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粤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粤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粤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粤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本信息课 题第三单元: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二是根据燃烧的条件推断灭火的原理;三是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我设计的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和根据燃烧的条件推断灭火的原理。2、我对教材的理解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

2、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非常熟悉“燃烧”这种变化,也见过不少相关的现象,但没有提升到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通过对氧气性质的探究已经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多数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常识。 教学目标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能

3、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事物的双面性。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常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自救常识的掌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拓展练习课堂小结播放音乐“冬天里的一把火”,同时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通过实验现象和歌词中有关描述燃烧的词语,得出燃烧的特征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很多,你们想过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吗?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纸和小石子。2、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短蜡烛点燃,其中的一

4、支罩在烧杯下。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白磷、红磷燃烧条件的探究:1、取一个500ml烧杯,放入热水,在热水中放入一块绿豆粒大小的白磷;在烧杯上方放一薄铜片,相隔一段距离分别放少量红磷、一块绿豆粒大小的白磷;2、在热水中的白磷上方罩一大试管。你能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燃烧这一现象吗?生活实例:每逢春节、元宵佳节,本地区总会发生几起玉米秸秆着火事件,人们通常会采取哪些灭火措施呢?老师让同学们思考烧不坏手帕的原理。集中精力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学生沉思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观察实验现象: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红磷没有燃烧。观察实验现象:试管内白磷燃烧了,

5、产生了浓厚的白烟。学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讨论灭火措施:泼水、盖土、移开未燃物等。学生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新课: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认识燃烧这一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出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物质本身是可燃物;物质要与空气(氧气)接触;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为了进一步强化燃烧的条件,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水火可以相容,再一次证明:只要燃烧的三个条件满足,燃烧总会发生。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由日常生活走进化学课堂。总结“灭火原理”: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

6、燃物;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得出答案:手帕上有水,手帕上的酒精燃烧放热,手帕上的水蒸发吸热,当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时,手帕就不会燃烧。整理知识脉络板书设计 一、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物质要与空气(氧气)接触;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二、灭火原理:以下三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

7、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教师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因此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完成了能力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学以致用、巩固提高让学生主动完成了知识的评价;通过深化认识、品评功过,总结反思等反馈学生的情感历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紧凑,一气呵成,实验合作探究讨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性很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很好。 不足与要改进之处:1、做“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2 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2、最后两个趣味性实验,由于比较贴近生活,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个环节可以多练习一些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