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应力装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二、实验对象1三、测点布置2四、初始装配应力状态和运动工况设置3五、测试并分析各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特点4六、各类初始装配应力特性和不同运动工况下的应变特性6七、工作台的振动分析22八、实验结论分析及思考26一、实验目的通过测试分析滑块-工作台在不同初始装配应力时各种运动工况下的应力特性变化情况和振动特性,研究初始装配应力状态和运动工况对应力特性和工作台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二、实验对象实验使用的机床为工研精机生产的1000/630V数控铣床,其工作台X方向的最大行程为1.2m,最大的空载运行速度为30m/min,最大负载为1T。应变测试对象为其工作台-滑座的
2、螺栓连接结合部,机床使用的直线导轨型号为HIMIN-RG55,为一款滚珠型直线导轨,单根导轨上布置3个滑座与工作台用螺栓连接,使用螺栓型号为M12全螺纹螺栓。图1为测试现场图,图2为导轨滑块图,图3为导轨上3个滑座的布置位置图。下文中为表述方便,将三个滑座从左到右以此编号为1号、2号、3号滑座。1号滑座2号滑座3号滑座 图1 实验现场 图2 导轨-滑座图3 滑座编号三、测点布置1、测点位置选择为了分析工作台-滑座之间螺栓连接的初始装配应力状态和运动工况对其应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选取了两类位置作为应力测试的测点。(1)工作台-滑块结合部工作台-滑块结合部的应力特性能直接反应初始装配应力特性,为
3、了使测点的测试值尽量大,应变片的布置尽量靠近工作台和滑座的结合面,离结合面的距离为3mm,且测点位于螺栓的中心线上,。在实际测试时,使用了不同的应变片(三向应变片和单向应变片)。其中,三向应变片用于初始装配应力的测试,采用频率低,是静态应变的测试,其测试结果能全面反应测点的应力状态(应变大小和主应变的方向);单向应变片只能测试某一个方向的应变,可用于静态的装配应变的测试和不同运动工况下的动态应变的测试。然而不论使用哪种型号的应变片,其测点位置均不变。如图4所示为测点的选择位置。应变片粘贴过程包括:表面处理-贴片-接线端子粘贴-导线焊接。工作台导轨滑块测点坦克链图4 测点位置图(2)导轨表面在导
4、轨表面布置测点,测试在运动中导轨上测点的应变变化,分析不同的初始装配应力特性和运动速度对导轨受力的影响。测点位置如下图5所示,使用的应变片为单向应变片。图5 导轨表面测点位置四、初始装配应力状态和运动工况设置1、初始装配应力设置实验设置了多组不同的初始装配应力状态,并通过调节各螺栓连接的力矩予以实现。这里简述为三大类:(1)各滑座上每一个个测点的初始应力状态均不同(2)滑座与滑座之间初始应力状态不同,但单个滑座上的两个螺栓处有相同的初始应力(3)各滑座上每一个测点的初始应力状态均相同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中,会详细对不同的初始应力状态进行描述。2、运动工况设置实验设置了多组不同的运动工况,该机床工作
5、台的极限最高运动速度为30m/min(实际加工中的工作台速度一般只能达到20m/min)。在测试中,设置了30m/min,15m/min,7.5m/min,0.5m/min的运动速度,将这些速度进行实时快速切换以得到不同的工作台进给工况,还进行了工作台配重,实现负载下的高速运动。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中会对运动工况进行详细的描述。五、测试并分析各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特点为了分析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力状态(包括最大主应变值、最小主应变值、最大主应变方向),实验首先使用三向应变片测试了测点在螺栓预紧力为40NM时的初始装配应变,分析了测点处的各个方向的应变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测点处在加载力矩时最大主应变方
6、向的规律。测点布置和编号示意图如图6所示,实际的贴片如图7所示。图6 三向应变片测点编号图7 三向应变片粘贴图在测试时,参考螺栓的预紧力,将力矩定为40NM,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将水平方向设为0o,另外两个测向为45o、90o,各测点各方向的应变值及其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最大主应变方向如表1所示,单位是微应变。测点1测点2测点3测点4测点5测点60o19421017014919015645o-6-129-14-15-2290o-193-205-173-156-207-152最大主应变1194.51210.77171.47179.18190.78159.39最小主应变2-193.58-205.
7、18-173.33-156.52-207.52-153.811方向-0.98-2.051.70-1.92-0.8-4.79表1 初始装配应变值由上表测试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任意一个测点的0o(拉伸应变)和90o(压缩应变)的应变值都很接近,最大主应变方向都是接近0o的方向。2)在相同预紧力的情况下,不同测点之间的应变值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滑座上的测点之间(1号和2号、3号和4号、5号和6号)的应变差别也很大。因此可以认为,若在相同预紧力的情况下进行螺栓的预紧,会得到非均匀的应力分布。3)测试时选取任意一个测点的应变值为观察对象,可以明显看到其他测点处的螺栓预紧对选定测点的应变值没有影响,
8、即可以认为滑座之间、螺栓之间的应变是独立的。图8为任意选取的测点1和测点2在所有螺栓加载过程中的应变变动情况。图8 预紧过程中测点应变变动图六、各类初始装配应力特性和不同运动工况下的应变特性在研究不同初始装配应力和不同的运动工况下的应力变化时,将滑座上的三向应变片用单向应变片替换,由于2号滑座贴片空间有限,且3个滑座之间存在独立性,因此选取1号和3号滑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图10为测点编号,图11为测点5、6、7、8实际的应变片布置图。图10 单向应变片布点编号图11 单向应变片实际图注:(1)在连接通道时测点5接在设备的23号通道上,其他各测点均接在与之数值相同的通道上。 (2)滑座1和滑
9、座3上的4个螺栓从左到右以此编号为1、2、3、4号螺栓。1、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各工况应力变化特性(1)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特征将1、2、3、4号螺栓以此按照50NM,60NM,50NM,50NM的力矩进行预紧,测试其初始的应力状态和在不同运动工况下的应力变化特征。图12为螺栓预紧后的应变值。(注:本次测试10号测点被关闭)图12 初始装配应变各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变值如表2:测点12345(23)678初始应变475130.8443.2196.2410.6270.5283.4229.4表2 初始装配应变值从螺栓预紧后的测点应变值可以得到如下结论:l 工作台上的测点有着更大的应变值。l 各测点的应变值
10、差别很大,即使同一个滑座上的不同测点的应变值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与前面三向应变片的测试结论很接近。l 可以认为本次的初始应力状态表现为极为不均匀的特点。(2)该初始装配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变化特征分析在上述得到的初始装配应力状态条件下,让工作台以不同的速度运动,测试其应力变化(测点7和10关闭)。其全部运动阶段所有测点的应变变化如图13所示。工作台的行程为0.4m来回往复运动,测试过程中切换工作台的运动速度,得到不同的运动工况。切换的时间为:空采-(114s)30m/min-(270s)0.5m/min-(380s)30m/min-(450s)7.5m/min-(540s)停止运动-空采图13 测点
11、动态应变图将上图的应变变化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拆分放大,依次得到下面各个运动时段的应变变化图。1)空采部分(114s结束)开始运动(30m/min)图14 测点空采应变由图14空采过程中的个测点的应变值变化情况可以得到:l 空采的应变很平稳,且变化幅值在1个微应变以内,这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说明应变片的粘贴情况良好。l 经过114s的空采,应变除了个别通道在某些时刻出现跳变,整体上保持稳定。l 稳定的空采可以保证在后续的运动中出现的变动不是由于系统的误差造成的。2)30m/min-0.5m/min30m/min(2)-7.57m/min停止段部分停止30m/min)7.5m/min)0.5m/mi
12、n)开始运动(30m/min)图15 测点不同速度时应变值上图15显示了3种不同运动速度下的应变变化情况,下面就测点1、2、3、4进行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如下。1)测点1(图15中All-1)的各段的统计数据如表3测点1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084-1.0612.145-0.02930m/min1.563-1.8163.379-0.2690.5m/min1.628-1.3132.9410.23030m/min(2)1.664-1.4793.1140.1137.5m/min1.713-1.6083.322-0.163停止2.088-0.9713.0580.473表3 测点1不同速度应变
13、统计值测点1应变变化图如图16.图16 测点1不同速度应变图2)测点2(图15中All-2)的各段统计数据如表4测点2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082-1.1962.278-0.05330m/min3.619-0.8484.4671.4290.5m/min3.004-1.0754.0790.85330m/min(2)3.855-1.0634.9170.9157.5m/min2.775-1.3584.1330.300停止1.791-0.9092.7000.515表4 测点2不同速度应变统计值测点2的应变变化图如图17图17 测点2 不同速度应变图3)测点3(图15中All-3)的各段统计
14、数据如表5测点3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393-1.0502.4430.15630m/min-0.507-4.1523.645-2.3580.5m/min0.976-2.7503.726-0.78930m/min(2)-0.280-3.6763.396-2.0487.5m/min-0.653-4.4063.353-2.447停止-0.061-2.7062.645-1.445表5 测点3不同速度应变统计值测点3的应变变化如图18图18 测点4不同速度应变图4)测点4(图15中All-4)的各段统计数据如表6测点4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260-1.3392.599-0.107
15、30m/min-0.265-4.0353.770-2.1290.5m/min0.328-2.7533.080-1.18330m/min(2)-0.967-4.6323.665-2.7827.5m/min-1.619-4.8253.206-3.192停止-2.081-4.2422.161-3.217表6 测点4不同速度应变统计值测点4的应变变化图如图19图19 测点4不同速度应变图5)测点5(图15中All-23)的各段统计数据如表7测点5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219-1.0962.3160.02130m/min1.253-3.3864.639-1.2450.5m/min0.863-
16、2.5353.398-0.87530m/min(2)1.053-3.1814.134-1.2427.5m/min0.775-3.6854.46-1.428停止0.172-2.4032.574-1.084表7 测点5不同速度应变统计值测点5的应变变化图如图20图20 测点5不同速度应变图6)测点6(图15中All-6)的各段统计数据如表8测点6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193-0.922.1130.05330m/min0.691-3.4184.408-1.3040.5m/min0.784-2.0082.792-0.66630m/min(2)0.620-2.7613.381-1.0717.
17、5m/min0.191-2.8653.056-1.179停止0.558-1.9562.514-0.685表8 测点6不同速度应变统计值测点6的应变变化图如图21图21 测点6不同速度应变图7)测点8(图15中All-8)的各段统计数据如表9测点8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061-1.836-0.3381.92430m/min1.620-1.0242.6440.3120.5m/min0.499-3.089-1.4163.58830m/min(2)0.620-2.7613.381-1.0717.5m/min1.623-1.0042.6670.333停止0.408-2.8583.266-1.
18、280表9 测点8不同速度应变统计值测点8的应变变化图如图22图22 测点6不同速度应变图由以上的数据和图线可以得到以下结论:l 各个测点在工作台运动中均有一定的动态应变变化。l 测点的动态应变表现在两个方面:1幅值变大2均值变大。l 在运动停止之后测点的应变值不会归零,仍然会按照一定的方式继续变化,停止后的应变状态跟工作台的停止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l 工作台速度不是决定测点应变变化的主要因素。l 不同测点的应变变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均值变化的趋势上,即应变曲线的整体变化趋势有所不同。2、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各工况应力变化特性(1)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特征将1、2、3、4号螺栓以此按照50NM,60
19、NM,50NM,60NM的力矩进行预紧,测试其初始的应力状态和在不同运动工况下的应力变化特征。图23为螺栓预紧后的应变值。(测点6关闭)图23 各测点初始装配应变各测点的初始应变如表10,测点12345678910应变值4802604662154032513432580.2-0.6表10 初始装配应变由各测点的初始应变数据也易看出,在此螺栓拧紧力矩下,测点处的应变分布是极为不均匀的。(2)该初始状态下的动态应变在该初始装配应变条件下,工作台的行程为1m来回往复运动,测试过程中切换工作台的运动速度,得到不同的运动工况。切换的时间为:空采-(100s)0.5m/min-(220s)7.5m/min
20、-(320s)15m/min-(380s)30m/min-(470s)变速切换-(630s)0.5m/min-(830s)停止图24为所有测点的动态应变图24 全部测点动态应变下面对各个测点单独分析。1)测点1的动态应变的统计数据如表11测点1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0.987-1.2732.26-0.1270.5m/min0.098-4.689-2.3624.7877.5m/min-1.611-5.859-3.7954.42715m/min(2)-2.367-6.145-3.778-4.28730m/min-2.139-6.394-4.3074.255随机切换-2.027-6.4534
21、.462-4.2110.5m/min-2.701-7.1844.483-4.810停止-3.415-58412.246-4.596表11 测点1的动态应变统计值测点1的动态应变图如图25.图25 测点1的动态应变2)测点2在测试中出现了干扰信号,该测点的动态应变图如图26.图26 测点2的动态应变现将未受到干扰的运动段的应变统计值如下表12测点2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326-0.8112.1380.1870.5m/min1.324-2.3193.643-0.3867.5m/min1.761-1.9733.734-0.40415m/min(2)-30m/min-随机切换-0.5m/m
22、in0.527-2.7613.288-1.088停止0.927-2.0532.977-0.575表12 测点2的动态应变统计值3)测点3的动态应变如图27所示。图27 测点3的动态应变测点3的各段统计数据如表13.测点3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249-1.4972.746-1.1610.5m/min3.777-0.9614.7371.2347.5m/min2.900-1.0293.9291.10815m/min(2)2.359-1.7514.1100.25630m/min 3.063 -1.544 4.607 0.706随机切换2.485 -1.696 4.1810.5900.5m/
23、min2.716-1.5624.2780.359停止0.703-1.782.482-0.543表13 测点3的动态应变统计值4)测点4的动态应变如图28所示图28 测点4的动态应变测点4的各段统计数据如表14.测点4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343-1.6352.979-0.1750.5m/min3.678-1.3495.0270.8297.5m/min2.319-1.6864.0050.28715m/min(2)1.284-3.6284.912-1.40530m/min 1.357 -3.066 4.422 -1.049随机切换0.489 -3.840 4.592-1.5830.5m
24、/min-0.126-3.3793.253-3.189停止-1.462-3.9052.443-2.699表14 测点4的动态应变统计值5)测点5的动态应变如图29所示。图29 测点5的动态应变测点5的各段统计数据如表15.测点5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587-1.3612.9390.2130.5m/min0.670-3.4564.126-1.6427.5m/min1.541-3.4474.988-1.25215m/min(2)1.739-3.5545.293-1.17530m/min 0.950 -3.918 4.868 -1.641随机切换0.821 -4.007 4.828-1.
25、7910.5m/min0.397-4.0834.481-1.975停止-0.506-3.0372.531-1.799表15 测点5的动态应变统计值6)测点6的动态应变如图30所示。图30 测点6的动态应变测点6各段的统计数据如表16所示。测点6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0.818-1.3422.160-0.2910.5m/min0.556-3.1013.657-1.2937.5m/min0.643-3.1373.772-1.41515m/min(2)0.413-3.6804.093-1.72730m/min 0.084 -3.849 3.934 1.948随机切换0.057 -3.901
26、3.958-2.0100.5m/min-0.761-4.0563.296-2.415停止-1.340-3.3391.999-2.330表16 测点6的动态应变统计值7)测点7的动态应变如图31所示。图31 测点7的动态应变8)测点7的动态应变如图32所示。图32 测点8的动态应变3、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各工况应力变化特性(1)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特征螺栓的预紧力为40NM,40NM,40NM,40NM,测试其得到的初始装配应力,如图33所示。图33 各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变各测点的初始应变值如表17所示。测点12345678910应变值3241552981073492152601750.2-0.6表1
27、7 初始装配应变(2)各测点的动态应变测点的动态应变如图34所示。工作台的运动变化情况为:空采-(100s)0.5m/min-(200s)7.5m/min-(280s)15m/min-(370s)30m/min-(440s)变速切换-(680s)07.5m/min-(790s)30m/min(990s)停止图34 所有测点的动态应变下面是各个测点各自的动态应变。1)测点1的动态应变如图35图35 测点1的动态应变2)测点2的动态应变如图36图36 测点2的动态应变3)测点3的动态应变如图37图37 测点3的动态应变4)测点4的动态应变如图38图38 测点4的动态应变5)测点5的动态应变如图39
28、图39 测点5的动态应变6)测点6的动态应变如图40图40 测点6的动态应变7)测点7的动态应变如图41图41 测点7的动态应变8)测点8的动态应变如图42图42 测点8的动态应变4、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各工况应力变化特性(1)初始装配应力状态的特征螺栓的预紧力为32NM,32NM,56NM,56NM,测试其得到的初始装配应力,如图43所示。图43初始装配应力状态各测点的初始应变如表18,测点12345678910应变值3041572761113822394051950.2-1.2表18 初始装配应变(2)该初始装配应变状态下各测点的动态应变情况工作台的运动变化为:空采-(80s)15m/min
29、-(220s)7.5m/min-(250s)30m/min-(270s)15m/min-(290s)0.5m/min-(320s)停止-(390s)15m/min(440s)停止-(460s)7.5m/min(480s)停止(520s)0.5m/min(540s)停止所有测点的动态应变如图44,工作台的行程为1m图44 各测点动态应变各测点的动态应变如下。1)测点1动态应变图45测点1动态应变2)测点2动态应变图46 测点2动态应变3)测点3动态应变图47 测点3动态应变4)测点4动态应变图48测点4动态应变5)测点5动态应变图49 测点5动态应变6)测点6动态应变图50 测点6动态应变7)测
30、点7动态应变图51 测点7动态应变8)测点8动态应变图52 测点8动态应变5、初始装配应力均匀时各工况的应变变化情况(1)各个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变调整4个螺栓的初始预紧力,以测点1基准,将测点1、3、5、7的初始装配应变调节至相同或接近的状态,经过调整螺栓预紧力,得到4个螺栓的预紧力分别为40NM,46NM,40NM.54NM,在此预紧力状态时,各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变如图20所示。图53 各测点初始装配应变各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变如表7所示,测点12345(23)678初始应变337.8169.5324.3126.5341208.7329.5228.1表19 各测点初始装配应变值1由上图可以看到,经过
31、调整螺栓的预紧力后,工作台上的测点(1、3、5(23)、7)的初始装配应变极为一致,然而滑座上的测点的应变仍然不一致。在后面的分析中,重点分析测点1、3、5(23)、7在不同的运动工况时的应变变化特性。(2)测点的动态应变测试过程中速度的调节为:空采-0.5m/min(140s)7.5m/min(240s)-15m/min(300s)-30m/min(400s)-快速切换速度(460s)-停止(580s)-30m/min(700s)-停止(800s)-15m/min(900s)-停止(1000s)在上述的初始装配应力分布特征下,测试过程中各测点的应变变化如图54所示。图54 各测点动态应变图其
32、中测点1、3、5(23)、7的应变变化如图55所示。图55 测点1,3,5,7动态应变图分别将测点1、3、5(23)、7的应变变化进行分析1)测点1的应变变化如图56所示。图56 测点1 动态应变图相关的统计数据如表20所示。测点1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平均值静止段1.229-1.0282.3270.1240.5m/min2.583-2.2164.7990.0957.5m/min2.306-2.1194.4260.01615m/min(2)2.039-2.2554.292-0.15630m/min1.983-2.2654.108-0.367快速切换1.795-2.5294.504-0.281停止1
33、1.318-1.1352.4540.03630m/min1.759-2.6804.439-0.645停止21.922-0.5832.5060.55215m/min1.639-2.8494.488-0.684停止30.925-1.3162.242-2.286表20 测点1动态应变统计值2)测点3的应变变化如图57所示图57 测点3动态应变图3)测点5(23)的应变变化如图58所示图58 测点5动态应变图4)测点7的应变变化如图59所示图59 测点7动态应变图由以上1、3、5(23)、7号测点的应变变化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结论:l 初始应变相同的测点,其应变的变化也不一致,即使在同一个滑座上的两个测点
34、,其应变的变化规律也不同。l 在测试过中经过了多次的停止运动,然而同一个测点在每次停止时应变均不相同。6、同一测点在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变化比较下面比较同一个测点在不同的初始装配应力时的应变变化。通过改变螺栓的预紧力,使某一个测点的初始装配应力达到不同状态,分析在这些不同的初始应力状态时该测点的应变变化有何异同。(1)测点1如图60所示,将测点1的初始装配应力调节到相应的大小。测试1测试2测试3图60 测点1不同的初始装配应变图三组不同的初始应变值(从大到小)分别为479.939、337.129、323.834,分别命名为测试1、测试2、测试3,可见测试2、测试3的初始应变很接近,测试1的
35、初始应变和测试2、测试3的初始应变差别较大。将这三组测试命名如表9,并给出其对应的螺栓加载力矩。测试组测试1测试2测试3初始应变479.939337.129323.834力矩加载(NM)504040表61 测点1初始装配应变值各下图62各自初始应变条件下的动态应变。测试2、3测试1图63 测点1动态应变图可以看到,测点1各测试组的动态应变变化的异同与其初始装配应力较为一致,即测试2、3的动态应变较为接近,且与测试1差距较大。(2)测点2测试1测试2测试3如图64所示,将测点2的初始装配应力调节到相应的大小。图64 测点2不同初始装配应变图表22为各测试组对应的测点初始装配应力和相应的预紧力矩。
36、测试组测试1测试2测试3初始应变195.664194.304157.605加载力矩404032表22 测点2不同初始装配应变值在相应的初始应变条件下,测点2各组测试的应变变化如图65所示。测试1、2、3图65 测点2动态应变图从图66可以看出,在初始应变不同的条件下,测点2的应变变化情况并未有太明显的差别。(3)测点3如图31所示,将测点3的初始应力调节到相应的大小。测试1测试3测试2图66 测点3初始装配应变图各组测试的初始应变大小和对应的预紧力矩如表23测试组测试1测试2测试3初始应变465363298预紧力矩604640表23 测点3初始装配应变值可见,各组测试的初始应变值均不相同,且测
37、试1和测试3的差别较大。在相应的初始应变下,测点3各组测试的动态应变如下图67所示测试1测试3测试2图67 测点3动态应变图从图32可以看到,测试1和测试3的应变变化较为接近,与测试2的应变变化有较大的不一致。(4)测点4如图68所示,通过调节螺栓预紧力,使测点4的初始应力达到下图所示的状态。测试1测试3测试2图68 测点3初始装配应变图测点4各组测试的初始应变值和预紧力矩如表24所示。测试组测试1测试2测试3初始应变212.966128.998105.68预紧力矩604644表24 测点4初始装配应变值可见测试1和测试2、3的初始应变值差别较大,图69为测点在相应的初始应变时的动态应变图。图
38、69 测点4动态应变图可见3组测试的动态应变难以区分,即在不同的初始应变条件下,其对应的动态应变差别很小。(5)测点5将通过调节螺栓力矩,使测点5的初始应变分别达到图70的状态。测试1测试3测试2图70 测点5初始装配应变图测点5的各组测试的初始应变和对应的预紧力矩如表25所示。测试组测试1测试2测试3初始应变403.643349.036341.696预紧力矩504040表25 测点5初始装配应变值测点5在各自的初始应变条件下的动态应变如图71所示。图71 测点5动态应变图从上图各组测试的应变变化图看,各组的应变变化难以区分,其变化规律较为接近。七、工作台的振动分析实验在分析不同初始应力状态和
39、运动工况对应变变化的影响的基础上,测试了不同的初始装配应力状态和运动工况对工作台振动特性的影响。振动信号测试的测点选在工作台上靠外侧边缘上,如图37所示。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图72 位移传感器布点图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向为:按照机床滑座的位置,从右向左为X方向,竖直向上为Z方向,从里向外为Y方向。以下为在不同力矩加载方式和运动速度时的振动信号(m/s2)。(1)力矩加载方式为滑座1、滑座2、滑座3上各个螺栓力矩分别为:红色Z方向(竖直向上)蓝色Y方向(从里向外)绿色X方向(沿导轨向左)40NM,40NM,40NM,40NM,40NM,40NM,工作台的运动速度为30m/min,三个方向的振动信号如图7
40、3所示。图73 振动时域图1(2)力矩加载方式为:滑座1、滑座2、滑座3、上各个螺栓的力矩分别为:50NM,50NM,40NM,40NM,40NM,40NM,工作台的运动速度为30m/min,三个方向的振动信号如图74所示。红色Z方向(竖直向上)蓝色Y方向(从里向外)绿色X方向(沿导轨向左)图74 振动时域图2 (3)力矩加载方式为:滑座1、滑座2、滑座3、上各个螺栓的力矩分别为:60NM,60NM,40NM,40NM,40NM,40NM,工作台的运动速度为30m/min,三个方向的振动信号如图75所示。红色Z方向(竖直向上)蓝色Y方向(从里向外)绿色X方向(沿导轨向左)图75 振动时域图3(4)力矩加载方式为:滑座1、滑座2、滑座3、上各个螺栓的力矩分别为:50NM,50NM,50NM,50NM,40NM,40NM,工作台的运动速度为30m/min,三个方向的振动信号如图76所示。红色Z方向(竖直向上)蓝色Y方向(从里向外)绿色X方向(沿导轨向左)图76 振动时域图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体开挖环境保护方案
- 加油站内部布局优化施工方案
- 2024年度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协议
- 超市商品陈列与促销管理制度
- 2024年度木工制品出口代理合同
- 2024年度苯板定制供需双方合同
- 2024年度商业秘密保密合同(保密义务与违约责任)
- 2024年度技术服务合同标的及技术支持内容
- 2024年度不锈钢材料生产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借贷合同乙方(借款人)的权利和义务
- 科研-稀土发光材料
- 《内科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
-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 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培训试题含答案
- 【医疗】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课件
- 学校校长通讯录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基层基地建设汇报课件
- 软件工程系统设计报告书
- 外挑水平防护网方案
- (新版)供电可靠性(初级)理论普考题库及答案汇总-下(判断题)
- 粉煤灰烧失量、细度、比表面积试验检测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