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孟五行问题研究略述_第1页
思孟五行问题研究略述_第2页
思孟五行问题研究略述_第3页
思孟五行问题研究略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思孟“五行”问题研究略述    徐文杰摘要:荀子·非十二子中,荀子将子思与孟轲放在一起进行了批判,并且指出了“五行”这个概念,而“五行”的内容,却并未提及。对于“五行”的含义,学者们各有不同的见解,由此也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研究。随着马王堆帛书五行以及郭店楚简五行篇等文献的出土,“五行”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了。本文就围绕思孟“五行”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关键词:思孟;五行;荀子;阴阳五行思孟“五行”说首见于荀子·非十二子篇,“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造旧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

2、说,闭约而无解。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荀子对思孟的批评不可谓不激烈,那么这个"五行”到底具有怎样的含义,会让同为儒家学派的荀子如此批判?许多疑问由此产生。一最早为荀子系统做注的是唐代杨倞,他对“五行”二字所做注解为“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至于杨倞为什么把“五行”解释为“五常”,庞朴先生认为:在董仲舒以“仁智信义礼”配五行“木火土金水”后,班固又宣布前者为“五常”,则许多注家在需要的前提下都会把“五常”和“五行”联系起来。此外,历来被认为是子思所作的中庸,其第一句“天命之谓性”,郑玄

3、就注解为“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智,土神则信。”所以杨倞把“五行”注释为“五常”并不奇怪,并且他并没有过多的注解,或许这在当时即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共识。但是后代学者对杨倞的注解并不满意,由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最早是章太炎,他在子思孟轲五行说一篇中说“五常之意旧矣,虽子思始倡之亦无损,荀卿何讥焉?”他进一步指出思孟五行并不是简单的“五常”,而是具有“以水火土比父母於子”这样的“五伦”思想,上启尚书·洪范中的“五行”,下有“燕齐怪迂之士”以为神奇之说,所以“询卿以为讥也”。此外,郭沫若认为“五行”是“仁义礼智诚”,其中的“诚”在孟子的思想中是万物的本体。与之完全不同的另一

4、种看法是,此五行就是后世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只不过与子思、孟子并无关系,乃是荀况错把邹衍的学说当作孟轲的来批判了。顾颉刚、刘节持此说。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经过整理与训诂,厐朴先生认为老子甲本卷后的第一篇和第四篇佚书,属于儒家思孟学派,并将第一篇佚书定名为五行篇,认为此就是荀子所说的思孟“五行”,并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许多属于儒家的著作。其中有一篇文首冠有“五行”二字,根据当时的习惯,该篇即应名为五行,而其内容就是庞朴先生所命名的帛书五行篇。其中曰: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

5、。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至此,思孟“五行”的真正含义基本得以确定,即“仁义礼智圣”五端。其主要内容是“继续思孟学派的心性说,创立自己的知行说,为儒家内圣之学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二可是做为“仁义礼智圣”的“五行”说为什么要受到荀子的批判呢?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大多是从荀子与思孟学说思想上的分歧来说的。在廖名春的思孟五行说新解中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从非十二子的特点入手,发现荀子对其他学者的批评都能在他自己的著作中找到一致的论点,并且他所批评的都是诸子们最具代表性的思想

6、,由此可推荀子批判的思孟“五行”说应是思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并且可在荀子其他篇中找到证据。他指出荀子一书只有性恶篇中明确对孟子的学术观点进行了评论,这一篇中荀子指出“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圣人之性也”,而孟子则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由此他得出结论,荀子对于“五行”之本身是肯定的,他所否定的只是孟子将“五行”归为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其根源是孟子与荀子之性善与性恶的尖锐冲突。谢耀亭的论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是“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荀子主张“法后王”,但也主张“法先王”,孟子主张“法先王”。可是荀子所说的“法先王”是讲先王制礼义,而孟子则是效法先王的

7、禅让与仁政,因此受到荀子的激烈批判。二是“案往旧造说”的“五行”。“往旧”即指原始“五行”说,“造说”即指德之“五行”,荀子认为子思在创说时受到原始“五行”的影响,但内容上并没有关联,所以是“无类”,又因早期没有说和解,所以说是“无解”、“无说”。不过也有学者指出此处的“无说”应是“无善说”的意思。李景林思孟五行说与思孟学派从五行篇和中庸孟子关于仁义礼智圣关系的论述及荀学思想的总体来看,认为荀子批评思孟“五行”,乃从天人、天道与人道或性与天道的角度立言,其根本原因是以天人之分反对思孟的天人合一思想。刘信芳先生则认为五行属形上学,是纯思辨性的,远离时事。在攻城略地的时代背景下,五行几乎没有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实用价值。这大概是荀子对五行持批评态度的主要原因。刘先生看到了五行与荀子之间存在的时代文化背景差异,开拓了对这个问题的另一条研究途径。关于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并没有更加明确的答案,宋人王应麟曾经认为“荀卿非十二子,韩诗外传引之,止云十子,而无子思、孟子。愚谓荀卿非子思、孟子,盖其门人如韩非、李斯之流拖其诗说,以毁圣贤,当以韩诗为证。”这样说也是因为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