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析-学习-练习的微教研_第1页
基于分析-学习-练习的微教研_第2页
基于分析-学习-练习的微教研_第3页
基于分析-学习-练习的微教研_第4页
基于分析-学习-练习的微教研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分析-学习-练习”的微教研    刘胤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目标体系中最具体、最底层、最下位的,其特点就是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具体指导、调控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在实践中,发现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目标作为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甚至作为一学期、一学年皆通用的、笼统的、概括的大目标。其实,这些老师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知道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结合指南纲要制订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适合的教育活动目标,但是却写不出来,于是只好照搬照抄。”这不禁

2、引发我的思考:既然教师对于制订目标的原则、要求等理念性的知识都明白,制订出来的教育活动目标为什么“大而空”呢?究其原因是还没有将理念真正转化为实践。当前一致的观点认为,制订目标的基石是行为目标理论,因为它能使目标可理解、可把握、可操作,能够指导教师具体实施教育活动并评价其教育活动的效果。行为目标理论是帮助教师制订具体可操作目标的有利途径。于是,我基于行为目标理论设计、组织、开展了“分析-学习-练习”的微教研活动。分析发现行为目标的内涵活动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说明:本次教研活动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招数”,让每个人制订的目标变得具体、可操作,你们愿意尝试一下吗?话题一下子说到教师的心坎上,大家对此

3、次教研充满了期待。接着,我依次抛出了三条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班的教育目标,让教师集体共读。例1:小班艺术活动“我笑起来真好看”目标之一:通过照镜子观察,能画出自己脸上的眼睛、鼻子、嘴巴等主要部位。例2:中班语言活动“我喜欢你”目标之一:通过自主阅读、师幼共读、完整阅读,基本能读懂画面内容,初步了解故事的连环情节。例3:大班社会活动“学做小学生”目标之一:通过看视频、观察讨论的方法,了解小学生课堂的坐姿、站姿、举手发言交流等基本规范。读了如上教育活动的目标,老师们有什么思考与想法?教师1:我认为这三条目标都是很明确的、不笼统的,例如画出自己的脸、读懂画面内容教师2:这些目标明显体现出小、中、大班的

4、年龄特点。教师3:我看了这些目标就知道这个教育活动教师要做什么,孩子要干什么,以及教师的方法,比如看视频、照镜子等。教师4:我还看到了孩子最终学到的程度,比如,画出了解教师5:我觉得这些目标是能特定于本班的活动,在其他班级,或许不一定适宜。在教师针对三条目標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和碰撞中,我及时把她们的思考用表格归类的方式,记录在黑板上,让老师们进一步看到:设计教学目标,还要思考、设计好幼儿要掌握的关键经验到底是什么,分析我们班孩子可能学到什么程度,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一条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背后是有内涵的。那么,其内涵中有哪些因素?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背后有怎样的理论支持?由此,自然引出了“行为

5、目标”这个概念。学习了解行为目标三要素之前的教研备课中,我对行为目标的理论以及三要素先学、先知、先觉,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就开始引着老师经历像我一样的学习过程。学习开始,我并没有把我搜索到的文献发给老师,而是抛出“行为目标”这个关键词,大家现场利用手机自行搜索学习5分钟。接下来,结合对上面三条目标的分析,分享自己的学习思考。教师1:我查阅到,行为目标的定义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之前的三条目标,我认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都是行为目标,我以后制订目标也要以此

6、为标杆。教师2:我查阅到行为目标的三要素:一是做什么,即说明具体的行为;二是怎么做,即说明上述行为的条件;三是做得如何,即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教师3:根据x老师,我发现了咱们之前表格的第一列,就是做什么,即幼儿学什么内容;第二列是怎么做,即我们的教学形式;第三列说的是做得如何,即效果和程度。基于教师的自主学习、讨论、分享、发现,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备课中一个教育活动的每一条目标都要思考三个要素。1.学什么(内容):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够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2.怎么做(条例):这些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3.做得如何(程度):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让教师看到行为目标理论下产生的目标,确实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见表1)练习运用三要素修订目标当教师从理论上理解了制订一条具体、可操作的目标需要考虑的三要素之后,进入练习阶段:以年龄班为单位,对照备课本,对任意一个活动的目标进行修订。(见表2)通过“分析-学习-练习”的教研,总结出具体、可操作的适宜目标是指向孩子的发展的、适合孩子的,这样的目标我们认为有三看见:一是看见孩子在活动中做什么;二是看见符合本班幼儿的适宜的学习方式;三是看见活动的程度与结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行为目标理论对教师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教育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并不是行为目标越具体越好,要在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