反而被负压吸引上升,使腹壁下陷。呼吸节律和幅度:潮式呼吸(tidal breathing):指呼吸幅度和节律变化,由浅慢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周而复

20、始,呼吸暂停可持续530秒,为呼吸中枢对呼吸节律的调节失常的表现。间停呼吸(biots breath):指均匀呼吸几次后,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均匀呼吸,深度相等。其呼吸抑制比潮式呼吸更重、多呼吸完全停止前发生。触诊:胸廓扩张度:即呼吸时的胸廓动度,一侧胸廓扩张受限,主要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肺不张。而增强则见于对侧肺扩张受限。语音震颤:是指被检者发出声音,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的震动,并由受检者触及。其强弱主要取决于气管、支气管是否通畅,胸壁传导是否良好。语颤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 如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粘

21、连;胸壁皮下气肿。增强见于: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因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梗塞;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胸膜摩擦感:正常时胸膜脏壁层之间滑润,呼吸运动时不产生磨擦感,胸膜炎症时,胸膜内有纤维蛋白渗出,胸膜表面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相互磨擦,可触到摩擦感。以吸气末和呼气初比较明显;屏住呼吸,此感觉可消失,与心包磨擦感相区别。见于胸膜炎症、胸膜肿瘤、胸膜高度肝脏、肺部病变累及胸膜或糖尿病、尿毒症等。叩诊:肺界叩诊:肺尖的上界:清音带的宽度即为肺尖的宽度,正常为5cm。右侧较左侧稍窄。上界变窄或叩诊浊音,见于肺结核所致的肺尖浸润,纤维性变及萎缩。变宽见于

22、肺气肿;肺前界:正常的肺前界相当于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浊音区扩大见于:心脏扩大、心包积液、主动脉瘤,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缩小见于肺气肿。肺下界:坐位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间隙水平。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升高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上升如鼓肠、腹水、气腹、肝脾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膈肌麻痹。肺下界的移动范围:正常人在肩胛线叩出为68 cm,移动度减弱见于,肺组织弹性消失,如肺气肿等;肺组织萎缩,如肺不张和肺纤维化等;肺组织炎症和水肿;膈神经麻痹。移动度不能叩得见于胸腔大量积液、气胸及广泛胸膜增厚粘连。胸部异常叩诊音:1、异常浊音或实音:肺含气量减

23、少的病变,如肺炎、肺结核、肺梗塞、肺水肿、肺部广泛纤维化;胸膜病变:胸腔积液、胸膜肿瘤和胸膜肥厚等;胸壁病变:胸壁水肿、胸壁结核和胸壁肿瘤等。2、过清音和鼓音:过清音见于肺张力减弱而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鼓音则见于肺部疾病,如空洞型肺结核、液化了的肺脓肿和肺囊肿;胸膜疾病,如气胸、膈疝。听诊:由前胸到侧胸,最后到背部,部位为:前胸部为锁骨上窝,锁骨中线上、中、下部,腋前线上、下部和腋中线上、下部,左右两侧,共16处。背部为腋后线上、下部,肩胛间区上、下部,肩胛间区内外部,左右两侧共12个部位。正常呼吸音:1、支气管呼吸音:为气流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可在喉部、胸骨上窝、背

24、部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附近可闻及。2、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兼具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的特点,可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听到。3、肺泡呼吸音:为气流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所处,可在胸部除支气管呼吸音部位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部位外的其他部位均可闻及。异常呼吸音:1、异常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见于传导受影响,如单侧或双侧气胸、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胸廓或肺扩张受影响,如全肺不张、气管插管深入一侧主支气管、肋骨骨折等;通气动力不足,如膈肌麻痹,呼吸中枢抑制;通气阻力增加,如中央型肺癌和淋巴瘤,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泡呼吸音增强:见

25、于发热、代谢亢进、贫血和酸中毒等病变兴奋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多发于双侧,如一侧增强,则多为对侧减弱,健侧代偿性增强。呼气音延长:见于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肺组织弹性减退,如肺气肿。断续性呼吸音:肺内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见于肺结核和肺炎等。粗糙性呼吸音: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如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为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见于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肺内大空腔,如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压迫性肺不张,如胸腔积液时发生压迫性肺不张。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

26、音的区域内听到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肺实变区域较小且与正常含气肺组织混合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覆盖。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初期或胸腔积液上方肺膨胀不全。湿啰音(moist rale):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血液、 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湿啰音的特点:断续而短暂,常于连续多个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明显,有时也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响亮性湿啰音:为周围具有良好的传导介质,如实变,或因空洞共鸣作用的结果,见于肺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如空洞内壁光滑,响亮性湿啰音还可

27、带有金属调。非响亮性湿啰音:声音较低,是由于病变周围有较多的正常肺泡组织,传导过程中声波逐渐减弱,听诊遥远。粗湿啰音(coarse rales):又称大水泡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于吸气早期。见于:支气管扩张、肺水肿及肺结核或肺脓肿空洞。昏迷或频死患者因无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于气管处可听及痰鸣。中湿啰音(medium rales):又称中水泡音。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多出现于吸气的中期。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细湿啰音(fine rales):小水泡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见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瘀血和肺梗塞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吸气后期出现的细

28、湿啰音,似撕开尼龙扣带时发出的声音。捻发音(crepitus):是种极细而均匀致的湿啰音。多在吸气的终末听及,颇似在耳边用于指捻搓束头发时所发出的声音。常见于:细支气炎和肺泡炎症或充血,如肺瘀血、肺炎早期和肺泡炎等。肺部局限性湿啰音:仅提示该处的局部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等。两侧肺底湿啰音:多见于心力衰竭所致的肺瘀血、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两肺野满布湿啰音:多见于急性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和严重支气管肺炎。肺尖部湿啰音:见于肺结核等。干啰音(rhonchi):亦称哮鸣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可见于炎症引起的粘膜充血水肿和分

29、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管壁被管外肿大的淋巴结或纵隔肿瘤压迫引起的管腔狭窄。干啰音特点:持续时间较长、音调较高、带乐性的附加音,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呼气时明显。 强度、性质和部位易变,在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高调干啰音(sibilant rhonchi):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低调干啰音(sonorous rhonchi):多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双侧肺部的干啰音: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源性哮喘等。局限性性干啰音: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等。语音共振(vocal resonance):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语音减

30、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及肺气肿等疾病。支气管语音(bronchophony):语音共振的强度和清晰度均增加,常同时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和听及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见于肺实变的患者。胸语音(pectoriloquy):是一种更强、更响亮和较近耳的支气管语音,言词清晰可辨,容易听及。见于大范围的肺实变区域。羊鸣音(egophony):语音强度增加,性质改变,带鼻音的性质,常在中量胸腔积液的上方肺受压的区域听到,亦可在肺实变伴有少量胸腔积液的部位听及。耳语音(whispered):正常人耳语声调发"yi、yi、yi"音,仅能听及极微弱的音响,但肺实变时,

31、则可听到增强的音调和较高的耳语音。故对诊断肺实变有重要的价值。胸膜摩擦音(pleural friction rub):常在前下侧胸壁听到,通常于呼吸两相均可听到,一般于吸气末或呼气初较为明显,屏气时即消失。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及尿毒症等。肺实变体征:视诊胸廓对称、病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居中、病侧语音震颤增强;叩诊:病变部位呈浊音;听诊病变部位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响亮的湿啰音,语音共振增强,累计胸膜者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肺气肿体征:视诊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增宽;触诊支气管居中、双侧语音震颤减弱;叩诊两肺过清音,肺下界移动度减少,心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移;听诊肺泡呼吸

32、音减弱、呼气延长、语音共振减弱,心音遥远。代偿性肺气肿病无上述典型表现,仅可见代偿性肺气肿区呼吸运动减弱,语音共振减弱。且常伴有引起代偿性肺气肿的原发病变的体征。肺不张:视诊病变部位胸廓凹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向患侧移位,心脏向患侧移位;叩诊病变部位呈浊音或实音,语言共振减弱或消失。若肺不张时间较长,不张肺的体积缩小,而周围肺泡可代偿性扩张,因此叩诊不一定出现浊音,呼吸音也不一定减弱。胸腔积液:少量积液较难发现。中等量以上的可有视诊喜患侧卧,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受限,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触诊气管移向健侧,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积液区为浊音或实音

33、,左侧胸腔积液时心界叩不出,右侧积液时,心界向左侧移位;听诊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积液上方可闻及减弱的支气管呼吸音。气胸:少量不明显体征,较多时视诊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向健侧移位,语音震颤消失;叩诊患侧呈鼓音,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左侧气胸时,心浊音界变小或叩不出;听诊患侧呼吸音消失,语言共振减弱或消失。心脏检查: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正常人前胸左右对称、无异常隆起与凹陷;心脏增大:心前区隆起;心脏饱满:大量心积液;鸡胸和漏斗胸:先天性心脏病。心尖搏动:正常时为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cm;位置改变: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搏动

34、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搏动向左或左上移位;全心增大,搏动向左下移位,心界扩大;右位心,搏动在右侧。胸部疾病: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搏动可向健侧移位;胸廓或脊柱畸形,搏动相应移位。腹部疾病:腹水、肿瘤等腹压增高,膈肌升高,搏动上移。强度范围变化:左心室肥大搏动有力范围大;心肌病变搏动减弱;心室腔扩大搏动减弱范围增大;心包积液搏动减弱或消失;心脏收缩时心尖反向内陷,为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见于粘连性心包炎与周围组织有广泛粘连,右心室肥大也可出现。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搏动:升主动脉瘤;胸骨左缘三、四肋间搏动:右室增大;剑突下搏动:

35、右室肥大,腹主动脉瘤。触诊: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抬举性心尖搏动,左室肥大的特征。震颤(thrill):心掌触及的一种细小振动,又称猫颤,为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其发生于血流经口径较狭窄的部位,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而产生漩涡,使新币或血管壁振动,传至胸壁而被触及。心包摩擦感:心包炎时纤维蛋白渗出,心包内膜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脏壁两层之间摩擦产生振动所致,心包积液多时可消失。不因呼吸停止而消失,可与胸壁摩擦感区别,通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较易触及。叩诊:被肺遮盖心脏部分呈浊音;未被肺遮盖心脏部分呈实音。叩诊心界是叩诊心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顺序为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由外向内。正常心浊

36、音界:II肋间隙:左23,右23;III:左3.54.5,右23;IV:左56,右34;V:左79。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心脏病变:左心室增大: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病;右心室增大:肺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双心室增大:扩心病、全心衰;左心房合并肺动脉段扩大:二尖瓣型心;主动脉扩张及升主动脉瘤;心包积液:随体位变化。心外因素:单侧胸腔积液、单侧气胸、肺实变、纵隔占位、大量腹水。听诊:二尖瓣听诊区:心尖区;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三尖瓣听诊区:胸骨下端左缘第4、5肋间。主要听诊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

37、心包摩擦音。心率:指每分钟心搏次数,正常成人多在60100次/分,100bpm 为心动过速, 60bpm 为心动过缓。心律:指心跳的节律,可发现期前收缩(即早搏,为在规整的心跳基础上出现一个提前到心跳,其后有一个较长的间期)和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特点: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率低于心律,出现脉短拙。脉短拙(pulse deficit):指心房肌在房颤时失去正常的节律和肌力,代之以极为迅速、微弱且不规则的蠕动,大部分心房激动下传受到房室结的干扰而不能传导到心室,即使少数下传也极不规则,故心室收缩极不规则,舒张期长短不一,心音强弱不等,有些弱的脉搏不能把足量的血液输送到周围血管内,而不能引

38、起脉动,故发生脉搏短拙现象。心音:S1: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半月瓣及肺动脉瓣开放调低、声响、音钝、时长,收缩期开始;S2:主肺动脉瓣关闭引起,主闭在前,肺闭在后,调高、声低、音脆、时短,舒张期开始;S3: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期),血流冲击心室引起调低、声弱、时短(0.04s);S4:舒张末期(收缩期前),心室收缩前结构震动低而弱,不易听到。心音强度的改变:S1增强:二尖瓣狭窄,心室收缩时二尖瓣位置较低,瓣叶需经过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闭合位置,振动较大,瓣口狭窄收缩期短,左室内压上升迅速,二尖瓣关闭速度加快,振动增大,称为拍击性第一心音增强;P-R间期缩短,瓣膜位置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房室分

39、离,心房和心室同时收缩时,第一心音明显增强,称为大炮音。心动过速或心室收缩力加强。S1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瓣膜位置较高;其他心室过度充盈;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左心衰竭。S2增强:主动脉压力与半月瓣的解剖改变、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缩窄。S2减弱:主动脉或肺动脉内压力降低,A2或P2减弱,如休克、主肺动脉瓣狭窄心音性质的改变:心肌严重受损,心率加快,收缩期与舒张期时限几乎相等,心音酷似钟摆的“di-da”声,即为钟摆律,也常见于胎儿心音,又称为胎心律,心率120bpm,为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心音分裂:通常二尖瓣较三尖瓣早闭0.020.03s,主动脉瓣比肺动脉瓣

40、早闭0.03s。S1分裂:常见于右室心肌肌电或收缩延迟,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充盈延长,三尖瓣关闭延迟。S2分裂:通常分裂:A2、P2间隔时间长,如肺A瓣狭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二尖瓣狭窄;反常性分裂:为P2在前,A2在后,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重度高血压。固定分裂:主要见于房间隔缺损。额外心音:指心音之外的附加音。多数出现一个,构成三联律,主要有奔马律、开瓣音和心包叩击音。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为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心肌张力下降,心室壁顺应性减退,血液自心房快速注入心室时,过度充盈的心室壁产生振动所致,也成为室性奔马律,反映严重的心肌受损。舒张晚期

41、奔马律,为舒张末期左室压力增高和顺应性降低,左方为克服增大的心室充盈阻力而加强收缩所致,也成为房性奔马律,多见于心室肥厚的心脏病。重叠性奔马律,为同时存在于舒张早期和晚期的奔马律,常见于心肌病、左心或右心衰竭办心动过速。开瓣音:又称为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发生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为舒张早期血流自左房快速流入左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又突然停止。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重要表现。心脏杂音原因:为心音以外,由快速血流在心血管内形成湍流而产生的,多见于血流加速:运动、发热、甲亢、贫血等;管腔狭窄:瓣口或血管狭窄;关闭不全:瓣膜病;异常通道:VSD、PDA、动静脉瘘;腔内漂物:假腱索、乳头肌

42、断裂;大血管扩张:动脉瘤等。房间隔缺损的收缩期杂音不是由于血液分流所致,而是肺血增多导致肺动脉相对狭窄所致。心脏杂音: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连续性杂音。并可细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及全期杂音。音调较柔和的多为功能性杂音,器质性杂音较粗糙。杂音强度取决于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压力阶差、心肌收缩力等。按其强度变化可分为递增型、递减型、递增递减型、连续性和一贯性。强度可分为05级共6级。记录为如3/6级。收缩期杂音的临床意义:二尖瓣区:功能性:健康者、运动、发热、妊娠、贫血、甲亢;相对性: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性心脏、扩心病;器质性:风心病、二尖瓣脱垂、乳头肌功能失调。三尖瓣区:相对性:右室扩大引起

43、,吸气时强、呼气时弱;器质性:极少见。主动脉瓣区:相对性:主动脉硬化、扩张、升主动脉瘤、高血压;器质性:主动脉瓣狭窄、老年退化性瓣膜病。肺动脉瓣区:功能性:健康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性:肺动脉高压、二狭;器质性:肺狭、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其它部位:VSD、PDA、肥厚型心肌病。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二尖瓣区:器质性:风心病、二狭、左房粘液瘤;相对性:Austin Flint杂音,主闭血流返流引起。三尖瓣区:器质性:三尖瓣狭窄极少见。主动脉瓣区:器质性:风心病、主闭、老年退化性瓣膜病。肺动脉瓣区:相对性:Graham Stell杂音,相对性肺动脉扩张Austin Flint杂音:是指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

44、起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而在新建不可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听诊特定为柔和、递减型、在舒张早、中期。Graham Stell杂音:是指由于肺动脉扩张引起的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产生舒张期杂音,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等。连续性杂音:又称为机器样杂音,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心包摩擦音:由于心包炎症,发生纤维蛋白沉着而变得粗糙。脏、壁二层增厚,磨擦产生振动,屏住呼吸仍然存在,常见于感染性心包炎。脉搏检查:水冲脉(water-hammer pulse):指脉搏迅速上升又突然下降,如潮水冲涌,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交替脉(pulsus alternans):指节律

45、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为心肌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奇脉(paradoxical pulse):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是由于大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时,心室舒张受限,吸气时体静脉回流受限,右室排入肺循环血量减少,而肺循环受呼吸负压影响,肺血管扩张,致使由肺静脉回流至左心的血流量减少,做事搏出量锐减,脉搏减弱甚至消失。周围血管征:枪击音(pistol shot):指在四肢动脉听到的一种短促的如同开枪时的声音,主要见于脉压增大病人,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杜柔双重音(Duroziez sign):为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上,稍加压力,在收缩期与舒张期皆可听见吹风

46、样杂音,为脉压增大,人为造成动脉狭窄,血流往返于狭窄处产生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capillary pulsation sign):指轻压被检者指甲末端或口唇粘膜,引起局部变白,如有随心脏搏动而有规则的红白交替现象,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见于脉压增大病人。二尖瓣狭窄体征:视诊可能有二尖瓣面容及口唇发绀,心前区隆起则提示起病于儿童期,心尖搏动左移及剑突下搏动,提示右室大;触诊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界稍向左扩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心浊音界略向外,使心浊音区呈梨形,提示中度以上狭窄所致右室大和肺总动脉扩张。听诊特征性改变为心尖部听到较局限的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左侧卧位时更清楚。可

47、听见第一心音亢进,P2亢进分裂;有时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Graham Stell杂音,呈递减型、吹风样或叹气样舒张期早、中期杂音,平卧及吸气时增强,伴右室大时可传至心尖部。如在第二心音后听到开瓣音,可提示二尖瓣弹性和活动性尚好。右室大时,三尖瓣去亦可能听见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提示左室大;触诊心尖搏动有力,可呈抬举性;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后期可向两侧扩大,提示全心衰;听诊心尖部闻及吹风样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可谓全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减低,可能有P2亢进伴分裂,吸气时更明显。主动脉瓣狭窄:视诊心尖搏动增强,位置正常或左下移位;触诊心尖搏动比较局限可呈抬举性,胸骨

48、右缘第2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脉搏细弱;叩诊心界可正常或向左下扩大。听诊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粗糙而响亮的3/6级以上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A2减弱甚至消失,第二心音反常分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视诊病人颜面苍白,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搏动范围较广;触诊心尖部搏动弥散,向左下移位,可呈抬举性;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凹陷,心浊音区呈靴形;听诊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递减型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左室增大时,可有Austin Flint杂音,脉压增大可有颈动脉搏动,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和杜柔双重音等。心包积液:视诊病人多有呼吸困难,心尖搏动不明显或消失。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前区饱满;触诊:心尖搏动不

49、能触及;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并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听诊初期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渗出液增多时,心包摩擦音消失,心音弱而遥远。可有奇脉。脊肋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交角,为肾叩痛位置。腹直肌外缘:锁骨中线的延续,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视诊:腹部外形:腹部膨隆:平卧时前壁明显高于上述水平,外观呈凸起状。积气,积水(腹水)、巨大肿瘤。又可分为全腹膨隆各局部膨隆。局部膨隆:因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症性包块、胃或肠曲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或疝等。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骨联全水平。全腹凹陷:见于消瘦或脱水者,严重时呈舟状腹,见于恶性肿瘤晚期,神经性厌食,糖尿病,垂体前

50、叶功能减退及晚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局部凹陷:多由于手术后腹壁瘢痕收缩所致 呼吸运动:腹式呼吸减弱: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腹式呼吸消失: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或膈麻痹。腹式呼吸增强:少见,胸腔疾病或癔病性呼吸。腹壁静脉:腹壁静脉曲张,见于肝门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有侧支循环形成。门脉高压显著时,于脐部可见一簇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常在此处听到静脉血管杂音;上、下腔静脉梗阻时,腹壁静脉曲张呈上下垂直,上腔静脉梗阻方向向下,下腔静脉梗阻方向向上。肝癌患者肝病面容:面颊瘦削,面色灰褐,面部可有褐色色素沉着,有时可见蜘蛛痣,见于慢性肝脏疾病。黄疸:黄疸是由于血清

51、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肝掌:慢性肝病患者于手掌大、小鱼际肌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与肝脏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有关。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胃肠型和蠕动波:胃肠型: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和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同时伴该部位的蠕动加强,可见蠕动波。淤点、淤斑:Grey-Turner征:左腰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

52、后间隙渗透到侧腹壁皮下所致,见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Cullen征:脐周围或下腹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如宫外孕破裂或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脐疝:大量腹水时,腹内压增高,此时可使脐部突出,多见于肝硬化的门脉高压症腹水、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腹膜癌转移。听诊肠鸣音(bowel sound):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连续的咕噜声,称为肠鸣音。正常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肠鸣音活跃: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可达10次以上,但音调不高,见于肠炎及肠剌激后等;肠鸣音亢进:如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声,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数分钟才听到一次,见于老年便秘、腹膜炎

53、、低钾、胃肠动力低下等;肠鸣音消失:如持续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此时应重点听诊右下腹,并可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无肠鸣音,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胃肠功能衰竭。血管杂音:提示为动脉瘤或狭窄。中腹部出现,常呈“喷射性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狭窄;左或右上腹出现,提示肾动脉狭窄;两侧下腹出现,提示髂动脉狭窄。静脉杂音,常出现在腹壁静脉曲张严重时。摩擦音:脾梗塞、脾周围炎,肝周围炎或胆囊炎累及局部腹膜炎情况下,可于中等呼吸时,于各部位听到摩擦音。搔弹音:可协助测定肝下缘和微量腹水。触诊:一般情况下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钟方向。腹壁紧张度:腹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或人工气腹,腹腔内大量腹水,触

54、诊腹部张力增加,但无肌痉挛,亦不无压痛。局部腹壁紧张度增加,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炎,但也可见于胃肠穿孔。全腹壁紧张度降低,见于经产妇、老年体弱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量放腹水后、脱水者、腹肌瘫痪、重症肌无力;局部腹壁紧张度降低,见于局部腹肌瘫痪、腹壁疝。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 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炎症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

55、膜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压痛(tenderness):多来自腹壁或腹腔内病变,腹腔内病变如脏器炎症、淤血、肿瘤、破裂、扭转以及腹膜受剌激均可引起压痛。常见:McBurney点:阑尾炎压痛点;左上腹压痛:胰体、尾炎症、肿瘤;季肋点压痛:胆囊炎;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压痛部位,按压后片刻,迅速将手抬起,腹痛骤然加剧,并伴痛苦表情或呻吟,为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肝脏触诊大小:正常人于吸气时在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瘦者可达5cm。质地:分三级:质软、质韧、质硬,正常如触噘起之口唇,质韧如触鼻尖,质硬如触

56、前额。表面状态和边缘:肝硬化、肝癌有结节、高低不平感。压痛:正常肝无压痛,如果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因肝肿大受牵拉,则肝有压痛。搏动:与心脏心管有关,单向性博动为传导了其下面的腹主动脉的博动。扩张性博动为肝本身的博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区摩擦感:右手掌面轻贴于肝区,肝周围炎时,肝表面和邻近的腹膜可因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而变得粗糙,二者相互磨擦所产生的振动。肝震颤:手指压下时,如感到一种细微的震动感,为肝震颤。见于肝包虫病时。脾肿大测量: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中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内;重度肿大:即巨脾,超过脐水平或前正中线。胆囊触诊:正常情况下不易触及。murphy征:

57、发炎肿大的胆囊,深吸气时下移而被触及感到疼痛并中止吸气则为murphy 征阳性。Courvoisier征:由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渐进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肾和尿路病变压痛点意义:季肋点:肾病变;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输尿管结石、结核或化脓性炎症;肋脊点、肋腰点:肾盂肾炎、肾脓肿和肾结核。胰腺触诊:正常胰柔软,不能触及;胰腺炎症有压痛,肿瘤时可触及肿块。液波震颤(fluid wave):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叩击一侧腹部,另一只手置于对侧腹部,可感到液体冲击感,即液波震颤。叩诊:正常情况下,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只有肝脾所在部位,增大的膀胱和子宫占据的部位

58、以及两侧腹部近腰肌处叩诊为浊音。异常情况下鼓音范围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脏器异常肿大:如果肝、脾或其他脏器极度肿大;在腹腔内肿瘤或大量腹水时。肝上界:第五肋间;肝下界:由腹部鼓音区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肋下缘)。肝浊音界叩诊临床意义:肝浊音界扩大:肝肿大:肝癌、肝脓肿、肝炎、肝瘀血、多囊肝;肝浊音界缩小: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肝浊音界消失:急性胃肠穿孔;肝浊音界移位:横隔、胸腹腔一些疾病引起。肝区叩击痛:肝炎、肝脓肿时有肝区叩击痛。胆囊叩诊:有叩痛为胆囊炎的标志。移动性浊音临床意义: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即可呈阳性。腹水:腹腔内大量积液时(腹水),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腹部呈扁而宽状,称为蛙腹。侧卧或坐位时,液体移动而使下侧腹部膨出,三大原因:肝硬化;腹腔肿瘤;结核性腹膜炎。脊肋角叩痛:见于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等。神经系统检查失语症类型:运动性失语:不能表达,可以理解;感觉性失语:可以表达,不能理解;混合性失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