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水 处理 学术报告_第1页
有机废水 处理 学术报告_第2页
有机废水 处理 学术报告_第3页
有机废水 处理 学术报告_第4页
有机废水 处理 学术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欢迎光临!1 有机废水及其环境污染2 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的发展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报告提纲1 有机废水及其环境污染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世界人世纪以来全世界人口增长了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水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倍,水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据专家预测,水资源危机将成展和人类的生存。据专家预测,水资源危机将成为为21世纪继能源危机后又一全球性危机。世纪继能源危机后又一

2、全球性危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拥有量约为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目前全国有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目前全国有16个省人均水资源拥个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有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1700m3用水紧张线,其中有用水紧张线,其中有10个省低于个省低于500m3的严重缺水线,全国的严重缺水线,全国669座城市中座城市中400座供水量不足,座供水量不足,110座严重缺水,造成工农业用水座严重缺水,造成工农业用水紧张。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紧张。

3、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水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态环境用水,水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制约因素。水环境的有机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严重程度、水环境的有机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严重程度、性质和危害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性质和危害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20世纪特别是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来,化学工业的发展使人工合成的年代以来,化学工业的发展使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据有关资料报道,有机物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据有关资料报道,1880年年人们知道的有机物有人们知道的有机物有1.2万种,万种,1910年

4、增加至年增加至15万种,万种,1940年达到年达到40万种,万种,1978年俱增至年俱增至500万种,目前已知的万种,目前已知的有机物种类约为有机物种类约为700多万种,并仍然以每年数以千计的速多万种,并仍然以每年数以千计的速度在上升,全球合成有机物总量已达度在上升,全球合成有机物总量已达2.5亿吨。亿吨。有机物始终是造成水体污染最重要的污染物,它有机物始终是造成水体污染最重要的污染物,它是水体变黑、发臭的主要因素。废水中有机物的是水体变黑、发臭的主要因素。废水中有机物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来源主要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1999年全国废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水排放总量为401.1亿吨,

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7.3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3.8亿吨,废水亿吨,废水中中COD排放总量为排放总量为1388.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万吨,其中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为排放量为691.7万吨,生活污水万吨,生活污水COD排放量排放量为为697.2万吨。万吨。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水资源对比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水资源对比我国七大水系水污染现状我国七大水系水污染现状 近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城市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

6、持续发展,影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对此我国政府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对此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控制水体已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控制水体污染,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污染,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2 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厌氧生物处理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方法。厌氧生物处理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方法。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利用厌氧微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各种有机物转化成甲烷、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各种有机物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等的过程。在厌

7、氧处理过程中,复杂二氧化碳等的过程。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稳定的化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稳定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厌氧生物处理包括多种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厌氧生物处理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所完成的代谢过程,是一个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所完成的代谢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进行的极其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进行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生物化学过程。从从20世纪世纪30年代开始,厌氧消化过程被认为是由不产甲烷年代开始,厌氧消化过程被认为是由不产甲烷的发酵性细菌和产甲烷的细菌共同进行的两阶段过程,如的发酵性细菌和产甲烷的细菌共同进行的两阶段过

8、程,如图图1-1所示。第一阶段由发酵性细菌把复杂有机物进行水解所示。第一阶段由发酵性细菌把复杂有机物进行水解和发酵,形成脂肪酸、醇类、和发酵,形成脂肪酸、醇类、CO2、H2等;第二阶段是由等;第二阶段是由产甲烷细菌将第一阶段的一些发酵产物转化为产甲烷细菌将第一阶段的一些发酵产物转化为CH4和和CO2的过程。第一阶段常称作酸性发酵阶段,第二阶段则被称的过程。第一阶段常称作酸性发酵阶段,第二阶段则被称作碱性或甲烷发酵阶段。这个两阶段理论简要地描述了厌作碱性或甲烷发酵阶段。这个两阶段理论简要地描述了厌氧消化过程,在相当长时间内指导着生产实践,被应用于氧消化过程,在相当长时间内指导着生产实践,被应用于

9、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动力学描述。但是两阶段理论实际上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动力学描述。但是两阶段理论实际上没有全面地反应厌氧消化的本质。研究表明,产甲烷菌能没有全面地反应厌氧消化的本质。研究表明,产甲烷菌能利用甲烷、乙酸、甲醇、甲基胺类、利用甲烷、乙酸、甲醇、甲基胺类、H2/CO2,但不能利用,但不能利用两碳以上的脂肪酸和除甲醇以外的醇类产生甲烷,因此两两碳以上的脂肪酸和除甲醇以外的醇类产生甲烷,因此两阶段理论难以确切的揭示脂肪酸或醇类是如何转化为阶段理论难以确切的揭示脂肪酸或醇类是如何转化为CH4和和CO2的。的。1967年年Bryant等人通等人通过研过研究究发现厌氧发现厌氧消化消化过过程中一程

10、中一种种新型微新型微生物的相互生物的相互关关系,即系,即严严格共生格共生关关系,由此提出了系,由此提出了厌氧厌氧消化的三消化的三阶阶段理段理论论,与与此同此同时时Zeikus提出了提出了厌氧厌氧消化消化过过程的四菌群理程的四菌群理论论,于,于是便形成了是便形成了“ “三三阶阶段四菌群段四菌群” ”理理论论,见图见图1-2。三阶段消化的第一阶段是在水解发酵细菌的作用下,把碳水三阶段消化的第一阶段是在水解发酵细菌的作用下,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等复杂有机物通过水解与发酵转化成脂肪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等复杂有机物通过水解与发酵转化成脂肪酸、酸、H2、CO2等产物;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

11、,等产物;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H2、CO2和乙酸;第三阶段是通过两和乙酸;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把第二阶段的产物转化为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把第二阶段的产物转化为CH4和和CO2等产物。一组把等产物。一组把H2和和CO2转化成甲烷,即:转化成甲烷,即:4H2 +CO2 =CH4+2H2O另一组是乙酸脱羧转化为甲烷,即:另一组是乙酸脱羧转化为甲烷,即:CH3COOH=CH4 +CO2 厌氧消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横向转化过程,即在同型产乙酸厌氧消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横向转化过程,即在同型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菌的作用

12、下把H2和有机质转化为乙酸。和有机质转化为乙酸。“三阶段四菌群三阶段四菌群”理论实质上是二阶段理论的补理论实质上是二阶段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更好地揭示了厌氧消化的本质。充和发展,更好地揭示了厌氧消化的本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将参与反应的细菌根据其代谢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将参与反应的细菌根据其代谢的差异划分为四类菌群,即水解发酵细菌群、产氢的差异划分为四类菌群,即水解发酵细菌群、产氢产乙酸细菌群、同型产乙酸细菌群和产甲烷细菌群。产乙酸细菌群、同型产乙酸细菌群和产甲烷细菌群。发酵性细菌有兼性的,也有厌氧的,在自然界中数发酵性细菌有兼性的,也有厌氧的,在自然界中数量较多。而甲烷细菌是专性厌氧菌,它们对环境的

13、量较多。而甲烷细菌是专性厌氧菌,它们对环境的变化,如变化,如PH值、碱度、重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温值、碱度、重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温度等的变化比发酵性细菌敏感的多,并且生长缓慢度等的变化比发酵性细菌敏感的多,并且生长缓慢(世代周期长),必须维持较高的细胞停留时间才(世代周期长),必须维持较高的细胞停留时间才能在反应器中生长繁殖。能在反应器中生长繁殖。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过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过程的人为控制与强化,是处理有机污染物和废水的有程的人为控制与强化,是处理有机污染物和废水的有效手段。在过去,它多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效手段。在过去,它多用

14、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有机废料以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在构筑物形式有机废料以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在构筑物形式上主要采用普通消化池。由于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上主要采用普通消化池。由于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缺点,较长时期内限制了它在废水处理有机负荷低等缺点,较长时期内限制了它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到中的应用。到20世纪世纪60-70年代,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年代,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紧张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厌氧处理工艺作为一种低能耗的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方厌氧处理工艺作为一种低能耗的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方法,才得到人们越来越广

15、泛的重视,研究与实践也由法,才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研究与实践也由此不断深入,从而促进了厌氧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此不断深入,从而促进了厌氧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厌氧处理技术从厌氧处理技术从1881年法国的莫拉斯(年法国的莫拉斯(Mouras)发明)发明“污泥自污泥自动净化器动净化器”开始,到目前已经有开始,到目前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这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这项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代:项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代: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以厌氧消化池为代表,属于低负荷系统。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以厌氧消化池为代表,属于低负荷系统。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可以将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分

16、离,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可以将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分离,能够保持大量的活性污泥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属于高负荷系统。代能够保持大量的活性污泥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属于高负荷系统。代表反应器有厌氧滤池(表反应器有厌氧滤池(AF)、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FFEB)及厌氧流化床()及厌氧流化床(AFB)等。)等。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在将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在将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的前提下,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从而既能保持大量污泥又能使废的前提下,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从而既能保持大量

17、污泥又能使废水和活性污泥之间充分混合、接触,以达到真正高效的目的。代表水和活性污泥之间充分混合、接触,以达到真正高效的目的。代表反应器有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有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厌氧序批式间歇反应器()、厌氧序批式间歇反应器(ASBR)等。)等。现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的历程归结为表现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的历程归结为表1-1。表1-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历程表时间时间工艺名称工艺名称结构及运行特点结构及运行特点发明者发明者1881年年自动净化器自动净化器第一个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第一个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Mouras1

18、890年年初步厌氧过滤器初步厌氧过滤器以石块为填料以石块为填料Scott-Monoris双层沉淀池双层沉淀池先沉淀后发酵先沉淀后发酵TravisImholff池池在一个池内完成厌氧消化和固液分离在一个池内完成厌氧消化和固液分离Imholff1955年年厌氧接触法厌氧接触法通过回流提高反应器内污泥的停留时间通过回流提高反应器内污泥的停留时间Schrospter1967年年厌氧生物滤池(厌氧生物滤池(AF)加入填料,多为升流式,细菌附着生长加入填料,多为升流式,细菌附着生长Young&McCarty1974年年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安装有三相分离器,能形成颗粒污泥聚

19、集体安装有三相分离器,能形成颗粒污泥聚集体Lettinga1978年年厌氧膨胀床(厌氧膨胀床(AFFEB)加入载体,床层加入载体,床层20-40%膨胀,采用或不采用回流膨胀,采用或不采用回流1979年年厌氧流化床(厌氧流化床(AFB)加入载体,床层流化,需回流出水,细菌附着生长加入载体,床层流化,需回流出水,细菌附着生长厌氧生物转盘厌氧生物转盘细菌附着生长,转盘同时起机械搅拌作用细菌附着生长,转盘同时起机械搅拌作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相当于多级厌氧反应器串联相当于多级厌氧反应器串联1984年年厌氧复合床反应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BF)充分发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与厌氧过滤

20、器的优点充分发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与厌氧过滤器的优点Guiot1986年年膨胀颗粒污泥床(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投加颗粒污泥接种,污泥床膨胀运行投加颗粒污泥接种,污泥床膨胀运行荷兰农业大学荷兰农业大学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单个反应器完成处理序列操作,具有理想推流特征单个反应器完成处理序列操作,具有理想推流特征1、生物处理是有机废水处理的有效方法、生物处理是有机废水处理的有效方法2、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3、好氧生物处理主要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建设投资和能耗高,、好氧生物处理主要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

21、建设投资和能耗高,1kwh/1KgCOD。厌氧处理。厌氧处理0.075kwh/1KgCOD4、厌氧生物处理不但能耗低,而且可以产生大量的沼气可以作为优质的、厌氧生物处理不但能耗低,而且可以产生大量的沼气可以作为优质的能源利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物技术,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能源利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物技术,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的日益严重,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5、传统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由于效率低、启动慢,严重限制了本项技术、传统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由于效率低、启动慢,严重限制了本项技术的应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不断发展中的

22、生物处理技术,也是国内的应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不断发展中的生物处理技术,也是国内外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外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6、研究开发先进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解决有机物污染的有效途径。、研究开发先进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解决有机物污染的有效途径。1、厌氧生物处理是多种不同的有机物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微、厌氧生物处理是多种不同的有机物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多步生物化学反应,把复杂有机物转化生物作用下,经过多步生物化学反应,把复杂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稳定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是多种微生物所为简单、稳定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是多种微生物所完成的代谢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

23、互制约、同时进行完成的代谢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进行的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的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2、厌氧生物处理理论在不断发展之中,目前能够阐述厌氧、厌氧生物处理理论在不断发展之中,目前能够阐述厌氧处理过程的是处理过程的是三阶段四菌群三阶段四菌群理论。理论。3、从厌氧处理理论分析,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从厌氧处理理论分析,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反应器)必须满足生物反应器)必须满足2个条件个条件(1)具有保持大量厌氧微)具有保持大量厌氧微生物的能力;(生物的能力;(2)具有使有机物和厌氧微生物之间充分混)具有使有机物和厌氧微生物之间充分混合、接触的能力。合

24、、接触的能力。1、从、从1881年发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开始,厌氧处理技术向着提高厌氧年发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开始,厌氧处理技术向着提高厌氧处理效率的方向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处理效率的方向在不断的发展之中。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代:、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代: (1)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以厌氧消化池为代表,属于低负荷系统。)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以厌氧消化池为代表,属于低负荷系统。 (2)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可以将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分离,)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可以将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分离,能够保持大量的厌氧活性污泥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属于高负荷系统。能够保持大量的厌氧活性

25、污泥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属于高负荷系统。 (3)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在将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在将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的前提下,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从而既能保持大量的污泥又能使离的前提下,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从而既能保持大量的污泥又能使废水和活性污泥之间充分混合、接触,以达到真正高效的目的。废水和活性污泥之间充分混合、接触,以达到真正高效的目的。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 厌氧厌氧生物生物处处理能理能够够把把废废水中的有机物水中的有机物转转化化为为沼沼气气,在在废废水水处处理的同理的同时时生生产产沼沼气气,具有,具有环环境保境保护护和可再生能和可再生能源利

26、用的源利用的双双重作用,符合可持重作用,符合可持续发续发展和科展和科学发学发展展观观,随随着着环环境境问题问题和和资资源源问题问题的日益突出,在的日益突出,在国内国内外有机外有机废废水水处处理理领领域得到高度的重域得到高度的重视视,也是我,也是我国国鼓鼓励发励发展的技展的技术领术领域之一。域之一。 本本课题组课题组密切跟踪密切跟踪国际厌氧国际厌氧生物生物处处理理理理论与论与技技术术的的发发展前沿,展前沿,并紧并紧密密结结合我合我国国有机有机废废水水处处理的理的实际问题开实际问题开展展研研究工作,近几年究工作,近几年来研来研究究开发开发了第了第2代代厌氧厌氧生物生物处处理理技技术术(UASB、U

27、BF)和第)和第3代代厌氧厌氧生物生物处处理技理技术术(IC)并并成功的成功的进进行了生行了生产产性性应应用,取得了用,取得了显显著的著的环环境效益和境效益和经济经济效益。效益。进水出水沼气三相分离器厌氧污泥床配水系统UASB工作原理工作原理IC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应用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简称,简称IC反反应器)是第三代先进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应器)是第三代先进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IC反应器的基本反应器的基本构造如图构造如图2-1所示。所示。IC反应器由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组成,反应器由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组成,每

28、个厌氧反应室的顶部各设一个气每个厌氧反应室的顶部各设一个气-液液-固三相分离器。在第一反固三相分离器。在第一反应室的集气罩顶部设有沼气升流管直通应室的集气罩顶部设有沼气升流管直通IC反应器顶部的气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液分离器,气离器,气-液分离器的底部设一回流管直通至液分离器的底部设一回流管直通至IC反应器的底部,反应器的底部,由此组成内循环系统。在反应器底部安装进水配水系统和内循由此组成内循环系统。在反应器底部安装进水配水系统和内循环反应液配水系统。环反应液配水系统。沼气气液分离器出水上层三相分离器第二反应室下层三相分离器第一反应室集气管升流管回流管进水IC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IC反反应应器的

29、特点是在一器的特点是在一个个反反应应器器内将内将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分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分为两个阶为两个阶段,底部一段,底部一个阶个阶段(第一反段(第一反应应室)室)处处于高于高负负荷,上部一荷,上部一个阶个阶段(第二反段(第二反应应室)室)处处于低于低负负荷。荷。进进水由反水由反应应器底部器底部进进入第一反入第一反应应室室与厌氧颗与厌氧颗粒粒污污泥泥均均匀匀混合,大部分有机物在混合,大部分有机物在这这里被降解而里被降解而转转化化为为沼沼气气,所,所产产生的沼生的沼气气被被第一第一厌氧厌氧反反应应室的集室的集气罩气罩收集,沼收集,沼气将气将沿着升流管上升,沼沿着升流管上升,沼气气上升的同上升的同时时

30、把第一把第一厌氧厌氧反反应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反反应应器器顶顶部的部的气气-液分离器,被液分离器,被分离出的沼分离出的沼气从气气从气液分离器液分离器顶顶部的部的导导管排走,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管排走,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将沿沿着回流管返回到第一着回流管返回到第一厌氧厌氧反反应应室的底部,室的底部,并与并与底部的底部的颗颗粒粒污污泥和泥和进进水充水充分混合,分混合,实现实现了混合液的了混合液的内内部循部循环环。内内循循环环的的结结果使第一果使第一厌氧厌氧反反应应室不室不仅仅有很高的生物量,很有很高的生物量,很长长的的污污泥泥龄龄,并并具有很大的升流速度,一般具有很大的升流速度,一

31、般为为10-20m/h,使,使该该室室内内的的颗颗粒粒污污泥完全泥完全达达到流化到流化状态状态,从从而大大提高第一而大大提高第一反反应应室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室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经第一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的进入第二厌氧反经第一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的进入第二厌氧反应室被继续进行处理。第二反应室的液体上升流速小于第一应室被继续进行处理。第二反应室的液体上升流速小于第一反应室,一般为反应室,一般为2-10m/h。该室除了继续进行生物反应外,。该室除了继续进行生物反应外,由于上升流速的降低,还充当第一反应室和沉淀区之间的缓由于上升流速的降低,还充当第一反应室和沉淀区之间的缓冲段,对防止污泥

32、流失及确保沉淀后的出水水质起着重要作冲段,对防止污泥流失及确保沉淀后的出水水质起着重要作用。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的厌氧颗粒污泥进用。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降解,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提高出水水质。产生的一步降解,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提高出水水质。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沼气由第二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液分离器。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器。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污泥可自动返回到第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污泥可自

33、动返回到第二厌氧反应室。二厌氧反应室。抗生素废水的水质和排放特征是:抗生素废水的水质和排放特征是:1、高浓度废水排放量大,产生的发酵废水中有机物、高浓度废水排放量大,产生的发酵废水中有机物COD和悬浮物质和悬浮物质SS浓度高。浓度高。2、生物毒性物质多,如残留抗生素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生物毒性物质多,如残留抗生素及其中间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和提取分离中残留的有机溶剂(甲醛)等;废表面活性剂和提取分离中残留的有机溶剂(甲醛)等;废水中有机物由于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属于难生物降解的水中有机物由于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属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有机废水。表表3-5 IC与与UASB运行效果的比较运行效果的比较项目项目ICUASB反应器温度(反应器温度()30-3530-35容积负荷(容积负荷(kgCOD/m3d)6.0-9.02.0-5.0进水进水COD(mg/L)6000-70006000-7000出水出水COD(mg/L)800-15001000-2000COD去除率(去除率(%)82.3676.43进水进水pH5.0-6.05.0-6.0出水出水pH7.2-7.47.1-7.4出水出水VFA(mg/L)500-1000500-1500图图3-12 IC和和UASB出水出水VFA的变化情况比较的变化情况比较表表3-6 IC和和UAS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