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郝万山汉代度量衡的转化1.度量衡制 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 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其实这一点并不困难,班固的汉书 .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 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 1200 个黍米重 12 铢,两个 12 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 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 dan,是个衡量单位。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肯定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 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
2、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 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 1斤=250g,汉代的 1 两=15.625g,约等于 15g。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读 ge),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 合=20ml 1 升= 200ml 1 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 8 合,就是 160ml,桂枝汤每 次服用 1 升就是 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 尺。那么 1 寸和 1 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 律历制
3、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 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 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 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 寸=2.3cm, 1 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 8 尺,也就是 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 度。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 铢=1 分 4 分=1 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 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 子,肯定
4、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 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 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 位。从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 斤从 200g 上升到了 600g 左右,1 升从200ml 上升到 1000ml, 1 尺从 23cm 上升到了 33cm。 在不到 1000 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 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 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偷偷的把
5、斗给扩大了,后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 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没有随意扩 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 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晋、唐、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 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他行业用新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它的药物 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汉制。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搞,包括 中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中药剂量,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煮过后
6、连药渣一 起吃,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如果连药渣一起吃的话,药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它就用了宋 朝当时的度量衡制,从衡重的方面来看,它用了斤、两、钱、分、厘、毫。从宋代到清代,度量 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故以后的方书基本用的是宋代这种度量衡制。因此说虽然度量衡在我国 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医药方面确很简单,就是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 的是宋制。2.经方药量的折算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折算过来就是: 45g 30g 15g 28g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 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就
7、是 15g、 10g、 5g、9g ,和我们现在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是基本上一样 的。再如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 15g 15g 15g 10g 4 枚 我们在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是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还要记住这个方子分几次 吃。如四逆汤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而吴茱萸加生姜汤是分五次服用的,这样折合才能准确。这样记起来就有点麻烦,再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了解了当地的药物用量习惯后,按 照伤寒论的比例套用,比如:北京的桂枝常用量是 10g ,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 15g、 10g、 5g,如果它的桂枝常用量是
8、 6g,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0g、6g、4g 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最 简便的。即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惯,又符合经方的用量。伤寒论中还有以容量和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有的我们现在仍用容量来计量,如水。但是许多 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用容量来计量了,如半夏半升,粳米一升。那么我们今天如何折算呢?可以先 折算为现代的容量然后再称重。比如说粳米一升,就用现在的粳米200ml 进行称重就是 180g。粳米是旱地长的稻子,就是旱稻子。它和水稻是同科属植物,但是在旱地生长。有些人在开白虎汤 或白虎加人参汤的时候,药房没有粳米,他就告诉病人,回去抓把大米放进取。从理论上来讲大 米不能代替粳米,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
9、是热盛伤津津液不足的证候,用粳米在这里是养胃 气的,要用大米的话,它除了保胃气的作用之外还有一点利尿作用,所以对于一个热盛伤津的病人,严格的来说用大米是不科学的。半夏半升,我们用半夏100ml,今天称重大概是 50g。五味子 半升大概是 30g。麻子仁丸中的厚朴一尺,一尺当然是 23cm,但是宽和厚没有说,我们今天用中 等的厚朴,就是宽3.5cm,长 23cm,称重大概是 15g。五苓散用一方寸匕,就是用一个边长是一 寸的正方形药勺来去这个散,我用一个 2.3cm 见方的纸板来取五苓散,称重大概是 5 6g。用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我们今天还有用数量来计算的如大枣等。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常用了,都
10、改成了称重的方法。如杏仁,我们不再数多少个杏仁,而是称重。有人称得杏仁1 00 粒去皮尖是40g,桃仁 100 粒称重是 30g,枳实一枚是 18g (中等大小),附子一枚 20g,大的附子一枚 25g, 乌头一枚大约是 5g。还有个一钱匕,说法很多,没有考察清楚,大概是 1 1.5g。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复称量核实,摘要如下。斤 =250 克(或液体 250 毫升,下同)两=15.625 克升=液体 200 毫升合 =20 毫升圭=0.5 克龠=10 毫升撮 =2 克方寸匕 =2.74 克金石类药末约 2 克 草木类药末约 1 克 半方寸匕 =一刀圭 =一钱匕 =1.5 克一钱匕 =1.5-1.8 克一铢 =0.7 克一分=3.9-4.2 克梧桐子大 =黄豆大蜀椒一升 =50 克葶力子一升 =60 克吴茱萸一升 =50 克五味子一升 =50 克半夏一升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化玻璃采购合同
- 屋面绿化箱涵施工合同
- 商铺转让租赁合同书
- 工程分包木工合同
- 制作安装承包合同
- 建房施工安全合同书
- 建筑工程拆除分包劳务合同
- 扩大劳务分包规定合同
- 彩钢瓦施工合同协议书
- 土工材料采购合同
-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2024
- 农庄合作协议书范本
- 幕墙UHPC施工专项方案 (评审版)
- 2025年职教高考《机械制图》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医院安保服务投标方案医院保安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5年中共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知识竞赛测试题库
- 现代智慧物流园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字词积累 练习题(含答案)
- DB33 1036-202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DB51T 1511-2022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