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归纳汇总_第1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归纳汇总_第2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归纳汇总_第3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归纳汇总_第4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归纳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归纳汇总教育学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影响到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有影响。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是前提与基础;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故表述错误。2.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

2、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等。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不能把学校教育制度等同于教育制度。故表述错误。3.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因此教育不具有相对独立性。【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

3、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题干所述不符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述。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但不能推出教育不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题目说法错误。4. “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阐述了遗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现实性。【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

4、现实。题干所述混淆了遗传与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所以,题目说法错误。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鼓励教育,适当的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学生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 惩罚 ” ,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所以,题目说法正确。6.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甄选人才。【参考答案】这种说法

5、是错误的。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及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的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所以,题目说法错误。7.国家的教育目的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国家的教育目的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

6、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题干所述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国家的教育目的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区别和联系。所以,题目说法错误。8.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同步的。【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 域 。 但 是 , 知 识 的 掌

7、 握 并 不 等 于 能 力 的 发 展 ,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 多 少 并 不 等 于 其 能 力 的 高 低 ,“ 高分低能” 现象就说明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不均衡。故表述是错误的。9.广义的教育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社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活动。【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题干所述混淆了广义的教育

8、和狭义的教育的概念,将广义教育概念的范围缩小。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0.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语文、英语。【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语文、英语。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题干只是说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语文、英语,表述过于片面。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1.学生要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经验,因为这样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

9、文化基础知识。然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为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故表述错误。12.只要教师教的好,就说明教学好。【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不是教师单一主体的活动,还包括学生学的活动。所以,教学好需要包含两个方面,即教师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的统一。故表述错误。13.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的活动课程。【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活动课

10、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是属于不同标准下对课程的分类,属于不同的概念。如某学校开设国学,学习传统文学,则不属于活动课程,属于学科课程。题干所述没有正确地认识课程的分类以及课程特点。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4.获得智育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学。【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现,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

11、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题干所述应该为教学是获得智育发展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5.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即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题干所述的正是教学过程的含义。所以,题目说法正确。16.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是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德认

12、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时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抉择。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题干所述混淆了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概念。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是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7.德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长期的、不断的前进。【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具体表现为:( 1)德育过程是

13、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就需要在德育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长期、反复、渐进性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性,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不断前进。题干所述符合德育的概述。德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长期的、不断的前进。所

14、以,题目说法正确。18.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对立的。【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体现者和设计者,始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对学生来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学习,掌握各项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即主导是对主体的主导,而主体则是在主导作用下的主体。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中的基础。【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

15、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所以,题目说法错误。20.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参考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学记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启发、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种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所以,题干说法错误。心理学1.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的注

16、意方式。因此,无意注意相比有意注意消耗的精力更少。【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虽然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但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劳。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虽然目的性明确,但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有持久的意志努力,这容易使个体产生疲劳。题干所述符合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特点。所以,题目说法正确。2.机械记忆就是平时所说的“ 死记硬背” 。因此,在教

17、学中,应该摒弃机械记忆,发展学生的意义记忆。【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机械记忆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意义记忆是指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在意义记忆发展的同时,机械记忆仍然保持相当的水平,是青少年学习必不可少的记忆手段。教学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机械记忆的作用而不重视意义记忆;二是不重视或反对机械记忆的作用。实际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各有特点,相互补充。但从长远来看,意义记忆更为重要,但是机械记忆在教学中不能完全摒弃,如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知识经验贫乏,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引导学生

18、使用正确的记忆方式。题干所述没有正确认识到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在教学中的地位。所以,题目说法错误。3.面对考试失败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引导其归因为努力就可以了。【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和六个因素。其中,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面对考试失败的学生,教师引导其把学业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学业的失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不够,这样会成功激发学生更高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在面对失败时则会加倍努力。但是,只作努力归因是不够的,尤其当学生屡次考试失败时,只作努力归因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学生很可能把失败再次归因于能力缺乏而对自己产生更大的失

19、望感。另外,过分强调持续的刻苦努力对于完成一项任务的重要性,也会使学生认为他难以达到目标,从而导致放弃努力。所以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努力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作其他方面的归因,比如考试难度、学习方法不当等,则更可能提高学习。题干所述过于片面,误解了归因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所以,题目说法错误。4.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在“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皮亚杰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环境 )的适应。这种适应,一方面依赖主体以图式为基础的已有认识结构,另一方面借助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其中,所谓图式,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

20、特的认知结构;所谓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所谓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先以已有图式去同化客体,如果获得成功,就得到认知结构的暂时平衡;如果不成功,便做出顺应,改变已有的图式,然后再去同化客体,直至达到认知结构的平衡。因此,认知结构就是在这“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题干所述正确阐释了皮亚杰建构主义发展观的内容。所以,题目说法正确。5.情绪产生早于情感。因此,情感更高级,情感可以离开情绪单独存在与表现。【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情绪一

21、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境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由于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就有,如饥饿时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所以,情感是情绪的高级形式。但是,情绪与情感两者是紧密相关的,两者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具体表现为:(1)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而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3)情绪和情感是两种彼此难以分离的心理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因此,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的,情感不可以离开情绪

22、单独存在与表现。题干所述没有正确认识情绪与情感之间的联系。所以,题目说法错误。6.场独立型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成绩总是高于场依存型的人。【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 场 ” ,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两种认知方式各有其比较适应的特殊生活情景,无优劣之分,只有联系对环境的适应性时才可加以评价。题干所述过于片面,没有正确认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

23、认知风格各自的特点。所以,题目说法错误。7.智力正常、无心理疾病的人,都可以称其为心理健康。【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题干所述过于片面的理解了心理健康的概念。所以,题目说法错误。8.一般来说,男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比女生要多一些,这可能是因为男生社交学习较早,学习适应较快造成的。【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

24、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是需要予以控制、矫正和防范的课堂学生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其中,学生因素主要包括:(1)适应不良;(2)厌烦;(3)挫折与紧张;(4)寻求注意与地位;(5)过度活动;(6)性别差异。一般说来,男学生的问题行为比女生要多一些。这既可能是由于男孩语言技能发展较慢,导致其社交学习较晚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低年级中女教师多,而使男生出现了学习适应上的困难。题干所述没有正确解释影响课堂问题行为因素中关于学生性别差异的内容。所以,题目说法错误。9.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审美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会不断衰退。【参考答案】这种说

25、法是错误的。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人的审美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属于晶体智力,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0.幻想是可以实现的,是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进行的想象。【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

26、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幻想包括理想和空想: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作理想;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来想象时,是不能实现的想象,这种想象叫作空想。因此,幻想是可以实现的,是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进行的想象。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1.接受学习都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都是有意义学习。【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进行学习分类:一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二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

27、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接受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呈现或直接传授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因此,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只是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程度、教师的作用来界定的,而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是从新旧知识是否有联系方面来界定的,接受学习完全可以是有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完全可以是机械学习。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2.功能固着对于问题的解决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功能固着是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

28、的倾向。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3.桑代克提出的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属于一般迁移。【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桑代克提出的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其中,一般迁移也称“ 非特殊

29、迁移”“普遍迁移” ,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因此,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不属于一般迁移。所以,题目说法错误。14.埃里克森提出了道德发展水平的六阶段理论。【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 道德两难故事法” ,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他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分别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

30、阶段和普遍伦理定向阶段。因此,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水平的六阶段理论。故表述错误。15.贾德提出的经验类化说迁移理论属于一般迁移。【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正确的。贾德提出的经验类化说迁移理论认为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对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其中,一般迁移也称“ 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 ” ,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因此,经验类化说迁移理论属于一般迁移。故表述正确。16.注意的分散即注意的起伏。【参考答案】这种表述是错误的。注意的分散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也叫做“ 分心 ” 。注意的起伏是指人的注意是不能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