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_第1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_第2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_第3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思的作者是_,_代诗人。著名诗篇有塞下曲_江南曲等。2全诗通过描写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3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_4“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_2.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蝉唐虞世南垂緌饮_,_。_,非是藉秋风。1把古诗补充完整。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垂緌”指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第一句是说蝉用

2、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官要戒绝腐败。B. 第二句写出了蝉居住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C. 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D. 这首诗中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3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写出一首与大家分享吧!_,_。_,_。3. 阅读诗句,完成练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首诗既描绘了一幅_的画卷,又表现了戍边将士_的思想感情。4. 阅读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

3、蝶飞。(注释)麦花:养麦花。养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日长:天长了。篱落:篱笆。峡蝶:蝴蝶。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_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三、四两句的内容。_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2解释下列词语。河:_岳:_遗民:_3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6. 阅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4、1这首诗选自诗集繁星,作者是_,表达的主题是_。2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_,_”一句与本诗表达的思想很接近。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    , “夜行黄沙道中”是   。意思是   。      (2)填空词中描写的是   (季节

5、)的景象,从“   ”可以看出来。(3)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_ 8. 课内阅读。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诗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晴朗的日子。_   平常、轻易。_2这是一首描写_的诗。首句叙事,交代了_的时间、地点;第二句写所见景色令人耳目一新;第三、四句采用_的手法,把春天的景色描绘得生机勃勃。3这首诗在生动形象的描写中,说明了一个什么哲理?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A. 天气晴朗,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B. 寻芳泗

6、水,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C. 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9. 古诗阅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诗,诗人要远行的朋友是_。2诗人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_(A晴朗 B阴沉),这一点可以从“_,_。”句中看出。3诗人用“_,_。”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哀愁,用_、_的修辞手法,激励朋友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4有关送别的古诗名句还有“_,_。”10. 结合注释,读古诗,做练习。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

7、中。(注释)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惊风:突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这里指箭。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边角。1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诗中的“惊”字说明将军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非常害怕。(_)(2)“引弓”描写的是将军的动作。(_)(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领的赞颂之情。(_)2朗读“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正确的节奏是()A.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B.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8、11. 课内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_。_,也傍桑阴学种瓜。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 。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_,以白描的手法写出 _ 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_。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读古诗,完成练习。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说蝉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位要杜绝腐败。B.第二句写出了蝉栖身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C.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D.这首诗中,

9、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写出一首与大家分享吧!_,_。_,_。13. 阅读与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诗中描写的事物有_。(至少写四个)2这首诗描写了(   )A.田园的破败景象。 B.宁静自然、朴实清新的田园风光。3这四句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是_,原因是_。14. 课内阅读。夏日绝句 ,死亦为鬼雄。 ,不肯过江东。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 _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号_,有“_”之称。诗中提到的著名历史人物是_。3理解下面字词的意思。亦:_鬼雄:_4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_5这首诗前两句鲜明地提出了_;后两句_讽刺了_,表达了诗人的_。15.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填空。(1)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词人( ),这首诗描写了( )。抒发了(   )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