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图书编辑加工的技巧_第1页
浅谈科技图书编辑加工的技巧_第2页
浅谈科技图书编辑加工的技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04-17 16:47:42 科技传播 2018 年 6 期张利萍摘要科技图书的责任编辑承担着图书质量的把关责任,笔者认真总结了近10年的编辑加工经 验,谈谈科技图书编辑加工屮的一些技巧,与大家分亨,并希望正承担此项工作的编辑能从中有一些 收获。关键词科技图书;编辑加工;图书质量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 (2018) 207-0150-02科技类图书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技文明的使命,专业性强,但作者的稿件参差不齐, 要能达到出版的耍求,需要责任编辑付出很多辛苦的劳动。根据书稿的质量、作者文风、格式、书稿 篇幅等,加工完一木书稿大概需要短则半个月、长则

2、一两个月的时间,同是加工稿件,为什么有些编 辑加工的又快又好,而有些编辑却时常拖延稿件,或者质量达不到出版社要求的合格标准等,笔者就 自己的加工经验谈几点技巧。1来稿审查作者投來的稿件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距出版社的耍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对稿件进行编 辑加工。科技类书稿专业性强、难度大、涉及知识面广,作为科技图书的加工编辑,必须具备很广阔 的专业知识和编辑知识。在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前,首先要把好审稿关,这样才能提高后续的编辑加 工效率和质:a。编辑拿到稿件,不要着急加工,先通篇翻一下,对于问题较多、加工比较费劲的书稿,应及时 退作者修改,作者对白己的书稿最熟悉,只要编辑把退改的意见讲具体了,

3、作者还是很乐于修改的。 比如书稿有多个作者,统稿工作没有做好,编辑可以建议统稿人员对全书的体例进行统一;再比如全 书没有达到齐、清、定时,编辑应建议作者补齐。若编辑一拿到稿件就开始加工,等到发现问题的时 候再退改,这本书稿加工一半先停工,等作者改完再拿过来时,由于这段时间内乂接手了其他书稿, 己经忘记了之前的书稿内容,势必会造成不同稿件的交叉加工现象,从而降低书稿质量。还有的编辑会替作者进行修改,这就相当于本來应当由作者做的事情留给口己完成,久而久z, 作者会产生依赖心理,编辑也会浪费自己很多时间。需要强调的是,退改意见要具体明白,最好-次 性提完,一次性解决,避免反复退改。2编辑:加工原则编

4、辑加工的内容主要包插消灭差错、文字润色、规范统一、核对引文、标注字符、图表处理、 查对资料和其他整理工作。在书稿加工中,一定要把握编辑修改的尺寸,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加工 稿件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该改的一定要改,即书稿中的错课一定要改。经查实资料,编辑能够确认是稿件错误的一定 要改。编辑一定要改的内容包括:错别字、语法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单位和量的错误、数字和数据 错误、逻辑错误、知识性错误、事实性错误以及观点错误等。2)不该改的一定不改。学术观点、文字风格和写作风格方面的问题一定不要改。一个人写文章, 总有自己的风格,这是其思想的表达与遣词造句的习惯造成的。编辑在改稿时,能明显地感受到作者

5、 的文风。比如简洁与冗长。有人惜字如金,文章显得精练,内容突出;也有人过于“严谨”,重逻辑, 难免文句冗长,看起來费劲。如果通篇如此,最好不要修改。要不然既浪费门己的时间,还会增加排 版录入人员的工作量,如果遇上强势的作者,还会吃力不讨好。还有的编辑把对的改错了,稿件本身 没问题,编辑凭自己的理解,把不该改的给改错了,这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事,不会改就不要改或者 与作者核实完了再修改,千万不能口作主张进行修改。“改”还是“不改”,也取决于编辑对语言文字特 点的把握。与英语的拼音文字不同,在汉语中,字即词、字也是有意义的;而字字组合为词,当然又 有其意义。所以我们对现今常用的字典、词典的利用不要教

6、条化。现在编辑常常使用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这些工具书对于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有一个缺陷就是,凡是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等常用的权威工具书没有载明的词汇,一 些编辑往往认为可疑,或直接认为就是错误的;他们耍改为字典或词典中存在的词汇,而不是从文句 的意义方面去推敲。现在出版行业常用的黑马校对软件,也存在这种情况,编辑有时候盲日信任这个 软件,完全采纳黑马词库的修改建议,这种修改都是不止确的。3)可改可不改的不要改。标题层次,特别是翻译书的标题层次要尊重作者和原版书,一般不要 改。同义字、同义词只要符合现代汉语词典上的用法就不要改。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

7、的标点 符号也不耍改。改后一定要能比原稿明显变好,否则,就没有必耍改。对于编辑有怀疑,但编辑又不 懂或不太清楚,找人咨询也未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也不要改。在编辑工作中,对待“改”还是“不改”, 唯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该改的地方改得正确。喜欢改,习惯改,或改得多,并不表明这个编辑就 是称职的;相反地,“慎改”“不滥改”,才是一个成熟编辑应有的工作态度。在多年的编辑实践中,笔 者发现,作者一般不反对编辑对书稿进行修改,也承认这是编辑的权利之一;但是作者最反感的是编 辑不与作者商量就对作者的文风和内容进行大篇幅修改,这是不尊重作者的。如将“看到”改成“看到 了”,将“掌握”改成了“掌握了”,编辑做大

8、量的这种无用修改,从而造成书稿累赘拖沓。笔者曾经遇到 过一个电机行业的专家,这个作者对编辑提出的修改一概不认,在校样阶段全部撤冋,将稿件又恢复 到了编辑加工前的样子,这真是既耗费加工编辑的时间,乂落下了作者的埋怨,真是吃力不讨好。所 以,编辑在修改稿件前,如果需要修改太多,最好将修改记录放在加工记录中,等作者核实后再行修 改。4)站在编辑的立场从编辑的职责出发去改。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编辑应该做的工作上,要谨防 该改的没有改,不该改的改了,可改可不改的轻易就改了。总体上,修改稿件时要尊重作者,同时体 现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3后续流程处理1)复终审意见耍注意局部问题全书统查统改;同时,对待复终审

9、意见要有口己的主见,不能盲 u信任复终审老师,对复终审意见全部采纳;一定要做到改必有据,而且科學合理。拿不准的地方要 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在同事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要向院里的权威老师请教。对于复终审老师提出的问 题,同样遵从上文提出的编辑加工的4个基本原则。2)科技类书稿有大量图稿需要处理,在后续核图过程屮,编辑应对照原图进行核对,不能只核 改标红的部分。4特殊稿件的加工技巧近几年,笔者接手了不少引进版稿件,由于译者翻译水平有限,科技类的引进版稿件专业性强, 译者如果没有专业基础,英语再好,翻译岀来的稿件也生硬难懂,让编辑吃不透原书含义,书稿加工 起来就费劲很多。笔者的经验是,对着原版书一句一句核

10、对,漏译的需要联系译者补充,隐晦难懂的 需耍译者核实,查找专业英语词典,如果大量专业词汇有错,建议还是找一个这方面的专家先审稿, 提出修改建议,编辑如果对书稿进行太多的修改,可能也会产生新的翻译错误,如果科技图书编辑的 英语水平足够髙,底子足够好,自己想挑战一下,那可以这么做,但是修改太大的地方还是要跟译者 核实,最好写在加工记录里,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对于原版书中的错误,编辑理应改正,改正后将问题写在加工记录中,供译者核实。对于编辑 怀疑有错的地方,也应标记出來,写在加工记录屮,待译者核实后修改。另外,引进版书稿与国内科技书稿不同,编辑应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于原版书中不合国 情的内容应进行及时处理。最近几年,出版行业对于政治导向问题尤其重视,在加工引进版书稿时一 定要保持高度警惕。5结论作为科技图书编辑,笔者在工作屮深感,不管策划水平多么高,不管市场营销方案多么全面, 如果图书产品的内容质量差肯定是不行的。轻则影响可读性,重则导致现实应用中出现严重的后果, 如参数错误导致生产废品或设备损毁,原理图错误导致系统不能安装或无法操作,以及可能导致其他 重大经济损失或事故。编辑加工过程是精益求精的过程,编辑在工作中要有宏观意识和整体把握书稿的能力,要投入 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只有在平时注重广泛细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