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建筑供热系统分时分区节能改造方案一、现有技术方案供热系统的热惰性是制约按需供热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对于按需供热中最重 要的间歇性供热需求,现有的技术方案难以满足节能运行的要求。对于公共建筑, 通常工作时间段要求正常供热、 而夜间维持防冻运行即可; 由 此产生了分时分区的节能运行方案,具体包括:1、末端变流量分时分区供热:在低负荷运行时,通过调节流量阀开度降低末 端系统流量以降低供热量;其优点是本钱低、结构简单、有一定的节能效果;缺 点是:不能改变系统供水温度;并容易造成水力失调、不利节点的管路有冻结风 险;2、通断时间控制分时分区供热:在低负荷运行时,通过通断阀定时开启或关 闭,降低供热
2、量;其优点是本钱低、结构简单、有一定的节能效果;缺点是:不 能改变系统供水温度;并且不适合应用于严寒地区;3、楼前混水系统分时分区供热:具体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共同点是其中至少 包括调节阀、控制系统和内部循环泵;通过内部循环泵维持内部水循环,通过调 节阀调整供热量;其优点是:能够改变系统供水温度、节能效果好;缺点是:系 统复杂、控制系统要求高、本钱较高。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发现, 此类应用的特点是在某个时间点供热需求会发生由大 变小的突变、然后将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负荷状态,但是供热系统的热惰性会 导致响应速度严重滞后,从而形成能源的浪费。根据参考资料可知,虽然规定的 夜间最低值班室温为5C,而现有
3、的分时分区系统的夜间室温那么通常为15C左右,其中仍有一定的节能空间。另外正常供热时,末端系统的管道和铸铁散热器中的平均水温为60C以上,切换到夜间低消耗运行状态后,平均水温逐渐下降为 30C以下。由此,对应的末 端散热器壳体和循环水都会产生至少 30K 的温差,现有技术方案中,这局部的温 差所对应的热量是无法被利用的、大局部被白白浪费掉。以较常见的四柱 760 铸铁散热器为例:散热器单片参数:重量5.2Kg、水容量0.93L、中心距600mm;通常单片对应 末端供热面积为 1.3 至 1.5 平方米。其中:铸铁的比热容为: 0.53kj/(kg*k) ;水的比热容为: 4.2kj/(kg*k
4、) 当发生需求突变后形成温差为 30K 时,所对应的热量损失为: 5.2*0.53*30+0.93*4.2*30=199.86kj (约 55.5wh) 即对应每平方米供热面积会产生约 40wh 的热量损失。二、改良技术方案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方案采用相变储能技术, 在末端系统负荷产生由大 变小的突变时,通过相变储能模块迅速从末端系统中提取热量储存起来、并加以 利用。同时,相变储能模块具有良好的降温输出能力,完全可以替代现有系统。具体方案:该系统包括热源侧系统 1、末端系统 2、相变储能模块 3 和内部循 环泵 4;在正常供热负荷工况下,热源侧系统 1 与末端系统 2 连接,由热源侧系统
5、 1 为末端系统 2 提供热量;当末端系统 2 的负荷发生由大变小的突变时 (此时, 末端系统 2 中的循环水的 温度高于相变储能模块 3 中的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 ,将热源侧系统 1 与末端系统 2 断开,并将末端系统 2 与相变储能模块 3、内部循环泵 4 相连接,由内部循环泵4驱动末端系统2中的水循环通过相变储能模块3的换热器5、使得循环水与储能 材料进行热交换,将水中的热量回收并储存到相变储能模块 3之中,同时使得循 环水的温度迅速下降、从而防止了热量的散失;然后,在末端系统2处于低负荷运行时,当末端系统2中的水温下降到低于相 变储能模块3中的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时,将末端系统2与相变储
6、能模块3、内部 循环泵4相连接,由内部循环泵4驱动末端系统2中的水循环通过相变储能模块 3 的换热器、使得循环水与储能材料进行热交换并输出温度较低的低品位热能,从 而维持末端系统的低负荷运行、即可维持夜间值班温度。需要指出的是,在夜间低负荷值班工况下,在末端系统中尽量降低供水温度并 维持一定流量的循环,是保证平安性的同时降低能耗的最正确手段。此时假设采用楼 前混水系统那么:末端负荷理论上最低可缩减为正常负荷的 1/5;热源侧的供水温度与末端侧供 水温度的差值较大30K、是正常运行温差的两倍以上;由此,其中关键的热源 测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将小于10%、甚至有可能低于5%,其可操作性大打折扣。以下是
7、几种方案的比照分析表:万案根底构成造价节能效果优缺点分析变流量系统流量阀 控制系统2元/tf<20%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存在运行风险;不能改变末端供水温度,节能率低;通断控制系统通断阀 控制系统2元/tf<20%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存在运行风险;不能改变末端供水温度,节能率低;楼前混水系统调节阀组合 控制系统内部循环泵4-10元/tf20-30%优点:可降低供水温度,节能率咼; 缺点:结构复杂,控制精度要求咼;相变储能系统相变储能模块 通断阀组合 控制系统 内部循环泵10元/tf>30%优点:结构简单,适用面广; 低负荷运行时,末端的供水温度最 低,节能率最高;缺点:
8、不适用于热源侧供水温度低于 55 C的应用。表1综上所述,本方案的优点是:1、热回收功能:当发生需求突变时,唯种可以低本钱、快速回收末端系统中的充裕热量的方案,消除末端系统的热惰性,有利于分时分区管理和行为节 能;2、缓释功能:当热源侧供水温度较高时,现有方案都无法为末端系统稳定的 提供很低的供水温度、因此节能效果受限;而通过相变储能模块可以为末端系统 稳定的提供低于30C的供水温度,因此末端系统对外散热的能力也大幅下降,从 而在满足低负荷运行的同时做到了热量的缓慢释放、夜间维持低负荷时几乎不额 外消耗热量;3、合理调配热能品位:通过储能模块快速吸收热量时储热温度相对较低、即 热能品位有较大损
9、失,因此所储存的热量难以直接用于正常负荷工况的供热,本 方案中由储能模块做为低品位的热源,恰好可以满足低负荷运行的应用需求,从 而直接变废为宝。三、具体案例分析以公共建筑供热系统案例为例,详见表 2其中耗热量相关数据按 1 平方米供 热面积对应计算,表中参数对应关系为:Q:耗热量wh; E:热负荷w; T:室内温度C;Ra热源侧供回水参数C / C ; Rb末端侧供回水参数C / C 0 首先,设定一个简化的 连续供热系统 作为参照:图 21、工作时间段上午 8点至晚间 20点之间为正常负荷,运行参数如下:热负荷E仁26w;耗热量Q仁26w*12h=312wh ;室内温度T仁20C;热源侧供回
10、水参数Ra1=70C/63C ;末端侧供回水参数 Rb1=70C/63C;2、休息时间段晚间 20 点至次日 8 点之间为正常负荷,运行参数如下:热负荷 E2=40w;耗热量 Q2=40w*12h=480wh ;室内温度 T2=20 C; 热源侧供回水参数Ra2=70C /60C ;末端侧供回水参数 Rb2=70C/60C; 然后,选取节能性能较好的 混水系统 作为比照项:1、工作时间段上午 8 点至晚间 20 点之间为正常负荷,运行参数与连续供 热模式相同;图 22、降温阶段晚间 20点至 24点:末端低负荷运行,此时末端中水温较高, 采取自然降温为主,少量辅助供热,室内温度逐渐降低;运行参
11、数如下:热负荷E3=4w;耗热量Q3=4w*4h=16wh ;室内温度T3=12 C;热源侧供回水参数Ra3=70C/69C ;末端侧供回水参数 Rb3=40C/35C; 降温阶段中,假设停止末端循环,四小时的周期较长,对于不利位置可能造成管 道冻结;因此需要适当启动末端循环,这样会导致散热量增加,因此需要从热源 侧系统补充少量热量;由于散热量的增加使得室内温度不能进一步降低、节能率 有所降低03、低负荷供热阶段凌晨 24点至次日 6点 :末端维持低负荷运行,此时末 端系统供水温度较低,室内温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运行参数如下:热负荷E4=12w;耗热量Q4=12w*6h=72wh ;室内温度T
12、4=12 C;热源侧供回水参数Ra4=70C /67C ;末端侧供回水参数 Rb4=40C/35C;4、快速预热阶段次日 6 点至次日 8 点:末端系统与热源侧系统连通,处于 大温差、高负荷运行状态,快速提升室内温度至正常水平;运行参数如下:热负荷 E5=80w;耗热量 Q5=80w*2h=160wh ;室内温度 T5=18-20C;热源侧供回水参数Ra5=70C /35C ;末端侧供回水参数 Rb5=70C/35C; 最后,对本文介绍的 相变储能系统 进行介绍, 其中相变储能模块 3中的储能材 料 5 的相变温度 Tx 设计为 30C:1、工作时间段上午 8 点至晚间 20 点之间为正常负荷
13、,运行参数与连续供 热模式相同;图 22、热回收阶段晚间 20点至 22点:末端进入低负荷运行,将热源侧系统 1 与末端系统 1 断开,并将末端系统 1 与储能模块 3、内部循环泵 4相连接,由内部 循环泵 4驱动末端系统 2中的水循环通过储能模块 3的换热器 6、通过换热器 6使得循环水与储能材料5进行热交换,将水中的热量储存到储能模块3之中,并使得循环水的温度迅速下降、从而防止了热量的散失,室内温度同时下降;运行参 数如下:图3热负荷E6=0;耗热量Q6=-40wh 即回收热量值;室内温度T6=12°C; 热源侧为断开状态;末端侧供回水参数Rb6=65C /35C;3、自然降温阶
14、段晚间22点至23点:此时末端中水温约为35C,可采取 中断末端循环进行自然降温的方式,使得循环水温下降至 20C,室内温度逐渐降 低为8C;由于系统中断时间为1小时,时间较短、没有管道冻结的风险;4、低负荷供热阶段凌晨23点至次日6点:末端维持低负荷运行,此时末 端系统供水温度低,室内温度维持在值班温度水平;运行参数如下:热负荷E7=8w;耗热量Q7=8w*7h=56wh ;室内温度T7=8 C;末端侧供回水参数 Rb7=25C/20C;此时,优先使用相变储能模块3作为低品位热源,如图4所示,启动内部循环 泵4,由内部循环泵4驱动末端系统2中的水循环通过储能模块3的换热器6、通 过换热器6使
15、得循环水与储能材料5进行热交换,当末端系统2中的水循环通过 储能模块3的换热器6之后,水温升高为25C左右,而25C的出水温度足以满足 低负荷工况的要求,并且可以做到热量的缓慢释放;当相变储能模块3中储存的热量消耗殆尽时:即如图5所示,将相变储能模块 3与热源侧系统1连接,由热源侧系统1为相变储能模块3补充适当的热量;热源 侧系统1的供回水温度参数为70/35C ;由于换热温差较大,该热交换过程可以快 速完成。当完成热量补给后,将热源侧系统 1与储能模块3断开,再将末端系统1 与储能模块3内部循环泵4相连接即回到图4的状态,由相变储能模块3对水 进行循环加热,从而继续维持末端系统的低负荷运行;
16、5、快速预热阶段次日6点至次日8点:末端系统2与热源侧系统1连通, 处于大温差、高负荷运行状态,快速提升室内温度至正常水平;运行参数如下:热负荷 E8=90w;耗热量 Q8=90w*2h=180wh ;室内温度 T8=18-20C;热源侧供回水参数 Ra8=70C/25C ;末端侧供回水参数 Rb8=70C/25C。2-7or16OTCH2R364Rih时间段连续供热模式混水分时供热模式相变分时供热模式8-20持续供热:E1=26w; Q1=312wh ; T仁20 C;Ra1=Rb1=70 C /63 C20-21持续供热:E2=40w ; Q2=480wh ;T2=20 C;Ra2=Rb2
17、=70C /60 C降温阶段:E3=4w ;Q3=16wh ;T3=12 C;Ra3=70 C /69 C;Rb3=40 C /35C热回收阶段:E6=0w ; Q6=-40wh ;T6=12 C;21-2222-23自然降温阶段23-0低负荷供热阶段:E7=8w ;Q7=56wh ;T7=8 C;相变供热过程:Ra7:无;Rb7=25C /20 C;补充供热过程:Ra7:70C /35 C;Rb7=25C /20 C;0-1低负荷供热阶段:E4=12w ; Q4=72wh ;T4=12 C;Ra4=70 C /67 C;Rb4=40 C /35C1-22-33-44-55-66-8快速预热阶段:E5=80w ; Q5=160wh ;快速预热阶段:E8=90w ; Q8=180wh ;耗热量合计792wh/ m2560wh/ m2508wh/ 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南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水处理剂运输协议
- 2025年度合伙项目退出合同:投资回收与风险承担
- 教育培训机构外墙装修样本
- 2025年度产品安全召回赔偿协议范本
- 2025年度个人绿色建筑投资管理协议
- 2025年度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员工离职手续办理指南
- 2025年度债权转让合同-金融资产重组
- 2025年度员工借调及数字化转型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广告传媒劳务派遣安全服务协议
- - 《中国课件》揭示西安古都的千年历史与文化
- 2025年度空调安装验收及保修服务合同
- 急救护理学第十章灾难救护讲解
- 《Maya三维模型制作项目式教程(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消防设计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手册建筑机电专业
- 《业财一体化实训教程-金蝶云星空V7.5》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组建课件 5.1康耐视is2000工业相机视觉识别操作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 社区意识形态工作2025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广播电视台招聘30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