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解析PPT课件_第1页
说木叶解析PPT课件_第2页
说木叶解析PPT课件_第3页
说木叶解析PPT课件_第4页
说木叶解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诗歌歌欣欣赏赏登登高高 杜甫第1页/共56页 林庚:林庚:福建福州人,福建福州人,19101910年年2 2月月2222日生于北京,日生于北京,1933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研究家。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研究家。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的论点是“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林庚先生历任厦门

2、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出版过的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春野与窗、问路问路集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诗人李白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文学简史等。等。第2页/共56页袅袅袅袅照照浦浦褒褒扬扬灼灼灼灼亭亭皋皋寒寒砧砧涔涔阳阳万能万能锭锭言言筌筌窸窣窸窣迢迢远远niopbozhugozhncndngqunx stio第3页/共56页袅袅袅袅灼灼灼灼寒砧寒砧亭皋亭皋萧萧萧萧疏朗疏朗窸窣窸窣冉冉冉冉缠绵缠绵绵密绵密迢远迢远相去无几相去无几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明亮鲜艳的样子。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3、 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象声词。此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拟人法柔和紧密的样子。遥远。 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解解释释词词语语第4页/共56页阅读思考:阅读思考: 文章结构思路如文章结构思路如何?何? 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现象) (特征 )(总结) 第5页/共56页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 1、课文从什么来引出本文的话题的?、课文从什么来引出本文的话题的? -从众多诗人作

4、品中的从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木叶”形象作引子,来引形象作引子,来引出本文所谈论的话题。出本文所谈论的话题。 2 2、作品以哪些诗人的作品的诗句为例来引出话题的?、作品以哪些诗人的作品的诗句为例来引出话题的?屈原屈原九歌九歌“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谢庄月赋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陆厥临江王节士歌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木叶下, ,江连波江连波, ,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月照浦云歇山”;王褒王褒渡河北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3 3、作者举出这些诗句为例,其用意是什么?、作者举出这些诗句为例,其用意是什么?

5、-“-“木叶木叶”成为诗人笔下所钟爱的形象。成为诗人笔下所钟爱的形象。第6页/共56页阅读课文主体部分做题:阅读课文主体部分做题:1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2 26 6自然段的内容。自然段的内容。 第第2 2段:段:指出指出“木叶木叶”就是就是“树叶树叶”,古代诗歌多,古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 第第3 3段: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一个键在于一个“木木”字,虽然两者概念相同,但在诗歌字,虽然两者概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第4 4段:段:说明

6、说明“木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第5 5段:段:说明说明“木木”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第6 6段:段:说明说明“木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的第二个艺术特征。第7页/共56页1、诗中的“木叶”引出话题2、探寻多用“木叶”的理由3、概念相同形象有别4,5、木叶的第一特征:6、木叶的第二特征:7、“木叶”“树叶”一字千里以小见大 深入浅出第8页/共56页全文结构:全文结构:引题引题主体主体小结小结1 13 3段:段:“木叶木叶”成成为诗人笔下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钟爱的形象。4 46 6段:段:说明了说明了“木木”的两个艺的两个艺术特征:术特征:1

7、 1、含有、含有落叶的因素。落叶的因素。2 2、有落、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7 7段:段:说明说明“木木叶叶”与与“树叶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一字千里。第9页/共56页比较1: 树:后皇嘉树:后皇嘉树树,橘徕服兮。,橘徕服兮。桂桂树树丛生兮山之幽。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皎皎云间月,灼灼叶叶中华。中华。明确明确: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枝繁叶茂,浓

8、阴匝地。也就是说也就是说,“树树”或或“叶叶”都给大家一种繁茂浓密,都给大家一种繁茂浓密,翠绿欲滴饱满的形象,而这种形象正是翠绿欲滴饱满的形象,而这种形象正是“树叶树叶”所包含的。所包含的。为了语句凝练的缘故,为了语句凝练的缘故,诗词中常用诗词中常用“树树”或或“叶叶”代替代替“树叶树叶”。第10页/共56页比较比较2: 2:木叶:亭皋木叶:亭皋木叶木叶下,陇首秋飞去。下,陇首秋飞去。九月寒砧催九月寒砧催木叶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十年征戍忆辽阳。明确:“木叶”与秋季相联,也就是“落叶”的意思。而“落叶”则是枯黄,残败的形象,暗含萧瑟、凄凉的感觉,这不再是“树叶”所能包含的了。比较比较3:3:

9、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木 高高树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明确明确: :“木木”是含有落叶的因素,在颜色上是透着黄是含有落叶的因素,在颜色上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是干燥的,感觉很干爽的,意境空阔。色,在触觉上是干燥的,感觉很干爽的,意境空阔。第11页/共56页比较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飘零中透些微黄飘零中透些微黄 ) )( (饱含水份,繁密饱含水份,繁密 ) )( (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 )(

10、 (疏朗和空阔疏朗和空阔 ) )第12页/共56页“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一一. .木木”有落叶的因素,是微黄且干燥有落叶的因素,是微黄且干燥的。的。二二. .给人带来的是疏朗的清秋气息给人带来的是疏朗的清秋气息 第13页/共56页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 从课文看,从课文看,“木木”与与“树树”的意味有什的意味有什么异同么异同? ? 按照字面解释,按照字面解释,“木木”就是就是“树树”,两,两者在概念上一致,但

11、者在概念上一致,但“木木”一般具有秋风一般具有秋风叶落的情景的形象;叶落的情景的形象;“树树”则要借助树叶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第14页/共56页为什么为什么“木木”就有了这种就有了这种暗示呢?暗示呢?比较:比较:“木木”和和“树树”的区的区别别: “木” 木头、木料 树干(疏朗) 落叶 秋天 离愁别绪 悲“树” 繁密叶子 浓荫(绵密 )不是秋天 不是离愁别绪 不悲第15页/共56页“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落木”:以“木”代“叶”洗净叶的繁密,更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意。 明确: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暗示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

12、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第16页/共56页 阅读课文第阅读课文第5 5、6 6自然段,说明自然段,说明“树叶树叶”与与“木叶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什的潜在意味有什么不同么不同? ? “树树”与与“叶叶”形象一致,都给人枝繁形象一致,都给人枝繁叶茂,密密层层浓阴的感觉,合用的叶茂,密密层层浓阴的感觉,合用的“树叶树叶”的形象也是如此,含义未见丰富。的形象也是如此,含义未见丰富。而而“木木”常让人联想起树干,有疏朗、干燥常

13、让人联想起树干,有疏朗、干燥的意味的意味 。“木叶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传递着整个疏朗的清秋的微黄与干燥之感,传递着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的气息。第17页/共56页 “落木”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 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落木”呢,则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阅读第阅读第6 6自然段做题:自然段做题:“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有什么区别?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与凄清第18页/共56页 因为因为“木叶木叶”与

14、与“树叶树叶”虽虽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我国古代诗歌为什么多用我国古代诗歌为什么多用“木木叶叶”、“落木落木”,而极少用,而极少用“树叶树叶”呢?呢? 第19页/共56页 诗歌的语言富于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言外意味。得到启示第20页/共56页 “说木叶说木叶”这篇文章,实际谈论的是关于诗歌语言这篇文章,实际谈论的是关于诗歌语言的问题,谈论了诗歌语言形象的潜

15、在力量,阐释了诗的问题,谈论了诗歌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阐释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标题却拟为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标题却拟为说说“ “ 木叶木叶”,若改为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你以为如何? ? 标题若拟为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说“木叶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木叶”意象作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

16、诗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渗透于有关“木叶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读者的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心理。“说说木叶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的拟题应该是本文

17、的一个亮点。亮点。第21页/共56页 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引古诗人关于“木叶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 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有根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内涵与审美意蕴

18、。第22页/共56页 我国古代的诗歌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我国古代的诗歌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杨柳杨柳”、“鸿雁鸿雁”、等表示、等表示赠别的意象,常可见于赠别类诗歌中。文中赠别的意象,常可见于赠别类诗歌中。文中“木叶木叶”如此。如此。 但也有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中使之表但也有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中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如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如“月月”这一意象,用在赠别诗这一意象,用在赠别

19、诗中是一番韵味,如杜甫的中是一番韵味,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的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望月怀远) )。在边塞诗中则是另一道景致。如陈子昂的在边塞诗中则是另一道景致。如陈子昂的“亭上谁家子,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哀哀明月楼”、王昌龄、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 我们应该像林庚先生那样,勤于钻研,探究诗歌创作与我们应该像林庚先生那样,勤于钻研,探究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同时也应该学习林庚先生那样,不故意摆出鉴赏的玄机,同时也应该学习林庚先生那样,不故意摆出理论的面

20、孔来吓唬读者,而是将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而是将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透于古诗“木叶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这样,才能使我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这样,才能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参悟了蕴藏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们不知不觉地参悟了蕴藏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第23页/共56页意 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其实,课文中提到的“木叶”“落木”“落叶”等,我们在诗歌鉴赏时一律称它们为“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而多个意象组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都说“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我们知道,“意象”中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21、因此说,“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个突破口, 是一把通向诗歌殿堂的金钥匙。抓住意象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在诗歌领域登堂入室;揭开“意象”的暗示义的神秘面纱,我们就可以在诗歌的“言有尽”里体会出“意无穷”。第24页/共56页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义暗示义月月 草草 梅梅 柳柳第25页/共56页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义义第一组:“月”意象 第26页/共56页 静 夜 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第27页/共56页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

22、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第28页/共56页 枫桥夜泊 (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第29页/共56页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第30页/共56页小结:古代诗歌中“月”意象的暗示性意义1、寄托相思,思乡怀人。(最为常见) 例如静夜思月夜忆舍弟。2、寄托广义的哀思,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例如枫桥夜泊。3、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的心情。例如鸟鸣涧。第31页/共56页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义义第二组:“草”意象第32页/

23、共56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草色遥看近却无。遥看近却无。 最是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烟柳满皇都。第33页/共56页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第34页/共56页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第35页/共56页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

24、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第36页/共56页1、象征春天的盎然生机或顽强的生命力。 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寄托离愁别绪,思归念归之情。 例如清平乐 赋得古原草送别。3、寄托情感,感时伤世。 例如春望。小结:古代诗歌中“草”意象的暗示性意义第37页/共56页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义义第三组:“梅”意象 第38页/共56页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第39页/共56页梅梅 花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的。3为:因为。4暗香:指梅花的幽

25、香。第40页/共56页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 陆陆 游游驿外断桥边,驿外断桥边,寂寞寂寞开无主。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已是黄昏独自愁愁,更著更著风和雨风和雨。无意苦争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只有香香如故。如故。第41页/共56页 陆游陆游卜算子卜算子咏梅咏梅表达的表达的是是“寂寞开无主寂寞开无主”的无奈、的无奈、“黄黄昏独自愁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的孤傲和清高。第42页/共56页第43页/共56页 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毛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第44页/共56页隐士隐士注释(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2)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4)霜禽:寒雀。(5)合:应该。(6)微吟:低声地吟唱。(7)狎音“峡”:亲近。(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译文百花凋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