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 湖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分析研究资料之十二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是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无烟工
2、业、无形贸易,具有关联度高、污染少、增收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特征。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为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使得湖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湖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适宜的产业契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文章对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布局、效益进行分析,剖析问题,提出对策,给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一、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是从绝对增长量来看,湖北省旅游产业近十年来(除2
3、003年受非典影响外),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外汇收入四项均保持了逐年增长。湖北省2000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47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0.31亿元,2009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065.1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69.63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75和3.59倍;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50805人次,外汇收入14572.13万美元,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334634人次,外汇收入51020.22万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2.96和3.50倍(详见表1)。 表1 湖北省2000-2009年旅游人数、收入情况统计年份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国内旅
4、游收入(亿元)入境旅游人数(人次)外汇收入 (万美元)20005478270.31 45080514572.13 20016064337.18 66781820075.16 20026670384.24 102431228390.95 20035684331.60 40521413626.93 20046849394.22 61185919240.41 20057630450.76 82570027636.30 20068459.78514.24 105575232000.38 200710134.53609.40 131817941264.00 200811678.26713.43 1187
5、54944255.31 200915065.18969.63 133463451020.22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09)、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0) 二是从旅游总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来看,2003年以来,全省维持在7%左右,到2009年,这个数值达到7.83%,在经过六年稳定发展后,有加速启动的迹象。近十年来,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旅游收入下降外,旅游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超过了地区GDP的年平均增幅。200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新高1004.48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比2008年增长35.0%(详见表2)。可见,湖北省旅游产业正进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其在国民经济中的
6、地位日显突出。 表2 湖北省2000-2009年旅游收入指标年份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亿元比上年增长(%)GDP(%)三产增加值(%)2000282.26 14.27.96 19.52 2001353.64 25.39.11 21.91 2002407.52 15.29.67 22.69 2003342.77 -15.97.20 17.11 2004410.00 19.67.28 17.88 2005473.15 15.47.26 18.00 2006539.74 14.17.12 17.55 2007640.87 18.76.94 16.49 2008744.19 16.16.57
7、16.22 20091004.48 35.07.83 20.06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09)、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0) (二)旅游设施、项目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旅游项目不但数量增加,在质量上也有所提高,配套设施逐步完善。2009年,全省旅行社达到886家,其中出境旅游组团社25家;全省星级饭店602家,其中五星级11家,四星级60家,三星级226家,二星级282家,一星级23家,总客房52586间,总床位96476张;长江星级游船18条,其中五星级6条、四星级6条、三星级2条、其他4条。全省A级景区189家,较2006年的99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5A级2家、4
8、A级57家、3A级71家、2A级55家、1A级4家。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和名品。工农业旅游示范店有66家,其中工业点11家,农业点55家;国家级23家。全省取得导游资格证人员15767人,上岗导游10500人。(三)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湖北省随着“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呈现出高度集中性和以大代小的良好势头。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孝感、黄冈、咸宁、黄石、鄂州、仙桃、天门、潜江等市。2009年,武汉城市圈旅游总收入达到665.64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6.27%,超过了一半还多,显示出武汉城市圈在全省旅游产业的首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武汉作为核心,充分
9、带动了圈内周边城市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咸宁、黄石、仙桃、天门、潜江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6.7%、44.3%、90.4%、96.0%、55.3%,均高于武汉市36.1%的增长幅度(详见表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自2008年以来着力打造的旅游区,该区地域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市(州、林区)。2009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总收入达到338.79亿元,占全省比重的33.73%,从统计数据来看,除十堰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外,荆门、随州、神农架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8.4%、44.3%、63.3%(详见表3),已成长为圈内新的旅游增长极。 表3 2009
10、年各市州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城市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占全省 比重(%)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省 比重(%)全省15198.64 28.81001004.48 35.0100 武汉城市圈9357.50 -61.57 665.64 -66.27 武汉市6426.89 37.742.29 508.65 36.150.64 孝感市644.80 26.64.24 37.73 29.63.76 黄冈市668.87 29.64.40 34.54 22.53.44 咸宁市716.77 27.84.72 34.11 66.73.40 黄石市518.41 21.33.41 26.92 44.
11、32.68 鄂州市213.05 31.11.40 13.14 24.41.31 仙桃市88.44 78.50.58 5.74 90.40.57 天门市42.02 42.80.28 2.45 96.00.24 潜江市38.25 30.20.25 2.36 55.30.2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5841.13 -38.43 338.79 -33.73 宜昌市1214.71 22.47.99 78.45 20.57.81 十堰市1132.93 21.97.45 64.41 49.46.41 襄樊市997.17 21.16.56 62.01 29.76.17 荆州市652.14 15.04.29 35.
12、20 10.83.50 恩施州526.00 11.83.46 32.54 24.33.24 荆门市663.60 21.94.37 30.28 38.43.01 随州市482.89 21.03.18 26.87 44.32.68 神农架171.69 41.91.13 9.03 63.30.90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09)、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0) (四)入境旅游逐步回暖2009年湖北旅游市场总体呈现出稳步向上的发展态势。湖北国内旅游在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环境下,取得了大幅度增长,而入境旅游则经历了由逐月下降到探底回升的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入境旅游人数探底回升,外汇
13、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全省入境旅游市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后,2009年呈现出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增长的良好局面。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133.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3%。从国外客源增长情况看,欧洲、美洲、大洋洲回暖迹象明显,同比增幅分别为7.0%、14.3%、11.5%,亚洲、非洲延续了2008年的态势,分别有9.1%和88.1%的增幅(详见表4)。从国外客源构成情况看,欧洲、亚洲各占约三分之一,亚、非洲游客所占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24.07%、0.27%提高至31.77%和0.67%,成为了入境旅游市场增长的亮点所在。&
14、#160;表4 2009年国际旅游客源分布(按地区分组)客源地排名绝对数(人次)占外国人比重(%)比上年增长(%)欧洲139771639.08 7.0亚洲232329231.77 9.1美洲321113620.75 14.3大洋洲4702796.91 11.5其它583840.82 14.3非洲668130.67 88.1数据来源: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0) (五)黄金周旅游项目日益成熟从1999年,国家根据当时的人民消费低迷状况,决定采取黄金周休假制度开始,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黄金周旅游项目日益成熟。2009年,全省春节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385.74万人次、10.71亿
15、元,同比增长38.8%和31.6%;“十一”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1038.92万人次、30.07亿元,同比增长23.3%和47.9%。这充分说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内在需求,仍然是刺激国内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二、湖北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旅游区域拓展滞后,与其他旅游强省差距明显一是客源规模相对偏小。2009年,湖北省国内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0位,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1位;入境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5位,入境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8位。以湖北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者群体发展滞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处在中游地
16、位,落后于旅游发达省份(详见表5)。客源规模偏小,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使得总需求带动不足,阻碍了湖北旅游的发展。 表5 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对比 省份 旅游指标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国内游客 (亿人次)1.5 1.6 2.2 2.4 3.5 2.9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969.6 1053.5 1452.8 2423.5 2383.5 3449.5 入境游客 (万人次)133.5 130.9 85.0 570.6 2747.8 556.8 入境旅游收入(亿美元)5.1 6.7 2.9 32.2 100.3 40.2 数据来源: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0
17、) 二是客源构成比例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国内旅游客源分布上,2009年,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以中南地区为主,占63.57%,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这直接导致了消费水平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国际旅游客源分布上,外国人占76.25%,港澳台同胞占23.75%,但在人均停留时间上,均不足2天,这使得湖北尽管在入境游客人数上多于湖南,但在入境旅游收入上却是不及邻省,留客难是湖北旅游应该思考的问题。(二)旅游开发体制不够完善,机制不活约束产业化提升首先,从管理体制上看,一是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缺乏更有效的管理手段,跨行政区划的资源开发部门缺乏有效整合,与园林、文化、交通
18、、信息等部门缺乏内部协调机制;二是旅游企业管理体制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企业竞争能力较弱。其次,从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上看,缺乏创新机制。一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受传统思维定式影响多,对市场的了解少;二是在新市场的开拓方面,缺乏投入、引入机制,使得湖北旅游发展的步伐相对滞后。(三)旅游产业结构仍不平衡从2009年旅游产业各项目的统计数据来看(详见表6),全省旅游产业结构仍不平衡。一是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大大高于景区游览、娱乐的比重。在国内旅游收入项目中,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之和为51.54%,比景区游览、娱乐所占比重17.61%高出大约34个百分点。这个差距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更为明显,达
19、到了约52%。旅游的核心部门景区游览的收入比重偏低,在各项目中排在第五或第六位。 二是购物对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但与旅游发达省市30%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50%-70%的水平相距甚远。在国内旅游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21.43%;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18.30%。 表6 2009年湖北省旅游收入项目构成项目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收入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比重(%)收入总额(万美元)比上年增长(%)比重(%)总计:969.6335.910051020.2215.3100一、长途交通165.81 43.817.10 21275.4
20、3 16.141.70 1、民航65.75 71.36.78 8724.46 23.217.10 2、铁路55.56 8.95.73 4540.80 4.78.90 3、汽车41.30 74.94.26 2602.03 167.35.10 4、轮船3.20 40.40.33 5408.14 8.810.60 二、住宿170.85 26.117.62 5459.16 4.510.70 三、餐饮163.09 13.216.82 4336.72 19.58.50 四、景区游览117.23 31.112.09 2091.83 35.14.10 五、娱乐53.52 97.45.52 2551.01 44
21、.15.00 六、购物207.79 44.521.43 9336.70 16.618.30 七、市内交通22.98 71.42.37 1377.55 24.52.70 八、邮电通讯7.08 41.90.73 1020.40 -11.32.00 九、其它61.28 53.46.32 3571.42 2.27.00 数据来源:湖北旅游统计便览(2010)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交通优势度不高。全省公路覆盖密度已接近于旅游强省浙江、广东的水平,但全省不同区域的旅游交通状况差距较大,交通问题仍是湖北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入境游方面,国际航班少,游客进出武汉不得不选择转机;国内游方面
22、,许多重点景区可进入性差,使湖北旅游“游短旅长”,旅游者时间、金钱、精力支出较大。二是邮电通信、银行、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缩短了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五)精品名牌效应拉动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旅游地发展的核心是树立独特、鲜明地有招揽性的旅游整体形象。湖北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产品有100多个,但缺乏比较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知名度较低。同时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层次、档次还不够高,初级性比较强,缺乏整合,缺少品牌。2009年,湖北旅游有长足的发展,“一江两山”的品牌效应初显,然而与知名强势品牌相比,在富有度、知晓度、效益
23、度、扩展度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六)对外宣传缺乏力度,“湖北”名片影响力有限一是营销宣传的资金投入有限,以至市场敏感度不够,营销成效低;二是营销宣传整合度较低,省内各县市在具体旅游促销行为上缺乏联合促销的意识,不利于全省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三是营销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不多,缺乏科技含量。(七)旅游人才相对稀缺,产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旅游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管理层学历偏低,尤其在饭店业和旅游景区更为明显;三是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小,无等级职称占大多数;四是员工流动性大,离职比重较高。三、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创新发展理念,构建湖北“大旅游”产业模
24、块一是以武汉为支撑,布局“大旅游”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并进,要把武汉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中心城市,同时,建设一批优秀的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和旅游名镇,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跨省市的区域性“大旅游”产业模块。二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强强联合,实现旅游产品与市场开发格局的创新。湖北旅游业要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旅游空间和效益最大化,不仅需要加强省内相邻区域之间的合作,构建全省旅游产业模块,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其他省份实现更为广泛的区域合作,逐步建立信息交互机制,共同构建无障碍旅游区。三是加强综合规划与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发展旅游业,必须以规划为指导。
25、当前,湖北要以实施“一城两圈”战略为重点,推进全省旅游规划体系建设。(二)加快实现产业转型,谋求湖北旅游长远发展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渠道,广纳各方资本。政府要在引资、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优化旅游投资环境 ,搭建旅游投资平台,促进投资的多元化 ,更多地吸引外资、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 ,以提高全省旅游业的竞争力。二是结合消费结构的转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发特色旅游。三是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完善行业体制。(1)健全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政府应协调制定各个层次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运行秩序。(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政策。政府应
26、大力扶植景区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产业项目,并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使湖北旅游产业结构平衡发展;鼓励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开发旅游业;打破行政隶属的区域界限,与市场结合,组建旅游集团。(3)建立产业发展保障政策。(三)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省要以提高景区可进入性为目标,加大重点景区的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构建湖北交通网络;要加快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和襄樊刘集机场建设,增开武汉直达境外的空中航线,使之早日成为辐射我国中西部的国家大型枢纽机场和航空港,提高湖北入境旅游的可进人性和便利程度。二是接待设施建设。要引导建立一批度假型、商业型、会议
27、型旅游高级饭店,并强化建设、提升一批星级饭店。同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青年旅馆和露营地,来适应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等散客市场需求。三是邮电、通信、网络建设。要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构建邮电、通信、网络一体化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缩短旅游目的地与出发地的距离。(四)塑造湖北旅游精品名牌,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其次,要实施产品创新工程。一是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要有新的视野、新的理念;二是加强产品的系统集成。再次,要优化旅游品牌结构,形成以主品为中心,以精品、名品为重点,以新品为补充的中心辐射式的旅游品牌网络结构。一是继续深入打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言治疗学练习题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科技引领未来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
- 2025年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重庆市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工地加班合同范本
- 幼儿园五一活动策划总结范文
- 幼儿园家长会策划方案书范文
- 急危重症护理学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周周考”
-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 2025年广东中考物理学科模拟试卷(广东专属)
- 2025年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光伏安全施工方案范本
- 北京2024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面向应届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江苏省南通如东事业单位招聘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单(小学部分)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2025年春新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