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榜样力量_第1页
父母的榜样力量_第2页
父母的榜样力量_第3页
父母的榜样力量_第4页
父母的榜样力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父母的榜样力量在各种各样的角色中,父母角色对他人影响之大,其作用之持久,往往要超过其他角色。在职业角色中,无论是领导干部或是普通群众,只是其中一份子,尽管有人扮演多重角色,但这些角色都是可以改变或是被他人替代的。一父母角色的特点:1. 天然的不可转移性。美国学者H.凯利说,父母与子女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生命萌芽的时候起,就确定了父母的角色身份,父母对子女来说是唯一的,其自然属性是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2. 角色的持久性。与其他角色相比,父母角色持续时间更长。夫妻离异,退出了丈夫,妻子的角色,退休人员退出了职业角色。但只要有了孩子,要退出父母角色则是不可思议的。父母角色持续的时间是从孩子

2、出生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孩子刚出世,你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教他说话、走路、认识世界;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学校,直至参加工作,父母仍然要教他怎样处世、为人。这说明父母的角色功能会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止,而且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终身的。3. 父母角色与子女角色的对偶性。父母与孩子的角色相对应而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父母,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作为教育者,要根据角色的社会期望,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正确思想和行为感染子女,教育子女,并预知孩子的反应作为被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学习孩子的优点,还要体察孩子身上的不足,随时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弥补角色差距。二榜样的影响力:教

3、育是家庭的一个主要职能,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从家庭产生的那一天起,家庭就担负着子女的教育任务,只要家庭存在,就必须行使这种教育职能。因此,家庭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子女,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人,是每一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父母的榜样作用。孩子从

4、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孩子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三如何为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事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的确如此,一个自私自利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甘于奉献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量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1.其身不正,权威失去感召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一位朋友曾

5、当作笑料向我讲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朋友说:“儿子,你这几天总玩游戏机,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儿子回答说:“你还说我呢,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面玩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整宿的玩呢?”一下子弄得这位朋友语塞舌结,可见,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错误的“口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经常互相提示,互相交流,努力树立良好形象,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如:父母工作上应敬业、上进;待人上应热情、大方、真诚;处事上应一视同仁、言行一致。另外,家长应注意杜绝各种在孩子

6、面前“不宜”的行为。比如:不过多的在孩子面前谈论金钱问题,以防带来一些负面效应。2. 要求过高,过多,权威失去可接受性。家长简单粗暴或命令式、封建家长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对孩子各方面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又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宣泄时,便会对家长所进行的教育产生抵触,产生逆反心理。而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关爱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可以承受的程度,也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听听孩子说话,当孩子认为父母是可信任的时候,就会畅所欲言。懂得表扬孩

7、子,适当肯定孩子。 恰当的表扬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世间哪有不盼孩子有出息的爹妈?这浓得化不开的爱心,这对孩子翘首以待的企盼。所以,有些家长常常恨铁不成钢,一旦孩子作业有错,特别是当孩子考试成绩较差时,有些父母就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语言来挖苦、讥讽孩子“你真笨,笨到家了”“你真不是一块读书的料,长大只能收破烂”“看你这副死木头疙瘩脑袋,能把人气疯”等等。小小的孩子,那点可怜的自信心,哪能经得起这般的摧残?实际上,自信心如同孩子发展的原动力,具有坚定自信心的孩子,一般来说他们的智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一旦对自己失去

8、信心,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做父母的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一个眼神,也应仔细斟酌,绝不说挫伤孩子自信心的话,绝不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还给他脸色看,要精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更可说明呵护孩子的自信心是多么的重要。爱因斯坦这位20世纪的科学巨人,幼年时他的智力并不出众,3岁时还不会说话,6岁上学时被认为是“差劲的笨瓜”,老师给他的竟是“智力迟钝,话也说不清楚,成不了才”,爱因斯坦的爸爸妈妈却不这样看待孩子,他们相信孩子,也努力去呵护孩子的自信心,他们常常高高兴兴的带儿子去郊游,以开拓他的视野,培养他的探索精神,他们常给孩子一些独特的玩具,想方设法去发现孩子身上常人“看不出的东

9、西”。一次,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谁了没有想到,他竟对罗盘提出了二三十个问题,父母肯定了他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强化了他的自信心。就这样爱因斯坦头脑中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假如:爱因斯坦遇到的父母也是天天说他“笨瓜”“迟钝”,即使是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天才,恐怕也会将自信心丧失殆尽,从而将天才扼杀于摇篮之中吧。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家长可根据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取激励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大体有以下几种:(1)目标激励法: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做到人小志气大,鼓励孩子朝着既定的目标循序渐进。(2)榜样激励法:一是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如何锲而不舍、刻苦攻关的故事,给孩子树立学

10、习的榜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难与易、努力与不努力、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二是家长要用自己的良好行为来影响、感染和带动孩子,如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在家庭要讲伦理道德,在工作岗位上要有职业道德,使孩子直接受到教育,不要老是沉浸在打麻将、看电视、酿酒等吃喝玩乐之中,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3)嘉奖激励法:当孩子思想、学习有进步,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部”,受到学校表彰,有时为邻居或同学做了好事,受到同学们的夸奖,家长除了要在口头上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外,还应将孩子的证书很好悬挂或存放,以示光荣和珍惜,促使孩子保持旺盛的上进势头。这种激励法有人说是“顺毛儿捋”,效果较好,但也要“戗毛儿”,当孩子

11、犯错误时,家长要及时指出,切忌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家长应本着要爱不要恨,要教不要训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犯了错误,如何改正,今后如何避免,不再重犯。3. 溺爱迁就,权威失去原则性。有句老话说的好:种庄稼,不能不浇水,但水浇多了,庄稼会溺死;不能不施肥,但肥施多了,庄稼会烧死。还有,“再苦不能苦孩子”这话不对;“再富,不能富孩子”这话对,这是从多少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值得父母们深思。案例1:“上海浦东机场留学生刺母事件” 2011年3月31日,在日本留学近5年的汪佳晶从日本东京乘坐飞机回到上海,在上海浦东机场与母亲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汪母明确表示已没有财力再供其继续求学,深受刺激的汪某从随身

12、的托运行李包内拿出两把尖刀,对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毫无防备的汪母受伤后最终倒地,汪某在逃离现场时被民警抓获。经法医学鉴定,汪母的伤势构成重伤。2011年10月19日,“留日学生刺母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此时,距离事发已过去半年多,在罪与罚、情与法之间煎熬了半年之久的被刺母亲顾女士,终于见到了刺伤自己的儿子。整个庭审中,她至少3次情绪失控,或抽泣,或哽咽,还有一次双手合十,含泪请求法官轻判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10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浦东机场刺母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汪佳晶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在为儿子辩解的同时,这位母亲也充满

13、了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不称职,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其实,这种自责要比单纯出于母爱的辩护更有意义,更值得我们反思。毫无疑问,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但也是由于她们对孩子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乃至于让孩子产生了错觉和依赖,成为一种有害无益的溺爱。最后对自己拔刀相向,差点丧命于孩子的刀下,自己还要为其苦苦求情,希望法律予以轻判。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即使你在留学,就一定要用父母的钱吗?父母寄钱晚了或者是少了,就一定要迁怒于母亲,甚至要去冰冷的刀子去伤害自己的母亲吗?儿子当然需要接受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但是又是谁造成了儿子对父母这种过分的依赖?如果不是之前的有求必应,不是之前毫无条件和保留的爱,

14、也许就不会是今天这种结果。4. 情绪性管理,权威失去稳定性。家长对孩子既不能一味地“看管”,也不能一味地“放纵”。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教育方式上也有了新变化,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怕其有什么闪失,备加呵护,有的寸步不离的严加看管,看着上学、放学,看着学习作业、看着吃饭穿衣、看着玩耍活动,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放纵,在孩子面前俯首称臣、百依百顺,孩子要啥买啥,穿名牌、下饭店、花钱大手大脚以上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对孩子的教育应采取“宏观管理,微观放开”的方法,即从整体上把握住他的发展,如: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学习目的、责任意识、进取精神、自控能力等。对于这些要多加关心注意引导,并在具体行

15、为细节上让自己驾驭,尽量少干预。这样孩子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逐步得到了培养,才能不断成熟起来。过去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后来注重能力的提高,现在强调素质教育,构造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这是对教育思想认识的一个深化,是教育制度的一大改进,也是更触及教育本质的一大变革。孩子从7岁到14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忽视对其综合素质的开发和教育,便失去了素质教育又一个“黄金期”,这一时期,家长们应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孩子接触书籍,不仅可以从书中吮吸

16、知识的营养,开发智能,拓宽视野,而且可以逐步培养起孩子对书籍的浓厚兴趣,并养成爱书、读书的好习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用也越来越讲究,但有些家长对孩子智力方面投入不够,买吃买穿,劲儿大,买书往往排不上号,甚至缺少给孩子买书看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能够以身作则,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交流,让孩子在书籍中明辨是非,从书中头脑变得灵活,从书中掌握学习方法,从书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如帮助他从小立志,让他逐步养成一种不甘落后、争先向上的精神。要重视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孩子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字要写得工整。针对性孩子学习上容易马虎的特点,我们要求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17、要认真,做到心要静、坐要稳、看要细、定要清、算要准。使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辨别是非。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应支持孩子参加班级和学校和各项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鼓励她在活动中为班级、学校增光。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家长,应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应循序渐进,抓好素质教育,走一条因材施教、顺势成材的路为好。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看管”与“放纵”,是两种完全相反但都是极端化的教育方式。正确的方法应是宽要有度,严要适当,

18、宽严结合。作为父母,对孩子既应动之以情,又应晓之以理,才能避免近乎无情的“看管”与近乎无理的“放纵”。5. 夫妻内讧,权威失去完整性。家庭教育中夫妻应做到一致。目前家庭教育中阴盛阳衰的“一头沉”现象愈见严重,发展下去对孩子十分不利,一些孩子性格上的某些缺陷,与此有直接关系。所以,父母双方要增强责任感,应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义务。家庭教育中,母亲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孩子同样需要父亲,父亲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父亲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产生的是一种威严的感觉,这对不谙世事的孩子是约束与监督,使他们不敢偏离散社会行

19、为规范。实际上一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喜欢以父亲为榜样,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另外,男人和女人在思想结构上也有一定的差异。男人往往善于抽象思维,对空间定位的能力更高,在思考量注重事物本身。女则善于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优于男人,分析问题是更为注重人际关系方面,感觉敏锐,善解人意。从父亲那里,孩子可以学到刚强、自信并获得安全感;从母亲那里,孩子学到善良,更多的体会亲情。所以,父母双方只有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使孩子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夫妻双方应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性。在培养孩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上,夫妻应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当批评孩子时,双

20、方应态度一致,不应该一方讲原则,严格管教,而另一方则纵容溺爱;在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上,双方不应互相推委,而是尽己所能,给孩子以最大的帮助,不存在以谁为辅的问题。夫妻双方还应十分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论,尤其是事关孩子的是非争论。因为父母之间的不一致常常驻使得孩子没有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如果成了习惯,孩子就极有可能养成虚伪等不良习惯,有时还可导致对父母某一方的仇视与对立,为家庭的幸福埋下祸患。因此,父母双方一定要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主动走进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在父母的双重教育下健康成长。夫妻不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第一,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夫妻关系差,往往会发生互不信任

21、,经常争吵、讽刺、截断,有的还会有暴力行为出现。这些场面的出现,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使孩子感到失去可依恋的对象。特别是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时,其声音和神态都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强烈的冲击,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如恐惧,悲伤,无助感等性格扭曲现象。 第二,孩子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一般夫妻发生别扭,对孩子的请求或哭喊,往往是听而不闻,孩子会以为父母不要自己了,倍感伤心和无助。同时,看到自己最信赖的人之间也针锋相对,就会感觉孤独和自卑,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行为上也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或攻击性行为,对外界丧失兴趣,较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第三,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虽然孩子小

22、,但从夫妻关系差的家庭气氛中,以及从父母的神态中可以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不一样,长期在此不良情绪的压抑下,感觉自己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这样,孩子在性格上趋于不稳定、内向、压抑,感情上较为冷漠和孤僻、自卑,表面上想逃离和躲避,但内心又渴望关爱。 第四,孩子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心理。由于孩子自卑和敏感,对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就比较在意。用戒备心理对待周围情况,明显表现出一种姿态自卫、对他人缺乏信任、为人刻薄、脾气暴躁,不愿意听到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对别人的好意也会产生误解和挑剔。有些心重的孩子,由此还会产生之所以“父母不和”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第五,孩子会产生报复心理。夫妻不和时,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