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厂商如何应对_第1页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厂商如何应对_第2页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厂商如何应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厂商如何应对?原材料持续涨价成为当前经济的重要特征,制造业企业一方面面临频频爆发的价格战,一方面要承受不断提高的原材料价格,内外交困,急寻出路。笔者认为,对内挖潜增效、联合涨价、形成采购联盟、扩大出口、向上游延伸进行对冲投资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一:联合涨价,让用户买单作为竞争对手的生产厂家坐到一起,商量如何涨价的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基本上是做不成的,最典型的案例是中国的彩管彩电企业的价格同盟。1999 年 7 月,国内八大彩管企业因不堪忍受彩电业的竞相跳水而组成了“涨价”同盟,联合宣布产品涨价,2000 年 4 月,长虹在南京拉开降价大闸,此后,彩电价格出现第

2、五次行业大滑坡。2000 年 6 月,九大彩电企业在深圳成立“中国彩电企业峰会”,对彩电销售制定最低价,但执行力度极差,相互拆台,随后, 2000 年 8 月,国家计委正式宣布“价格同盟”不合法,中国彩电企业价格同盟全线崩溃。实际上, 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深度认识、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企业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不可能仅仅依靠价格战取得市场的主导权,维护行业的兴旺才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一点,从国际跨国公司的行为中看得很清楚。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经济转入低速增长,原材料需求紧张,汽车零配件价格不断上涨,卡车制造企业利润越来越少,甚至处于亏损的边缘。1973 年到 1974 年,各

3、卡车厂商经过一年的僵持发现,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将面临集体倒闭,因此, 他们不得不坐下来共同商讨原材料涨价问题。1974 年 4 月,日本汽车企业中心承包组织“协丰会” 和“宝会” ,联合卡车生产企业(东京、日野、日产、王子等汽车公司)集体提高产品价格,车价上涨了 15 30%左右。卡车涨价以后, 销量出现暂时回落,但影响不大。 从 1975 年到 1980年的 5 年间,卡车销售量比1975 年销售量翻了将近一番。即便是国内的厂商,在一些有宏观视野的企业领袖的努力下,已经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尝试。钢材是卡车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约占卡车重量的70 80。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涨,令国内汽车厂家都感受到了

4、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利润率十分微薄的卡车生产企业。 2003 年 3 月份,北汽福田、东风汽车、江淮汽车、跃进汽车、一汽红塔、一汽哈轻等六家主要的轻型卡车生产企业汇聚在北京,共同商讨应对急剧提高的钢材价格的良策,昔日的竞争对手坐在一起,共同面对行业危机,经过详细调研与磋商,在不伤害用户利益的情况下, 每个企业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了适当的提价,作为行业老大的福田汽车,信守承诺,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使得这次涨价行为得以成功进行。在一年后的合肥,这几家厂商又聚在了一起,在分享去年涨价带来的良好利润的同时(每家均丰收了12 亿元的涨价利润) ,共同商讨应对铁矿石巨幅涨价的对策,会议后,各厂家

5、又有不同幅度的涨价。从中国轻卡行业的涨价行为来看,只要行业内的领袖具有现代共赢意识,能够坦诚相见联合涨价,共同面对原材料涨价的困难,还是很有希望的。当然,如果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作为中游的生产企业,普遍涨价是十分适当的市场行为。 2004 年的铁矿石虽然涨价不少,但是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企业的涨价更为疯狂,宝钢净利润同比增长34、武钢增长560、鞍钢新轧增长24、首钢增长32。应对策略二:内部挖潜,严控成本控制自己的经营成本,是各个行业竞争到一定阶段必须做的苦功课。当经营利润已经比较微薄的时候,内部挖潜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内部挖潜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控制资产投入、控制管理费用与营业

6、费用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意味着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的降低。最典型的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莫过于早期的福特汽车公司,老福特通过大规模的生产线生产单一产品“t”形车,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也就具备了打价格战的资格。控制生产成本, 是内部挖潜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典型的投资控制案例如几个乙烯工程,燕山石化投入28 亿元增加了15 万吨乙烯工程, 扬子石化投入40 亿元建设了30 万吨乙烯工程,某石化企业的30 万吨乙烯工程却使用了198 亿元的投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谁将来是亏损大户。另一个例子是神龙富康,由于当初秉承了“高起点”的投资策略,巨大的设备投资不能产生效益, 仅设备折旧一项就使产品

7、完全失去了竞争力,至今仍然在亏损的边缘挣扎。反观昔日的邯郸钢铁,作为一个三流的钢铁企业,既得不到国家政策的照顾,也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扶持,无奈之下,刘汉章施行严格的内部挖潜,通过一两年的严格控制,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利润, 这是每一个职工当初都不敢想的,利用企业自己的积累,才有了后来的持续投入与企业的壮大。控制管理费用与营业成本,是内部挖潜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摩托车行业就经历了民营企业通过成本优势淘汰国营企业的过程,现在比较活跃的摩托车企业如宗申、力帆、 大长江等都是通过成本优势在挤垮轻骑、建设、嘉陵等老国企之后成长起来的。在农用车领域,山东时风是最典型的利用成本优势挤垮竞争对手的案例。应对策略三:形

8、成采购联盟,增加谈判筹码2005 年 2 月 22 日,日本新日铁率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了铁矿石长期合约价格上涨幅度达71.5%的协议,为国际铁矿石市场新的年度价格确立了标杆。4 月初, bhp 公司没有认可71.5%的涨幅协议,强硬表示,铁矿石进口价要上涨103%114%。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协调下,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16 家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经过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拒绝必和必拓的不合理要求,赞同成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在随后召开的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成立仪式上,包括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广东40 多家钢铁工业企业表示,

9、完全支持之前国内16大钢企的态度。 经过一个时期的较量,必和必拓终于妥协,与宝钢等达成了不另外涨价的协议。这虽然还不是联合采购,但是在采购定价中的联合行动,证明了联合的力量。应对策略四:向上游延伸,形成产业链对冲投资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一个节点,在供求失衡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出现大幅盈利与巨幅亏损的情况出现, 如果在产业链的上游进行对冲投资,不论上游赢利还是下游赢利,都可以使企业保持平稳经营,不致出现经营危机。日本的钢铁企业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早期投资工作,新日铁与巴西的铁矿实行联营,在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中占有40%的股份。尽管在铁矿石涨价71.5%之后,新日铁的盈利受到影响,但是新

10、日铁在巴西铁矿中的股份,涨价部分又作为利润补充回来了。目前中国企业中拥有真正控制权的国外矿山是非常少的。据悉,我国在海外的铁矿山包括,首钢的秘鲁铁矿,首钢控制98.4%的股权;宝钢和巴西cvrd 合作的铁矿山;武钢、唐钢等五家联合和bhp 合作的矿山;中钢在澳大利亚的恰那铁矿。目前真正算是百分百控制铁矿山的只有首钢的秘鲁矿。随着中国钢铁企业在上游企业的投资逐渐增加,虽然不能控制上下游产品的市场价格,但是通过价格对冲,对企业的影响会减小,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大幅提高。应对策略五:加强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赚回利润由于中国企业的劳动成本比较低,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出口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这方面,中国的电视机、微波炉、摩托车、纺织品等行业都积累了十分成熟的经验。现在快轮到中国的汽车工业了,尤其是中国的商用车(轻型、重型卡车) 、微型客车,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