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物理课堂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与许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课堂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别以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天体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了解牛顿是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
2、要通过斗争,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说明: 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论有许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单明了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 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注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 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讲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希望老师能合理地安排这一节的教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让
3、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进行阅读,如:第谷在1572年时发现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此连续十几个月观察这颗星从明亮到消失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_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
4、. 教法建议 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讲述.也可大胆的让学生进行发言. 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定“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巧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_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不必给结论,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5、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都在环绕地球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的三次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半径为r,周期为t,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周期为,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 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好像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意变动。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转周期 例2若近似认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都为正圆.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图所示,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置示意
6、图). 解:月球公转(2+)用了29.5天.故转过2只用天. 由地球公转知. 所以=27.3天. 例3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a.b、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可以判断出,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可以判断出,故选项b是正确的.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由,可知,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速率增大,则必然会导致卫星c偏
7、离原轨道,它不可能追上卫星b,故d也是错误的. 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 点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卫星的速度增大。则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必然会增加,而万有引力在轨道不变的时候,是不可能增加的,这样卫星由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大于外界所提供的向心力而会作离心运动。 探究活动 1、观察月亮的运动现象. 2、观察日出现象.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
8、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
9、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 主要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
10、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
11、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
12、,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若学生
13、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 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 还是 ?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
14、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2、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曲线运动 1、现象分析: (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 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结论: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 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结论:轨迹是曲线 2、结论: (1)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范围:曲线运动是普遍的运动情形。小到微观世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大到宏观世界(如天体运行)都存在。生活中如投标枪、铁饼、跳高、跳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说明)为什么有些
15、物体做直线运动,有些物体做曲线运动呢?那我们必须掌握曲线运动的性质及产生的条件。 二、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 1、三个演示实验 (1)演示在旋转的砂轮上磨刀具。 观察并思考问题:磨出的火星如何运动?为什么? 分析:磨出的火星是砂轮与刀具磨擦出的微粒,由于惯性,以脱离砂 轮时的速度沿切线方向飞出,切线方向即为火星飞出时的速度方向。 (2)演示撑开带有雨滴的雨伞绕柄旋转,伞边缘上的水滴如何运动? 观察并思考:水滴为什么会沿脱离时的轨迹的切线飞出? 分析:同上 (3)演示链球运动员运动到最快时突然松手,在脱手处小球如何飞出? 观察并思考:链球为什么会沿脱手处的切线飞出? 分析:同上 2、理论分析:
16、 思考并讨论: (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何确定某点心瞬时速度? 分析:如要求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如果时间取得更短,这种近似更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2)在曲线运动中如何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分析:用与直线运动相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 先求ab的平均速度,据式:可知:的方向与的方向一致,越小,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当时,ab曲线即为切线,a点的瞬时速度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可见,速度的方向为质点在该处的切线方向,且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因此,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3、结论: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
17、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 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观察与思考三个对比实验 说明:以下三个实验是在实物展示台面上做的,由于展示台是玻璃面,而运动的物体是小钢球,摩擦力很小,可看成光滑的平面。初速度是从一斜槽上滑到台面上实现。 (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时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的正前方向或正后方向放一条形磁铁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方向受磁铁
18、作用,会使小球加速或减速,但仍做直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一侧放一条形磁铁时小球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侧力,小球将改变轨迹而做曲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2、从以上实验得出三个启示: 启示一:物体有初速度但不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提问) 答:匀速直线运动(如实验一) 启示二:物体没有初速度但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提问) 答:做加速直线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等) 启示三:物体既有初速度又有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 答:a、当初速度方向与外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将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
19、、实验二等) b、当初速度与外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做曲线运动。(如实验三、水平抛物体等) 提问:根据以上实验及启示,分析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结论: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1)要有初速度(2)要有合外力(3)初速度与合外力有一个角度 三、思考与讨论练习: 1、飞机扔炸弹,分析为什么炸弹做曲线运动? 分析:炸弹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具有飞机同样的水平初速度,且受重力,初速度与重力方向有角,所以做曲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与初速度的关系) 引申: (1)、我们骑摩托车或自行车通过弯道时,我们侧身骑,为什么?讨论后动画演示受力分析与初速度的关系。 (2)山公路路面有何特点?火车铁轨在弯道有
20、何特点?(回家思考) f2 f1 f3 2、物体在光滑水平桌面受三个水平恒力(不共线)处于平衡状态,当把其中一个水平恒力撤去时,物体将: a、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讨论: 1、物体的初始状态如何? 答: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题目没有明确) 2、合外力情况如何? 答:开始合外力为零,当撤去一个力时,物体将受到与撤去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合外力。(动画演示受力分析过程) 3、物体将如何运动? 答:a、当初速度为零时,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当初速度不为零时,当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做匀变速直线
21、运动;当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有角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因此本题答案是:c。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设计4 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2.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抛运动在
22、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对平抛运动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这一节我们将从理论上对抛体运动的规律作进一步分析,学习和体会在水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并通过应用此方法去分析没有感性认识的抛体运动的规律. 新课教学 一、抛体的位置 我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研究抛体运动所共同具有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研究初速度为。的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手把小球水平抛出,小球从离开手的瞬间(此时速度为v,方向水平)开始,做平抛运动.我们以小球离开手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抛出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坐标系,并从这一瞬间开始计时. 师: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情况如何? 生
23、:小球只受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水平方向不受力. 师:那么,小球在水平方向有加速度吗?它将怎样运动? 生: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将保持v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我们用函数表示小球的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如何表示? 生:x=vt 师:在竖直方向小球有加速度吗?若有,是多大?它做什么运动?它在竖直方向有初速度吗? 生:在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g.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0. 师:那根据运动学规律,请大家说出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生:y=1/2gt2 师:小球的位置能否用它的坐标(x,y)描述?能否确定
24、小球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 生:可以. 师:那么,小球的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运动的合成.t时间内小球合位移是多大? 生: 师:若设s与+x方向(即速度方向)的夹角为,如图6.41,则其正切值如何求? 生: 例1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海隔l 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观察4个小球( )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捧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捧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
25、距的。 解析:因为铁球从飞机上释放后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有与飞机相同的速度.不论铁球何时从飞机上释放,铁球与飞机在水平方向上都无相对运动.铁球同时还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竖直方向将离飞机越来越远.所以4个球在落地前始终处于飞机的正下方,并排成一条直线,又因为从飞机上每隔1s释放1个球,而每个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又是相等的,所以这4个球落地的时间也依次相差1 s,它们的落地点必然是等间距的.若以飞机为参考系观察4个铁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此题把曲线运动利用分解的方法“化曲为直”,使其成为我们所熟知的直线运动,则据运动的独立性,可以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用各自的运动规律研究其运动过程. 二、抛体的速度
26、师:由于运动的等时性,那么大家能否根据前面的结论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生:由y=1/2gt2得到,运动时间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了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仅取决于下落的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师:那么落地的水平距离是多大? 生:落地的水平距离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了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不仅与初速度有关系,还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有关. 师:利用运动合成的知识,结合图6.42,求物体落地速度是多大?结论如何? 生:落地速度,即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和下落高度h有关. 师: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一般称为平抛运动的偏角.实际上,常称为平抛运动的偏角公式,
27、在一些问答题中可以直接应用此结论分析解答 例2一个物体以l0 m/s的速度从10 m的水平高度抛出,落地时速度与地面的夹角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例3在5 m高的地方以6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质量是10 kg的物体,则物体落地的速度是多大?从抛出点到落地点发生的位移是多大?(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2) 交流与讨论 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我们探究了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和速度.请大家根据我们探究的结果研究一下平抛运动的物体位移和速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参考解答:根据前面的探究结果我们知道,物体的位移,与x轴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gt/2v.物体的速度,与x轴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28、tan=gt/v.可以看到位移和速度的大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它们的方向与x轴夹角的正切是2倍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物体速度或位移的方向了. 师:在(2)中,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t2=v02+2as,形式上一致的,其物理意义相同吗? 生:物理意义并不相同,在中的h,并不是平抛运动的位移,而是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在中的s就是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于平抛运动的位移,是由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合成而得的. 师: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抛物线),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即为曲线上物体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设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则这一时刻的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v0/gt,而物体下落
29、的高度为h=1/2gt2.如图6.43. 图中的a点为速度的切线与抛出点的水平线的交点,c点为物体所在位置的竖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水平线段oc的中点.平抛运动的这一重要特征,对我们分析类平抛运动,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是很有帮助的. 平抛运动常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来处理,由于竖直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特点均可以在此应用.另外,有时候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将平抛运动沿其他方向分解. 三、斜抛运动 师:如果物体抛出时的速度不是沿水平方向,而是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的(这种情况称为斜抛),它的受力情况是什么样的?加速度
30、又如何? 生:它的受力情况与平抛完全相同,即在水平方向仍不受力,加速度仍是0;在竖直方向仍只受重力,加速度仍为g. 师:实际上物体以初速度v沿斜向上或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如何表示?与平抛是否相同? 生:斜抛运动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与平抛不同,分别是=vcos和vy=sin. 由于物体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所以水平方向速度=vcos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竖直方向上因受重力作用,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j,同时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y=sin,因此做匀减速运动(是竖直上抛运动,当初速度向斜下方,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竖直下抛运动),当速度减小到。时物体上升到点,此时物体由于还
31、受到重力,所以仍有一个向下的加速度g,将开始做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因此,斜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速度为=vcos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为vy=sin的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的合运动. 师:斜抛运动分斜上抛和斜下抛(由初速度方向确定)两种,下面以斜上抛运动为例讨论. 师:斜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生:特点: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一夹角斜向上,=90°时为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0°时为平抛运动. 师:常见的处理方法: 将斜上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这样有由此可以得到哪些特点? 生:由此可得如下特点:a.斜
32、向上运动的时间与斜向下运动的时间相等;b.从轨道点将斜抛运动分为前后两段具有对称性,如同一高度上的两点,速度大小相等,速度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相同. 师:将斜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斜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分运动,用矢量合成法则求解. 将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作为x、y轴,分别分解初速度和加速度后用运动学公式解题. 交流与讨论 对于斜抛运动我们只介绍下船上抛和斜下抛的研究方法,除了平抛、斜上抛、斜下抛外,抛体运动还包括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请大家根据我们研究前面几种抛体运动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 参考解答:对于这两种运动来说,它们都是直线运动,但这并不影响用运动的合成与
33、分解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仿照第一节中我们介绍的匀加速运动的分解过程.对竖直上抛运动,设它的初速度为v0,那么它的速度就可以写成v= v0gt的形式,位移写成x= v0tg t2/2的形式.那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分解了.把速度写成v1= v0,v2=gt的形式,把位移写成xl= v0t,x2= g t2/2的形式,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竖直上抛运动被分解成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竖直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对于竖直下抛运动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课后小结 1.具有水平速度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形成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匀蓬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平抛位移等于水平
34、位移和竖直位移的矢量和;平抛瞬时速度等于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矢量和. 3.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4.如果物体受到恒定合外力作用,并且合外力跟初速度垂直,形成类似平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只需把公式中的g换成a,其中a=f合/m. 说明: 1.干抛运动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曲线运动,弄清其成固是基础,水平初速度的获得是同题的关键,可归纳众两种; (1)物体被水平加速:水平抛出、水干射出、水平冲击等; (2)物体与原来水平运动的载体脱离,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水平速度. 2.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中有三个含有时间t,应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来求时间.但应明确:平抛运动的时间完全由抛出点到落地点
35、的竖直高度确定(在不高的范国内g恒定),与抛出的速度无关.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设计5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行星的运动)看本质(受万有引力的作用)的判断、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渗透科学发现的方_教育。 2、培养学生的猜想、归纳、联想、直觉
36、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月地检验的推倒过程 教学难点: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太阳对 行星的引力是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力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地面上的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上;是什么使得物体离不开地球呢?是否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造成的呢? 若真是这样,物体离地面越远,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应该越小 ,可是地面上的物体距地面很远时受到地球的引力似乎没有明显减小。如果物体延伸到月球那里,物体也会像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 种力。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二)新课教学: 一.牛顿发现万有
37、引力定律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假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 (1) 牛顿对引力的思考 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是,他对天体和地球的引力确实作过深入的思考。牛顿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产生如下的假想:太阳、行星以及离我们很远的恒星,不管彼此相距多远,都是互相吸引着,其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就是靠劂的引力维持。同样,地球不仅吸引地面上和表面附近的物体,而且也可以吸引很远的物体(如月亮),其引力也是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牛顿进一步猜想,宇宙间任何物体间都存在吸引力,这些力具有相同的本质,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其大小都与两者间距
38、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牛顿对定律的推导 首先,要证明太阳的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凭着他对于数学和物理学证明的惊人创造才能,大胆地将自己从地面上物体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运动定律,应用到天体的运动上,结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理论上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还证明引力跟太阳质量m和行星质量m的乘积成正比,牛顿再研究了卫星的运动,结论是: 它们间的引力也是与行星和卫星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牛顿对定律的检验 以上结论是否正确,还需经过实验检验。牛顿根据观测结果,凭借理想实验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牛顿设想,某物体在地球表面时,其重力加速度为g,若将
39、它放到月球轨道上,让它绕地球运动时,其向心加速度为a。如果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f1,和在月球轨道上运行时受到的作用力f2,都是来自地球的吸引力,其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那么,a和g之间应有如下关系: 已知月心和地心的距离r月地是地球半径r地的60倍,得。 从动力学角度得出的这一结果,与前面用运动学公式算出的数据完全一致,牛顿证实了关于地球和物体间、各天体之间的引力都属于同一种性质力,都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的假想是正确的。牛顿把这种引力规律做了合理的推广,在1687年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表来表达牛顿推证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看书,教师引导总结) (1)什么是万有引力?
40、并举出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2.公式: 3.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 f为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单位:n. 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kg r为它们间的距离,单位:m 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单位:n·m2/kg2. 4.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万有引力f是因为相互作用的
41、物体有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与初中学习的电荷间的引力、磁极间的引力不同。 强调说明: a.万有引力的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星球间,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b.万有引力的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c.万有引力的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d.万有引力的独立性.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有关,而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也与周围有无其他物体无关. r为两个物体间距离: a、若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42、,r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 b、若是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相距较近,则应把r理解为它们的几何中心的距离。 c、若物体不能视为质点,则可把每一个物体视为若干个质点的集合,然后按万有引力定律求出各质点间的引力,再按矢量法求它们的合力。 g为万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质量都是1kg的两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的引力 随堂练习: 1、探究:叫两名学生上讲台做两个游戏:一个是两人靠拢后离开三次以上,二个是叫两人设法跳起来停在空中看是否能做到。然后设问:既然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各自之间或人与物体之间,为什么都对这种作用没有任何感觉呢? 具体计算:地面上两个50kg的质点,相距1m远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多大?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6.0×1024kg,地球半径为6.4×106m,则这个物体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f1=1.6675×10-7n,f2=493n) (学生计算后回答) 本题点评:由此可见通常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一般不易感觉到。而物体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如人与地球)就不能忽略了。 2、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厂生产承包合同
- 2024货运合同格式范本新版范文
- 2024新版广告合同范本
- 定制办公桌椅及安装协议
- 投资合作谈判技巧
- 招标代理合作协议样本
- 房建工程施工分包协议
- 户外广告业务合作合同参考
- 广东省室内装潢设计合同样本
- 3.1.1椭圆的标准方程【同步课件】
- 粉条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车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蔗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北师版 七上 数学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角-第2课时 角的大小比较》课件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产品包装规范管理制度
- 2024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 2024统编新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第07讲 物态变化(原卷版)-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编选
-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