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新形势下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 程平西谭玉峰【摘 要】强化森林抚育经营在当前形势下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促进其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遵循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需进行抚育经营的森林类型有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将这两种林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了对应的经营技术和措施,旨在为全新时期下的林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关键词】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用材林;生态公益林抚育经营是切实提高森林资源培育水平、推动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增加资产的有效手段之一。就目前来看,国内林业资源利用还处在发展初期,由于森林质量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使
2、得森林质量一度成为其功能发挥的主要瓶颈。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抚育经营,强化中龄及幼龄林的划分与改造,积极探索与当前发展局势相适应的技术体系与管理体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森林质量。1.用材林抚育经营技术1.1幼龄林抚育1.1.1修枝修枝通常在自然整枝情况不佳、通风透光较差的林区中实行,在树干下层出现枯枝的位置开始修剪。较为常用的方法为平切法,重点关注死枝相对较多的树木。在修枝过程中,幼龄林的实际修剪高度不得超出树高的1/3,中龄林同样需要进行修枝,高度不允许超出树高的1/2。1.1.2透光伐针对郁闭度超出0.9且分布较不匀称与郁闭度超过0.8的人工培育幼龄林,或郁闭度实际分布不匀称且郁闭度超
3、出0.7的自然生长幼龄林实行透光伐。幼龄林在完全郁闭之后,由于其林分密度较大,无法采集足够光源,进而出现一定程度的营养空间竞争,使得林分逐渐分化。此外,还可在目的树种切实受到其他林木压制的情况中进行。按照规范数量,间密留疏,去除劣质树种,留下质量较好的树种,优化林业结构。通过一系列的人工操作之后,中幼龄林的郁闭度可以达到0.7左右,自然生长的林木郁闭度也可达到0.6左右。1.1.3割灌除草。针对下层草灌植物生长茂盛,且已与林木正常生长出现激烈争肥情况的林区进行割灌除草作业。运用人工或机械除草等方式,全面清除掉阻碍林木正常生长的杂草与灌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留意各类珍稀树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
4、失。1.1.4垦复施肥。针对适宜培养大径材,且符合垦复条件不会出现水体流失的位置进行垦复施肥,以此达到改善土地状况、维持合理密度、提高给养质量、促进目的林木持续生长的根本目的。垦复需在夏冬季节实行,通过深度翻动,使土壤疏松,良好改善其育种条件,提高其通透性。施肥需在垦复后的秋冬季节中实行,顺延等高线分布进行开挖施肥。1.2中龄林抚育1.2.1生长伐。针对郁闭度超出0.8且下层存在相对较多的幼树,或遭遇灾害、卫生状况不佳的中龄林实行生长伐。此外,还可在林木分化程度严重,胸径平均生长量持续下滑的林木中使用此方法进行抚育改善。通过全方位立体的抚育方式,去除阻碍林木生长的因素,如病木、腐木、灌木等,经
5、过生长伐之后的林木郁闭度不能小于0.6,并且林分胸径的平均生长水平也不能比生长伐之前低,满足均匀分布的基本要求。1.2.2卫生伐。针对遭受病害、虫害、风损、冰冻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林木进行卫生伐,伐除灾害影响程度严重的林木,并对轻微受害的林木进行适度的保养和维护,经过卫生伐之后的林木郁闭度不能小于0.6。1.3大径材培育针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好且可提供大径材培育条件的位置开展培育活动,通过抚育间伐等有效手段,实现密度精准控制、强化水肥管理等目的。此外,此方法还可用于林冠完全郁闭或胸径平均生长量持续下滑的林木中。在实际操作中,通常运用下层间伐的方式,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禁止拔大毛等情况的发生,通过间
6、伐除去病木、死木、双叉木。与此同时还需使用人工促进生长的相关技术,如深挖施肥等。深挖施肥需在间伐完成以后实行,在间伐完成当年的冬季进行。1.4珍稀树种培育针对存在珍贵树种且立地条件良好的林分进行珍稀树种培育,通过间伐、定向栽种、适度改造等有效手段,除去阻碍珍稀树种正常发育的树种,并对珍贵树种进行适当的修枝与养护。如果中幼龄林分中的珍贵树种占比不足10%,应进行适当的补植,确保珍贵树种所占比例可以保持在30%以上。如果中幼龄林分中的珍贵树种占比已经达到30%,但分布较为松散,应采取定向栽种法进行抚育,以此达到优化林分结构,改善生长环境的根本目的。2.生态公益林抚育经营技术2.1公益林抚育开展抚育
7、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郁闭度超过0.8、分化程度严重、立木与植被难以受光、遭到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腐木占比超过10%的防护林。此外,还可对林分密度高、养分竞争严重、分化显著且不符合审美需求的林木进行抚育。2.1.1定株抚育。定株抚育通常需要在出现养分竞争以前完成,对树种之间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坚持科学定株。通过间伐等方式除去对目的树种正常发育造成影响的非目的树种,并在植被覆盖较为稀疏的位置开展补植作业。封山育林过程中必须运用这种抚育方法。2.1.2生态疏伐。针对坡度低于25度,土层厚度较大,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林分实行生态疏伐,按照便于林冠产生梯级郁闭、主次林层均可良好采光的基本原则,除去病木,留下
8、质量优良的树种,尤其是那些阔叶树种与草本植物等。生态疏伐的具体强度应为株数总量的15%左右,生态疏伐以后的林木郁闭度不得低于0.7。2.1.3卫生伐。针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防护林,在理论上只需进行卫生伐,除去阻碍优良林木生长的病木,以达到改善林区卫生条件的作用。2.1.4景观伐。风景林需按照基本的美学定义实施改造,形成全新的林业景观,营造一个具有一定异质性的自然景观,维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提升其旅游价值。2.2阔叶化改造2.2.1抚育改造。具有更新成阔叶林或者是针阔混合林实际条件的荒地、迹地以及灌木林地,可借助封育改造等方法进行定向培育和栽种。根据郁闭度的差别,可将抚育改造分成两种形式,即封育
9、改造与疏伐改造。其中,封育改造主要适用在郁闭度较低的林分,结合地类等基本条件,选取适宜的育林方法,比如割灌除草、补充种植等,良好保存目的树种,贯彻落实基本的护林职责,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语。疏伐改造主要适用在郁闭度较高或林下阔叶树种数量较大的林分,结合地类等基本条件,采取疏伐的方式对阻碍阔叶树种生长的林木进行清理,在人工育种完成之后,进行系统的封育,将现有针叶林转变成阔叶林。经过疏伐处理以后的林分实际郁闭度应不低于0.5,疏伐的强度不能超出20%,在疏伐结束以后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补充种植,确保经过疏伐的目的树种数量高于规范密度的60%。2.2.2补植改造。主要指的是在实际郁闭度低于0.5的
10、纯针叶林、目的树种数量持续下滑、迹地或适宜人工补植的地类,运用人工补植的方法,将林分的实际补植密度保持在60%以上,将现有地类通过改造形成阔叶或针阔混交林。此外,针对林分郁闭度在0.5以上的纯针叶林,应采取抽针补阔的方式进行改造,从而将现有地类改造成阔叶或针阔混合林。3.结束语总而言之,森林资源抚育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应切实遵循长效发展、努力提升森林质量的基本原则,从实际情况入手,对用材林、生态公益林等典型林产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实际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抚育方法,并加强协调管控,从而实现推动林业持续转型和发展的目的。参考文献:1邢伟,程丽秋.强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是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j.林业科技情报, 2012, 39(3):69-71.2施双林,薛伟.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j.森林工程, 2009, 25(3): 53-56.3王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手组态课程设计
- 机械原理剥豆机课程设计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春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整体分析教案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15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 机构订单交易课程设计
- 机房电气控制的课程设计
- 机床学科课程设计
- 机场连接航班课程设计
- 旅游景区消防安全培训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过关考核口算题带答案
-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 八上历史全册知识梳理
- 2024年湖南湘潭市公安局招聘留置看护巡逻警务辅助人员28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期中考试试题(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2024-2030年中国电表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 技术创新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北京朝阳区高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科学脊梁钱学森人物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