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及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影响_第1页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及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影响_第2页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及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影响_第3页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及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影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及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影响李贝尔 中文 1001 0703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情以物兴” 、“物以情观”的 文论思想,阐述了在诗文创作中“情”与“物”的关系并运用这一论 点进行了大量文学批评, 这些内容都对此后的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文论 思想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关键词:情以物兴 物以情观 刘勰 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论 为情 造文文心雕龙是一部我国先秦至南齐时期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著作。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先秦的萌芽、两汉的发展,到魏晋 时正式开始对文学本身作逐渐深入的研究, 产生了一批颇有卓识的单 篇文论。而刘勰的文心雕龙便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并且颇有 自己的见

2、解, 对今后的文论思想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尤其是 对“情”和“物”的关系和作家的创作灵感来源的见解更是中国古代 文论史上的重大贡献。其实论诗中的情,早在先秦时候就有提出, 毛诗序中具体提出 了“诗言志”的论点,认为“志”与“情”必须同时萌发,还有陆机 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的说法,至此之后“情”与“诗”就 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诗文的创作还是要以现实为基准, 若是离 了“物”和“景”,诗文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可依托, 难以全靠诗人的情感支撑,所以也就越发显示出刘勰观点的可贵。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中指出“夫铅黛所以饰容,而 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3、”,是说一个人的美 丽,必须先有内在的姿质之美,不能完全靠脂粉的打扮;文采虽可使 作品外表美丽,但如果内容不好、不真实,无论用多么漂亮的文辞也 不能成为好作品。 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他才一再强调文章的写作要 以“述志为本”,要“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情而造文” 。还有时 序、物色两篇,其中也包含了文学、情感和现实的关系。 “春秋 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意摇焉。 ”这里指的是心与物、主体 与客体在长期实践中多形成的心物感应关系。 接着具体描述了四时的 自然景色变化对人的心灵的影响, 于是才有了“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 的观点。可见刘勰已经意识到了,文学离不开现实生活,它的发展演变是 受到

4、后者的影响和制约的,另一方面,它又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而 是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审美的反映, 又糅合了作家自己的情感, 是作 家心灵的艺术结晶,是高于现实的再创造。“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词必巧丽。”这是文心雕龙诠赋篇中的话,是说人的情 思因景物而兴起, 所以志义必须鲜明雅正, 景物被人带着情韵来观看, 所以文辞必须精巧美丽。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这两句话说出了 刘勰对于情与景关系的理解和论述。情与景互相引发、交融的。自宋 代以来,作品看重外形描写的逼真,于是仔细观察风景的情状,深入 钻研景物的形貌,人们写作诗歌,情志只求深远,成功在于能够密切 贴合

5、景物,所以才能够使读者在看到文字的时候,就好像身临其境, 直接看到景物的面貌。 然而事物有持久的面貌, 人的情感和神思却是 千变万化,唯有将看到的景物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互融合,才能在 不经意间成就情景交融、登峰造极的作品。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物色二字指的是自然景物。从感情 触发这个角度说,自然景物引发了人的感情活动,刘勰把此称作“情 以物迁”“情以物兴”,从这个理论层面上,刘勰的高明之处,在于指 出作者不是无动于衷的欣赏事物、被动产生情感反应,而是“情往似 赠”,带着主观情感去观赏事物,同时,景物引发人的感情活动,也 不是机械的反馈,而是有倾向的,与主题相适应的。 物色篇从互 动意义上论述了

6、诗文写作中的情景关系, 即景物触动了人的感情, 情 感又借景物来抒发。刘勰曾大量列举诗经楚辞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范例来阐明自 己“辞以情发”的观点。他对于诗经的成就十分推崇,他用其中 的句子指出“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即诗人不仅被外物所惑,而且 还引起各种联想,借用景物描写来抒情, 。例如“灼灼”借桃花火红 鲜艳之色表现了姑娘出嫁时的热烈欢快的情绪气氛, “依依”借春天 柳枝的柔弱飘摆之态表现了军人出征时依依不舍的留恋心情。 它们既 是“随物以宛转”,描写精确,也是“与心而徘徊” ,符合内心感情色 彩。对于楚辞的描写,刘勰也是多加肯定。不过他并不满汉赋, 说司马相如一类人只是“模山范水,字必鱼贯

7、“,既不能精准的描写 自然景物,也不能借景抒情,他将“诗人”与“辞人”对立起来,把 “为情者”与“为文者”对立起来,并批判“为文者” “心非郁陶, 苟驰夸饰,鬻声钓世” ,其作品“淫丽而烦滥;同时表彰“为情者” 所“风雅”作品,是“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这是刘 勰对汉代辞赋兴起之后的一种评价,很明显,他固守的是诗经作 者的“志思蓄愤” 的传统,并以此传统作为参照系来批评汉代辞赋之 作。从他的文心雕龙多篇文论中都能看出,刘勰十分不满“为文 造情”的创作方法,在他心中,为情造文,辞以情发才是上品,所以 他也对富丽大气却缺少生气的作品并无较高评价。虽如此说,但是刘勰认为,景物的描写还是

8、必要的,但必须为抒 情而写,单纯写景就失去了意义。 他的这些观点在之后的中国古代文 论史上引起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到诗歌的“意 境”概念,诗歌三境物镜、 情境、意境,也提到了情与物的关系。 而在唐代末期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到“诗家之 景”,又进行了理论概括,称之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既指出了 诗歌艺术形象中有形的象与景,又有借助前一种象和景比喻、暗示、 象征出来无形的、虚构的景象。虽然司空图与王昌龄都意在点这个 “境”字,然而,“境”也不过是情与物、神与景的交融, 。“以物取 象,目击道存”,以物为比,取其象以显示意境,读者目击诗人所取 之相、所遇之景, 通过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思想感受来领悟诗人的想法 和理论含义。而刘勰所提出的“情以物兴” 、“物以情观”正是将物与情有机地 融合在一起, 情感要由真实的景物和事情才能自然地阐发, 而读者要 通过作者对情感和神思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