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_第1页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_第2页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_第3页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_第4页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 杨湘奎 杨湘奎:1966年生,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水工环专业关健词:三江平原 生态 地质环境现状 治理措施摘要: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北大荒”,解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在开发“北大荒”的同时,也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不及时进行治理,必然会形成“杀鸡取卵”式的恶性循环。20002002年,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在中国地调局指令下,本着使三江平原商品粮生产基地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进行了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调查认为:黑龙江省三江

2、平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湿地资源无限度地掠夺式开发;因此,将三江平原划分出了宜耕地区及宜湿地区;将宜湿地区进行退耕还湿,则既不影响三江平原为我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商品粮,又可保持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三江平原在未开发前存在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占三江平原总面积3/4以上)。湿地是三江平原原始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称三江平原为“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十几万转业官兵和40余万城市青年来此开荒。50年来,建设者们通过对三江平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发,在三江平原地区开垦出200余万hm2的黑土地,造就了36个农场和数不清的连队村庄,将苍莽

3、荒芜的原野改造成富饶美丽而生机勃勃的良田,使这里成为中国重要的年产70亿公斤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然而,过度地开荒也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协。这一切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同时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世界公约名录。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湿地保护也引起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注意。2000年,中国

4、地调局批复了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申报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项目编码20001240007081,任务书编号0200123010。本着对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及对生态地质环境进行良性循环规划的原则,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对三江平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评价。对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了深刻认识。1、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变化1.1三江平原湿地变化三江平原在未开发之前是一片草原、沼泽、森林相间分布的没有人烟的处女地。其中沼泽占平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约34000km2)。五十年代沼泽湿地占平原总面积的五分之三(28305km2);八十年代

5、占三分之一(16316km2),目前仅剩4489.93km2(图1,表1)。如不加以限制,估计到2010年以后,除了几个规模较大的自然保护区外,三江平原的湿地将被开垦殆尽。注:图中*年代湿地代表*年代及以前时代湿地图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不同年代湿地对比图三江平原现存湿地分布位置及面积 表1 地点湿地面积(km2)地点湿地面积(km2)三江自然保护区539洪河自然保护区218七星河自然保护区200水城子自然保护区500雁窝岛自然保护区119.16挠力河下游保护区628挠力河中游600八岔岛自然保护区213鸭绿河流域400别拉洪河流域200浓江流域200青龙河流域386梧桐河流域200兴隆岗1

6、001.2三江平原气候变化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区,50年代最大降水量可达800mm,可是近些年来降水量逐年减少。据气象部门资料,近年来,降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180mm,比其它地区多减少了100mm,年递减率是松嫩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两倍,夏季平均气候比20年前高2左右。1970年1990年的20年间与1949年1969年的20年相比,旱灾发生频率增加39.5个百分点。19491999年的50年中构成春旱并造成作物减产的有26年。1949年1990年的41年中,累计旱灾减产粮食100亿kg。我们利用反映气候湿润程度的干燥指数(k)来表示三江平原气候的湿润变化趋势,见表2。 三江平原

7、干燥指数(k)变化趋势 表2 年代1955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k1.050.881.140.981.251.051.080.99距平趋势+由表反映出:三江平原气候干燥度5年周期的变化趋势明显。正距平趋势60年代后期不断增强,负距平趋势70年代后有不断减弱趁势,即三江平原气候在趋于变干,其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湿地退化造成的。1.3三江平原水文变化湿地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水库。三江平原原有湿地34000km2,平均水深30cm,可储存地表水100亿m3。而今湿地仅剩4489.93km2,这相当减少地表水水量87亿m3。区内有200多条河流,其中多数小型河流与湿地的

8、命运休戚相关。随着排水渠日夜流淌,湿地存水缩减,最终被垦拓,至使小河断流,湖泡干涸,较大河流也呈现水位大跌,枯水期延长。例如1998年春松花江降至历史上最低水位,人淌水能到对岸。据统计,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水面积达50多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个。目前多因水位下降而枯涸者占三分之二。湖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同步,大型的明水面日益萎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大型的湖泊正在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昔日的水乡泽国已成历史。萝北过去曾有个莲花泊,形成长50km,宽5km,深45m的明水面,并滋润着100多万亩沼泽。而莲花泊早在建国初就已干涸,残留上百个湖泡和几十万亩沼泽。如今人

9、们在这一带挖成一条从团结乡到鸭蛋河的宏大排水工程,将这一带的湖泡和沼泽水几乎排泄一干二净。1.4三江平原动植物资源的变化1.4.1森林资源减少20世纪初,三江平原森林面积为6765km2,森林覆盖率15%。建国以来又经过几次大规模开采,林木面积锐减,到20世纪80年代,三江平原森林覆盖率下降到3.5%,远远低于黑龙江省其它地区。1.4.2草原逐年退化三江平原是我国十大牧业省份之一,历史时期曾经是蒿草丰盛水土肥美草原森林地带。建国初期草原面积为8118km2,1983年减至6666km2,1997年为4040km2,如今仅剩420km2。主要分布于抚远一带,其它零星分布各地。三江平原草原资源除草

10、原面积近几年来不断缩小外,单位面积的产草量近年来也不断降低。建国初期单位面积的产草量为300斤/亩左右,6070年代降低到200斤/亩左右,目前亩产已降低120斤,低产地块更低,亩产才5070斤。1.4.3动物资源减少三江平原原本是多种濒危水禽极为重要的繁殖地,如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鸿雁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大量侯鸟迁徙的驿站,另有鳇鱼、哲罗鱼、细鳞鱼、红肚囊鲫鱼等十余种特有鱼种。如今,由于栖息地被破坏,珍稀鸟类无栖息之地,多数难见踪影,过去哪种莺歌燕舞的景观,已不复存在,鸟类由200多种减到194种。同时,水禽数量在急剧下降,由于滥捕和水体污染,鱼类资源衰退严重,大多数中小河流的鱼

11、类资源比70年代减少80%左右,鱼类由90种减到77种。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捕捞总量曾达到5000多吨,大马哈鱼年产70多万尾;如今捕捞总量下降到年产几百吨,大马哈鱼年产几千尾。如挠力河一个鱼亮子,过去曾产冻鱼50火车箱,如今已濒临绝迹。七星河流域80年代有丹顶鹤200只左右,如今已基本绝迹。由此可见,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已向劣化方向发展,如不及时进行治理,三江平原必然会成为第二个松嫩平原!2、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治理措施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湿地储存了大量的水土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生态旅游的价值也很大。湿地在促进“三水”积极循环与转化,维持着水均衡和生态

12、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和强大的功能。湿地有其湿润半湿润的气候条件,并构造了一个独特的水循环系统。湿地号称“自然之肾”,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湿地还能有效地控制径流,使暴发性和破坏性的洪水大大削弱,使径流过程渐变缓。湿地集中连片,其较厚的草根层和泥炭层,葳蕤的植物可以拦蓄地表径流。如挠力河在洪水期的89月份,上游湿地分布很少,最大流量达537m3/s;而下游发育大面积湿地,湿地率达33%,最大流量仅为262m3/s。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劣化的主要因素就是无限度地破坏湿地,因此,只要协调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即可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

13、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2.1不适合开垦地带退耕还湿,使三江平原保持一定的湿地规模经调查,三江平原不适宜农耕的土地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级阶地或低平原面以下地面,高低漫滩、各级河流古河道及挠力河中游第四纪以来一直沉降地区以及积水湖泡:其中同江松花江古河道预计还湿面积1200km2;黑龙江古河道预计还湿面积1200km2;挠力河中下游地区预计还湿面积1400km2;总计还面积3800km2;其它保护区再向周边扩展1000km2。这样,还湿面积与保护区及现存面积近10000km2(图2)。这些地区经常发生水患,大多数地带土壤薄,且土壤直接覆盖在砂砾之上,耕种后易导致沙化;相反,若能退耕还湿,既可以保持

14、这些地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发展湿地经济作物。图2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退耕还湿图有了这些大规模连片的湿地,在不影响三江平原粮食种植前提下,可使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良性发展。2.2建立合适的资源环境生态水利体系湿地水循环对湿地的发生、形成、衰退和消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湿地水循环与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三江平原湿地全部镶嵌在大型现代化农场群的耕地之间,并且耕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稻治涝,大规模地发展水田,体现在强排强灌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盲目上马,使得湿地地表水疏干和地下水位下降十分严重,有不少湿地有萎缩退化的现象。沼泡、草甸型湿地,由于受到坡岗地水土流失的冲淤和

15、农田排水面源的污染,导致这类湿地退化现象也不容忽视。目前,为了有效保障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以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为指导思想,兴建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拦蓄地表水资源;在确保防洪保安的前提下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利工程,为保护湿地资源有效地利用洪水资源;开展涝渍耕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变水害为水利,发挥土壤在调节作物生理需水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防止农田用水占据湿地生态用水;建立节水灌溉工程,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开展喷灌技术的研究;针对该区的实际情况,可推广田间工程条田化、稻田旱耙旱平,浅湿灌溉技术等,由此形成科学的资源与环境生态水利体系。总之,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恢复建设应在湿地生态结构上下功夫,以环境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保证湿地生态阈限的满足。通过退耕还湿(还林还草)、刹住毁湿(草、林)开荒、划入或组建保护区(地)、新建一批蓄水坝和平沟等措施,保持、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探索适合该区的湿地农业发展模式,是防止农业生产对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