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体系的建构——以欧盟为借鉴_第1页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体系的建构——以欧盟为借鉴_第2页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体系的建构——以欧盟为借鉴_第3页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体系的建构——以欧盟为借鉴_第4页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体系的建构——以欧盟为借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构以欧盟为借鉴(申请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培 养 单 位:法学院学 科:法学研 究 生:刘星星指 导 教 师:邓海峰副教授二一二年三月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in China: Inspiration from EU ETSThesis Submitted toTsinghua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inLawbyL

2、iu XingxingThesis Supervisor:Associate Professor Deng HaifengMarch, 2012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清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清华大学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学位论文的使用权,其中包括:(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上交的学位论文;(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供校内师生阅读,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浏览部分内容。本人保证遵守上述规定。(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3、: 日 期: 日 期: 摘 要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仅是个科学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发展问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指出,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主要的、压倒一切的环境问题,也是环境管理者们面临的唯一最大的挑战。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已被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更是因其覆盖国家最多、横跨行业最广而被列为各国学习的典型。我国也计划在国内逐渐建立起排放权交易体系,但是我国建立排放权交易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是建立交易体系的法制障碍,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交易体系的法制缺失,即没有排放权交易

4、相关立法和管理办法;二是温室气体排放权可交易性的法律基础缺失。为解决可交易性的法律基础缺失问题,在私法层面上,我国应立法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准物权属性;在公法层面上,则应赋予排放许可以可交易性。其次是具体交易制度应如何构建。这一方面,我国可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借鉴EU ETS做法:在交易阶段上采取试点建设到全国推广的路径;在交易模式上采取总量控制与贸易模式;在交易规则上,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核证与监管、处罚制度等内容。第三个困难是如何处理交易立法的域外效力。法的域外效力是指法律在其域外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欧盟将国际航空纳入 EUETS即是法的域外效力的表现。我国应充分吸取欧盟此举的教

5、训,虽然从全球环境保护和大国责任的角度出发,可以赋予排放权交易立法以域外效力,但这必须建立在双边或多边条约基础上,且必须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将来如果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体系发生冲突,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也是冲突各方通过签订条约友善、和平处理。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权;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 域外效力 AbstractClimate change is not only a scientific question, but also a question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s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

6、ral Ban Ki-Moon has ever pointed out, climate change is the major, overriding environmental issue of our time, and the single greatest challenge facing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ors. How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 common and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to all countries. As one of the import

7、ant instruments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especially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U ETS), the success of the scheme which covers the largest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expands the widest range

8、 of industries has inspired other countries to launch cap and trade schemes of their own.China is planning to gradually set up its domesti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However, we are facing many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The first problem is legal obstacle in constructing emiss

9、ions trading system, which has two aspects: one is the lack of laws, as so far there is no any laws or regulations 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the other one is the lack of legal basis regarding the tradability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ight.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lack of legal basis on the tra

10、dability, China shall clearly prescribe tha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ight is a quasi-property-right under the private law, and the emission permit shall be entitled to be tradable under the public law. The second problem is how to construct specific trading system. In this regard, it is suggested

11、to fully use EU ETS for reference subject to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in terms of trading period, we can follow the route from testing construction to national promotion; in terms of transaction mode, we can adopt cap and trade mode; in terms of transaction rules, it shall include primary market, se

12、condary market, 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etc. The third problem is how to deal with Extraterritoriality of transaction legislation. The Extraterritoriality refers to that the laws in foreign jurisdiction have binding and coercive power. The European Union br

13、inging international aviation into EU ETS is an example to adopt the Extraterritoriality.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is because though in perspectiv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iant state responsibility, it is fine to entitle Extraterritoriality to emissions right trading legislation, th

14、e emissions right trading legisl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treaties and properly selected timing. In the future, if conflicts in the trading system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r regions occur, the best solution is also to bring involved parties to sign treaties in ord

15、er to address the problem friendly and peacefully.Keywords: Climate chang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igh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U ETS; Extraterritoriality 目 录第1章 引言1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1.1.1 研究背景. 11.1.2 选题意义.21.2 研究现状综述41.3 研究方法71.4 论文结构安排8第2章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理论102.1 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102.2

16、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概念及性质112.2.1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概念.112.2.2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性质.122.3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及基本原理152.3.1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起源与概念.152.3.2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模式.16第3章 我国建立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法制障碍及来自实践的启示183.1 我国建立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法制障碍183.1.1 法制缺失.183.1.2 可交易性的法律基础缺失.183.2 排放权交易实践及其启示203.2.1 CDM项目发展现状及启示.203.2.2 排污权交易实践及启示.22第4章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介评254.1 EU

17、ETS的发展历程254.2 EU ETS的基本内容254.2.1 实施阶段.264.2.2 调控范围.264.2.3 配额分配.274.3 对EU ETS的评价274.3.1 EU ETS的成就.284.3.2 EU ETS的不足.284.3.3 EU ETS对我国建立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启示.29第5章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构315.1 碳排放强度与总量控制315.1.1 碳排放强度.325.1.2 碳排放强度与总量控制的对接.325.2 一级市场的建构以配额分配为中心335.2.1 分配主体.335.2.2 分配对象.345.2.3 分配方法.345.2.4 分配数量.355.3 二

18、级市场的建构围绕交易平台展开365.3.1 强制减排下的二级市场.365.3.2 自愿减排下的二级市场.365.3.3 我国的选择.375.4 交易核证与交易监管375.4.1 交易核证.375.4.2 交易监管.385.5 处罚制度38第6章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域外效力分析以航空业为例396.1 法的域外效力概述406.1.1 法的域外效力释义.406.1.2 法的域外效力的限制.416.2 欧盟单边将航空业纳入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分析426.3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域外效力来自欧盟的启示43第7章 结语46参考文献48第1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1.1 研究背景

19、根据欧洲环境署(EEA)2011年5月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1相比较于18501899年期间的平均气温,18502010年之间,全球(陆地和海洋)平均气温上升了0.81°C,所有被采用的气温记录都显示,2000年以来的第一个十年(20012010)是最暖的十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速率,从过去100年的0.06°C每十年上升到过去十年的0.180.22°C。而且全球平均气温预计还将继续上升。气候变暖是毋庸置疑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暖已经给全球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人类活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0、中国也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2009年和2010年为例:2009年我国遭受了夏季高温和冬季多年不遇的低温袭击;2009年至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2010年入汛后华南和江南地区接连遭到14轮暴雨袭击;北方和西部地区则连遭10轮暴雨袭击;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2前言这些严重的气候灾害侵袭,给我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如何控制并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很早就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

21、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市场减排措施。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强制性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包括:200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削减体系(NSW GGAS),2005年1月1日实施的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西兰排放交易体系(NZ ETS)等。这其中,尤以EU ETS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发展也最为成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

22、,我国已经承诺到2020年将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水平上降低40%45%;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到要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随后,国家发改委在对决定进行解读时也提到,为贯彻和落实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应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规定,要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十二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7%,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些政策为我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了依据。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

23、通知,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作为试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这标志着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实践已经在我国启动。在国内实践层面,排污权交易、自愿碳减排、清洁发展机制(CDM)的运行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排污权交易的实践。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就是从排污权交易发展而来的,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排污权交易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J.H.戴尔斯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被美国联邦政府采纳用以治理环境污染。目前我国有多个省市在治理环境污染时都采用了排污权交易制度,而且很多城市也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备区域性的排污权交易平台。这一制度的运行,有很多成功的经

24、验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借鉴经验、避免问题,对我国建立一个合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有很好的帮助。虽然在我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但是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有效的交易体系,并不是十分简单的问题。本文即是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应当如何建立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1.1.2 选题意义本文探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构,其主要意义在于为我国未来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案设计,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符合现实需要。2010年11月,中国承认自己是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根据英国石油公

25、司(BP)2011年6月8日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3.3亿吨,居全球之首,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3尽管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目前并不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但是一方面这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承受的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要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正是如此,我国提出了碳强度减排目标。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单纯依靠传统的“命令控制性”手段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这种管制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相对人处于无条件的被动服从地位,既不利于激发行为人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也容易造成公权力对私权的不当干涉;另一方面,这种管制模式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在不计

26、成本的情况下追求结果的实现,具有不经济性。因此,我国要实现碳强度减排目标,市场机制必不可少。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正是这样一种有效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市场机制。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研究,了解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有利于增强我国减排能力,提高减排效率,从容应对外界压力,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第二,借鉴欧盟先进经验的前提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排放权交易体系。要在我国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排放权交易体系,国外的经验与教训是值得注意的。前面提到,目前世界上强制性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中规模最大、发展最为成熟的

27、是EU ETS,它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尤其值得我国学习和参考。EU ETS自2005年运行以来,至今已七年有余,这一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就,如:降低了温室气体减排成本、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等;也有很多不足与教训,如:配额的分配不尽合理、覆盖范围有限、各国碳交易登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管理等。对EU ETS的研究,无疑会有助于我国建立合理有效的排放权交易体系,避免盲目而战的现象。然而,我国与欧盟的情形毕竟是不同的,如何将国外的经验教训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则是十分困难的一个问题。第一个难点就在于,怎样实现碳排放强度与总量控制的对接,即如何在碳强度控制下创造出温室气体排

28、放的稀缺性?我国之所以做出碳强度控制承诺而非总量控制承诺,就是因为以目前经济增长的趋势来看,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20年以前不会有方向性的改变,绝对的总量控制不利于经济发展。而欧盟的排放权交易体系正是建立在总量控制基础上的,我国要建立排放权交易体系,一方面要实现碳强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对接,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出现国家排放总量的数据,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是首要问题。第二个难点在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如何运行?如何根据我国实际,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监管与核证体系,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即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案设计。第三,为我国行业与企业

29、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增强竞争力做出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低碳化的时代,我国一些行业与企业如果继续走高能耗、高排放的道路,必将成为众矢之的,降低竞争力并可能最终被淘汰。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迹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显现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中国的行业与企业无疑是碳关税制度下的最大“受害者”,我们暂且不论各国征收碳关税的合法性依据何在,如何在碳关税即已成事实的情况下,减少我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增强竞争力,是值得思考的。此外,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给我国航空业可能造成的巨大冲击,更是迫使我们反思,如何在经济低碳化的时代下让我国经济能够很好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

30、将一些行业与企业纳入到体系之内,让他们明白碳排放是需要支付价格的,并迫使他们将这一因素考虑到长期发展战略之中,有利于促进行业与企业走低碳发展道路,增强竞争力,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2 研究现状综述目前,国内外法学界对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已有了相当的研究,涉及到排放权交易的模式 即总量控制与贸易(Cap and Trade)与基准线与信用(Baseline and Credit)两种模式。、交易的具体建构、对实践中交易案例的分析等等。但是从环境法的角度,对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构,包括这一体系的域外效力的分析,做系统性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概括起来,相关文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温室

31、气体排放权交易基础理论的研究韩良博士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为生存排放权和发展排放权,前者是一种“天赋人权”,后者则属于可交易的排放权。429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性质,有观点持许可证论,认为排放权交易的实际上是可买卖的许可证。5但是更多的观点是从环境容量资源的角度来分析的。如王社坤博士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乃是一种环境容量利用权,它和传统物权有明显的差异,是一项新型财产权利。6239曾刚、万志宏认为排放权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限量使用权。754韩良博士则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其标的物为一种拟制的不动产。432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是从排污权交易发展而来的,排放权的性质与排污权的性质并无二

32、致,因此对排污权性质的认定同样适用于温室气体排放权。关于排污权的性质,邓海峰博士对这一问题做了透彻的分析认为,排污权是一种准物权,其权利客体为环境容量。8王小龙认为,排污权是在环境容量基础上设定的权利,属于特别法上的物权,但同时也认为排污权与用益物权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权利,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9其他一些文献也对排污权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如李霞等著排污权用益物权性质的探讨、杨俊常排污权的法律透析、吕忠梅环境使用权交易制度、王清军排污权法律属性研究等,由于目前法律对于排污权并无明确规定,故关于其权利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有总量控制与贸易(Cap and Trade)和基准线与信用

33、(Baseline and Credit)两种模式。多伦多大学Dewees教授2001年发表了排放权交易:减排信用抑或配额?一文,对两种交易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基准线与信用模式不能很好的对外部性予以补偿,而总量控制与贸易模式更加有效率。10曾刚、万志宏认为,不管是从对污染物的控制来讲还是从经济影响的角度来讲,总量控制与贸易模式都要优于基准线与信用模式。758美国皮尤中心2009年发布了一份报告,对“总量控制与贸易”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11此外,王毅刚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研究、林灿铃排放权交易机制探析、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政策思考、刘晓中等论我国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等也都

34、对两种模式的运行原理进行了介绍或分析。从国内文献的论述来看,就我国的模式选择上,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总量控制与贸易模式,二是基准线与信用模式,三是总量控制与贸易和基准线与信用混合模式。其中持前一观点者居多,持后一观点者如前述王毅刚书,亦有持第二种观点者12。二、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现状的研究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实践主要是CDM和自愿碳减排,国内企业间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只有一些尝试性的案例。蒋小翼、张建伟对我国CDM实践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13222丁浩等则对我国自愿碳减排的情况进行了研究。14但是这些文献并没有提到,我国应当建立强制性的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

35、体系。由于排放权交易与排污权交易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因此考察国内排污权交易实践对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是有益的。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如王小龙排污权交易研究一个环境法学的视角、沈满洪等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吴卫星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困境及立法建议、虞海升等环胶州湾实施排污权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等。这些文献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所得出的结论与建议,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监管与核证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三、对EU ETS的研究在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研究中,EU ETS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绝大多数文献在讨论排放权交易或者欧盟气候变化立法与政策时

36、,都会论及EU ETS。国外文献中对EU ETS立法历程、立法内容进行介绍的如M. Peeters和K. Deketelaere主编的欧盟气候变化政策新监管措施的挑战15、M. Bothe和E. Rehbinder主编的气候变化政策16、M. Faure和M. Peeters主编的气候变化与欧洲排放权交易理论与实践的教训17、F. Dehousse和T. Zgajews所著的气候一揽子及根本哈根后欧盟气候政策18、美国皮尤中心EU ETS:透视与机遇19等。这些文献对EU ETS的立法过程、立法选择、排放总量的国家分配、配额分配、覆盖范围、与JI和CDM的对接、交易登记与监管等等问题做了详尽的

37、介绍。而关于EU ETS运行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2008年,美国Pew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透视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报告。20该报告对EU ETS第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机制从宏观上来讲并没有给欧洲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欧盟温室气体减排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它的很多经验都值得借鉴,比如配额可以储存和借贷、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配额分配机制等等。DOultremont所著的EU ETS:成就、主要教训与未来展望则对EU ETS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析,书中认为,EU ETS的主要成就包括:创造了一个妥善运作的配额市场、对企业行为的低碳导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机遇、使得减排符合成本效

38、益方式;而其缺点则包括:成员国分散的上限设定所导致的问题、配额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碳信用抵销的争议、与其他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连接问题、价格的波动与不确定性。21国内对EU ETS也有相当的研究。EU ETS主要由五部基础法律组成,目前国内已经有这五部法律合并版本的中译版。22书籍中对EU ETS进行介绍的有:前述韩良书、朱家贤23、张焕波24、前述王毅刚书等。对于EU ETS的贡献,王毅刚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如避免了京都议定书的失败、促使全球减排行动一体化等;二是在发展碳交易方面,EU ETS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做出了示范。2540论述EU ETS的文章近年来逐渐增

39、多,如庄贵阳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6杨志、陈军应对气候变化:欧盟的实现机制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27孙法柏、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比较与借鉴,28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9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30等等。 四、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构建的研究构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是目前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一体系的构建涉及交易模式的选择、一二级市场的建立、交易监管与核证体系的建立、与自愿碳减排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国内相关文献对我国体系的构建也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是这些文献对以下问题涉及较少:第一,总量控制与贸易模式和基

40、准线与信用模式,哪种更适合我国国情?第二,如何将这种模式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创造出排放权的稀缺性?第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核证与监管具体如何建构?这三个问题直接决定了交易体系是否合理、有效。目前的一些设计方案有韩良4、肖红蓉30主张采用总量控制与贸易的模式,并对总量管理制度、配额分配制度、交易监管与核证制度进行了分析。王毅刚25则主张总量控制与贸易和基准线与信用混合模式,区分新旧产能,对既有生产力采用总量控制与贸易,对新增生产力采用基准线与信用模式;并主张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跨省际强制减排体系,区域选择为冀晋蒙鲁京津,同时建立一个区域外的抵消补偿机制。其它一些学者也对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提

41、出了一些观点和构想,如朱家贤23,冷罗生31,杨通进32,刘晓中、刘光33,袁溥、李宽强34等等。五、对排放权交易体系域外效力的研究目前并不存在一个全球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因此我国的交易体系建立后,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在世界各地区交易体系各自为战的情形下,如何处理与其他交易体系的关系?这也就是说,被纳入国内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设施,到国外后是否可以不被纳入其交易体系中?处于国外交易体系中的设施,到了中国以后应当如何处理?在中国规定为无需纳入交易体系的设施,到了国外以后应当如何处理?因此,对于交易体系的域外效力,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欧盟将航空业纳入EU ETS成为众矢之的,没有处理好法的域

42、外效力就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关于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域外效力问题,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关文献,域外效力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经济法、刑法、知识产权法、破产法等领域。如张利民经济行政执法的域外效力35、潘璐竞争法域外效力的理论困惑36,吕岩峰刑法的域外效力辨析37,张爱国关于知识产权法的域外效力38,王欣新、王健彬我国承认外国破产程序域外效力制度的解析及完善39等。1.3 研究方法一、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属于“新生事物”,考查国外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情况,吸收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建立合理有效的交易体系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即在探讨如何构建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时,重点对EU ETS的实际情况进行了

43、介绍和比较研究。此外,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的发展,为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也提供了参照,因此本文对排污权交易和排放权交易也做了一定的比较研究。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存在理论上的难点,也有实践中的问题。理论上的难点如排放权的性质、排放权交易的原理等;实践中的问题如碳强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对接,交易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核证与监管的建立等。既存在横向的交织,如强制性排放权交易体系和自愿减排体系的关系,也存在纵向的结构,如排放权交易体系内部如何构造。这些问题都围绕着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而展开,形成了一

44、个相对独立的法律系统。本文即试图对这一系统性问题进行研究,全面论述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应当如何构建。三、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以现实说法为理论服务,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而案例分析则往往会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以一个案例为出发,既使文章生动活泼又会起到良好的论证效果。本文在论述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实践和排污权交易实践时,即对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问题,为我国构建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帮助。此外,本文在论述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域外效力时,重点以航空业为考察对象,以欧盟将航空业纳入EU ETS案例为引出,采用了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1.4 论文结构安排本文共

45、分7章,具体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引言。第2章: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理论。本章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是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概念和性质。文章在对现有观点评述的基础上详细论证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准物权属性,为后文论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可交易性奠定基础。二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模式主要有“总量控制与贸易”和“基准线与信用”两种,文章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我国宜采总量控制与贸易模式。 第3章:我国建立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法制障碍及来自实践的启示。本章首先厘清我国当前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所面临的两个法制障碍,即法制缺失和可交易性的法律基础缺失

46、;并在此基础上认为,要解决这一法制障碍,考查我国CDM实践和排污权交易实践,是大有必要的;同时还认为,EU ETS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解决这些法制障碍也是很有帮助的。第4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介评。EU ETS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本章对这一体系的发展历程、实施阶段、调控范围、配额分配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交易体系的成就与不足。最后基于这些分析提出,EU ETS对我国建立排放权交易体系在法律层面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将交易体系纳入法制框架下,使得交易有法可依;二是具体交易制度的建构。第5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构。这一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之一。

47、我国对碳排放强度设定了约束性目标,这种碳排放强度可以省为单位间接的转化为总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在考查我国实践及借鉴EU ETS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我国交易市场的基本制度:一级市场主要围绕配额的分配展开,涉及配额的管理与分配。二级市场则围绕交易平台展开,包括强制减排下的二级市场和自愿减排下的二级市场,这两种体制在我国可以并行不悖。交易的核证与监管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保障交易市场良性发展的必备要素。同时,从交易体系设立目的的达成来讲,处罚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第6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域外效力分析以航空业为例。本章首先对法的域外

48、效力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论述了法的域外效力的推行须受到国际法的规制。欧盟单边将国际航空纳入EU ETS即是法的域外效力的表现,因此本章对欧盟此举进行了剖析,认为欧盟此举不仅没有合理依据,更是有违相关国际法。欧盟这一教训,对我国正确处理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域外效力是有借鉴意义的,故本章对我国要不要赋予交易立法以域外效力、何时赋予域外效力、如何解决将来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交易体系冲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7章:结语。第2章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理论2.1 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应对气候变化可以使用多种政策或法律工具,N. Gunningham教授曾对环境政策工具类型做了阐述(参见表2-1)。

49、Gunningham N, Grabosky P. Smart Regulation: Design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7-91. 转引自40, 19-20. 表2-1 环境政策工具类型广义分类工具类型特征教育、通告、道德劝说教育、通告和道德劝说纠正信息不足,应对能力建设,呼吁或修正价值观。自愿方法单边承诺企业或工业集团的自愿承诺。公共自愿计划自愿采纳公共机构制定的标准、程序或目标等。协商协议政府与企业之间达成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目标、进程表以及暗示或明示的不履约处罚措施等。经济工具税

50、费系统通过对消费或生产征收税费来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交易机制为排污权创造一个市场。金融工具为环境保护动员金融资源,如信贷、基金、税收优惠等。责任工具通过法律行为后果的威慑力来诱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以此来收回成本。取消不正当的激励措施取消那些对环境有害的行为或生产所给予的补贴。命令与控制框架标准定性的需要解释的绩效要求。性能标准定量的统一性能要求。技术标准使用某一特定技术的统一要求。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一种工具都有其优劣,根据不同的环境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治理工具。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上述四种工具都有其用武之地,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如何把握“经济工具”与“命令与控制”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节能减排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