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课件_第1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课件_第2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课件_第3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课件_第4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本章教学目的本章教学目的 一、掌握内容一、掌握内容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医学影像质量标准:医学影像质量标准:常规X线影像质量 标准。 二、熟悉内容二、熟悉内容 质量管理方法。医学影像质量标准:医学影像质量标准:胸部正位的影像质量标准。 三、了解内容三、了解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程序、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CAD的临床 应用及开发原则。 本章所属节本章所属节 第一节第一节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概述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医学影像质量标准医学影像质量标准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1质量(quality) 质量是指产品的特性及满足顾客和 其它相关方面要求应

2、具备的性质。 对影像诊断而言,质量就是质量就是“影像本身或该项影像本身或该项 检查固有的、决定是否能满足临床诊断目的、作检查固有的、决定是否能满足临床诊断目的、作 为评价对象的性质的总和为评价对象的性质的总和”。 2管理管理(management) 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各组织的相互协调活动,即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各组织的相互协调活动,即 制定计划及完成计划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制定计划及完成计划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是指制定是指制定 质量计划,并为实现该计划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的质量计划,并为实现该计划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的 总和。总和。 它包括它包括

3、质量保证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和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一切活动的全部过一切活动的全部过 程,是结合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形成的理念、程,是结合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形成的理念、 精神、质量标准、价值及行为准则,是一种质量精神、质量标准、价值及行为准则,是一种质量 文化。文化。 4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 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为:实施单台设备、的定义为:实施单台设备、 成套设备或整个放射科的质量管理活动的详细指导。成套设备或整个放射科的质量管理活动的详细指导。 质量管理的第一步应是制定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

4、理的第一步应是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实施质量管理,管理者必须编制明确的实施步骤,实施质量管理,管理者必须编制明确的实施步骤, 并向全体员工传达,加以贯彻。质量管理不成功的一并向全体员工传达,加以贯彻。质量管理不成功的一 个重要原因,是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实施计划。个重要原因,是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实施计划。 (二)全面质量管理(二)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就是为了最经济地生产、销售令用户充)就是为了最经济地生产、销售令用户充 分满意的合乎质量标准的产品,将企业内所有分满意的合乎质量标准的产品,将企业内所有 部门为质量开发、质量

5、保证、质量改进所付出部门为质量开发、质量保证、质量改进所付出 的努力统一、协调起来的努力统一、协调起来,从而能达到效果的组织从而能达到效果的组织 管理活动。管理活动。 1、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组织协调活动: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组织协调活动: 以低的辐射剂量获得好的影像质量。以低的辐射剂量获得好的影像质量。 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照片影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照片影 像。像。 引进高质量的成像设备。引进高质量的成像设备。 影像学科全员参与并共同努力开展影像学科全员参与并共同努力开展QA、QC的活的活 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树立

6、全员的质量意识,明了影像质量既 是影像学科全员的存在价值,又是患者的期 望。 质量等于用户(患者)的利益,其结果是 质量提高,本部门的利益也会得到提高和发 展。 二、质量管理方法二、质量管理方法 (一)集体创造性思维(一)集体创造性思维 质量管理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全面、全员、全质量管理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全面、全员、全 过程之上。过程之上。 质量管理首要的是全员管理共识的建立,以质量管理首要的是全员管理共识的建立,以 及及QC需要全员的推动。需要全员的推动。 推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第一要素,就是全员集推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第一要素,就是全员集 体创造性的思维归纳。其目的是将多数意见中和、体创造性的思维归纳。

7、其目的是将多数意见中和、 总结,进行大量积累之后,作出新的总结性意见。总结,进行大量积累之后,作出新的总结性意见。 第一步:对出现的管理上的问题,制定出新第一步:对出现的管理上的问题,制定出新 的对策或意见。的对策或意见。 第二步:对新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良好的作第二步:对新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良好的作 用进行评价。用进行评价。 (二)二)主次因素图主次因素图 主次因素图也称为排列图。它是把产主次因素图也称为排列图。它是把产 生质量不良的数据,以不同因素进行分类,生质量不良的数据,以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以便分清主次因素,确定管理工作的重点。以便分清主次因素,确定管理工作的重点。 图13-1 主次因

8、素图 主次因素图 注意点:注意点: 在取数据时要进行分层,归类分成不同的在取数据时要进行分层,归类分成不同的 项目、层别。项目、层别。 将不是重点的项目集中,向横座标右侧排将不是重点的项目集中,向横座标右侧排 列;列; 对已知的重要项目,进一步分类,做成主对已知的重要项目,进一步分类,做成主 次因素图。次因素图。 (三)因果关系图三)因果关系图 因果关系图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箭头组成。中间因果关系图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箭头组成。中间 是一条粗的箭头,表示结果,也就是需要分析原因的是一条粗的箭头,表示结果,也就是需要分析原因的 某一个质量特性,粗箭头两旁有若干大箭头,表示人、某一个质量特性,粗箭头两

9、旁有若干大箭头,表示人、 设备、材料、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因素。设备、材料、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P443) 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基础理论欠缺基础理论欠缺技术不熟练技术不熟练 无科学的管理制度无科学的管理制度-_-敬业精神差敬业精神差 2.X线机因素:无定期保养、无准直器、机器陈旧线机因素:无定期保养、无准直器、机器陈旧 3.屏屏-片因素:胶片质量、增感屏性能差、平片因素:胶片质量、增感屏性能差、平-片匹配不当片匹配不当 4.胶片冲洗因素:洗片机维护差、显定液性能欠佳、暗室条件差胶片冲洗因素:洗片机维护差、显定液性能欠佳、暗室条件差 (四)管理控制图(四)管理控制图 管理控制图是利用图表形

10、状来反映作管理控制图是利用图表形状来反映作 业过程中的运行状况,并据此对作业过程业过程中的运行状况,并据此对作业过程 进行分析、监督控制的一种工具,是用于进行分析、监督控制的一种工具,是用于 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所使用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所使用 的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的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 图13-2 -R管理控制图 X-R管理控制图 三、质量管理程序三、质量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项组织行为。首先质量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项组织行为。首先 应建立一个应建立一个QC活动小组活动小组(可以是随机的可以是随机的),同时要取,同时要取 得全员的管理共识,按一定的管

11、理程序开展得全员的管理共识,按一定的管理程序开展QC工工 作。作。 建立质量管理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从建立质量管理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从QC小组小组 的编成到措施的改善、实施,以及探讨掌握的编成到措施的改善、实施,以及探讨掌握QC活活 动趋势和分清每个工作人员在动趋势和分清每个工作人员在QC程序中所处的位程序中所处的位 置,都能有章可循置,都能有章可循,有规范可依。有规范可依。 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程序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程序,由题目,由题目(问问 题题)的决定的决定(包括建立目标及其理由包括建立目标及其理由)、现状、现状 分析、要因分析、对策探讨、对策实施、分析、要因分析、对策探讨、对策实施、 效果

12、确认、标准化的制定、总结等八个程效果确认、标准化的制定、总结等八个程 序组成。序组成。 四、四、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参医学影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参 与,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与,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 建立一整套严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建立一整套严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 量控制体系,以达到合理的最低辐射剂量量控制体系,以达到合理的最低辐射剂量 和最低医疗费用,确保影像质量、机器设和最低医疗费用,确保影像质量、机器设 备质量、放射防护质量、人员工作质量以备质量、放射防护质量、人员工作质量以 及成本管理等处于最佳运

13、行状态。及成本管理等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一)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一)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组织机构 2建立质量信息系统建立质量信息系统 3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4实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实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 (二)实施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检测、影 像质量标准的监测、质量控制效果的评价几部 分。 1设备检测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检测: (1)验收检测 (2)状态检测 (3)稳定性检测 2影像质量标准的监测影像质量标准的监测 制定医学影像质量标准的目的是制定医学影像质量标准的目的是 (1)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标准: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标准:

14、 包括影像显示标准、重要的影像细节显示标准、包括影像显示标准、重要的影像细节显示标准、 体位显示标准、受检者剂量标准、照片影像特定点体位显示标准、受检者剂量标准、照片影像特定点 密度值、成像技术标准等。密度值、成像技术标准等。 (2)标准照片必须遵循的一般准则:标准照片必须遵循的一般准则: 影像显示必须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学要求。影像显示必须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学要求。 照片影像中的标注完整、无误,包括检查日期、影照片影像中的标注完整、无误,包括检查日期、影 像序号、定位标志单位名称等。像序号、定位标志单位名称等。 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包括无划伤、污染、静电及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包括无划伤、污染、

15、静电及 伪影等。伪影等。 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影像整体布局美观,无影像整体布局美观,无明显失真变形。明显失真变形。 照片影像的诊断密度值范围应控制在照片影像的诊断密度值范围应控制在0.252.0。 3质量控制效果的评价质量控制效果的评价 通过检测发现设备性能超过了所规定的误差通过检测发现设备性能超过了所规定的误差 限,必须及时维修,重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加以限,必须及时维修,重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加以 评价,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评价,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 (三)运用三)运用PDCA循环方法实施全面质量管循环方法实施全

16、面质量管 理理 医学影像学科的正常管理程序,可采医学影像学科的正常管理程序,可采 用美国管理学家用美国管理学家Deming提出的提出的PDCA循环循环 方法。方法。 PDCA是该方法的四个阶段是该方法的四个阶段 即即 的简称。的简称。 质量管理活动的程序 正常不正常 (一)正常管理程序(一)正常管理程序: 提出的计划(plan)、 实施(do)、 检查(check) 总结(action) 简称PDCA循环程序。 1计划计划 包括工作目标、人员组织分工、设备材料包括工作目标、人员组织分工、设备材料 购置方案、技术路线与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和目标管购置方案、技术路线与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和目标管 理项

17、目等。计划的制定要保证可行性、科学性、稳定理项目等。计划的制定要保证可行性、科学性、稳定 性、可定量性和严肃性。性、可定量性和严肃性。 2实施实施 按计划内容进行具体工作,形成惯性运行。按计划内容进行具体工作,形成惯性运行。 必须做到:各级各类人员在整个计划中的任务、职必须做到:各级各类人员在整个计划中的任务、职 责要明确;规章制度合理可行;人员任务配置合责要明确;规章制度合理可行;人员任务配置合 理,工作作风良好。理,工作作风良好。 3检查检查 利用客观的物理评价和统计学手段,将实利用客观的物理评价和统计学手段,将实 施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了解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施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了解进展情

18、况,及时发现问 题。题。 4总结总结 计划实施完毕时,根据上一阶段提供的数计划实施完毕时,根据上一阶段提供的数 据、图表及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主据、图表及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主 要和次要原因加以解决。要和次要原因加以解决。 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拟定改进措施并向下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拟定改进措施并向下 一级一级PDCA转移,反馈到新的计划中去。转移,反馈到新的计划中去。 (二)出现问题的管理程序(二)出现问题的管理程序: 1分析问题的原因 2制定对策 3确认效果进行总结 一、常规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线影像质量标准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的目的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

19、制定的目的,是以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低辐射剂量、 最高影像质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它由医它由医 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 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化的三条主线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化的三条主线,给给 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 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 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剂量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剂量。 1.影像质量控制影像质

20、量控制 (1)影像显示标准: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 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征其性质。 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三级: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三级: 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 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 示。 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以 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影像上看到,从而有助于作 出准确的诊断。 (2)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 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3)成像技术标准)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

21、必需的成像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 技术的合理组合。技术的合理组合。 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 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片体系感度、摄影 距离、自动曝光控制探测野、曝光时间、防护屏蔽距离、自动曝光控制探测野、曝光时间、防护屏蔽 共十项。共十项。 (4)受检者剂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受检者剂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 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 值。值。 (5)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设定的

22、不)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设定的不 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是作为定量评价照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是作为定量评价照 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2标准影像必须遵守的一般规则标准影像必须遵守的一般规则 该准则适用于对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该准则适用于对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 的评价。的评价。 (1)影像显示能满足诊断学要求。)影像显示能满足诊断学要求。 (2)影像注释完整、无误。)影像注释完整、无误。 (3)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 (4)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控)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控 制适当。制适当。 (5)影像整体布局

23、美观,无影像诊断的变)影像整体布局美观,无影像诊断的变 形。形。 (6)对检查部位之外的辐射敏感组织和器)对检查部位之外的辐射敏感组织和器 官应尽可能加以屏蔽。官应尽可能加以屏蔽。 (7)影像呈现的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影像呈现的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 2.0之间。之间。 二、常见部位影像质量标准 例:胸部正位的影像质量标准 1视读评价视读评价 分数分数70分分 (1)诊断学划区:整个胸部影像按解剖结构划分为)诊断学划区:整个胸部影像按解剖结构划分为 两个区域:肺野区和纵隔区。肺野区又分为肺纹理两个区域:肺野区和纵隔区。肺野区又分为肺纹理 末梢侧和纵隔侧,纵隔区又分为气管、气管分叉和末梢侧和

24、纵隔侧,纵隔区又分为气管、气管分叉和 心、膈重叠部三个区域。心、膈重叠部三个区域。 (2)诊断学要求:包括肺门影像细节可见,)诊断学要求:包括肺门影像细节可见, 左心影内可辨肺纹理,肩胛骨投影肺野以外,左心影内可辨肺纹理,肩胛骨投影肺野以外, 两侧胸锁关节对称,标志正确、画面美观,光两侧胸锁关节对称,标志正确、画面美观,光 学密度适宜,影像对比度协调及层次丰富。学密度适宜,影像对比度协调及层次丰富。 光学密度评价要求:第二肋间最高密度光学密度评价要求:第二肋间最高密度1.7, 肺门中密度肺门中密度0.75,肺周边中密度,肺周边中密度0.65,心影低,心影低 密度密度0.4,膈下最低密度,膈下最

25、低密度0.35。 具体到各解剖结构的诊断要求与评价标准为:具体到各解剖结构的诊断要求与评价标准为: 两上肺野:清晰可见直径两上肺野:清晰可见直径2mm末梢血管分支影末梢血管分支影 像;两上肺野外带密度标准像;两上肺野外带密度标准1.70.05;分数;分数15。 两下肺野分支:清晰可见直径两下肺野分支:清晰可见直径1mm末梢血管影末梢血管影 像;两下肺野外带密度标准像;两下肺野外带密度标准1.130.05;分数;分数15。 左上肺动脉:清晰可见直径左上肺动脉:清晰可见直径5mm血管影像;密血管影像;密 度标准度标准1.130.04;分数;分数8。 右下肺动脉:清晰可见直径右下肺动脉:清晰可见直径

26、5mm血管影像;密血管影像;密 度标准度标准0.980.02;分数;分数8。 气管:重点评价低密度区、低对比影像的分辨气管:重点评价低密度区、低对比影像的分辨 率;气管密度标准率;气管密度标准0.620.03;分数;分数8。 左右主支气管:重点评价低密度区中略高密度左右主支气管:重点评价低密度区中略高密度 影像(气管分叉)的分辨率;密度影像(气管分叉)的分辨率;密度0.440.02;分数;分数 8。 心脏、横膈部重叠区:重点评价高密度区、高心脏、横膈部重叠区:重点评价高密度区、高 对比影像的分辨率;心影密度标准对比影像的分辨率;心影密度标准0.370.02,膈下,膈下 密度标准密度标准0.33

27、0.02;分数;分数8。 2物理评价物理评价 30分。分。 对比度、锐利度及颗粒度分别分配对比度、锐利度及颗粒度分别分配10分。光学分。光学 密度纳入各评价区域定标。密度纳入各评价区域定标。 (1)对比度评价:肺野与肺门密度差为)对比度评价:肺野与肺门密度差为0.8、气管、气管 与纵隔密度差为与纵隔密度差为0.05、肺野、气管分叉与下纵隔密、肺野、气管分叉与下纵隔密 度差为度差为1.3、肺野与临近肋骨密度差为、肺野与临近肋骨密度差为0.30。 (2)锐利度评价:锁及肋骨、心脏、横膈边缘锐)锐利度评价:锁及肋骨、心脏、横膈边缘锐 利;肺纹理边缘清晰。利;肺纹理边缘清晰。 (3)颗粒度评价:肩胛骨

28、下方软组织内无噪声斑)颗粒度评价:肩胛骨下方软组织内无噪声斑 点影像。点影像。 项目 指标 评价分数 管电压 120 kV 10 栅比 10:1 10 影像载体感度 相对感度400 10 总滤过 3.0mmAl 10 焦点 0.6 10 总计 50 胸部摄影基本保证条件表 4摄影技术评价 评价部位 标准片 一级片 二级片 废片 右上末梢血管 15 12 9 6 右下末梢血管分叉 15 12 9 6 左上肺动脉分支 8 6 4 2 右下肺动脉重叠影 8 6 4 2 主气管 8 6 4 2 左右主支气管追踪 8 6 4 2 心脏横膈重叠影 8 6 4 2 对比度 10 8 6 4 锐利度 10 8

29、 6 4 颗粒度 10 8 6 4 密度 纳入17评价区域中定标 5胸部正位影像评价等级和评价分数标准 正位胸片评价等级和评价分数表 颅骨颅骨 (1)颅骨后前位:)颅骨后前位: 诊断学要求:诊断学要求:颅骨穹隆内、外板结构及额窦、筛窦、内听道应清 晰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 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颅骨正中矢状线投影于照片正中,眼眶、上颌窦 左右对称显示,两侧无名线或眶外缘至颅外板等距;岩骨上缘投影于眶 内上1/3处,不与眶上缘重叠;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 技术条件:技术条件:7080kV;3040mAs;曝光时间要少于100ms; 自动曝光控制为中间室;焦点-胶

30、片距离(focus-film distance;FFD) 为100120c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400;焦点为0.6mm;滤线 栅的r =10:1、40线/cm;总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 体表入射剂量为小于体表入射剂量为小于5.0mGy; 照片选点密度范围:照片选点密度范围:单侧眶上缘中点向上2cm处取点的密度为 0.951.15;内听道中点的密度值为0.550.60。 (2)颅骨侧位:)颅骨侧位: 诊断学要求:诊断学要求:颅骨穹隆内、外骨板、血管沟以及蝶鞍结 构清晰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 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蝶鞍位于照片正中略偏前,蝶鞍各缘呈 单线半月状,

31、无双边影;前颅窝底重叠为单线,双侧外耳孔、 岩骨投影完全重合;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升枝,额面缘投 影应与胶片缘近似平行。 技术条件:技术条件:7580kV;2530mAs;曝光时间为小于 100ms;自动曝光为中间室;FFD为100120mm;屏-片组 合(感度级)为400;焦点为0.6mm;滤线栅为r=10:1,40线 /cm;总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 体表入射剂量小于体表入射剂量小于3.0mGy。 照片选点密度范围:照片选点密度范围:颅内前后径中点为0.450.50;鞍 内为0.550.65。 膝关节膝关节 (1)膝关节前后正位:)膝关节前后正位: 诊断学要求:诊断学要求:股骨远端及

32、胫骨近端骨小梁清晰可见;髌骨隐 约可见,周围软组织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 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照片包括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周围软组织; 关节面位于照片正中,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腓骨小头与胫骨仅 有少部分重叠(约为腓骨小头的1/3)。 技术条件:技术条件:管电压为5565kV;毫安秒为1012mAs;曝 光时间小于2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一);FFD为100120cm; 屏-片组合(感度级)为200;焦点为0.6mm;滤线栅为(一);总 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 体表入射剂量小于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 照片选点密度范围:照片选点密度范围:软组织(腓骨小

33、头旁)为1.71.8;关 节内外腔为0.91.1;股骨皮质为0.40.5;股骨与髌骨重叠区中 点为0.40.5;胫骨上端中点为0.550.65。 (2)膝关节侧位:)膝关节侧位: 诊断学要求:诊断学要求: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小梁清晰可见;周 围软组织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 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膝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股骨内外髁 重合;髌骨呈侧位(平行四边形)显示,无双边,股髌关节间 隙完全显示;腓骨小头前1/3与胫骨重叠;股骨与胫骨长轴线夹 角为120130; 技术条件:技术条件:5565kV;1012mAs;曝光时间小于 2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一);FFD为

34、100120cm;屏-片 组合(感度级)为200;焦点为0.6mm;滤线栅为(一);总 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 体表入射剂量小于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 照片选点密度范围:照片选点密度范围:关节腔前缘为1.21.4;关节内后 缘为1.01.2;胫骨上端中点为0.60.7;髌骨中点为0.80.9。 腰椎腰椎 (1)腰椎前后正位:腰椎前后正位: 诊断学要求:诊断学要求:椎弓根、椎间关节、棘突和横突均清晰可 见;骨皮质与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腰大肌可见;影像细节显 示指标为0.30.5mm; 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照片包括胸11至骶2全部椎骨及两侧腰大 肌;椎体序列于照片正中,两侧横突

35、、椎弓根对称显示;第3腰 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晰可见; 技术条件:技术条件:75kV90kV;3560mAs;曝光时间小于 4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中间电离室;FFD为100120cm; 屏-片组合(感度级)为400;焦点小于1.3mm;滤线栅的 r=10:1,40线/cm;总滤过大于3.0mm铝当量; 体表入射剂量小于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 照片选点密度范围:照片选点密度范围:腰3横突中点为1.11.3;腰椎间隙 不与骨重叠为1.11.2;腰大肌(腰34椎间隙水平的腰大肌 中点)为1.41.6。 (2)腰椎侧位:)腰椎侧位: 诊断学要求:诊断学要求:椎体骨皮质与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椎弓 根、椎间孔和邻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