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场误差与遗漏分析管理(精编版)_第1页
某市场误差与遗漏分析管理(精编版)_第2页
某市场误差与遗漏分析管理(精编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1 / 9 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分析根据国际经验 , 误差与遗漏不可避免。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都设置了误差与遗漏项目, 普遍都把5% 作为一个临界点。但是 ,如果该项目数额大到超过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就会产生许多问题, 从而不利于政府有关部门据此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做出相关决策。国际收支中的误差与遗漏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一是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 ,二是脱离政府了解或控制的方面。下表为中国 1982-20xx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 . . 2 / 9 1982-20xx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单位百万美元年份误差与遗漏金额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例% 1982 279 38,001

2、 0.73 1983 117 39,424 0.30 1984 -932 47,796 -1.95 1985 92 63,339 0.15 1986 -863 60,652 -1.42 1987 -1371 71,129 -1.93 1988 -1011 87,423 -1.16 1989 90 92,060 0.10 1990 -3134 93,873 -3.34 1991 -6748 109,095 -6.19 1992 -8252 133,953 -6.16 1993 -9804 161,972 -6.05 1994 -9775 197,832 -4.94 1995 -17812 238

3、,170 -7.48 1996 -15566 282,619 -5.51 1997 -16952 374,010 -5.31 1998 -16576 373,489 -5.17 1999 -14804 353,225 -4.19 2000 -11893 530,248 -2.56 2001 -4855 570,734 -0.97 2002 7794 693,408 1.28 2003 18422 933,927 2.21 . . . 3 / 9 每年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

4、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时间千美元每年误差与遗漏总额-20,000-10,000010,00020,00030,000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时间千美元误差与遗漏 / 货物进出口百分比-8-6-4-2024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时间(%). . . 4 / 9 表面数据分析由上面的

5、图表可以看出,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我国在 1989 年前误差与遗漏数值都不大, 在 83 年前一直为正数, 在 84 年开始出现负数 , 且在以后大都为负数。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也在2% 以, 应该大多由统计上的原因导致。二、 从 90 年代开始 , 负数值一直在剧烈增长 , 从 1990年的-31.34亿美元 , 激增加到 1995 年的-178.12 亿美元并居高不下 , 直到 20xx急剧下降 , 从上年的 -118.93 亿降至 -48.55 亿, 而在 1990-20xx之间总值为-1361.71 亿美元 , 平均值为 -117.48 亿美元。另外, 从其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6、比来看 , 这一阶段大多超过5% 的警戒线 ,1991-1999年的平均值为 5.67%,并围绕这一数值做相对稳定的窄幅波动。三、从 20xx开始急剧上升 , 转为正值 , 并在两年就上升了233 亿美元。可能原因分析一、第一阶段 :误差与遗漏数额都不大 , 在比较合理的围之 , 其时国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都不完善, 各部门的配合也不理想, 所以有误差是正常的。而另一方面 , 对外汇的管制极其严格 , 资本的非法流入和流出的量也应该很少 ,所以原因相对简单。二、第二阶段 :负数值在剧烈增长 , 所以表现为相对的资本流入。原因可能有:1资本外逃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据英国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顾

7、问沃尔先生给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从 1989 年至 1995 年间, 中国长期资本外流的总量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 ,其中约有 500亿美元是未经政府批准的。这从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中出现的大量误差与遗漏中反映出来。1989-1995 年误差与遗漏总额为554 亿美元, 大致等于报告中的估计额。在国际金融统计中 , 对资本外逃 的测算有两种方法 :1.cf=- d 是一国的对外债务的增加额 , fdi是国外直接投资净额 ,cad是经常账户赤字 , r是储备增加额。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通常采用的方法。2.cf=sg+eosg是一国短期资本流出净额,eo 是国际收支平衡

8、表中的 错误与遗漏 。两种方法各年计算结果略有不同, 但从 10 年的总额来看是基本一致的。中国为鼓励外商投资而对外资实行了差别待遇, 形成很大的套利空间 , 致使国相当多的资本外逃到境外, 再以外资身份流以获取高收益 , 这种差别待遇推动了资本外逃。在中国 ,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和人. . . 5 / 9 民币、美元利率倒挂的压力下 ,国际套利资本流动方向迅速逆转, 对中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形成了巨大压力,199820xx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额仅有 50.69 亿、97.16 亿和 108.99 亿美元。而 1997 年, 据估计中国资本外逃 400,占当年中国 gd

9、p 的 4.43%。这可以从 1997 年误差与遗漏达到极高的 -169.52 亿美元看出。 1994 年以前我国长期实行双重汇率制, 导致人们认为汇率处于高估状态。因此始终存在着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这种预期可能是导致 19901993 年资本逃避的重要原因。从1994 年初至 1996 年底,人民币持续升值约45%,而同期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高达11%,美元利率在 5%左右, 相差 6 个占分点 , 从而产生了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致使 1995年资本外逃数额大幅上升,1996 年数额虽有所下降 , 但仍然很高。1997年 7 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周边国家的货币纷纷大幅贬值, 再加上我国

10、国需求不足,以及特大洪水灾害的影响, 国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日益强烈,致使 1997-1998 年资本外逃数额又有所上升 , 且一直居高不下。我国从 80 年代后期通货膨胀率就很高, 导致国的投资风险升高, 所以居民向境外转移资本的意愿在增强。资本外逃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应是正相关关系, 而由于人的理性决定应有滞后性, 如果前二至三年的通货膨胀率较高, 就会引起随后的大规模的资本外逃。所以对90 年代起的大量资本外逃起到很大作用。 。 直接投资对资本外逃的影响和上述通货膨胀率相似。中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和其资本外逃正相关见靳玉英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外逃 ,财贸研究,同样, 资本外逃相对于实

11、际利率也有滞后性。所以当时高涨的fdi 为大量的资本外逃提供了资金。实际利率的高低。 虽然当时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 名义利率较高, 但由于通货膨胀率较高,所以实际利率很低 , 很多年份 ,如 19881989,19921996 年都出现负的实际利率, 因此, 也使资本倾向外逃。 不法分子私自转移外汇。在国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 很多都将非法所得转移境外 , 导致外汇流出。进入 90 年代, 我国财政赤字迅猛增长 ,1990 年为 1465 亿人民币,1994 年就达到 5745 亿人民币 , 至 1998 年更是增加至918 亿人民币。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影响到人们对汇率、利率及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12、从而推动了资本外逃。国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速度。 根据庆云和田晓霞的研究,gdp和资本外逃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说明由于 gdp 的增长带来财富的增加从而增加了资本外逃的数量, 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则又使居民对国经济前景有良好预期, 从而对资本外逃起着抑制作用。 从 1982 年. . . 6 / 9 至令, 中国在大多数年份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如 1988 年为24.78%,1989 年为 11.76%,1992 年为 18.95%,1993 年为 24.39%,1995年为 29.11%,1996 年为 16.65%,1997 年为 10.42% 。同期的资本外逃数量激增 , 说

13、明国财富的增长效应大于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效应。我国外债自 90 年代以后也是几乎年年增加, 到 1997年增至4888 亿人民币 ,1998 年虽有所减少 , 但仍达到 4527亿人民币、外债增加也会增加资本外逃的资金来源,对资本外逃起一定的推动作用。企业为了获取出口退税和少交进口关税,存在着高报出口和低报进口现象。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也使得有些企业利用假单据骗取出口退税。这些都使得统计中的误差与遗漏加大。经济的繁荣也使走私活动更加猖獗,不法之徒利用假单据套购外汇 , 用于支付走私货款。以 1996年的数据为例 , 以 1 美元折合 8.3元人民币计算 , 当年走私价值达10.81 亿美元 , 占当

14、年误差与遗漏项目的 6. 95%。据估计 ,1996 年流人中国的私货价值愈百亿美元。一些不法旅行社 , 以假出境、真结汇的方式套取外汇 , 然后到黑市出手;或者申请可同时到几国旅行的签证, 从而可能结购较高数额的美元外汇。 但他们在结汇出国后 , 并未按原定路线旅行 , 而是把结余的外汇留在境外 , 或以黑市价格出售 , 以赚取差额利润。 从而导致外汇流失。2、统计方面:在直接投资方面 , 外经贸部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统计不包含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撤回、外商利润汇出和再投资数据,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 , 及其与国外母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也缺乏统计数据。有些地方部门为了显示本部门在引进外资方面的工

15、作成绩,虚报引进的外资。由于我国有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 为了享受这些优惠 , 有些资本是流出后又经港澳台流入的假外资, 流出未统计在 , 而流入却统计在。1994 年为止 , 我国在海外共建立了将近一万家企业, 对这些企业, 我们往往只注意了他们与境外其它企业的资本交易,而没有注意它们与国母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 这些企业因而可以采用开低价和高价发票、资产互换、现金的实际流动等种种手段来实行资本外逃。在国际收支方面 , 记录商品贸易与记录支付有一个时滞。也可能产生误差。外国投资企业借用外方母公司的贷款应纳入到全国外债统计的一揽子中 , 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 外债余额的变化就是我国当年对外债务

16、的发生额。 有些部门和地方把这部分外资既统计到外债中,又统计到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中, 从而人为扩大了外商直接投资的金. . . 7 / 9 额。三、第三阶段: 由负转正 , 并增长迅速。 按照国际经验分析 , 这意味着以前中国国际收支中反映出的资本流出现象, 现在已经变成了资本流人。可能原因为 热钱 的流入。1 近一段时间以来 , 受利率和汇率等因素影响, 出现了境外资金的流其中 ,不排除出于套利和投机目的的资金流入 。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 10 月中旬首次如此清晰地承认 热钱在中国的存在。在华外资企业享受众多优惠政策, 加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一枝独秀, 导致近几年大量的外资特

17、别是外逃的资金再次进入中国 , 这其中就有许多政府未能监控的资金, 所以导致正值的迅速增长。我国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 各年经济增长速度如下表,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4.2 13.5 12.6 10.5 9.7 8.8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7.8 7.1 8.0 7.3 8.1 8.5 2. 经济的超速发展 , 加上每年的大量双顺差, 外汇储备的猛增 ,导致国际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 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准备投机套汇,且流入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3人民币、美元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分别为1.98%和 0.56%,

18、利差达 1.42%,所以热钱流入进行套利是正常的。4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 存在巨大的炒作空间 , 引发外资进入炒作 , 以获取暴利。5热钱进入中国途径较多。 外汇管理来说 , 钱进来比出去容易。外贸公司以前出口不结汇的现在纷纷结汇 ,还有很多外贸出口应该出去的钱现在也留在国投机人民币 高报货物出口 ,多收外汇 , 使多收到的外汇合法化; 在服务收支中, 利用向境外提供服务的机会, 收到远远超过服务价值的外汇收入。 境外公司还可以通过追加直接投资的方式蒙混过审核, 使外汇流入。 国外机构可以给出口商其提供出口信贷,然后利用这个机会进入国套利投机。 一些外资企业在出口中虚报利润, 而且

19、钱都立刻用于结汇,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于市场,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解决办法. . . 8 / 9 20xx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由借方转为贷方,表面上意味着过去困扰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实际上净误差与遗漏中反映的是未被记录的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净额, 应该主要是资本外逃和热钱流入两方面的综合作用。由负转正并不意味着资本外逃问题的解决, 因为资本外逃不仅仅是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和套取利差 , 还可能是因为转移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的非法所得 , 或者是逃避贸易和投资等管制措施, 还包括走私等非法行为。同样不能认为误差与遗漏为负值时就不存在套利资本产流入问题。而且套利资金

20、的流入流出非常迅速,会给一国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加强对误差与遗漏的管理 , 主要应以制止资本外逃和防止热钱流入为重点。具体建议为:1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确保国际收支平衡 ,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2通过明确人民币汇率不变,扼制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方法使 热钱无利可图。3 实现本外币政策之问的逐步协调, 最大限度地缩小外币与本币的利差 , 减少套利机会。4 加强金融机构和涉外企业的外汇业务监管, 应建立健全涉外企业的财务制度 , 加强财务、司法等多种监督手段。如建立外汇出入境审核制度 , 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国企业对外投资等, 要进行项目和融资条件的审批 , 加强对

21、外债登记、开户和还本付息、结售汇、汇兑和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等的审查与管理, 坚决堵住管理中的漏洞。5 不断改进我国国际收支申报和其他相关统计的质量, 尽快取消部门间的重复统计。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尤其是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的质量, 实现银行、外贸、海关及税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网操作 , 以便相互核对有关统计数据, 同时也能提高办公效率。6加强协调沟通 ,逐步建立我国国际收支分析和研究制度。建立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目的, 就是通我们建立一个反映灵敏、高效、稳定的国际收支调节管理机构。应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外经贸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 审计署、统计局等部门组成的 , 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 , 明确职责、权限, 各行其责的国际收支分析和研究机构, 7加强结售汇管理 , 强化外汇监管。 不法分子不管是出于骗取出口退税、逃避关税的目的 ,还是支付走私货款的需要, 最终还是要通过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