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流域下游段汛期水质变化特征分析_第1页
灞河流域下游段汛期水质变化特征分析_第2页
灞河流域下游段汛期水质变化特征分析_第3页
灞河流域下游段汛期水质变化特征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灞河流域下游段汛期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徐晶 王浩 田涛 王亚萍摘 要 灞河是陕西省渭河流域重要的支流之一,灞河下游位于西安市东部城区,其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城市水环境质量。本文针对汛期(6-9月),在灞河流域下游秦汉大道灞河桥断面开展水质监测,分析不同时段下各水质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次非雨期的tn、tp、氨氮浓度均大于5次雨期各指标浓度;各指标浓度与水位存在显著关系;雨期的tn、tp、氨氮的相对标准偏差值高于3次非雨期值。关键词 灞河;汛期;水质变化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活命脉,与群众健康和城市发展有密切联系1。灞河,属黄河流域渭河系,是典型

2、的城市河流2。近些年,灞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日益突出3,nh3-n成为灞河流域的主要超标污染物,而灞河流域下游因接纳上游非点源污染及下游的点源污染,污染最为严重4-5。本文以灞河流域下游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汛期,针对tn、tp、氨氮浓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灞河水污染的管理提供可靠依据。1研究区概况灞河流域南起秦岭山区,北到渭河,位于西安市的东南部,全流域面积有2581km2,河长为109km,跨越北纬33°5034°27与东经 109°00109°47之间。灞河流域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形特点,流域内的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总体呈南多北少的规律,且集

3、中分布在7月-10月。灞河流域因受不同水文特征、污染物类型等因素影响,流域内水质呈不同程度、不同分布的污染特征。2研究方法本文针对汛期(6月-9月),选取灞河下游秦汉大道灞河桥断面,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现场调研及样品采集,共计8次。雨期采样范围要尽可能控制在洪水起涨停的全过程,一次降雨过程要尽可能采水样5次以上,起涨时23次、顶峰时12 次、退水时23次。雨期采集水样共5次,分别为:小降雨两次(2017-7-27、2017-9-9)、一般降雨两次(2017-7-6、2017-7-29)、大降雨一次(2017-7-22)。非雨期采样应选择在几日连续无降雨的时间段,以此为基础,并作为灞河下游河段的基

4、流现状,与雨期水样形成对照实验,共3次。3结果与分析3.1 水质监测现状秦汉大道灞河桥断面汛期水质监测值,7月6日至9月9日进行的5次监测结果来看,tn均值为4.22,si=2.81;tp均值为1.03,si=2.58;氨氮均值为2.85,si=1.90,tn、tp、氨氮浓度的均值均高于类水质标准,其中tn超标最为严重,其原因是秦漢大道灞河桥断面地处浐灞两个汇入之后,主受点源污染(生活污水、工业企业)影响;6月27日至8月2日进行的3次非雨期tn、tp、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为9.86、1.28、4.33,均大于其5次雨期均值,其原因是降雨期间会将上游的非点源污染通过冲刷作用带到下游河段,但随着降雨

5、量的最大,河段水流量也随之增加,会对污染物产生稀释作用;对比3次非雨期、5次雨期,各指标浓度与水位存在显著关系,水位最低时,其tn、tp、氨氮浓度为最大值。3.2 水质浓度变幅秦汉大道灞河桥监测断面在汛期水质浓度变幅情况,见表1。由表可知,三个水质指标在非雨期rsd的均值小于雨期rsd的均值,其原因是降雨过程中雨水涨落过程导致的水位变化,致使tn、tp、氨氮变化幅度高于非雨期间的变化幅度。4结束语本文在汛期对灞河流域下游进行水质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秦汉大道灞河桥断面污染严重,tn、tp、氨氮浓度均高于类水质标准,且雨期各指标浓度偏低。对于灞河流域的水质管理而言,应结合不同时期、不同河段的特点,

6、进行分区、分季节、分层次的管理,流域内上游主要控制非点源污染,下游应优先控制点源污染的排放,建议根据季节计算其纳污量,开展灞河流域的动态管理。参考文献1 张馨月,马沛明,高千红,等. 三峡大坝上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特征j.湖泊科学,2019(3):633-645.2 田开迪,沈冰,贾宪.mike she 模型在灞河径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6,27(1):91- 95.3 西安市统计局.西安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178.4 马志峰. 灞河流域信息特征提取及水文水质模拟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6.5 史方方.西安市主要河流纳污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探析j.水资源研究,2018(2):207-214.作者简介徐晶(1992-),女,陕西省榆林市人;学历:硕士,职称:助理工程师,现就职单位: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25期科学与信息化的其它文章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信息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