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2 1. 已知点 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a,点 B 对应的数为 b,且|2b-6|+ (a+1) =0, A、B 之间的距离 记作 AB,定义:AB=|a - b|. (1) 求线段 AB 的长. (2) 设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X,当 PA - PB=2 时,求 x的值. (3) M、 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 P 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 x 的取值范围,并 说明理PM 护 N 的值不变, |PM - PN|的值不变. 2. 如图 1,已知数轴上两点 A、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 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 x. 图 1 in?
2、 (1) PA= _ ; PB= _ (用含 x的式子表示) (2) 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 PA+PB=5 ?若存在,请求出 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 2,点 P 以 1 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 D 向右运动,同时点 A 以 5 个单位/s 的速度向左运动, AR - np 点 B 以 20 个单位/s 的速度向右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M、N 分别是 AP、OB 的中点,问: 的 m 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 .如图 1,直线 AB 上有一点 P,点 M、N 分别为线段 PA、PB 的中点, . 甘. - * - - AMP .V B A C B P AB=1
3、4 .匠 E- (1) 若点 P 在线段 AB 上,且 AP=8,求线段 MN 的长度; (2) 若点 P 在直线 AB 上运动,试说明线段 MN 的长度与点 P 在直线 AB 上的位置无关; (3) 如图 2,若点 C 为线段 AB 的中点,点 P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 -, 1:的值 | PC I 不变;二!丄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FC 4 .如图,P 是定长线段 AB 上一点,C、D 两点分别从 P、 向左运动(C 在线段 AP 上,D 在线段 BP 上) (1 )若 C、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 PD=2AC,请说明 (2)在(1)的条件下,Q 是
4、直线 AB 上一点,且 AQ - BQ=PQ,求一 L 的值. AB (3)在(1 )的条件下,若 C、D 运动 5 秒后,恰好有 CDAB,此时 C 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 动(D 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 CDPD 的中点,下列结论:pM - PN的值不变;豐的 B 出发以 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 AB P 点在线段 AB 上的位置: 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5.如图 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B、C, AB 二丄 AC,点 C 对应的数是 200. (1 )若 BC=300,求点 A 对应的数; (2) 如图 2,在(1)的
5、条件下,动点 P、Q 分别从 A、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 R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 P、Q、R 的速度分别为 10 单位长度每秒、5 单位长度每秒、2 单位长度每秒, 点 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 N 为线段 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 MR=4RN (不考虑点 R 与点 Q 相遇之后的情形); (3) 如图 3,在(1)的条件下,若点 E、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 P、Q 分别从 E、D 两 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 P、Q 的速度分别为 10 单位长度每秒、5 单位长度每秒,点 M 为线段 PQ 的中点,点 Q 在从是点 D运动到点 A 的过程中,二 QC-
6、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 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A S C . 图1 P S2 0 AI D -XOO 1图3 0 200 * 6 .如图 1,已知点 A、C、F、E、B 为直线 I上的点,且 AB=12 , CE=6 , F 为 AE 的中点. (1) 如图 1,若 CF=2,贝 U BE= _ _ ,若 CF=m , BE 与 CF 的数量关系是 (2) 当点 E 沿直线 I向左运动至图 2 的位置时,(1 )中 BE 与 C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 明理由. (3) 如图 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 BE 上,是否存在点 D,使得 BD=7,且 DF=3DE ?
7、若存在, 请求出亠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F 7 .已知:如图 1, M 是定长线段 AB 上一定点,C、D 两点分别从 M、B 出发以 1cm/s、3cm/s的速 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C 在线段 AM 上,D 在线段 BM 上) (1 )若 AB=10cm,当点 C、D 运动了 2s,求 AC+MD 的值. (2) 若点 C、D 运动时,总有 MD=3AC,直接填空:AM= _ AB . (3) 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 AB 上一点,且 AN - BN=MN,求企1的值. 1 V 1 -1 I A C M B 1 L 1 A .V 5 A C F 图1
8、 迟 CA F E in: S c X F E D E &已知数轴上三点 M,0, N 对应的数分别为-3, 0,1,点 P 为数轴上任意一点, 其对应的数为 x. (1) 如果点 P 到点 M,点 N 的距离相等,那么 x的值是 _ _ ; (2) 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点 P 到点 M,点 N 的距离之和是 5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x的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果点 P 以每分钟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 0 向左运动时,点 M 和点 N 分别以每分钟 1 个单 位长度和每分钟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 P 到点 M,点 N的
9、距离相等? 9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为 6, B 是数轴上一点,且 AB=10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 秒 6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t0)秒. (1) _ 写出数轴上点 B 表示的数 _ ,点 P 表示的数 用含 t的代数式表示); (2) 动点 R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 P、R 同时出发, 问点 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 R? (3) 若 M 为 AP 的中点, N 为 PB 的中点.点 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
10、出线段 MN 的长; B 0 / 1 0 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为 6, B 是数轴上一点,且 AB=10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 秒 6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t0)秒. (1) 写出数轴上点 B 表示的数 _ _ ,点 P 表示的数 _ _ (用含 t 的代数式 表示); M 为 AP 的中点,N 为 PB 的中点.点 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 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 MN 的长; (2) 动点 Q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 R
11、从点 B 出发, 以每秒上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若 p、Q、R 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 P 遇到点 R 时, 3 立即返回向点 Q 运动,遇到点 Q 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 P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 少个单位长度? 0 A J 0 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 10 小题) 2 1. 已知点 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a,点 B 对应的数为 b,且|2b-6|+ (a+1) =0, A、B 之间的距离 记作 AB,定义:AB=|a - b|. (1) 求线段 AB 的长. (2) 设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X,当 PA - PB=2 时,求 x的值. (3)
12、 M、N 分别是 PA、PB 的中点,当 P 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 x 的取值范围,并 说明理PM 护 N 的值不变, |PM PN|的值不变.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 0,各项都为 0; (2) 应考虑到 A、B、P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 (3) 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 解答:解:(1) / |2b- 6|+ ( a+1) 2=0, a= 1, b=3, AB=|a b|=4,即线段 AB 的长度为 4. (2)当 P 在点 A 左侧时, |PA| |PB|=( |PB| |PA|) = |A
13、B|= 4 老. 当 P 在点 B 右侧时, |PA|- |PB|=|AB|=4 老. 上述两种情况的点 P 不存在. 当 P 在 A、B 之间时,-1纟3, / |PA|=|x+1|=x+1 , |PB|=|x 3|=3 x, |PA|-|PB|=2, x+1 ( 3 x) =2. 解得:x=2; (3) 由已知可得出: 当PM 护 N 的值不变时,PM N=PA 爭 B . |PM PN|的值不变成立. 故当 P 在线段 AB 上时, PM+PN=: ( PA+PB) =AB=2 , 2 2 当 P 在 AB 延长线上或 BA 延长线上时, 1 11 |PM PN|= |PA PB|= |
14、AB|=2 .PM=-PA, PN= 2 , A B P .1 A P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 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禾 U 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 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 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2. 如图 1,已知数轴上两点 A、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 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 x. 图1 m2 (1) PA= |x+1| ; PB= |x - 3| (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2
15、) 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 PA+PB=5 ?若存在,请求出 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 2,点 P 以 1 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 D 向右运动,同时点 A 以 5 个单位/s 的速度向左运动, AR -仃p 点 B 以 20 个单位/s 的速度向右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M、N 分别是 AP、OB 的中点,问: 的 | 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 PA, PB 的长; (2) 分三种情况:当点 P 在 A、B 之间时,当点 P 在 B 点右边时,当点 P 在 A 点 左边时,
16、分别求出即可; (3) 根据题意用 t 表示出 AB , OP, MN 的长,进而求出答案. 解答:解:(1) 数轴上两点 A、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 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 为 x, PA=|x+1| ; PB=|x - 3| (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故答案为:|x+1|, |x - 3|; (2)分三种情况: 当点 P 在 A、B 之间时,PA+PB=4,故舍去. 当点 P 在 B 点右边时,PA=x+1 , PB=x - 3, (x+1 ) (x - 3) =5, x=3.5 ; 当点 P 在 A 点左边时,PA= - x - 1, PB=3 - x, (- x -
17、 1) + (3 - x) =5, x= - 1.5; (3) 的值不发生变化. m 理由:设运动时间为 t 分钟.则 OP=t, 0A=5t+1 , OB=20t+3 , AB=OA+OB=25t+4 , AP=0A+0P=6t+1 , AM4AP4+3t, OM=OA - AM=5t+1 Il 3 ON= OB=10t+, 2 2 MN=OM+ON=12t+2 iP - np 在运动过程中,M、N 分别是 AP、OB 的中点, - 的值不发生变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3 .如图 1,直线 AB 上有一点 P,点 M、N 分别为线段
18、 PA、PB 的中点, 4 M P .V B A - * , B P AB=14 . 圄1 1 (1) 若点 P 在线段 AB 上,且 AP=8,求线段 MN 的长度; (2) 若点 P 在直线 AB 上运动,试说明线段 MN 的长度与点 P 在直线 AB 上的位置无关; Pi - PR (3) 如图 2,若点 C 为线段 AB 的中点,点 P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 一 的值 | PC I 不变;. 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PC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1)求出 MP , NP 的长度,即可得出 MN 的长度; (2) 分三种情况:点 P 在 AB 之间
19、;点 P 在 AB 的延长线上;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 上,分别表示出 MN 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 (3) 设 AC=BC=x , PB=y,分别表示出、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1) AP=8,点 M 是 AP 中点, MP=-AP=4 , 2 BP=AB - AP=6 , 又点 N 是 PB 中点, PN=2PB=3 , 3 MN=MP+PN=7 . (2)点 P 在 AB 之间; 点 P 在 AB 的延长线上;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上,均有 MN= =AB=7 . 2 (3) 选择. 设 AC=BC=x , PB=y , PZ =上色=丄_ (在变化); PC x4y
20、x+y 2S+-2 (定值). PC x+y J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 一般. 4 .如图,P 是定长线段 AB 上一点,C、D 两点分别从 P、B 出发以 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 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 AP 上,D 在线段 BP 上) (1 )若 C、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 PD=2AC,请说明 P 点在线段 AB 上的位置: I C P D B (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BQ=PQ,求的值. 1 1 A p B (3)在(1 )的条件下,若 C、D 运动 5 秒后,恰好有 CD 呈
21、 AB,此时 C 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 动(D 点在线段 PB 上),M、N 分别是 CD、PD 的中点,下列结论:PM - PN 的值不变;则的 AB 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A CP D E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1)根据 C、D 的运动速度知 BD=2PC,再由已知条件 PD=2AC 求得 PB=2AP,所以点 P 在 线段 AB 上的一处; 3 (2) 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 AQ - BQ=PQ 求得 AQ=PQ+BQ ;然后求得 AP=BQ,从而求得 PQ 与AB 的关系; (3) 当点 C 停止运动时,有
22、CDAB,从而求得 CM 与 AB 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 AB 表 示的 PM 与 PN 的值,所以 O=PN-PM= AB. 12 解答:解:(1)根据 C、D 的运动速度知:BD=2PC / PD=2AC , BD+PD=2 ( PC+AC ),即 PB=2AP , T AQ - BQ=PQ, AQ=PQ+BQ ; 又 AQ=AP+PQ , AP=BQ , 二氏吕 AB, AB3 当点 Q在 AB 的延长线上时 AQ - AP=PQ 所以 AQ - BQ=3PQ=AB 所以七; (3)罂的値不变. AD 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 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 灵活运用线段的和、 差
23、、 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点 P 在线段 AB 上的 (2)如图: 5.如图 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B、C, AB= |AC,点 C 对应的数是 200. 点评: 理由:如图,当点 C 停止运动时,有揺, (1 )若 BC=300,求点 A 对应的数; (2) 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 P、Q 分别从 A、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 R 从 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 P、Q、R 的速度分别为 10 单位长度每秒、5 单位长度每秒、2 单位长度每秒, 点 M 为线段 PR 的中点,点 N 为线段 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 MR=4RN (不考虑点
24、 R 与点 Q 相遇之后的情形); (3) 如图 3,在(1)的条件下,若点 E、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 P、Q 分别从 E、D 两 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 P、Q 的速度分别为 10 单位长度每秒、5 单位长度每秒,点 M 为线段 PQ 的中点,点 Q 在从是点 D运动到点 A 的过程中,上 QC- 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 2 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A s c 图1 R P Q 200 E I D C - 4=8, BE=AB - AE=12 - 8=4 , 若 CF=m, 则 BE=2m , BE=2CF ; (2) (1)中 BE=2CF 仍然成立. 理由
25、如下:/ F 为 AE 的中点, AE=2EF , BE=AB - AE , =12 - 2EF, =12 - 2 ( CE - CF), =12 - 2 (6 - CF), =2CF; (3) 存在,DF=3 . 理由如下:设 DE=x,贝 U DF=3x , EF=2x, CF=6 - x, BE=x+7 , 由(2)知:BE=2CF, x+7=2 (6 - x), 解得,x=1 , DF=3 , CF=5, =6. CF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 出 BE 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 7 .已知:如图 1, M 是定长线段 AB 上
26、一定点,C、D 两点分别从 M、B 出发以 1cm/s、3cm/s的速 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C 在线段 AM 上,D 在线段 BM 上) (1 )若 AB=10cm,当点 C、D 运动了 2s,求 AC+MD 的值. (2)若点 C、D 运动时,总有 MD=3AC,直接填空:AM=_AB . 4 弋 - 1 - 却 - | 1 1 A C “ D 电 L L 1 值.(3)在(2)的条件下, N 是直线 AB 上一点,且 AN - BN=MN,求 M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1)计算出 CM 及 BD 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 (2) 根据图形
27、即可直接解答; (3) 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点 N 在线段 AB 上时,当点 N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然 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解:(1)当点 C、D 运动了 2s 时,CM=2cm , BD=6cm / AB=10cm , CM=2cm , BD=6cm AC+MD=AB - CM - BD=10 - 2- 6=2cm (2) 4 4 (3)当点 N 在线段 AB 上时,如图 / AN - BN=MN,又/ AN - AM=MN 当点 N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A 般 / AN - BN=MN,又/ AN - BN=AB MN=AB,即罂司综上所述坐或 1 AD
28、 AO N 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 &已知数轴上三点 M, O, N 对应的数分别为-3, 0, 1,点 P 为数轴上任意一点, 其对应的数为 x. (1) 如果点 P 到点 M,点 N 的距离相等,那么 x的值是 -1 ; (2) 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点 P 到点 M,点 N 的距离之和是 5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x的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果点 P 以每分钟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 O 向左运动时,点 M 和点 N 分别以每分钟 1 个单 位长度和每分钟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
29、那么几分钟时点 P 到点 M,点 N的距离相等? 考点: 一兀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 (1) 根据三点 M, O, N 对应的数,得出 NM 的中点为:x= (- 3+1)吃进而求出即可; (2) 根据 P 点在 N 点右侧或在 M 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 (3) 分别根据 当点 M 和点 N 在点 P 同侧时, 当点 M 和点 N 在点 P 两侧时求出即可. 解答: 解:(1) / M , O, N 对应的数分别为-3, 0, 1,点 P 到点 M,点 N 的距离相等, x的值是-1 . (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 P, 此时 x= - 3.5 或 1.5. 点评: MN#,
30、即晋厂 (3)设运动 t 分钟时,点 P 对应的数是-3t,点 M 对应的数是-3 - t,点 N 对应的数是 1 - 4t. 当点 M 和点 N 在点 P 同侧时,因为 PM=PN,所以点 M和点 N 重合, 所以-3 - t=1 - 4t,解得 t=,符合题意. T 3 当点 M 和点 N 在点 P 两侧时,有两种情况. 情况 1:如果点 M 在点 N 左侧,PM= - 3t- (- 3 - t) =3 - 2t. PN= (1 - 4t)-( - 3t) =1 -t. 因为 PM=PN,所以 3 - 2t=1 - t, 解得 t=2 . 此时点 M 对应的数是-5,点 N 对应的数是-7
31、,点 M 在点 N 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 情况 2:如果点 M 在点 N 右侧,PM= (- 3t)-( 1 - 4t) =2t - 3. PN= - 3t -( 1+4t) =t- 1. 因为 PM=PN,所以 2t- 3=t - 1 , 解得 t=2 . 此时点 M 对应的数是-5,点 N 对应的数是-7,点 M 在点 N 右侧,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 县分钟或 2 分钟时点 P 到点 M,点 N 的距离相等. 3 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 M, N 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 得出是解题关键. 9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 A
32、 表示的数为 6, B 是数轴上一点,且 AB=10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 秒 6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t0)秒. (1) 写出数轴上点 B 表示的数 -4 ,点 P 表示的数 6 - 6t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 动点 R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 P、R同时出发, 问点 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 R? (3) 若 M 为 AP 的中点, N 为 PB 的中点.点 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 MN 的长; B 0
33、 / 1 0 考点:数轴;一兀一次方程的应用; 两点间的距离. 专题:方程思想. 分析:(1) B 点表示的数为 6- 10=- 4;点 P 表示的数为 6- 6t; (2) 点 P 运动 x秒时,在点 C 处追上点 R,然后建立方程 6x - 4x=10,解方程即可; (3) 分类讨论:当点 P 在点 A、B 两点之间运动时, 当点 P 运动到点 B 的左侧时,利 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 MN . 解答:解:(1)答案为-4, 6 - 6t ; (2)设点 P 运动 x秒时,在点 C 处追上点 R (如图) : Q 4 0 则 AC=6x , BC=4x , / AC - BC=AB
34、 , / 6x - 4x=10 , 解得:x=5, 点 P 运动 5 秒时,在点 C 处追上点 R. (3)线段 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 5 理由如下: 分两种情况: 当点 P 在点 A、B 两点之间运动时: * S * 111 1 MN=MP+NP= AP+二 BP=(AP+BP)丄 AB=5 ; 2 2 2 当点 P 运动到点 B 的左侧时: s 0 胡 J P 6 “ MN=MP 111 1 111 -NP= AP BP= (AP - BP) _AB=5 , 2 2 2 2 综上所述,线段 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 5.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 .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CU检测统一标准制度
-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浅析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8.2-分支限界 - 基本思想
- 2024年广州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c1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通辽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版试题
- 吉首大学《高级和声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4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 2024年供销宿舍租房合同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专题》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流体力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 HG∕T 5248-2017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用环氧结构胶粘剂
- 内外部项目合作管理制度
- 输尿管软镜的手术操作
- 高血压病三级预防策略 医学类模板 医学课件
- 教师进企业实践日志
- 2024版新房屋装修贷款合同范本
- 15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教学设计)
- 少先队辅导员笔试题库附有答案
- 2024年入团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