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_第1页
科技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_第2页
科技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_第3页
科技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摘要:科技期刊编校合一模式下,任务重,二校样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实行二校样交叉审读有助于将错误消灭在付印前,提高出版物质量。本文对多年来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实例分析,探讨编校加工的原那么、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为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和期刊出版质量提供参考。关键词:;审读编辑;编校制度;二校样审读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0-0040-03“三审制和“责任校对制度“三校一读制度是国家对各类出版物提出的最根本要求,是保证我国出版物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各行业出版物必须遵循的根本制度。相对于图书出版中编校别离的工作实

2、情,很多期刊出版单位由于人员配置较少,因此多采取编校合一形式【1】【2】,由同时完成编校工作,但由于每期稿件量大,加之出版时限性强【3】,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针对此工作实际,很多期刊制定了一些新式校对或内部审读制度,如胡慧俐等提出了三人交叉循环完成文稿编校工作的制度,并对其效果进行了简要总结【4】;张文光提出期刊付印前编辑部内部实行交叉审读,并指出内部审读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5】;杨怀玫那么对175种高校期刊的内部审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内部审读的形式、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6】;付中静等在调查统计河南省105种期刊编校质量过失率根底上,对主要错误进行归类,强调了建立印前

3、内部交叉审读制度的必要性【7】。笔者任职期刊在严格执行国家根本审稿、编校制度根底上,多年坚持开展二校样审读工作。二校样审读是指做完二校之后,将校样分配给其他编辑进行交叉审读。由于对同一篇稿件在加工时均进行了详细编校,因此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导致一些错误从眼皮下溜走8;审读编辑那么不同,分配到手中的稿件都是第一次处理,因此会以全新的态度进行详细审读;经过二校、审读编辑通读和主编通观全局审读,将稿件中的错误消灭在付印前,降低了印后期刊审读的过失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期刊的出版质量【5】。本文对多年来二校样审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深入思考提高编校能力与审读水平的原那么和方法,为编辑编校能力和期刊

4、整体编校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一、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常规问题在二校样审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错别字、图表问题、同一工程全文不一致和参考文献著录问题等几种。一错别字二校样中的错别字一般有3种:1.一种是作者原稿错误,如“黑尾凤蝶录成了“黑尾凤碟“放入录成了“放人,“阈值录成了“阀值,“自己录成了“自已等,这些字对由于外形接近,稍不留心就会放过。2.另一种是排版人员在修改一校样时录入错误,排版人员多使用五笔打字法,因此会出现别字甚至字典中都没有的“自造字,如“株打成“树,“比打成“此,“裸打成“禗等,这些错别字没有规律性,需要在二校时认真比对一校样才能发现。3.还有一种是形近词组使用不合语意,导

5、致出现错别字,如“耦合与“偶合、“必须与“必需、“截至与“截止、“反响与“反映等,这些错误的发现需要审读编辑自身语言知识过硬,否那么假设是自己都搞不明白两个词组的区别,就有可能将对的改错。二图表问题这类问题在二校样审读中也比较常见,而且形式多样。如图表题目不具自明性、表格中出现异常数据、图表中數据计量单位有误、图中标目错误、图例与线条或图柱所示图例不一致、标值与其对应标值线脱离等9。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作者原图有问题,比方原稿上计量单位有误,前期编校过程中假设仅是比对原稿,就很难发现,在二校样审读时,由于审读编辑脱离原稿,且分配稿件少,因此可以对此进行仔细斟酌,从而发现错误;其次是

6、排版人员录入错误,比较常见的是相同处理涉及不同指标的图,排版人员假设是按复制粘贴处理,就会出现标目、图例、单位等方面的错误。图表设计不标准、不美观也是二校样审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为经验丰富、职务较高、资历更深的编辑才能发现,如图未居中、图高与图宽比例欠佳、表中工程安排不当等10。图表编校水平是编辑通过长期工作积累才能到达的一种熟能生巧的高级技能,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编辑的业务能力。三同一工程全文不一致问题这类问题在诸个编校加工阶段中都比较常见,二校样虽然经过几次精读编校,一般而言,同一篇稿件中此类问题不多,但对于某一整期稿件而言并不少见。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前后文不一致问题存在于

7、很多内容中,如同一仪器型号、试剂来源公司名称、基因写法或正斜体、同一组数据、计量单位、拉丁名写法、中英文摘要不一致及文字表达与图表不一致等,可以说同一工程全文不一致是二校样审读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类问题11。与注重单篇稿件校对不同,审读编辑通读二校样时通过比较不同稿件的内容也能发现问题,如单位名称或却不同,或者通信作者相同的两篇稿件其通信作者年龄、职称不同,或者同一课题组的系列稿件中试验方法明显不同等,这些问题需要审读编辑对稿件进行横向比对才能发现,并准确指出疑点。如在本刊某期的两篇二校样中,其通信作者是同一人,但其中一篇标注的通信作者出生年是1956年,另一篇那么是1965年;由于该通信作者是校

8、内知名专家,经联系核查确定应是1956年。四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参考文献有国家标准为依据,每位编校时,会根据标准核查每条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引文标注等内容,但由于任务繁重,依然不可防止会出现问题。二校样审读中存在的引文标注及引用问题较少,但与其他编校阶段一样,二校样中的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却不少见,主要有:拼写错误、卷期不全或者同一期刊不同年份卷期异常、文献题目有错别字、来源期刊中英文名称有误、文献类型不准确12,甚至发现有同一条文献重复著录的问题。如一篇二校文稿中有两条文献为了与本文所列参考文献区分,举例文献用圈表示为:丁照华,王志武,徐立华,等.玉米单倍体诱导率与玉米遗传背景相关研究J.玉米科学,

9、2021,222:18-21.陈婧,杨引福,郭强.利用SSR标记分析40个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J.玉米科学,2021,174:32-35.根据中文期刊多是一年一卷的规律,可以初步判断这两条文献中应有一条文献的期刊卷号有误,经核查原文献发现,第条文献年卷期信息准确,第条文献发表于2021年,卷号、期号无误,但原期刊脚注信息却误为2021,导致引用时出错,属于典型的源文献错误13,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应加以修正,防止以讹传讹。二、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少见问题在二校样审读过程中,除错别字、图表数据及设计、同一工程全文不一致和参考文献著录等常见问题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问题,如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语句不通

10、以及违背常识、逻辑数据等较为少见的问题。其中标点符号和语句问题不仅与每个编辑的语言水平有关但对于工作多年的成年人而言,语言水平根本定型,提高空间不大,只能通过单个问题的解决逐渐积累,还与每个编辑的理解不同有关,尤其是二校样审读编辑,对同一篇文章无论是从内容理解还是完整性把握上,都远远不及,因此審读编辑提出的有些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对于违背逻辑常识、生活常识等的数据错误,虽然在二校样审读中较为少见,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简要列举几例说明。一生产常识错误如一篇二校样中有“杉木、马尾松营林生产本钱第1年分别为30和28元/hm2,第2年均为8元/hm2,第3年均为8元/hm2,第4年起均为0.6

11、7元/hm2,第一眼看到这组数据时,笔者疑惑“1hm2的营林生产本钱才30元?1hm2的树苗本钱应该都不止30元吧。似乎不太符合生产实际,究其错误原因,疑心作者原稿是以亩为单位,后期修改换算为hm2时未重新计算数据所致。但查阅作者原稿发现,原稿上即是如此。因此将此问题提交给,与作者联系后,将此内容改为“杉木、马尾松营林生产本钱第1年分别为6750和6300元/hm2,第2和3年均为1800元/hm2,第4年起均为150元/hm2。二专业常识错误如笔者在处理某期审读后的二校样时,看到审读编辑针对一篇文稿中“气孔导度缩写符号“GH2O提出了疑问,并指出其他文稿“气孔导度都是用“Gs代替,经此提醒,

12、笔者也认为确实有疑点。由于属于专业知识,笔者联系作者说明此问题,作者反响信息为,其他研究测该指标时多采用美国产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而其研究是采用德国产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因此稍有偏差。据此笔者认为,该符号没有问题,不应改动。三逻辑常识错误如在一篇关于昆虫触角感器的二校样中,有内容为“钟形感器共2种类型,ScaI型由表皮深陷而形成,外表光滑,中心向表皮下凹陷,位于梗节外侧面和前面观的1/3处,仅有1个,图2。从字面来看,没有问题。由于审读编辑对昆虫触角感器知识仅是浅显了解,无法根据专业常识做出判断;同时稿件前文中未出现相关内容,也无法通过前后文比对或者查阅作者原稿发现问

13、题。但在阅读图2题目“优雅粗端叶蝉成虫触角柄节及其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后就会发现,图2是针对“柄节,而非“梗节,出现了文字表达和图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提交给处理。与作者联系核实后,将文字表达改为了“位于柄节外侧面和前面观的1/3处。四生活常识错误如一篇稿件二校样中,有内容为“乾安县全县总面积3616.6km2,总人口306402万,虽然对此县具体信息并不知晓,但是通过仔细斟酌就知道,一个县城的人口不可能有这么多,经与作者联系,得知是其笔误多了“万字。虽仅是一个字,但这种数据假设是在二校审读中未被发现,就极有可能出现在刊印的期刊上,闹出大笑话。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并不能因为其少见,就不重视,尤其是一些

14、异常数据,恰恰更需要和审读编辑多加关注,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错误一旦付印、传播,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三、对二校样审读工作的思考科技期刊多采取编校合一的模式,短时间内要编校加工多篇文稿,执行“三校一读流程,因此不可防止会遗漏一些问题;而在审读二校样时,审读编辑从发现的问题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对后期自己的工作提供借鉴。一熟读出版行业各种标准标准,掌握根本业务知识编辑人员对于科技书刊常用的国家标准要熟读,如关于量和单位、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那么、数字用法规定、标点符号用法等,并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家标准变化。二熟练掌握根本的编校原那么,夯实语言功底,提高编校质量和效率在科技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掌握根本

15、的编校原那么,如“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依据标准,忌滥施刀斧,尊重作者的语言风格,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进行大刀阔斧地改动,导致作者原稿面目全非,甚至出现改错的情况。三功夫在“诗外,重点做好二校前的编校工作所谓功夫在“诗外,意指在日常工作、生活、外出培训、内部交流过程中,养成勤学多问、勤查多想的习惯,多积累相关专业、行业知识和生活常识,这样在处理稿件时就会更游刃有余。具体到一篇稿件的编校工作,由于各阶段工作重点不同,如二校时主要是与一校样进行比对,在“校异同根底上,确保图表体例统一、数据不跨行,对内容一般不再做详细推敲,因此就要在二校前的编校工作中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由于数据是科技论文非常重

16、要的组成局部,编辑在编校过程中要保持对数据的敏感性14,防止出现明显的数据错误。二校样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作者原稿错误还是排版错误,在角度上,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校对错误,因此,提高校对能力对于而言也非常必要。四尊重审读编辑劳动,慎重对待审读编辑提出的问题15审读编辑一般是编辑部同人,都是本着提高期刊出版质量的初衷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审读的,因此首先要尊重审读编辑的劳动,认真阅读审读编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于无法理解的可以与审读编辑进行沟通,对于审读指出的错误必须修改;其次,由于审读编辑没有原稿比对,同时也只看一遍稿件,不可防止有时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有对改错的情况,此时就需要仔细阅读上下文,

17、根据前期编校过程中的记忆,做出准确判断。参考文献:【1】张欣.编辑责任的善始善终谈清样通读对于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性J.科技與出版,20211:30.【2】薛培敏.通读在校对质量保障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出版,19973:55-56.【3】陆宜新.科技期刊编辑校对“5忌J.编辑学报,2021,186:431-432.【4】胡慧俐,常春喜,敬昱.三人交叉循环进行文字编辑、校对、质检的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194:702-703.【5】张文光.实行印前内部交叉审读是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有效方法J.编辑学报,2021,155:375-376.【6】杨怀玫.高校学术期刊内部审读调查分析与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271:48-51.【7】付中静,刘雪立,张新等.河南省105中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审读过失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225:724-727.8米戎.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过失的敏感性J.出版科学,2021,251:63-65.9刘晓涵.药学论文中图表编排的常见问题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21,332:86.10曹长香.学术出版中的图表数据问题及其编辑加工J.出版科学,2021,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