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展现共同体学习特征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数学课堂展现共同体学习特征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数学课堂展现共同体学习特征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数学课堂展现共同体学习特征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数学课堂展现共同体学习特征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数学课堂展现共同体学习特征的实践与思考    刘丹【摘要】学习共同体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灵活生动的氛围中尝到学会知识的喜悦。数学教学是学生和老师交换思维方式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就很难顺利进行。在学习共同体中,合作性的教与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及口头表述能力。【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共同体;提高g623.5 b 2095-3089(2017)07-0073-02学习共同体我们已经实行两年了,从原来的排斥,到走进共同体摸索、探索,到现在尝到甜头,我是真心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共同体的课堂

2、就是要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走向书本,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一、数学教学的目的有很多关于数学学习目的的不同说法,有的人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提高思维能力,也有的人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这样的人会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数学的重点。还有的人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拥有一个数学家的视角,学他们如何看待和解决问题。再有的人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自身的理性化思维。但是数学教学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这就说明数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本身,更应该培养孩子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学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教师带

3、着书本走向学生”;第二个境界是“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第三个境界是“学生带着问题走向书本”。而我们的学习共同体是让我们梦寐以求的走向第三境界!二、“学习共同体”在数学课堂的作用(一)学习共同体走向书本,书本走向心灵学习共同体走进学生心理世界,追求人文合一,引领学生面对课本,化繁为简,让书中各种数学信息与学生融为一体。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开始指导孩子们做好预习工作。这个学期第一堂课,我就以学生的身份和孩子们一道与课本对话:1.预习时要先看课题思考:今天学习的课题生活中有遇到吗?它与我们之前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把这些思考记录在课本上;2.书中小精灵的话思考后也可记录在课本上;3.预习中讲究方法:

4、(1)读画书中题目的关键信息。(2)针对信息提出问题。(3)尝试做题,课本上的例题做法先遮起来,自己思考做一遍,能做出与课本不一样的方法更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可以是自己不会的看不明白的问题记录,第二天上课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是自己已经会的收获或要提醒大家的重难点。(4)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的题目。(5)汇报预习:第二天的教学中我们就让学生汇报预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而后引导学生互动、辩论、解答。这样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老师就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仅充当一个推动者,学生之间两两互动,静静思考、讨论,接着是大胆、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我在

5、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本节课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课前要求学生按上述方法预习,教学时学生按预习要求,提出: 1、什么是平均数?2、为什么要学平均数?(平均数的作用)3、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教师第一时间表扬孩子勇于提出自己的不解,提示遇到问题可以回到书本,看看书本上是怎样讲的,再四人小组间展开讨论,解决疑难。题目是这样的:有四位同学进行保龄球比赛。小红击中:14 (个) 小明击中:12(个) 小华击中:11(个) 小林击中:15(个)。求

6、:平均每人击倒几个?我蹲下身子,侧耳倾听,天心说:“我可以用先和后分的方法,求出每人击中了13个瓶子”。伟鹏提出质疑:“那这13个瓶子是代表小红击中的还是小明击中的个数?”陈欣马上解答:“不,这13个瓶子不代表小红击中的个数,也不代表小明击中收集的个数,它是代表这个小组平均击中了13个瓶子”。可妤补充到:“这个平均击中的13个瓶子,并不是真的,可以用移多补少,把小红的移给小明,那么小红小明都有13个了。”伟鹏马上回答到:“我知道了,小红并不是真的把瓶子移给小明,而是借给他的,有借有换。”天心补充到:“那这个先和后分也不是真的在平均分,而是在假假平均分,可见平均数它实际上是一个假假的数。”小组成

7、员兴奋的达成一致: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二)从现象到本质,从学会到会学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过多,会喧宾夺主,生生互动才是课堂文化的主旋律。所以,课堂上看到的是:学生展示、学生点评、学生讲解、学生质疑、学生分析、学生归纳、学生追问、学生提升、学生拓展、学生演示、学生练习、学生讨论、学生表演、学生繪制、学生争辩、学生互助、学生探究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将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由、学习的快乐、学习的空间,都真正还给了学生。在一次的练习课上,题目是在里填上>,120×2012×200 500×1010×

8、;550。16×400210×4 19×30030×180。教学时,我告诉孩子们,不计算,四人小组讨论下,怎么比较大小。讨论后第一个汇报的是子农:“在120×2012×200中,我把左边的120×20的120的0转移到20的后面,就变成12×200和右边是一样的所以填=”我马上抓住:“刚才子农用了一个词你们听到了吗?”孩子们叫了起来:“转移,好棒哦!太秒了!”子农听后无比自豪!第二题陈懿回答:“500×1010×550”这题中找到相同的一个因数10,左边有500个10,右边是550个10,550

9、个10大于500个10。”在这两题的影响下,激发了全班孩子们的思维,一个个孩子的眼神都亮了。争先恐后的回答:第三题“16×400210×4”艺宁回答:“我用上子农的转移办法,把16×400中400的两个0转移到16的后面,变成1600×4。”这时马上就孩子么追问,你转移的目的是什么?“和刚才陈懿说的转移后找到一个相同的因数4,就变成1600个4和210个4,一下就比出大小了”全场欢呼起来迎来第四题的精彩“19×30030×180”子恒说:“我也是用子农转移的办法把30×180中,180的0转移到30后面变成,300×18,转移后就变成300个19和300个18做比较”嘉鑫回答:“我还能把19×300中的300的0转移到19后面去,变成1900×3,把30×180中30的0转移到180后面,变成1800×3,就变成了1800个3和1900个3做比较。”昊阳也有了想法“我把19×300中300的一个0转移到19后面,变成190×30,就变成180个30和190个30做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