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_第1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_第2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_第3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_第4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刘华新课标指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虽然计算教学很重要,但从学生的作业和测试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计算中不仅速度慢,而且出错率高;更让人头痛的是,在应用题计算中,学生好不容易理清了思路,列对了算式,但由于计算能力差,在计算上又出了差错,从而得不到正确的计算結果,真是得不偿失。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培养口算

2、能力,节省笔算时间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一些简单的计算题都还要借助竖式来计算,这就浪费了大量时间。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开始。1.进行方法训练例如:利用儿歌帮助学生强化巩固凑十法,如1加9,10只小蝌蚪,2加8,10只花老鸭,3加7,10只老母鸡,4加6,10只金丝猴,5加5,10只大老虎;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

3、;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2.进行特征训练【案例】一天,在教学一问题解决时,通过分析列出了算式:2.56×0.25×4,接下来就是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便可以解决问题了。很快,便有小手迫不及待的高高举起了,原来他们已经算出结果了。可是再看,却还有不少的学生正在埋头奋笔疾书他们还在很辛苦的列着竖式,嘴巴里还在念念有词(正背着口诀呢),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可是已经算出结果的同学早就按赖不住想要表达了。【思考】同样是相同的题目,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快便可以算出结果,甚至可以不动笔都能口算?有些题目数据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注意观察,抓住特点,可以使计算简便,既快又准。就好比2.56×

4、;0.25×4,虽然题目并没有要求简便计算,但实际上题目却具有能简便计算的特征。可是对于一部分学习不灵活的学生,他们并没有养成认真观察数据特征的习惯,而只是“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导致计算过程中“吃力不讨好”,时间花费了,可能最后还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就要多训练学生,先观察数据特征,然后下笔计算。这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勤提问,常提醒,不要怕“浪费时间”,最终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题目的习惯。3.持之以恒训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练就过硬的口算本领,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的训练。众所周知,计算训练没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很难调动学生持久的兴趣。所以,在持之以

5、恒的基础上让口算练习形式多样化同样很重要。在训练过程中,我的学生都有一个“每日一练”,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进行10道口算训练,选题要有针对性,除了结合近段时间学习内容以外,还要适时穿插巧算等内容,如简便计算(1.25×3.7×8)、易错易混口算题(2.5×0.4÷2.5×0.4)、与圆周率有关的计算(3.14×n;3.14×n?等)。每天练习10个题100分制,再结合奖励,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有层次的为学生量身定制目标,有的学生一星期5次100才可以换取1颗星,而有的学生一星期3次100便可以

6、换一颗星,尽量让每个孩子“跳一跳都能摘到桃”。由于坚持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所以,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学生基本能不用笔算就能直接进行口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口算和整个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二、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熟记背诵是必须经历的思维过程。而多数时候却被认为这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其实不然,数学学科也不例外。虽然数学学科需要理解,而不是靠死记硬背,但同样也有许多东西是需要熟记的,比如一些常用基本数据做到烂熟于胸,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便捷。比如:(1)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相互转化。如1/2,1/4,3/4,1/5,2/5,3/5,4/5,1/8,

7、3/8,5/8,7/8,1/25,1/4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像1/3,2/3,1/6,5/6,1/7,2/7等分数虽然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但是这些分数在百分数中求百分率时却是常客,使用频率相当高,让学生能熟记也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的。(2)再比如在圆的相关计算中,与计算相关的一些数据也可以作为熟记的一部分。比如:2,3,4,5,6,7,8,9,10;×2?,×3?,×4?,×5?,×6?,×7?做到熟记便可以减轻计算负担。(3)数学中一些特殊数据的搭配运用: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凑十法时相关数对凑十的记忆;学习简便方法时相关数据的搭配:如125

8、与8,25与4等。让学生能达到非常敏感而孰能生巧的程度,找到简捷而有效的途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讲清算理,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1.数形结合,讲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 比如数的运算:借助“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非常重要,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利用小棒等实物或图形来理解算理,帮助学生建构“破十法”的原理;教学进位加法时利用小棒等实物或图形,帮助学生建构“满十进一”的算理;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丰富其内容,如: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可以利用计数器有效的突

9、破难点等等。 2.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的操作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的“凑十法”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放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知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4.重视感知,

10、加强刺激对于学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强其刺激强度,比如强调进、退位,强调小数点的處理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留给学生鲜明、正确的印象,避免和减少以后计算中的错误。5.加强辨析,比较强化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式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6.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强化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力争当堂巩固。7.注意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反馈,找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内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会终生

11、受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老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需要教师严要求、多鼓励。从低年级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书写工整,准确计算,细心审题,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对答案。1.计算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容易遗漏细节,从而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计算的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

12、确性。这样经常强调或提醒,多数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会形成一种习惯,特别小心,并会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仔细。长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稳步提高。2.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我班学生张荟容、王震东在这方面表现很优秀,每次无论作业还是考试竞赛之类的计算题,她总是认认真真地对待,算完后也不怕麻烦,再从头到尾逐一进行检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否正确、计算顺序是否正确简便运算定律选用是否恰当得数是否准确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耐心、细致地付出,终究会取得成功。因此,计算时一定要养成随时检验的好习惯,克服粗心大意的坏习惯。3. 必备一个错题本另外,每个学生除了有作业本外,还都有一个错题本。学生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题,就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间可以相互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