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重点备课讲稿_第1页
推拿学重点备课讲稿_第2页
推拿学重点备课讲稿_第3页
推拿学重点备课讲稿_第4页
推拿学重点备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推拿学概论 1 分单选1、推拿学的基本特征、理论内涵 P11. 有记载的最早推拿专著 黄帝岐伯按摩经。2. 金匮要略 首载膏摩 :将药煎成膏剂,涂在患处按摩。3. 葛洪肘后救卒方 治卒腹痛方,记载 最早捏脊法 。首次对汉代以前的膏摩方总结;4. 隋唐:推拿鼎盛时期。特点: 1. 推拿已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2.推拿疗法渗透到内外儿诸科。3. 推拿广泛地被应用于防病养生。4.膏摩盛行。5. 对外交流活跃。5、宋:太平圣惠方 首载摩腰方 ;张从正首次提出推拿具有 发汗作用。5. 明代:小儿推拿鼎盛时期。现存最早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现存最

2、早推拿学专著小儿按摩经 。推拿一词最早出现。6. 清代:正骨推拿形成体系;张振鋆提出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摇。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7. 推拿流派: ?法、一指禅、北方内功、腹诊。第一章经络腧穴选择 10 分1. 操作顺序:头面、上肢、胸腹、下肢正面;腰背、下肢背面。2. 特定穴位:头面外感表证疾病。1 、坎宫: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2 、天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3 、耳后高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早期面瘫4、天柱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呕吐、发热;5、肚角:各种腹痛;尤其寒痛、伤食痛6、脊柱:大椎至长强;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捏脊:小儿疳积

3、、腹泻;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7、七节骨:推上七节骨用于虚寒腹泻、久痢、脱肛、遗尿;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推下七节骨肠热便秘或湿热痢疾8、龟尾:尾椎骨端;调理大肠,性平和,止泻通便;9、脾经拇指;只补不清;健脾胃,补气血;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10、肝经食指;只清不补;惊风、抽搐、烦躁;滋肾养肝法;11、心经中指;只清不补;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12、肺经无名指;清补并用;补咳嗽气喘、虚寒怕冷;清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13、肾经小指;只补不清;补肾益脑,温养下元;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14、大肠食指桡侧;补 - 虚寒腹泻、脱肛;清湿热、食

4、滞,赤白下痢,便秘;15、四横纹食、中、无名第一指间关节;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16、掌小横纹:肺炎、百日咳要穴;肺部湿性啰音;17、板门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横纹,止泻,反之止呕。18、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多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见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疳积、便秘等症。运土入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如因湿热内蕴而见少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等症。19、二扇门:发汗要穴。20、三关:桡侧,腕肘;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本穴性温热。主治一切虚寒病证,对非虚寒病证者宜慎用21、六腑:尺侧,肘腕;清热,凉血,解毒本穴性寒凉,主治温病邪入营血、脏腑郁热

5、积滞、壮热烦渴、肿毒(腮腺炎)等实热证。与补脾经合用,本穴有止汗效果。若小儿平素大便溏薄,脾虚腹泻者,本法慎用。22、天河水:前臂正中,腕肘;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本穴性清凉,清热而不伤阴分,较平和,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证。23、老龙、威灵、精宁:急救第二章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症选择 2-3 分适应证:骨伤、内、妇、儿、五官、美容、减肥、医疗保健禁忌症: 传染病;结核;感染性疾病;烧烫伤、皮肤损伤;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肺病;胃肠穿孔;骨质疏松、骨折;月经期、怀孕期的腹部、腰骶部;有出血倾向的血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液病精神病; 大醉、 过饱、过饥、过度劳累; 诊断不明

6、确者, 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严重,骨髓炎等第三章推拿异常情况及处理选择 2-3 分异常情况: 皮损瘀斑;软组织损伤;疼痛;骨折(固定拍片);脊髓损伤;晕厥第六章、推拿手法选择 +简答20 分1. 手法(定义):指能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者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项临床技能。2. 手法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3. ?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手背近尺侧部在受术部位做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4. 一指禅: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5. 紧推慢移:指摆动频率较快,但拇指端或螺纹面在施术部位上的移动不能太快。6. 揉

7、法:带动皮下组织。7. 摩法:不可太重,不带动皮下组织。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急摩为泻,缓摩为补。8. 点法:肘点法刺激强烈,要根据受术部位、病情、病人体质酌情选用。9. 振法:掌振法:可用于腹部、背部、肩部、腰骶部。指振法:全身腧穴。10. 摇法:将关节沿其运动轴的方向做被动环转的手法。第八章推拿的作用原理1. 推拿的作用原理 :1.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2. 理筋整复、滑利关节。3. 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2、推拿的治疗原则:整体观念,辨症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3、影响推拿疗效的因

8、素(p204 大标题。)第九章推拿治疗各论第一节伤科病症颈椎病(各型症状体征)1. 临床表现:【颈型】颈部酸痛,颈肌痉挛,颈部活动受限,颈项僵硬。可出现一侧头皮感应痛,出现偏头痛,有时疼痛可达前额和眼周。【神经根型】:以颈肩部不适伴随有 上肢的疼痛麻木 为特点,常可波及手指。疼痛表现为钝痛或过电样放射痛,时有酸痛、胀痛或隐隐作痛。可因劳累或落枕使上述症状加重。当颈部后伸时症状可加重。多为单侧发病,亦有双侧发病者。可有头沉、头晕、颈部酸困、背部有重物压迫感。【椎动脉型】:颈性眩晕 :发作前无任何征兆,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故称为位置性眩晕。眩晕呈发作性,间歇性,眩晕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摇晃

9、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有地面倾斜或地面移动等感觉。常伴有复视、眼震、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猝倒:可在颈部活动或眩晕剧烈时发生,四肢突然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发作过程中无意识障碍,跌倒后随即能清醒。头痛:为血管性头痛,其性质多为发作性,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日,疼痛多位于枕部、顶枕部、颞部,多呈跳痛或胀痛,可向耳后、面部、牙部、顶枕部,甚至眼区放射。眼部症状 : 如视线模糊、复视、幻觉、失明等视力障碍。其特点为:开始时症状与颈部症状有关,在颈部运动时,眼部有不适感。【脊髓型】:先有下肢症状 ,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困重、随后行走困难,步态不稳。后有躯干症状,出现 2-4 肋以下感觉障碍,胸

10、腹骨盆区发紧。最后出现上肢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不能做精细动作,甚至不能自己进食。【交感型】:交感兴奋型: 头痛、头晕、眼裂增大、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肢体血管痉挛、肢体发凉、局部温度降低、多汗、耳鸣等。迷走兴奋型: 头痛、头晕、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率血压下降、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混合型】2. 手法: 松解手法(放松软组织) 调整手法 整理手法(如拿法、拍法)3、诊断 +鉴别诊断落枕:症状:晨起后一侧颈部肌群疼痛、僵滞。头常歪向患侧。活动不利。体征:肌痉挛,压痛、活动障碍。

11、腰椎间盘突出症 :好发于 L4-5 、L5-S11.L34 椎间盘突出,疼痛放射至大腿前外侧或小腿前内侧; L45 椎间盘突出,疼痛放射至小腿前外侧、足背或拇趾; L5S1椎间盘突出则放射至消退后外侧、足跟或足背外侧。2. 内因:腰椎间盘退变(最基本直接) 、腰骶部先天性畸形。外因:外伤、劳损、受寒等。3. 诊断:1. 症状:腰痛伴一侧或双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困难;下肢麻木、无力或有发凉感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马鞍区麻木、排便困难、性功能障碍等)2. 检查:1)腰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后突;有侧凸畸形;腰部肌张力增高或有痉挛;腰椎活动受限;跛行步态;严重者屈腰、屈髋、屈膝的“三屈”体位。2)局部压痛

12、。3)神经功能损害体征:受累一侧或两侧下肢出现运动无力、感觉减退、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根据受累情况不同,其表现如下:运动无力: L34 突出者,伸膝无力; L45 突出者,常有背伸肌力减弱;L5S1 突出者,拇趾跖屈无力。感觉异常:早期皮肤感觉过敏,逐渐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 L34 突出者,小腿内侧感觉减退; L45 突出者,小腿前外侧感觉减退; L5S1突出者,常有小腿后外侧、足跟及足外侧感觉减退。肌肉萎缩: L34 突出者出现股四头肌萎缩,L45、L5S1突出者出现臀部、小腿部肌肉萎缩。反射改变: L34 突出者,常有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L5S1突出者,常有跟腱反射减

13、弱或消失; L45 突出者,腱反射无异常改变。中央型突出:腰骶部及马鞍区感觉减退,提肛反射和提睾反射等浅反射减弱或消失。3. 特殊检查: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提示坐骨神经受压(或腰骶、骶髂关节有病变)。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腰骶部神经根受压。键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提示突出物肿大或游离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屈颈试验阳性:提示椎管内有致压物,使腰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仰卧挺腹试验阳性:腰脊神经根受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骨神经受压,见于L34 及以上的椎间盘突出。4 整复手法: 俯卧位腰部后伸扳法(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以

14、第三腰椎横突部位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腰痛。1. 症状:腰部多有外伤史。腰部一侧疼痛,向健侧侧屈时,疼痛加剧。腰部前屈和向键侧侧屈受限。少数患者疼痛有时向臀部、同侧内收肌和大腿前侧放射,但不超过膝关节。2. 检查:腰椎前屈、健侧侧屈受限。X 线摄片一般无异常发现,少数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肥大、畸形或不对称等。与腰间盘突出症鉴别:下肢痛一般在膝关节平面以上;直腿抬高试验有时受限;但加强试验阴性。肩关节周围炎:1. 简称肩周炎,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2.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3. 症状: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 早期呈发作性酸痛,常因气候变化

15、、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剧,疼痛日轻夜重,甚至夜不能寐。病变 后期,肩关节周围广泛性粘连时,疼痛随之减轻。4. 治则:初期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5. 基本操作: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法、一指禅推法。配合患肩各方面的 被动活动 。手法要沉稳柔和、幅度逐渐加大,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剧烈疼痛。 (早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肩关节外展扳法、肩关节上举扳法。 (后期)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 症状:一般起病较缓慢,偶感肘外侧酸痛无力,因急性损伤而发病者较为少见。发病后日久可加重,痛及肩前和前臂,局部或

16、有轻度肿胀。活动前臂后疼痛加重,不能做握拳、旋转前臂动作,握物无力,如体热水瓶、拧毛巾,甚至拖地时均感疼痛加重。疼痛可向上臂、前壁以及腕部放射,但在伸直肘关节是不明显,休息时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显著。2. 检查:局部压痛。前臂伸腕肌群抗阻力试验阳性;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 征)阳性。 X 线多正常。腕管综合征1. 症状: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刺痛或烧灼样痛,常可向手或肘、肩部放射。压迫正中神经。2.3. 检查:腕部叩诊试验( Tinel 征)阳性;屈腕试验( Phalen 征)阳性。第七章内外妇五官科头痛:外感、内伤、颈源性头痛适宜推拿手法治疗。失眠:治则:调理脏腑、镇静安神。心脾两虚

17、:按揉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阴虚火旺:拇指推左右桥弓20-30 次,横擦命门、肾俞、涌泉。痰热内扰:大椎、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肝郁化火:肝俞、胆俞、章门、期门、太冲。便秘:治则:和肠通便,调理气机。颈源性眩晕: 眩晕发作与颈椎位置改变密切相关,以目眩为主。可伴恶性呕吐、汗出、目胀、畏光等,影像学检查有颈椎退行性改变。word 可编辑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八章儿科疾病辨证:四诊八纲为基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意: 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宜。天气寒冷时需先将手搓热再操作。推拿顺序:头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肢;先推主穴,后推配穴;先推配穴,后推主穴(捏脊) 。患儿骨折、皮肤病、出血等部位,不宜推拿。肌性斜颈头向患侧斜、前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