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系统方案A_第1页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A_第2页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A_第3页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A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线电视系统方案一 . 概述 ········ ······· ···················11. 工程概况 ···········

2、3;·····················12. 系统概述 ···························&

3、#183;·····1二. 设计原则·································2三. 系统特点········

4、83;························2四 . 设计说明 ························

5、;·········31. 分配网络设计 ························· ····32. 系统总体布局及网络拓扑结构 ·······

6、;············53. 网络系统频率划分 · ·············· ··········5五 . 系统设计方案说明 ·· ······

7、;····················61. 前端 ················ ············

8、83;····62. 信号监视设备 ························· ····63. 分配网络 ·············

9、····················6六 . 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 ·························

10、83;81. 放大器 MW-BLE-L32···············错误!未定义书签。2. 分支分配器 ····························

11、83;·123. 用户终端盒 MW-S02 ·············· ··········13一.概述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专门为北海检察院要求设计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本着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突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以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制定本方案。2. 系统概述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中

12、国有线电视网络充分利用其带宽特性获得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 正逐步向综合业务信息网的方向发展,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数字电视信号的发展,有线电视网络必将在我国智能化建筑系统工程建设中担负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有线电视系统是智能化系统工程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 为了使有线电视电视系统( CATV )工程的设计能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依据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的国家有关标准,结合以往工程设计及施工经验,提出有线电视信号接收系统设计方案。我们在设计系统的技术参数满足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要

13、求,并参照标书及图纸的部分要求,做到科学化、先进性、节省材料、合理配置、集中控制、器材选用世界上技术先进系列化强的名牌产品, 并应具有严格的售后服务体系。有线电视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电视了解信息、进行学习。该系统拥有一套设计合理、功能完备的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是体现整体档次,满足管理、生活需要必不可少的环节。该系统设计的有线电视系统是集学习娱乐为一体的有线电视网络,按照目前系统的发展特点,系统设计为860MHz 双向有线网络下行传输有线电视信号。二.设计原则国家标准 30MHz-1GHz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T6510-9X国家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

14、规范GBT106-92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国家标准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国家标准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三.系统特点系统的先进性 :前端做较小的改变就能达到升级的目的,从而保留系统的初期投资;系统的成熟性: 系统应选用性能、价格、技术成熟的品牌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保实用可靠;标准化:选用的设备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以便在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实现互联;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设

15、计中应根据其功能、重要性等分别采用不同品牌、不同厂家的产品分别使用、 共同调试技术, 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本系统建成开通以后,能 24 小时不间断运转。除人为原因或灾害外,不会发生全系统的故障停机;经济性:在实现先进和可靠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下,设备的选用应可靠、经久耐用,且价格合理、实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四.设计说明1. 分配网络设计1) 有线电视机房设在 * 有线电视机房,将北海市有线电视信号电视机房内的前端处理后,通过放大器加铜缆的方式送达分配系统,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至各个用户终端。2) 传输系统频率范围为 5-860MHz ,楼内干线采用

16、SYWV-75-7 四屏蔽同轴电缆,楼内支线采用 SYWV-75-5 四屏蔽同轴电缆,用户线采用SYWV-75-5 四屏蔽同轴电缆,防水防潮,寿命长,电气性能良好。3) 系统输出电平 :本系统为相邻频道传输, 故用户电平应取 64±5dBuV ,但考虑到外界因素,可取到 68±4dBuV 。4) 本系统按国家有线电视技术规范设计、施工、调试。系统设计主要控制载噪比 C/N、互调比 IM ,交调比 CM 、复合 3 次差拍比 CTB 和终端电平几个主要指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系统指标为(在设计时我们留有 1dB 的预留):C/N53dBIM 63dBCM 54dBCTB 57

17、dB 本系统应属中小型系统,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系统指标分配如下:项C/NCMIMCTB目系数KdB系数KdB系数 K dB系数KdB系统前端H4/5451/5611/568.51/568系统 L1/5514/5494/559.54/556全系统144147158154公式44-10lgK47-20lgK58-15lgK54-20lgK在系统生成过程中各个环节按上表列出的数值进行控制。为了保证系统技术指标的优良, 应对前端、干放、分配系统以及考虑到将来使用机上变换器后对系统指标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设计。因多频道信号系统中, 复合二次失真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设计和指标分配时应考虑这一指标

18、,CSO 取 54dB。考虑机上变换器对系统的影响,系统总指标留出1dB 的余量。系统指标计算公式:1) 单个设备载噪比( C/N )dB=Si-FdB-2.42) 多级相同放大器接后指标(单位: dB)C/N=(Si-F-2.4)-10Cmi+2(Sot-So)-10LgnCM=Cmi+2(Sot-So)-20LgnCSO=CSOi+2(Sot-So)-15LgnCTB=CTBi+2(Sot-So)-20Lgn注: Si:输入电平F:输出电平Xi: 单级器件指标N:传送节目数n:级连数3) 系统指标叠加规律:载噪比: C/N=-10Lg 10-(C/N)i/10i交调比: CM=-20Lg

19、10-(C/N)i/20i复合二阶差拍比: CSO=-15Lg10-(C/N)i/15i复合三阶差拍比: CTB=-20Lg 10-(C/N)i/20i根据以上公式代入数据,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项目国标系统设计前端延放及分配DBuVdBuVdBuVdBuVC/N43535760CTB5456-56CSO 5457-574654-51CM说明:由于前端设备的输出为单频道的输出, 并采用高隔离度的光端接收机。因此,前端部分各项失真指标都非常高, 对系统无影响, 故失真指标在前端不予分配。由计算所得指标满足设计要求。2. 系统总体布局及网络拓扑结构根据 HFC 网络的规划要求,系统前端有线台节目信号

20、经过处理后,经铜缆主干分送弱电间后再通过干线放大器进入同轴主干, 网结构采用星形与树形结构结合。3. 网络系统频率划分本方案 HFC 网络采用 860MHz 系统,其频率划分如下:上行频段: 565MHz中间过渡: 65 87MHz广播频段: 87 108MHz下行频段: 110860MHz回传模拟正向数字正向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850MHz 频谱示意图五.系统设计方案说明本项目有线电视系统是通过前端设备广州珠江宽频电视信号进行接收、 处理并通过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分配给用户终端。1. 前端前端光端接收机和放大器等设备组成。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有线电视系

21、统的节目当地有线电视信号。其接入别墅有线电视系统有两种方式:先进行频道转换再与本楼有线电视前端设备进行混合再进行传输;直接与本楼有线电视系统前端进行混合进行传输;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业主的投资,所以本次方案采用有线电视信号直接与本大楼有线电视系统前端混合进行传输。2. 信号监视设备本方案配备 1 台 14”彩色监视器用于信号的监测。3. 分配网络从整个系统的要求分析, 分配网络主要负责将在前端中心提供的经过处理的前端电视节目信号及信息, 以同轴电缆为载体, 经由分支分配单元送至各终端点,完成系统信号的传输。A 、传输介质的选择根据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应用范围, 系统采用特性阻抗为75 同

22、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系统主干线(从前端主干放大器输出端至各分配放大器输入端)采用 SYWV75-7 的射频电缆。楼层支干线(从分配放大器输出端至各分支器主输入、输出端)采用 SYWV75-5 的射频电缆。用户线(从分支器分支输出端至用户终端)采用 SYWV75-5 的射频电缆。B、终端数量的确定本方案共设计 * 个终端点。某些区域需根据现场情况待装修方案确定后才能确定点位和数量另外各房间随着功能变化有可能增加点数, 所以在系统设计时, 预留了一定的电平, 方便用户进行点位增加。C、分配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各楼层点位分布情况,本方案分配网络的拓扑结构为:分配放大分配放大分支的拓扑结构。六.系统主要设

23、备介绍一、概述MW-BLE-L32-*/* 型宽带双向放大器适用于 HFC 网络,在 HFC 网络中它位于光节点之后, 补偿电缆对光站输出的射频信号的衰减, 实现射频信号的延长传输。同时正向输出口又可作为反向信号的输入口以实现网络信号的双向传送。 产品正向通道采用两级模块放大, 多种工作增益可选。 输出端口可由单路输出扩展为两路分配输出或分支输出使产品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MW-BLE-L32-*/* 型双向放大器采用防水铸铝外壳,适用于野外工作,可水平基座式或悬挂安装。 在传统的同轴电缆网络中也可作为干线放大器使用。 供电可采用集中供电( 60V )或本地供电( 220V)两种方式。产品采用模

24、块化设计,配有各种选件,您可根据需要对产品进行灵活配置来满足多种网络需求。二、特点5-860MHz 双向平台设计;双向滤波器为插件式设计,可提供多种分割频率;固定衰减器与可调衰减器兼容;单路输出可扩展为两路分配或分支输出(插件封装) ;-20dB 定向耦合测试方式;每个反向通路均设有输入衰减和 -20dB 测试点,可对反向通路的设计和调整提供方便;具有独立的60V 供电口;60V(35V90V)或220V(100V265V)交流工作电压;最大 10 安培过流。三、原理框图四、技术参数1.下行传输通道性能要求序项目招标技术指标迈威投标技术指标备 注号01频率带宽 (MHz)87860878620

25、2标称增益 (dB)323203 最小满增益 (dB)3236标称输出电平 (dB V输0410672 dB106V )入05带内平坦度 (dB)± 0.75± 0.7506噪声系数 (dB)9907反射损耗 (dB)16 1608C/CTB(dB)62(79ch,PAD-D65)09C/CSO(dB)62(79ch,PAD-D66)10增益调节范围( dB)202011均衡调节范围( dB)0-180-2012抗雷击能力5KV ( 10/700 S)5KV ( 10/700 S)13信号交流声比( %)2214检测口 (dB)-20-20±1.015耐冲击电压( KV )6(10/700 S)16输出阻抗( )757517增益稳定度( (dB))-1.0+1.0-1.0+1.018整机功耗25W 25WAC60 (3590 )开关电源19 供电方式( V )220 ACAC60 ±2变压器AC220 (1102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