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观点述评_第1页
关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观点述评_第2页
关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观点述评_第3页
关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观点述评_第4页
关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观点述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观点述评编者按:2000年,中国经济史论坛举办“中国历史上 的商品经济”系列学术研讨会,本述评是为会议讨论所准 备的材料之一。1994年12月,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史分会、中国商业 史学会等曾组织关于“传统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讨论,配 合这次讨论,中国经济史研宄1994年第4期刊登关于该 问题研讨的长篇综述。在这以后,关于中国历史上商品经 济和传统市场的问题又有不少新的论著出现。现在,我们 围绕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对有关的理论观点进行一些评 述。评述以近年出现的新论著、新论点为主,但考虑到问 题的延续性和系统性,有时也不能不涉及以前的一些论著 和观点。一、关于商

2、品经济的发展线索和基本模式这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货币经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转折起伏论,二是“自然经济一商品经 济”逐步高涨或波浪式发展论。此外,海外一些学者主张 中国自战国秦汉以来即形成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的市场 经济,以后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内进行的,由于这种观点国内的信奉者不多,也没有人展开过系统的论述, 故在此不作评述。(一)“货币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转折起伏论 赵俪生曾经提出,中国经济史上经历了从上古共同体自然经济到秦汉期古典经济,再到近古期地主经济的三次 转折,很有代表性。大抵主张魏晋封建说的学者对战国秦 汉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都估计较高,把它作为我国从不发 达奴隶制

3、向发达奴隶制转变之契机,而把魏晋封建制的形 成与中古自然经济相联系。日本学者宫泽知之把关于自然经济、货币经济理解方 式区分为四种学说:第一学说是全汉昇为代表的“货币经 济一自然经济4货币经济”论。全氏把汉代看成是货币经 济时代,汉末到中唐的中古时代是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时代, 从安史之乱前后,以钱币为中心的货币经济开始了。何兹 全就南朝情况修正全氏的观点,反对将南朝看成是自然经 济时代。主张北中国是货币经济一自然经济一货币经济,南方则货币经济一直在发展。这是第二学说。武仙卿认为 布帛也是货币,不同意说魏晋南北朝倒退到自然经济,认 为秦汉以后货币经济一直发展着。彭信威的观点相似。这 是第三学说。第四

4、学说如叶茂对关于中国封建地主制前期 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理论观点的综述所指出的,认为整个 中国前近代是自然经济占优势。他又指出,全氏观点虽然在当今中国是少数派,但在日本却是主流的观点,代表人 物是牧野巽和宫崎市定。全氏关于自然经济和货币经济的 概念来自德国历史学派学者希尔布兰特(b,hi 1 debrand)0全氏虽然批判了希尔布兰特把自然经济-*货币 经济一信用经济的依次演进绝对化,而采取了皮烈 (hpirenn e)等人的货币经济-*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发展 模式,但他用语的概念仍然是基本上依据希尔布兰特的。 希尔布兰特的自然经济、货币经济的概念是严格依据交换 手段是实物还是金属货币这一点区

5、分的,将以金属货币之 外实物为媒介的交换划入自然经济的范畴。他没有设想不 存在交换(分配)的经济,他的自然经济不包括“自给自 足”的含义,这和马克思的概念是不同的。马克思划分自 然经济和货币经济并非依据货币形态或交换手段,而是更 重视生产目的;自然经济是指为获得使用价值的简单商品 经济,或没有交换的经济。20宫泽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不过,我国有些主张魏晋封 建说的学者,虽然沿用货币经济一自然经济一货币经济发 展模式,但己经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例如赵德 馨把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划分为:原 始社会自然经济一“古代(奴隶制)货币经济”一中古自然经济一他指出,“古代(奴隶制)货币

6、经济”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及本质,严格来说仍然是自然经济,所以又可以称之为“古代自然经济”。13田昌五反对说中国封建社会自始至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认为这是按照“长期停滞论”制定出 来的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是呈循环式起伏状态 发展的,相应的自然经济也是这样:战国至西汉是商品经 济的第一个高峰期,东汉由盛转衰,魏晋南北朝基本上是 自然经济时代;唐宋是商品经济的第二个高峰期,辽夏金 控制的北中国由盛而衰,黄河流域和大西北尤甚,城市偏 枯,农村则几乎全部回到自然经济状态;元明清三代,商 品经济又呈全面回升之势。2(二)“自然经济一商品经济”逐步高涨或波浪式发展 论正如宫泽知之所

7、指出的,认为整个中国前近代基本上 是自然经济占优势,而逐渐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 观点,基本上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的,是从封建社会 内部资本主义是怎样成长起来的问题意识出发的。但中国 商业在文明的较早阶段(至迟在战国时代)开始发达,特 别是宋代以后更取得显著的发展,把西洋中世封建领主制 下自给自足庄园经济为核心形成的理论照样应用到中国、 尤其是宋一清间的经济上,会遇到不少困难。20因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史学界曾经对什么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展开热烈的讨论,试图对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性质重新予以解释。近年对这一问 题发表意见的有林甘泉。他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

8、了 评论,他认为从中外的历史实际出发,自然经济的本质特 征应该是自给性生产,而不是所谓“自给自足”;它并不排 除与市场的一定联系,并以它作为自己的补充。中国封建 自然经济的特色,具体表现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 “男耕女织”。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而以自然经济 占统治地位,是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10 关于这一讨论可参阅本文附录的介绍。主张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逐步高涨或波 浪式发展的学者较多。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商品经济发 展经历了战国秦汉、唐宋、明清三个高潮。例如李埏认为 我国历史上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长期并存、相互制约、此 消彼长,总趋势是自然经济逐渐消退,商品经济逐渐

9、扩展。 根据这种观点,我国在战国秦汉获得空前发展的商品经 济,虽在汉武帝后受抑,但唐宋苏醒后发展超过秦汉,如 秦汉主要商品为盐铁酒酤,主要市场在中原与国外市场联 系唯赖西北,唐宋增加了荼叶、陶瓷,丝绸质和量也有较 大提高,远销国外,对外贸易陆路以外又增加了海路等。龙登高的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也属于波浪式发展论,它依时序叙述了中国传统市场在先秦秦汉时代的滥觞与初兴,魏晋南北朝时期曲折发展,五代两宋金元再度兴起, 明清时代成熟的过程。3如果说前一类观点的主要争议点是几次“转折”性质 的判别,那么后一类观点的主要争议点则是封建社会后期、 尤其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及该时期经济的性质。 多数学者主

10、张明清商品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整体上自然 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明清经济己经脱离自然经济的范畴。例如我们介绍 过的李文治和薛虹的观点。近年徐晓望又提出,中国在自 然经济和商品经济阶段之间有一个“小商品经济”的阶段。 它以小商品生产及相应的分配、交换、消费为特征。小商 品专业生产者的出现以人身的相对自由为条件。宋代小商 品生产已有一定发展,但全国性的小商品经济的繁荣,是 明中叶以后才出现的。大面积经济发达地区的缺粮现象,标志着小商品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区域的形成。16宫 泽也认为,以农村市场展开为视点来看商品流通,唐宋变 革期和明末清初值得注意。前者虽然农村市

11、场在发展,也 出现了商品性生产,但整体上自给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后 者在先进地区已出现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标的经营,开始 逐渐形成近代的小商品经济,即商品经济从没有价值规律 的阶段向基本遵循价值规律的阶段变化。20这代表了相 当一部分日本学者的的观点。以上诸说主要是从小农经济从自给经济的小商品经济 演进过程来立论的。近年又有不少学者从传统市场或市场经济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请 看下一专题的介绍。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市场经济或市场经济萌芽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中国历史上市场经济何时出现?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方针以后, 不少学者一直在思考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

12、市场经济?如 果存在过,它又是何时出现的?这又是与对什么是市场经 济的理解有关的。学界对这个问题有两类不同认识:一些 学者一些市场经济是与近代化相联系的,在封建时代,市 场经济只能萌芽于它的晚期;另一些一些学者认为市场经 济不一定与近代化或资本主义相联系,在封建时代也可以 有特定的市场经济。第一种观点以吴承明为代表,他多次阐述了中国封建 社会市场经济的萌芽及有关理论问题。他指出从传统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实即经济现代化或近代化的过程, 它不仅是市场量的空前扩大,市场交易的内涵和市场机制 的原理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一切,又都是以政治、 法律、经济体制和制度的相应变革为前提的。他主张把过

13、渡到市场经济作为经济现代化的标志。我国历史上商品交 换比较发达,但这还不是市场经济。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 化也是从十六世纪即明嘉靖、万历间开始的。大商帮、工 场手工业、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出现,是其标志。 但力量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引起希克斯所说的“政治渗 透”,在产权、商法、税制上毫无变化,仍然是完整的封建 专制国家。这种情况,清代基本上继续。进入二十世纪, 我国巳有了现代化产业,口岸城市勃兴,並与国际市场接 轨。但以抗日战争前而论,我国尚未转变为市场经济:(1) 占国民经济最大比重的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体制, 商品率很低,新兴产业集中于纺织和食品业,尚未形成部 门体系。这种二元经济的

14、结构刚性及由此产生的低供需弹 性,从根本上限制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2)现代化市 场被定义为“一个价格”,如两地价格差等于运费,则属一 个市场。三十年代的中国远未达到这个水平。(3)市场现 代化是由人格交易向非人格交易的转变,这需要一系列成 文的和不成文的法律,以明确产权,中立化规则,规范行 为和执行罚则。市场经济必须是法制经济,这一点,在当 时尚不存在。我国真正有意识的向市场经济转变,还是在 邓小平时代。6许檀最近也谈到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 表现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弱,市场机制在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她认为,清代中叶在全国范围内 已经形成一个涵盖广阔、运作自如的

15、城、乡市场网络体系, 这一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过程 的一项重要内容。5与这种把市场经济的萌芽或转化同现代化(或近代化) 联系起来的观点不同,有些学者认为封建社会中已经存在 市场经济。例如尹进认为,中国从宋代开始有了具有封建 个性的市场经济,明代进而具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个性的市 场经济。1郭庠林也提出“封建市场经济”的概念。17 郑学檬根据罗布代尔的观点,主张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 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或最重要的标准 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生产、配置资源,市场机制是配置资 源的主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社会分工比较发达,交换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和齿轮,货币和金融体

16、制己经建 立并与生产交换融为一体,人们的经济生活离不开市场供 求关系的波动制约。而资本主义是指以资本积累、增殖、 流动、垄断为最高利益的政治经济体制。他认为中国市场 经济萌芽于16世纪以前,比如宋代,局部地区已可称为市 场经济萌芽,理由是分工在某些行业己经较细,交换具有 社会性,但从另一方面看,宋代整个社会仍然处在自然经 济的大环境中;明中叶,即16世纪开始,市场经济以方兴 未艾的态势出现在江南和沿江沿海各地区。他进而把中国 市场史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是传统市场,其中又可以唐中叶为分界,区分为前后期。第二时期是市场经济,其 中又可以区分为萌芽阶段(12 -13, 16-18世纪)、初级 阶段

17、(18 401949)、停滞与发展阶段(194 91978, 197 81998)o在萌芽阶段,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自然 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并存,封建经 济占主导地位。11姜守鹏也有类似的意见,在他看来,封建经济是自然 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对立统一,不能笼统地称封建经济为市 场经济。但简单商品经济也会产生市场经济,所以封建社 会存在着市场经济。具体说,市场经济是随着商品生产的 产生而出现,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完善的。12(二)关于市场体系和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较早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网络或市场体系,是中国历 史上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许多学者的共识; 但这种市场网络或

18、市场体系究竟何时形成,有何特点,学 界俨然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在这里仅介绍两位学者的观点。唐文基指出中国封建市场发育的四个特征,即非统一 的国内大市场、市场的垄断多于竞争、市场的进入遇到种 种的障碍、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关于中国何时形成统一 的全国市场,学术界历来有不同意见,或认为这种市场战 国秦汉已经出现;或认为中国直至鸦片战争以前仍停留在 地方区域市场的格局。唐氏的意见和这些观点都不同,他认为中国古代全国大市场秦汉时期己经形成,但它只是地 方区域市场在空间的扩展和延伸,尚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割 据性,他称之为“非统一的全国市场”。因为第一,流通网 络虽己形成,但由于交通因素、行政因素和各地经济发

19、 不平衡的制约,这个网络并不完全暢通;第二,还缺乏统 一的市场价值,没有价格形成机制;第三,中国自秦以来 虽然实行了统一的货币,但币制仍然混乱并常常发生钱荒 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培育健全的统一市场。15姜守鹏认为,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统一 体,从范围看,它形成了包括农村集市一城镇市场一区域 性市场一全国性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网络;从市场种类 来看,它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还包括房地产市场、劳动力 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其中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三大 支柱。按这样的标准,明清时期,至迟鸦片战争前,中国 封建社会的市场体系已经初步确立。因为这时

20、不但存在了包括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 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的市场网络,而且存在劳动力市场和 金融市场。不过这仍然是封建社会的市场体系,与近代市 场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12三、关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机制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机制的探索中,经济结构,尤其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消 费与市场的关系,国家干预和财政政策对商品经济发展的 影响和制约,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两个重要视角。当然,这 两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从经济结构方面进行的探索许多学者把小农经济看作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基础,着力探讨小农与市场的关系。方行在这方面工作作得 较多,他所提出的中国封建地主制下的小农经

21、济是农业与 手工业、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的双重结合的观点,己 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近年来学者对该问题继续有所论述。李根蟠利用管子的材料探讨了封建地主制经济形 成时期小农与市场的关系。指出以春秋战国之际地主制经 济形成为分界,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 是小农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独立地出现在当时的市场上,二 是流通成为小农再生产的必要环节,三是农村集市出现, 四是商人高利贷者插足小农再生产过程。在这基础上商品 经济和各级市场获得较大发展,但小农经济的主体部分仍 是自给性生产,其所包含的部分商品生产也是以自给性生 产为依托的。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我国传统市场,由 此形成一系列有别于现代市

22、场经济的特殊的经济概念和经 济现象,价值规律或市场机制虽对社会生产起一定作用, 但没有也不可能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7刘小京从分析“自然经济”概念的由来和内涵入手,根据中国历史实际,试图对中国农户的生产模式进行概括, 从而提出“自给性农业”的概念。这种“自给性农业”是 由于“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小而全、 自给性、农民在生产经营上的精打细算;它在一定条件下 成为典型自然经济的基础,在另一种条件下又可能向商品 生产转化:与自给性农业相联系的是普遍的兼业化和普遍 化了的商品经济意识。4张忠民提出“小生产,大流通”是前近代中国社会再 生产的基本模式。所谓“小生产,大流通”,是指在生产

23、领域中基本上是个体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在流通领域中 由于商人资本的运动却存在以地方市场、区域市场以及全 国大市场共存的格局。这是由当时社会再生产条件补偿的 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在个体家庭生产单位之上没有一 个具有内部生产分工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封闭的经济共同体, 这些个体家庭天然地具有从市场取得再生产条件补偿的机 能和需求,这正是大流通得以形成的最重要的深层原因。但小农的地方狭隘性和封闭性决定他们难以与较大的市场直接交往,唯一能使小生产与大市场发生联系的,只有商 人和商人资本的运动。因此,前近代中国社会小生产者的 再生产条件的补偿,从逻辑和历史一致的过程看,就表现 为一个在商人资本的作用下补偿空

24、间渐次扩张的过程。8长期以来,龙登高比较注意小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在早期的研究中,他把小农家庭经营方式看作一个发展过 程,认为小农与市场的联系逐步密切,但在小农经济基础 上形成的农村市场属于商品内循环类型,不能诱发个体家 庭突破自给性生产,在某种程度上还制约了农民从事商品 生产的动机。近年,他引入边际效用原理分析个体小农家 庭经营的特征,尤其是那些与市场相关联的特征。指出价 值规律在家庭经济的运行中的作用不突显,而效用原则既 与其使用价值的生产消费目的、手段相一致,也与匮乏经 济状态下市场手段有限有关。一般农户的商品生产,不仅 是小规模的,而且是以副业形式出现的非专业化生产,很 少是以利润为

25、动机。他还比较了个体小家庭与地主大户市 场角色的差异,以宋代为例,指出大多数地主地租粮自食 比例少,相当部分通过市场出售,并且往往直接运往市 场。他们出粜是为了逐利,而不是为了谋生。3赵德馨把生产结构的变化作为引起商品货币关系兴衰 的决定性因素。他主要研究了公元一世纪前后生产结构与 市场关系的变化。他认为西汉农业生产力存在“耒耕一小 农”和“犁耕一大农”这样两个层次和相应的两种生产规 模;后者因需要三个以上的劳动力,大多数使用奴隶。小 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往往是被动的、很少的,本质是一种自 给自足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奴隶制生产单位与市场的联系是主动的,是其生产运行的内在要求,且劳动生产率较高, 可以

26、为市场提供大量商品。奴隶制生产的发展必然带来商 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没有相应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奴 隶制生产便不能运行。这是西汉时期商品货币关系发达的 原因所在。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畜牧业和抬铁业的发展,牛马及铁犁价格下降,牛耕也趋向小型化,这就使得小农 有可能使用它们。当农民也使用牛耕的时候,奴隶制生产 的优势和竞争力就下降了。与之相适应的是个体家庭经济 的发展,租佃制逐步取代奴隶制,接踵而来的是生产单位 小型化与大型商品生产单位减少,生产单位自給色彩的加 重。13姜守鵬认为中国封建经济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对 立统一,主要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是土地两种运行方式(买卖

27、和封赐)的同时存在;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小农经济实物租赋与货币 租赋并存的分配结构。12魏金玉也指出土地买卖在中国 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发展中的十分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 前土地交易额不低于粮食交易额。封建生产方式及各阶级 的关系也是通过土地交易进行新陈代谢的。因而其重要性 是一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不能相比的。19(二)国家干预和财政政策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些学者重视非经济因素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如郭正忠强调由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产生的专卖经济与与 自由通商的市场经济的对立。中国的专卖体制的前提是专 制政体的强大和民间私有权发展的不充分,它以适应民间 商品经济的政策调整

28、为始,以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为 终。在中国历史上,自由通商的政策只是局部的、短期的、 表象的、偶然的:专卖政策的推行则是长期的、全局性的、 本质的、绝对的。他指出:人们都用宋代商税的数量论证 当时商业的发达,但宋代商税的收入鲜有高过专卖的时候, 在大多数情况下,商税收入难与专卖收入同日而语。由专 卖、市易、和籴、和买以及货币田赋所调运的交换与流通 热潮,曾经不止一次地创造过奇迹,可惜这种交换是权力 支配下的交换;这种流通,是以官方意志为转移的流通, 以这种交换和流通为基础的“市场”形态,与商品经济环 境中自由贸易的市场形态,貌虽相似而实不相同。14冷 鹏飞认为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形态继承奴隶社会

29、商品经济的 特点:一是仍由国家垄断了大部分手工业生产,二是开始 显露了国家政权对商品经济的强烈干预;贵族官僚经商和 平民商贾不断向官僚转化。正因为商品经济长期以来与社 会政治割不断的亲情,故在社会变革之际仍然使其沦为封 建政治的附庸。9魏金玉也指出,传统市场是在封建政权 调控下的市场。19日本学者宫泽知之分析了中国经济史中的货币经济的特点,他指出,西洋经济史的货币是贵金属货币,中国经 济史的货币则是以贱金属铜为原料生产的小额铸币;西洋 史上的货币基本上由民间承包制造,中国的铜币则由国家 铸造发行。铜钱小额面的必要性与占人口大部分的小农为 对象的征收租税密切相关。小额铜钱存在所显示的不是商 品经

30、济,而是通过向个别的人民征税这具体的行为实现的 国家对社会的统一。其第一功能不是流通手段,而是韦伯 所说的钦定支付手段,特别是租税的支付手段。小额铜钱 的必要量与商品经济没有关系,因而对流通货币总额与商 品总额对应这种货币数量说无须作理论的探讨,原来在中 国就没有成立。铜钱是一种计数货币、名义货币,其基本 原理是个数原理。它与金属原材料的交换价值无关,也与 货币的铸造费无关。货币的价值是由一个货币是一文还是 百文这样的规定所决定的,制定这个规定的是铸造者的权 威、社会的信用,在中国正是国家。总之,中国前近代货 币史上国家财政这种公共经济领域带来的规定性十分强大, 它不能与社会内部自发的商品流通

31、的发展相对应。宫泽指 出,将19世纪以前整个看作自然经济时代,虽然基本上反 映了小农经济和农村市场的发展状况,但无助于理解春秋 战国以来二千数百年流通史的发展、市场的结构、性质等。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流通结构,当是以城市市场为结合点, 农村市场和全国性物资流通各占有相对地位的二重结构所 构成的。后者是伴随着专制国家的成立,为了维持庞大的 国防体制和经营巨大的官僚组织,从全国统一的国家财政 所组织的物资流通及由此诱发的远距离流通中形成为全国 规模的物资流通,因而可称之为“财政性物资流通”。20程念祺提出中国古代存在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市场: 生活市场和财政市场。所谓财政市场是指因政府的财政施 为而形

32、成的市场,它以挤占生活市场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例如,西汉政府改变了战国赋税征收实物和力役的政策, 使其财政货币化。货币之征的实行使货币紧缺成为不可避 免的现象,导致粮食价格过低。农民必须以更多的土地产 品去换取所需交纳的货币;而商人则可以用较少的货币收 购更多的土地产品。这就是国家财政市场对乡村生活市场 的挤占。古代中国,在广土众民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赋 税制度,将人民十分有限的土地产品象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那样集中到国家手里,这就是作为国家财政的根本目标的 “大国效益”。正是由于这种财政市场的存在,己使(1) 商业对农业的侵害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2)农民生 活市场上的购买率,一般是与他们

33、在国家市场场上的售卖 率成反比的;由此(3)在中国大多数地区的乡村中,其生 活市场几乎一直处于少量的物物交换的窘迫状态中;结果 是(4)造成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使中国的 农村变得越来越封闭;而(5)城市生活市场则因国家财政市场及其严重的不等价交换,形成畸形的繁荣;如此则(6) 司马迁所谓“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 如倚市门”,不幸竟成了中国经济史中的宿命。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商品经济、交换方 式、商人资本、资本主义萌芽、货币、消费等,如果离开 了对财政市场的认识,恐怕皆不得其解。18田昌五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自始就有两类商品生产: 一类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小商品生产,另一类是国有土地 上的大宗商品生产(可以由政府专营,也可以实行租赁经 营,即租给私人经营)。后者是主要的支配的形态,前者处 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一 盛一衰、一荣一枯的秘密所在。他用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 经济与农民经济的相互对立来解释商品经济之向自然经济 转化。他指出西汉初年弛山泽、商贾、关梁之禁,导致商 品生产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但农民弃农经商者越来越多, 商人兼并农人越演越烈。因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