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ppt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ppt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ppt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ppt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诗歌鉴赏专题之五诗歌鉴赏专题之五古诗词表达技古诗词表达技巧巧3 3.表达方式表达方式1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比喻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夸张张 借代借代 设问设问 用典用典 顶真等顶真等记叙记叙、描写描写、议论议论、抒情抒情、说明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衬托(正、 反衬)反衬)描写类描写类抒情类抒情类间接抒情间接抒情2 2.修辞方法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2、.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2.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效果。3.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答题。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3、,便于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抒发强烈的感情。对偶: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顶真: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用典: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特 点点一、手法丰富多彩一、手法丰富多彩二、重点考查:二、重点考查:三、概念模糊三、概念模糊 比喻比喻 拟人拟人 对偶对偶衬托衬托 对比对比 2012广东高考题广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

4、问题。(7分)余杭四分)余杭四月月 元元白珽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青豆酒,绿草白鹅村。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昼门 注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指出、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分) 【答案详解答案详解】(1)颔联运用了映衬

5、(衬托,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 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

6、闲适而悠游的情怀。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采用采用“手法手法+分析分析+效果效果”的答题模式。的答题模式。 答题三步骤答题三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7、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合诗句简要分析。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表现惜别

8、之情。) (20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答问题。 华清宫华清宫 吴融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过华清宫 李约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过技巧,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过技巧,并作简要说明并作简要说明 。(。(4分)分)

9、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衬)手法(2分)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生,宫殿荒凉。(1分)分) 2014广州一摸 10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分) 蝶恋花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重游晋祠题壁 (清)朱彝尊(清)朱彝尊 十里浮岚山近远。

10、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年年汾水看归雁。 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照人独上溪桥畔。 【注注】晋祠:位于山西太原。晋祠:位于山西太原。 朱彝尊:秀水(今浙江嘉兴)朱彝尊: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人。 (1)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分) (2)词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词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请简要说明。(3分)分)(1)重游晋祠欣赏春天美景的喜悦

11、之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思念家乡的孤独之情。(2)以月之“凉”衬托人的感伤悲凉;以月之“满”衬托(反衬)人的孤独。 (2013年广东卷)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分) 鹧鸪天鹧鸪天 【宋宋】张炎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堤也皱眉 【注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

12、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分) (2)作者为什么说)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象,运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运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

13、因自己远离家乡、飘泊异)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飘泊异乡而不能参加,增添了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乡而不能参加,增添了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亲人苏堤“折柳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运用用典、对偶的运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2)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修

14、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飘泊异乡而不能参加,增添了愁自己远离家乡、飘泊异乡而不能参加,增添了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苏堤“折柳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5、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5分)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分析。(6分)分) 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分。

16、意思答对即可。如有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6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给3分。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理,可酌情给分

17、。)仿真试卷西江月.秋兴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留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滩头留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的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的“山翁山翁”形象。(形象。(3分)分) 词的下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试举两种并作简词的下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试举两种并作简要赏析。(要赏析。(4分)分)(1)这首词塑造了)这首词塑造了“山翁山翁”怡怡然自得、超然物外的隐逸者的然自得、超然物外的隐逸者的形象。(形象。(2分)分)“招我坐桥

18、边招我坐桥边”可见可见“山翁山翁”的随意闲适;的随意闲适;“笑指菊花开遍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他高雅,可见他高雅的情趣。(的情趣。(1分)分) (2) 1.叠词:叠词:“重重重重”写出写出“竹树竹树”浓密蓊郁之态;浓密蓊郁之态;“点点点点”营造营造“潭烟潭烟”轻盈迷蒙之境。轻盈迷蒙之境。 2、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竹树竹树”“”“潭烟潭烟”属静景,属静景,“渔渔船下滩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 3、远近结合:、远近结合:“隔岸隔岸”远观,远观,“近溪近溪”体察,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4、对偶:、对偶:“隔岸隔岸”“”“近溪近溪”远近对举,远近对举,“竹树竹树”“”“潭烟潭烟”相对,写出景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