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三县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分析_第1页
浙江丽水三县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分析_第2页
浙江丽水三县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分析_第3页
浙江丽水三县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分析_第4页
浙江丽水三县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浙江丽水三县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分析    娄艳华 严芳 何卫中 叶火香 朱彩虹 刘祝安摘 要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丽水市3县807户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茶青价格是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为从事茶叶生产人数>种茶收入>家庭总收入>采茶工时>雇工金额>茶青价格。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5个主要因素(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和茶青价格)与种茶收入均有极

2、显著相关性。关键词浙江丽水;农户特征;经营行为;因子分析f326.12 a茶农作为茶园经营的主体,在茶树种植和生产环节中占重要地位。农户特征是影响茶农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也是茶农本身所拥有的,包括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其中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技术培训,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人口数、从事农业生产人口数、农业种植面积和家庭总收入。茶农的经营行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区位条件、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等。大量学者在对农户特征研究中,主要就农村就业能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消费结构、农村人口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茶农经营水平方面的研究微乎其微。而在经营行为方面研究中,主要研究对象为粮农、

3、果农和菜农等经营者,而对茶农的经营行为分析甚少。由于对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研究分析相对缺乏。因此,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三县807户茶农的调查数据,对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进行全面分析。1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1.1 数据来源本研究选择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遂昌县和景宁县为调查地点。以上三县是丽水主要茶产区,其松阳县茶园面积为0.83万公顷,遂昌和景宁县分别为0.79万公顷和0.41万公顷。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技术(pra)开展调查。根据以上三县的经营技术水平差异,共选择9个茶叶重点产区村为调查村,为保证所选择的样本村能够反映样本县的实际情况,在所选择的样本村中必须有1个山区村。采取随机抽样

4、的方法在样本村中抽取30个以上农户进行参与式农村评估,每户派1人参加。采取半结构访谈的形式,按照实际情况选择810人作为访谈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1.2 模型构建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个观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综合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变量不仅繁多,而且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過因子分析方法可以从多个变量中提取少数的综合变量,用较少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反映所研究问题的大部分信息。具体变量指标见表1。2 模型结果分析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结果见表2。检验结果中kmo度量值为0.77,接近0.80,说明该问卷调查结果适合做因子分析,b

5、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215.09,在自由度为105的条件下和0.000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公因子。由表3可以看出,相关系数矩阵的前5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表明这5个因子相对重要,将提取出的这5个主因子分别设为 f1、f2、f3、f4和f5,其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 24.59 %、15.65 %、8.73 %、7.75 %和7.73 %。累积方差贡献率表示前5个因子所代表的变量信息占全部信息的比重,能反映15个原始指标变量64.45 %的信息量,可以解释原始指标数据中的大部分变量,因此,可取其5个因子作为主成分的综合指标,来替代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原始指标。本研究

6、采用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最终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明,每个因子只对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如表4所示,第一个主因子f1在变量x3、x4、x5、x6、x11和x12上载荷较大,这些指标分别是种植面积、种植年限、雇工人数、雇工金额、家庭总收入和种茶收入,特别是在变量x5、x6和x12上更为明显。第二主因子f2在变量x7、x8、x9和x10上具有较大系数,这些指标分别是采茶工时、施肥工时、修剪工时和病虫害防治工时。第三主因子f3主要负载体现在变量x4和x14上,分别是种植年限和茶青产量。第四主因子f4在变量x1和x

7、2上载荷较大,分别是家庭总人口数和从事茶叶生产人数。第五主因子f5主要表现在变量x13和x15上,分别是施肥次数和茶青价格。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计算样本主因子得分矩阵与排名,具体结果见表5。通过分析可知,排在前6位的指标分别为从事茶叶生产人数(x2)、雇工金额(x6)、采茶工时(x7)、家庭总收入(x11)、种茶收入(x12)、茶青价格(x15)。再对比着6个指标在f1主因子排名可以发现,雇工金额(x6)、家庭总收入(x11)、种茶收入(x12)、茶青价格(x15)的4个主因子得分排名均具有较大差异;f2主因子排名中,仅采茶工时(x7)得分排名具有较大差异;f3主因子排名中,从事茶叶生产

8、人数(x2)和种茶收入(x12)在排名中分别位于第3位和第5位;从事茶叶生产人数(x2)、采茶工时(x7)、茶青价格(x15)在f4主因子排名中差异较大;f5主因子排名中,从事茶叶生产人数(x2)、采茶工时(x7)、种茶收入(x12)、茶青价格(x15)分别在主因子排名中位于第3位、第4位、第5位、第2位。在综合得分排名中,排在最后的3个指标分别为家庭总人口数(x1)、施肥工时(x8)、种植年限(x4)。对比5个主因子排名可以发现,在茶农经营行为方面均表现出较大优势,说明茶农的经营行为在5个主因子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趋势。2.1 各因子指标相关性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在农户特征中,家庭总人口数

9、(x1)与x2呈显著正相关,与x13、x14和x15呈显著负相关;从事茶叶生产人数(x2)与x3、x4、x6、x7、x11、x12和x14呈显著正相关;种植面积(x3)与x5、x6、x7、x8、x9、x10、x11、x12和x13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茶树种植年限(x4)与x11、x12和x1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x13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经营行为中,雇工人数(x5)与x6、x7、x8、x9、x10、x11和x12有极显著正相关,与x13有极显著负相关;雇工金额(x6)与x7、x8、x9、x10、x11和x12呈极显著正相关;采茶工时(x7)与x8、x9、x10、x11和x12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

10、系;施肥工时(x8)与x9、x10、x11和x12呈极显著正相关;修剪工时(x9)与x10、x11、x12、x13和x14呈极显著正相关;病虫害防治工时(x10)与x11、x12和x14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家庭总收入(x11)与x12呈极显著正相关;施肥次数(x13)与x15呈显著正相关。3 结果讨论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丽水市807户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进行分析。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15个变量浓缩为5个主因子,用提取的5个主因子来反映茶农是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茶青价格是影响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主要

11、因素,其影响程度为从事茶叶生产人数>种茶收入>家庭总收入>采茶工时>雇工金额>茶青(下转页)(上接页)价格。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从事茶叶生产人数与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种茶收入相关程度最大,为0.22;雇工金额与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种茶收入相关程度最大,为0.77;采茶用工与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家庭总收入与种茶收入相关程度最大,为0.73。由此可见,影响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5个主要因素与种茶收入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茶农的种茶收入是影响茶农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茶农进一步

12、经营茶叶生产的显著影响因素。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力度,提高茶农从事茶叶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第二,提高茶农生产效益,保持茶叶价格稳定持续增长,保障茶农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第三,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茶叶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茶农经营水平,确保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茶农大规模种植茶树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第四,提高茶農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节省劳动力投入,尤其是采摘环节,减轻茶树种植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第五,采取相应激励措施鼓励青壮年从事茶叶生产,相对年轻的劳动力对新技术的采纳程度和速度较快,在提高茶叶经营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优势。第六,完善浙江省茶叶市场流通体系,发展壮大茶叶流

13、通组织,扩大市场流通渠道和流通量,为茶农提供一个规范有序的茶叶交易环境。参考文献1 潘建义,张国平,马军辉.新世纪丽水茶产业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茶叶,2016(05).2 王学民.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 王庆丰.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18个县(市)为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05).4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白福臣,周景楠.广东省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j.广州农业科学,2005(16).6 苏宝财,刘伟平.茶农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福建安溪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05).7 卓真如.福建茶叶个体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8 侯俊东,吕军.农户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3).9 chen lidingma yan.farm households behaviors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j.ecologyand environment,2007,16(02).10 zhao shi.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c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