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课程(精编版)_第1页
中考复习教案课程(精编版)_第2页
中考复习教案课程(精编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机械运动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3误差和错误。4长度的测量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教长度的测量方法学重点教学难点长度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备注图 1 【知识结构】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主单位

2、:米(m ) ,其它单位 km 、dm 、cm 、mm 、m 、nm 2 长度的测量工具:基本工具:刻度尺;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 刻度尺正确使用:会选: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会放: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主单位:立方米(m3 )其它单位: dm3 、cm3 、mm3 、l、ml 。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3量筒的正确使用: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液面齐平三、测量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

3、减小。错误可以避免。3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对应训练】1单位换算: 8.5m () cm; 36000nm () km 15cm3() m3。2如图 1 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 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图 2 图 3 3 用 刻 度 尺 测 量 木 块 的 长 度 , 图2 的 四 种 方 法 正 确 的 是4如图 3 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

4、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 v2;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 v3;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cm3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 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 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 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

5、的长度为 15cm ,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7有一个量程为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套简单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必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路程表达出来。教学反思课题物态变化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3晶体的熔点 , 并会查熔点表。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

6、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教学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重点教学难点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备注【知识结构】温度1温度的意义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2汽化和液化:(1)汽化: (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2)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3升华

7、和凝华【方法提示】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 (1) “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 “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蒸发沸腾不 发

8、生部位图同点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 同 点【对应训练】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是,由 水蒸 气凝 华形成 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3 如图 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 , 从图中可以看出 80的萘是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

9、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5. 探究 0 水和 0冰的有什么不同?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猜想: 小组讨论: 请根据已有经验, 讨论水和冰的不同, 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控制相等,步骤:1. 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3.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器内物质先达到10。? 水冰? 预 想 的 情况比 较 的 方法验 证 的 结果

10、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 液体的种类。(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两只相同的烧杯, 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 a” 、“b” 、 “c”或“ d ” )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 如图 2 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8 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

11、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板书图设计教学反思课题质量和密度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单位。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3理解密度的概念。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天平称质量教学难点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天平称质量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

12、计备注【知识结构】一、质量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 kg。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 1)调节底座水平。(2)调节横梁平衡。(3)正确读数 2测量物体的质量 3液体质量的测量三、密度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2密度的公式: m/v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水的密度 1.0 103kg/m3 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测密度的原理: 根据密度的公式 m/

13、v来测定。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2 测定固体的密度 3测定液体的密度五、密度知识的应用 1 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 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方法提示】1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 判断是何种金属?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的质量m (2)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v1(3)把金属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2(4)算出金属块体积 v 金v2v1,则金m金/ (v2v1) (5)对照密度表判断是何种金属。2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1)比较密度:根据公式 物m 物/ v物,求出 物,再与该物质cba图 2 丙

14、乙甲密度比较,若 物, 则为空心,若 物, 为实心。(2)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求出 v,再与 v 物比较。若 vv 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 v 物,则该物体为实心。(3)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 v,求出体积为 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 m 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 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对应训练】17.9 103kg/m3= g/cm3; 1l= ml; 1mg= kg;2铝锅的质量 540g,铝盆的质量是 270g,铝块的质量是 27g,则组成物体的密度之比为。3质量相同的三种实心正方体金属块,分别是根据如

15、图2所示的高度,查表可知, a 是;b 是;c 是。4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3 倍,乙的体积是甲的体积 3/5 ,则组成甲、乙两物体物质的密度之比为,若将甲的体积截去1/3 ,将乙物体截去2/3 ,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5甲、乙两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 密 度 的 关 系 , 可 能存 在 的 情 况 有 ( 1);(2); (3)。6甲、乙两个物质的密度之比为3:2 ,若用它们分别掳做成一个实心物体,则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可能是 a 5:2 3:5 b 4:1; 8:3 c 2:1 3:2 d 4:3 1:2 7如图 3 所示,三个相同的烧

16、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a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无法判断8用天平测出质量100g的水,步骤有: a 使天平的衡梁平衡图 3 b 往可盘加入, 100g 的砝码 c 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 d 要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这是所需称量的 100g的水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aac c b c9质量为60g 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体积为75ml ,则该液体可能是水煤油酒精硫酸10使用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 0”刻度线上,使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测量值比真

17、实值偏大,为什么?砝码100g 50g 20g 10g 5g 个数 1 1 2 1 1 11一架天平的砝码盒中各砝码的质量及个数见下表天平的游码标尺如图 4 所示,(1) 当他准备向右盘加砝码时 , 首 先 脑 子 时 应 想 的 问 题是。(2) 他在右盘加 20g, 10g,5g, 砝码各一只发现天平横梁上的指针在标尺的两侧不断摆动,如图5 所示 他用下列哪一步操作可正确称出物体的质量a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b将横梁上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在天平右盘加砝码d从天平右盘取出5g 砝码并移动游码 该物体的质量图 4 图 5 a可能大于 35g b在 30g 与 35g 之间c可能小于 3

18、0g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该天平的分度值是 g。测量范围是。12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厂的收购员,在选马铃薯时,需要测出马铃薯的密度,因为淀粉加工厂是根据马铃薯的密度来确定收购价格,小宇用所学过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密度,根据下表确定其含淀粉的百分率和收购价:马 铃 薯 的 密 度(g/cm3)1.08 1.10 1.12 1.14 1.15 所含淀粉百分率14 18 22.5 26.5 29 收购价(元 kg) 0.40 0.44 0.50 0.60 0.80 (1) 若手边有:天平;细线;水;量筒;尺;小刀;干净的马铃薯。请你帮小宇同学选择其中部分器材,设计出一种测密度的方法。选用器材;实

19、验量,所需要测量的量; 根 据 测 出 的 物 理 量 , 写 出 马 铃 薯 密 度 的 表 达式:。(2) 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13一块长 m ,宽 0.5m,厚 0.2m的金属块,质量为1.78 106g , 求此金属块的密度?并说出它是哪种金属?若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试用密度公式证明。板书设计教课题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3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4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5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

20、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学反思值观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教学难点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备注【知识结构】一、力1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力的单位:牛顿( n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测量工具:(1)构造; (

21、2)使用方法。6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2)力的示意图。二、重力:(1)定义; (2)施力物体(地球); (3)大小 g mg ; (4)方向竖直向下;(5)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对应训练】1指出下列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人推车是,给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2)用力提水桶时,水桶对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是否对准,还应当观察和。4 下 列 关 于

22、弹 簧 测 力 计 的 几 种 说 法 中 , 错 误 的 是 a.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 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其读数应根据最小分度值确定c.测量前一定要校零 d.实际测量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不一定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图 3 一条直线上5. 用 100n的力作用于 a处竖直向上提一重物,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这个力,则图 3 所示各图中正确的应是6体育课上,只见小明用力将铅球沿斜上方推了出去,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地面被砸了一个坑。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作用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变为;(2)铅球脱

23、离手后,不沿斜向直线运动,轨道向下弯曲,这是因为;( 3 ) 铅 球 以 某 个 速 度 砸 向 地 面 , 最 后 处 于 静 止 , 这 是 因为;求落地时,地面被砸了一个凹陷的坑,这是因为。7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下面的经验吗?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解释这些现象。(1)要让小船离开岸边,可以让岸上的人推一下小船,此时小船受到对船的,船由静止变为运动了,也可以将竹篙用力撑岸边,此时对岸有力的作用,那么,对也有力的作用,船因此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2)人如果要从地面上跳起来,必须用脚蹬地,此时,对有力的作用;同时,对也有力的作用,如果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就跳起来了。(3)小高用力去推一块大石块, 大石块纹丝未动, 而小高的脚向后滑。小高向后滑的原因是。图 5 8. 请你设计三个小实验, 来分别说明(1)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